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全解总复习含丰富动画.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全解总复习含丰富动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全解总复习含丰富动画.ppt(3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物理实验全解,总述,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物理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活动很多,在保证安全和可操作的前提下,必须达到:科学准确;现象明显!,1、在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书中包括的实验共有25个。其中分组实验13个,演示实验12个。,2、在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书中包括的实验共有24个。其中分组实验14个,演示实验10个。,有明显标志的实验,3、在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书中包括的实验共有31个。其中分组实验16个,演示实验14个,选做1个,新课标规定学生必做实验,一、机械运动(共3个),1、要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正确地使用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并掌握测量的方法和要点:使用刻度尺要“五会
2、”即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会认:零刻度是否磨损、分度值(相邻两条刻线所代表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量程(测量范围)。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接近,不能歪斜;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与刻度尺;会读:应估读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数字和单位,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一、学会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量准确程度,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二、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三、能够正确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和读数;会分析实验数据并且会归纳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
3、;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停表的使用与读数: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可以很方便地测出时间间隔。因此,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作为计时工具。停表分为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类。机械停表的分度值可达0.1秒电子停表的分度值为0.01秒。电子停表一般为数显式,可直接读数。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是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s),并将它们相加。机械停表的读数:读数为小盘的分钟读数+大盘的秒读数。,实验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时应注意:,实验三: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关键:让学生知道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搞清楚实验中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测物理量时所用工具有哪些?实验中金属片的
4、作用是什么?,(2)注意事项:斜面不要过高也不要太低(过高会使小车速 度过快,不容易记录时间);要保证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沿直线运动;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相同高度释放。,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根据公式:算出平均速度。,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要点诠释: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
5、慢方便计时;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表格:,二、声现象(共6个),二、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实验关键发声体振动现象的放大(2)具体方法:除了能让学生直接观察、触摸感受到的一些典型的振动发声的实例以外,采用给音叉叉股悬垂螺钉、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达到伴随铃声或放大振动现象的效果。,二、声现象,2、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1)实验关键听到声音的效果(2)具体方法:将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在抽气盘上,先在玻璃钟罩底边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放在抽气盘上,略微转动玻璃钟罩并稍施压力,使钟罩与抽气盘接触紧密。用抽气机抽出罩里的空气,可以听
6、到音乐随着罩里空气的稀薄而逐渐减弱。然后将空气慢慢放入钟罩里,又听到音乐逐渐加强。通过音乐声音前后强弱变化的对比,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所以本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比较听到声音的变化并初步体会理想实验与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3)注意事项抽气盘的圆盘表面要涂上黄油或稠的机 油,并盖上油纸,以防锈蚀,影响密封。,二、声现象,3、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演示实验)(1)实验关键频率高低的比较。(2)具体方法:选用不同频率的音叉进行比较;用硬卡片拨动梳子的齿进行比较;用齿数不同的转轮弹击硬卡片进行比较等等。,二、声现象,4、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演示实验)(1)实验关键比较振幅大小。(2)具体方法:利用
7、琴弦(钢尺)的振动展示振幅比较振幅的大小;利用音叉振动接触水面,比较溅起的水花,既能认识音叉的振动发声,又能比较振幅的不同;在扬声器表面或鼓面上附加轻小物体,效果也很明显。,二、声现象,5、演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1)实验关键声能集中定向传播。(2)具体方法: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典型事例很多,如爆竹声对耳膜的影响,爆炸声对窗户玻璃的冲击等。在实验环境中,要设法把较弱小的声能集中起来,定向对蜡烛烛焰等产生作用,效果明显。,如何解读示波器显示的图形,6、了解:示波器,二、声现象,提出问题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
