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doc
《我国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品论文大集合我国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蒋德龙,汤国平,伍鸿鹰,李建 湖南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衡阳(421008) E-mail: jdl741124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思辩法,对我国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学校军训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1)秦汉以前浑然一体,2)封建社会 双双游离学校以外,3)民国 进入学校并开始解体,4)新中国成立以来独立发展; 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本质体现在政治性、人本性、科学性和体能性。他们是相互联系的,其 中,人本性是目的,体能性是过程,科学性是方法,政治性是原则。 关健词:学校军训;学校体育;关系中图号:G-8文识标码:A1前
2、言学校军训是指学校(专门的军事学校除外)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对学生实施 军事训练,授予其军事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国防意识,造成文武兼备的人才,是学校教 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中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实施素质教育的体育 教育内容。学校军训和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两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是统治阶级培养 人才的重要手段。那么,这两种教育形式之间有什么历史渊源?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本质 特征吗?即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关系怎么样呢?这些问题的理清有助于二者朝正确方 向发展。所以,研究学校军训和学校体育关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关系的发展历史21 秦汉以前据史料记载,夏代,我国出
3、现了“校”、“痒”、“序”等不同名称的学校。商代出现了“大 学”、“痒”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西周时候,又出现了“国学”、“乡学”两种形式。夏商周时期学校教育以军训为重点。这个时期学校教育宗旨是“为政尚武”,重视宗 教和军事教育,主要是培养奴隶主子弟成为文武皆能的统治者,习射和传习多种武艺为 其主要内容1。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孔子从文武皆备的思想 出发,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武士教育,明确提出了“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的主张,六艺教 育中即有“射”和“御”。孔子本人就是个力气大的武艺爱好者。以上可以看出,秦汉以前,学校军训是统治阶级培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人才的重要 方式。这
4、个时期的学校体育与学校军训是浑然一体,紧密结合。也就是说,秦汉以前的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从形式和内容都是同一的。22 封建社会时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约从公元前 136 年,汉武帝刘彻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整个学校教育转而以“六经”(诗、书、 礼、乐、春秋、易)为基本内容。重文轻武思想主宰着学校教育,以“玄学”、“清淡”、“主 静倡敬”等思想进行愚民教育。提倡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出现了“彬- 4 -彬多文学之士”、“天下无不弱之书生,无不病之书生”状况。于是,学校军训从秦汉开始萧条,到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就完全废除2。
5、虽然在明、清初,也出现过“武 学”和“骑射”,但是在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控制下,学校教育中武艺的教学内容几乎不 见踪影。可见,这个时期,学校军训基本上被排除在学校教育以外。从而学校体育也无从着 陆,更无实际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故,学校军训和学校体育是双双游离在学校 教育以外,和教育是相互分离的。23 民国时期清朝末年,外国列强用坚船厉炮,使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受尽欺凌。长期形成的学 校教育中重文轻武思想严重危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国防意识淡泊,文弱之风盛行。许多 有识之士(蔡锷、蔡元培等)纷纷要求学校教育实行“军国民思想教育(养成尚武精神 和军事素养)”,在学校教育中加入军事教育(军训)。比如3
6、1912-1913 年间颁布的“壬 子-癸丑学制”规定中小学设体操课,以“兵士体操尤其注重”。1928 年公布壬辰学制, 在体育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以上进行军事训练。组建“童子军”。在军训制度、军训 时间、军训保障等方面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这个时期,应“增强体质”和“体格健壮”的要求,学校教育在军国民思想的影响下, 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同时得到发展。这个阶段学校军训还经历了三次高潮。后来,由于 西方体育的传入,以及一些知名人士(陈独秀)就学校军训的枯燥乏味,对学校军训提 出了比较尖锐的批评,学校体育开始解体,向独立发展的道路走去。学校体育的内容有 了较多的现代体育项目,比如田径和球类,但是只是在一
7、部分教会学校。24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个时期,学校军训和学校体育沿着各自的轨道发展。政府对他们制定的相关法律 法规变化情况可以知道他们的发展,如表 2-4 看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军训和学 校体育是独立而迅速发展的,表现为:国家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相关法律法规越来越 完善;内容越来越充实和科学;保障措施越来越到位。表 2-4 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法律法规发展情况学校军训相关法律法规学校体育相关法律法规时间法律法规内容时间法律法规内容19557兵役法高校学生服预备役,应当1954 中国劳卫制暂行条例发 展身体 素质 和机接受军事训练54能的锻炼项目以外,劳卫制还设置了诸如射击、手榴弹掷远、行军、
8、国防知识19638关于制发高等学校和高民兵训练1964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等内容级中学(中专)民兵试点训练大纲 草案19661关于增进高等学校学生学生军训要从学生实际出19755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1健康,实行劳逸结合的若干规定【1981】11 号文件发,-精简时间与内容高校的学生军训要纳入教1982 ,修改国家体育锻炼标1984兵役法学计划,进行统一安排基本军事训练199019903准国务院批准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85 、1987 、1994 、2001四次修订学生军训大纲从专业性的军事教育逐渐过渡到普及性的国防教育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 校必须 实施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 生
9、在校期 间每 天用 于 体育活 动的 时间2001国办发【2001】48 号文件对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的指200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给予了保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组织领导、工作机构设置、师导思想”,上好体育课,德、智、体、美资配备、派遣军官管理和全面发展训练保障等都作出了规定20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进入校园,进入课堂,进入每个学生的 心中20074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 准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修改20032003 年-2005 年全国学 生军训工作发展规划对军训的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建设、经费与训练保 障、组织实施与要求等方 面做出了明确的规
10、定20075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 号, 简 称中央 7 号文件),加 强青少 年体 育增 强青少年体质、实施 国家学 生体 质健 康标准、开展“阳光 体育运动”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粗略知道学校军训和学校体育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如图 2:1.在秦汉以前是紧密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2.封建社会时期双双游离学校以外;3.民 国时期进入学校并开始解体;4.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始独立发展,并且学校体育比较“红 火”和壮大。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基本上是联系在一起的。促使 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西方体育的传入。但是,近时
11、期,学校军 训与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素质教育)和训练内容(定向越野)等方面开始有融合的 趋势。1234学校军训说明:1 秦汉以前;2 封建社会时期;3.民国时期;4.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图 2-1 我国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历史发展示意图3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的本质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都是学校教育的形式和手段,都是为政府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 的。学校军训一般是在开学初,学习基础军事理论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对学生进行短 期的集中强化训练,使学生体能增强,形成吃苦耐劳的集体主义精神,进而形成国防意 识。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的体现,是在全学 期里学习基础体育理论知识和基
12、本体育技能,使学生体能增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他们的比较如表 3-1,表 3-1 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的粗略比较项目指导思想实施范围实施时间实施形 式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学 校国防教育大学为主,包括军训高级和 初级 中 学短期(十天左右)、开学集中训练集体进行、人 人参与基础军事理论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源于战争,克服恶劣的环境,训练体 能学 校素质教育所有学校分散到各在校时间集体进体育行人人 参与基础体育理论知识和基本体育技能源于教育,追求健康,训练体能我们从比较中可以看出, 学校军训与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实施形式、实施范围 和本质特征等许多方面存在着“交集”特征。这些“交集”具体特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学校 军训 体育 关系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0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