案件调查中六必知在谈话中的运用探讨.docx
《案件调查中六必知在谈话中的运用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件调查中六必知在谈话中的运用探讨.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案件调查中六必知在谈话中的运用探讨“谈话”是案件调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谈话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是检验案件调查工作圆满完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做到对谈话对象的个人履历、身体健康状况、性格特点、家庭关系,以及工作表现和为人处事等六个方面(简称“六必知”)的情况了解,是做好谈话工作的必要前提;只有在充分了解、掌握了谈话对象的“六必知”情况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选择谈话方向、确定谈话方式、调整谈话方法,最终实现谈话的预期效果。实际工作中,由于“六必知”的六个方面在谈话运用中对实现谈话预期效果起的作用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来进行逐项分析。第一类是对实现谈话效果起辅助作用的,如:个人履历、为
2、人处事;第二类是对实现谈话效果起直接帮助作用的,如:身体健康状况、工作表现、家庭关系;第三类是对实现谈话效果起关键性作用的,如:性格特点。第一类:个人履历、为人处事在谈话中的运用一、个人履历:掌握谈话对象的个人履历和工作背景,一方面是为了做笔录和后期撰写初核报告、审查报告、错误事实等材料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能帮助核查人员对反映谈话对象的问题线索,包括谈话过程中谈话对象所说的情况是否与其履职经历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进行甄别,判断其是否真实、可信,进而进一步厘清谈话思路。例如:在核查某采购员收受某供应商好处的问题线索时,我们梳理该采购员的工作履历时发现其在担任采购主管的这段时间内,正是该供应商业务量
3、快速增长的时期,而谈话1中该采购员却始终否认认识该供应商。为此,我们结合该采购员的履职经历指出与其所说的情况相矛盾的地方,最终该采购员只能如实交待收受该供应商好处的事实。二、为人处事:一个人平时的为人处事能折射出其性格特点。通过分析研究谈话对象平时的为人处事,可以为有针对性地选择谈话方式提供参考。如某谈话对象平时与人相处比较和谐、融洽,则表明其性格比较随和,那么谈话时宜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如某谈话对象平时经常与同事发生矛盾和争执,则说明其性格比较暴躁或孤僻,宜采取“刺激法”来进行谈话。第二类:身体健康状况、工作表现和家庭关系在谈话中的运用一、身体健康状况:事先对谈话对象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一
4、个充分的了解,并通过对其健康方面的关心,有利于帮助拉近与谈话对象心理上的距离,消除对方的抵触情绪,获得较好的谈话效果。比如:某谈话对象有腰椎病,在谈话一段时间后,你可以主动地提醒对方站起来活动一下;如果对方有低血糖症,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将事先准备的糖果给他递过去。这些细微的关心和关怀往往会在谈话过程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巧妙地利用生活上的一些习性、特点,对实现谈话预期效果也会有一定的帮助。例如:某烟瘾较大的谈话对象中途提出抽烟时,不要轻易答应对方,也不要一口拒绝。你可以这样回答他,按照规定谈话期间是不能抽烟的,假如我们能快一点把事情弄清楚,谈话结束了就不受限制了。这样既坚持了原则,又给了
5、对方一线希望,对谈话会有一定的帮助。二、工作表现:这里要区分两种情况。一是平时工作表现好的谈话对象,他们的荣誉感强,适合从正面引导。谈话时,讲清楚他的行为对自己、2对集体等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激发他内心的羞愧感。另一种就是平时表现较差或一般的,谈话时,要抓住他的弱点、踩在他的疼处。如哥们义气重的谈话对象,你可以列举哥们义气害人害已的例子,并想办法打消他的哥们义气。三、家庭关系:在谈话前对谈话对象的家庭背景、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等作一个详细的分析和了解,有利于实现谈话的预期效果。例如:某谈话对象家有年迈的老人,而该谈话对象又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谈话中,我们就可以以家庭责任、孝敬老人为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案件 调查 中六必知 谈话 中的 运用 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0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