8、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7、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二、声现象,三、物态变化(共3个),实验一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1)实验关键正确使用温度计(2)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正确使用温度计的三个要点进行 2、使用温度计时,手应拿在它的上部,实验中不允许用它作搅拌棒使用。,正确使用温度计:,看清温度计的 量程和最小分度值;,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浸在液体中,不要靠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
9、管、水、温 度计、秒表、海波、蜡等。【设计实验】(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3)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物态变化,【注意事项】,1.探究过程中,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直接加热,目的是让 固体受热均匀。2.调节实验装置:顺序从下到上。3.严禁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4.在用描点法作熔化图象时,应将所得点用用平滑曲线相连。5.海波熔化时间太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 记录实验数
10、据可以通过增加水的质量、增加海波质 量或调小酒精灯火焰,来延长海波熔化的时间,(1)实验关键安全,现象,数据,图像,沸点等。(2)具体方法:指导实验器材的组装和加固,观察现象的要点,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正确地实验操作和整理器材的顺序,最后再指导描绘图像的步骤,分析和总结结论。,实验三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使用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方法与步骤:1、按图图所示安装实验仪器。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在下表中3、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4、分析现象和图像,得到结论: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沸点。,【注意事项】,1、为
11、了节省时间,可以一开始就使用热水或减少水的质量;2、如果烧杯擦得特别干净或用烧杯中的水曾煮开过,这时,由 于气泡产生条件不足,致使沸腾时气泡发生不太剧烈。如在 水中投入少许碎瓦粒,则沸腾现象格外醒目。3、引导学生了解水的沸点为什么不是100摄氏度.,四、光现象(共5个),实验一用激光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器材】激光器,香烟,火柴【操作】(1)接通激光器电源,使激光器工作。激光器射出一束光束(在清洁的室内空气中悬浮的微粒少,光 束径迹看不太清),在黑板的左面(或右面)墙 上打出一个红色的光斑。(2)向激光束经过的空间喷烟,立即显现出一条鲜艳 的红色光束。(3)断开电源,使激光器停止工作。【注意事项
12、】严禁有意识地把眼睛直接对着激光束观察,以免损伤眼睛。,实验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仪器和器材】光的反射演示器 光源【注意事项】初中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理解反射定律中线和面的空间关系是一个难点。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直观地建立起光的反射图象。,设计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改变入射角i,多做几次实验:,分析与论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E,N,O,F,将纸板NOF向后或向前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的反射定律,O,N,i,r,o,探究:
13、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会怎样出射?,你的猜想:,进行探究,现象是:,结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实验三 探究光路可逆,实验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关键】准确定位像的位置,比大小、比距离,证明是虚像。【仪器和器材】平板玻璃一块,两根相同的蜡烛,木板且中央有窄槽,可将平板玻璃垂直地卡在木板中央,木板侧面从中央向两边画有等距离的刻线。,1、使平板玻璃正对着全班同学,在玻璃后面放没有点燃的蜡烛甲,前面放点燃的蜡烛乙。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或点燃的蜡烛)的位置,直到从玻璃前边的各处看到玻璃后边的蜡烛甲好像也点燃为止。2将装置仪器的木板转过90,让同学看到蜡烛甲并没有点燃,说明刚才看到蜡烛甲好像点燃的情形
14、,实际是点燃的蜡烛乙在平板玻璃里成的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和物体大小相等,虚像的位置和蜡烛甲完全重合。3观察蜡烛乙(物)和蜡烛甲(像)的位置,可以看到物和像的连线跟玻璃(镜面)垂直,借助于木板侧面的刻线,可得到物和像距镜面的距离相等。,【实验方法】,甲,乙,替代蜡烛,替代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数据记录与分析,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总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的大小由什么决定?,1为了使全班同学在各自座位上都能看到平板玻璃里的虚像,平板玻璃的高度要比蜡烛高一些,宽度要足够大。2选用薄一些
15、的平板玻璃做实验,效果较好。因为玻璃厚了,会明显的看到由玻璃前后表面反射所成的两个虚像。3平板玻璃要垂直地卡在厚木板的中央,玻璃如果倾斜或晃动 都会改变虚像的位置,影响实验效果。4实验时,玻璃后面的背景应暗一些。,【注意事项】,四、光现象,实验五 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情况 实验关键显示两种介质中的光路,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四、光现象,实验六光 的色散(演示实验)(1)实验关键现象明显,七色光的呈现要清晰。(2)具体方法:将较强的白光投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在三棱镜的后方用干净的光屏承接彩色光带。,四、透镜及其应用(共3个),1.凸透镜:,主光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观察实验现象,
16、实验一 凸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观察实验现象,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投影仪成像原理,投影仪成像特点,1投影仪(或幻灯机)成放大、倒立的像。2像距大于物距。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实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关键准确成像,比较距离和大小,总结规律。(2)具体方法:指导学生在光具座上规范操作,仔细观察,收集数据,总结规律。,2、保持透镜位置不变,3、由远及近选取不同的物距,观察物和像的位置和像的特点,注意:烛焰、透镜、
17、光屏中心要在同一高度,物距(u),像距(v),焦距,1、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10cm,实验步骤:,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1探究问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实验方案:,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1)实验器材:,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2)两个物理名词及实验前的调节:,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1)实验步骤,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
18、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仍使u2f,仿照步骤 再做2次实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仿照步骤 再做2次试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1)实验步骤,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9、凸透镜焦距f cm,(2)探究实验记录表,分析表中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f 时成实像,uf 时成虚像。(一倍焦距点分虚实),(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5分析与论证,(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uv时,得到缩小实像;uv时,得到放大实像。,5分析与论证,(2)像的大小:,思考:难道实像只有放大和缩小两种情况?,动画演示:,当uv2f 时成等大的实像。二倍焦距点分大小。(没有缩小的虚像。),5分析与论证,(3)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uf 时成
20、实像,是倒立的;,uf 时成虚像,是正立的。,5分析与论证,物距连续变化时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动画演示,当物距“很远”时,相距近似等于焦距。,重要应用:远物成像粗测焦距。“傻瓜相机”成像原理。,5分析与论证,六、质量和密度(共3个),【仪器和器材】托盘天平,待测固体和液体。【实验方法】对照实物,向学生讲解托盘天平的构造:托盘、横梁、游码、标尺、底座。将游码放至零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标尺中央。被测物放在左盘上,在右盘里加砝码,当增减最小砝码也不能使天平平衡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这时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示质量即为物体质量。,实验一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注意事项】1天平的构造
21、不是教学的重点,讲构造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天平的调节和使用的道理,因不要在天平构造的技术细节上花过多的精力。2几个需要注意讲清的问题:(1)游码标尺的最大读数和每一格的称量值,游码读数基准线(一般为游码左侧);(2)天平的维护事项。3学生使用天平易犯的错误:(1)调水平和调平衡的顺序颠倒;(2)调水平后的天平随意移动位置;(3)在调平衡时游码未放到零位置;(4)不遵从由大到小的顺序选用砝码;(5)各组之间互借互换砝码。,.,探究二: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托盘天平,砝码,器材:,实验数据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质量g,100,200,300,200,40
22、0,600,0.5,0.5,0.5,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质量g,2.7,5.4,8.1,1,2,3,2.7,2.7,2.7,m/g,v/cm3,30,v/cm3,v/cm3,m/g,10,10,m/g,v/cm3,铝块体积增大2倍,质量也增大2倍铝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木块体积增大2倍,木块的质量也增大2倍,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即: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相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分析和论证,实验证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的。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实验结论,(1)实验关键规
23、范操作,顺序合理,测量准确。(2)具体方法:指导正确使用量筒和天平测量体积和质量,注意测量的顺序,减小误差,收集和处理数据。,实验三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及实验器材,1实验原理,2测量仪器:,天平、量筒,3测量对象:,1.实验讨论:以下方法测量的是那部分盐水的质量?,这样测量有什么好处?,测量液体的密度,2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余;(4)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5)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盐水的密度。,测量液体的密度,3.实
24、验记录表格:,注意:计算过程所用单位和测量结果所用的单位。,测量液体的密度,1.实验讨论:怎样测形状不规则的石块体积?,测量固体的密度,使用量筒,利用排水法测体积。,2.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0;(3)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总;(4)根据公式 计算石块的密度。,测量固体的密度,3.实验记录表格:,测量固体的密度(石块),七、力(共3个),实验一练习使用弹簧秤,【仪器和器材】不同规格和形状的弹簧秤几支。【实验方法】1使用弹簧秤测力前应先进行调零,使指针正对零刻度 线,并注意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
25、度值。2测力时注意使弹簧秤的轴线与被测力的作用线一致,指针不与秤的外壳摩擦。3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面。【注意事项】拉力超过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弹簧秤会损坏。,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3)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 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 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2)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弹簧测力计的使用,(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 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严禁倒挂。(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必须 与刻度面垂直。无需估读。(6)记录时,准确值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 物理 实验 全解总 复习 丰富 动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0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