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质资源的交流和保护.doc
《玉米种质资源的交流和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种质资源的交流和保护.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品论文玉米种质资源的交流和保护滕海涛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E-mail: tenghaitao2008提要:本文分析了玉米种质资源对于育种的重要意义。各个育种企业应该合理保护自身的育种资源。种质资源和植物新品种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但是又互相区别。公共研究机构 是玉米种质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同时企业间的玉米种质资源合理有序交流也是发展的趋势。 指出资源价值评价和评估体系的规范建设是平等分享种质资源的核心环节。种质资源的合理 分享将有助于育种产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关键词:玉米;种质资源;交换;品种权保护;育种材料;地方品种;热带种质;亚热带种 质已经有许多学者玉
2、米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利用途径、种质创新等方面进行过全面论述, 但是育种企业间如何交换种质的问题很少提及。究其原因一方面我们国内的交换种质的途径 还没有非常规范,另一方面不便于谈论是因为育种界不可明喻的潜规则。本文尝试就种质资 源的合理有序的交换进行探索。1. 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2003 年)第三条规定“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选育农作 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农作物的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 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其形态包括果实、籽粒、苗、根、茎、叶、芽、花、 组织、细胞和 DNA、DNA 片段及基因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这种概念的定义比
3、一般育种学 上的种质资源要广泛一些。目前种质资源的种类大体包括野生资源、农家品种、核心种质、 近缘种、衍生资源、育种中间材料、创新性种质、热带血缘材料、P 群、X 群等等。我国玉 米种质资源的登记目录,截至 1998 年 12 月份,我国国家种质库保存的玉米品种资源有 15000 多份(刘旭等)。种质资源对于玉米育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随着玉米单交种的不断推广,各育种企业为 了快出品种的目的争相选育二环系,忽视了对于传统种质资源的基础性研究。经过二三十年 的选育进程,导致了我国目前的玉米育种遗传基础狭隘的局面,即便近些年来热带,亚热带 和近缘种的引入不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种质资源瓶颈效应并没有
4、消除。原始的农家种材 料以及一些国外引进的原始的基础材料资源也在不断流逝。种质资源占有不均衡的原因:各个育种单位种质资源占有量的不均衡直接影响到自身的 品种创新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比方说育种人员对于种质资源认识能力受到限制, 某些具有独特价值的材料没有充分挖掘而逐渐淘汰丢失;搜集资源的能力不同,育种单位应 该拿出足够的精力去注意搜集市场推广的尽可能多的杂交种品种来进行鉴别和选育二环系, 更应该拿出较大的精力系统整理传统种质资源,但是限于企业的精力和财力,单独企业无法 承受。搜集材料的过程应该和育种选育过程同等甚至更重要。自然资源和生态多样性的不同 也影响着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使用效率,由
5、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异巨大,光温 敏反应和海拔反应都影响部分的正常生长和育种利用;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影响着企业投入到 资源搜集资金量,从而限制企业的资源规模。不同育种主体之间资源封锁是根深蒂固的,很 难正常搜集和供应具有价值的育种资源;保持资源的条件限制等等。非法种质资源的获取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可否认的是企业间互相通过非正常渠道- 2 -获取其他机构的种质资源、育种材料、亲本自交系等的现象已经长期存在。尤其是在南繁期间此类现象尤为突出。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公平、公开种质交流渠道闭塞,各个企业互相封锁, 经济利益的驱动所导致的。既然如此,不如大家都敞开胸怀,公开地对种子资源进行索取并
6、 对提供者提供补偿,同时国家应该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对非法获取其他单位种质资源的行 为加以处罚,就会大大减少非法行为的产生,各个企业也不必为保护育种材料而大伤脑筋。 非法获取的种质资源甚至育种材料的企业未必就能不受到任何的约束,如果获取的材料正是 受到保护的植物新品种,那么私自获取使用甚至贩卖将受到追究法律责任的惩罚 ,也影响 到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最终得不偿失。2. 育种企业如何保护和利用种质材料育种企业保护自身育种材料应该注意,受条件所限大部分育种企业的育种场所都属于开 放性地块,不利于进行育种材料的保护,尽可能选用封闭性的实验基地进行集中管理,尤其 应加强播种期幼苗期和收获期间的育种材料的
7、看管和防护。加强自身员工保密意识和产权认 识,注意各个育种环节的衔接。实验基地制种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这时候制种亲本材料更 是处于非常敏感的地位,一般育种者很容易辨认出制种地块的特征,需要加强制种基地的防 护意识,避免种质资源的意外流失。南繁常被称为隐形的育种材料交易所,各个单位除了要 加强防护保护自身资源不流失的前提下,也要加强自律。更要注意对一些合作的单位和个人 进行动员和说服工作,共同保持本单位的育种成果。但是有一些单位可能存在随便遗弃某些 收获材料的情况,也为资源的流失埋下了隐患。企业间的免费种质材料的交换应该鼓励,并满足提供方相应的合理收益。由于每个单 位的育种主要人员基本固定,容易
8、形成固定的育种模式,从而限制育种思路,不同单位之间 的育种材料的交换有利于形成较有优势的杂交种,企业之间的资源合作不可避免,关键是企 业间要具备如何掌握和控制合作成功的节奏和环节,制定种质资源合作协议不可或缺。提供 种子的方面要提供具有正常种子活力和符合种子质量标准和检疫要求的育种材料交付接收 方,并提供相应的材料描述和特征介绍等信息,并满足接受者可能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信息(如 所属的杂种优势类群,种质遗传改良的方式等)。作为接收方应当给与提供方一定的经济补 偿,履行种质交换协议,诚实公布育种材料的品种培育、审定、销售和收益信息,合理分享 种质资源的收益,实现共赢的效果。种质交换的主要方向:引入
9、热带亚热带的种质资源是改良我国温带玉米种质的近期的 主要方向。高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高海拔地区、山地玉米的种质也是应该着重注意的。 特种玉米如甜糯玉米新种质、笋玉米育种资源的引进利用也很重要。地方品种:我国玉米地方种质为我国的玉米杂交种培育的发展起到了基础作用,是近代 杂交育种的杂交优势模式的核心,随着近代育种发展其重要性似乎有所降低,外来种质热带 亚热带种质的遗传基础在逐件上升。然而重新重视我国的地方品种,保持和挖掘在我国长期 驯化后的不同地区适应性和其他特性将持续为育种提供有价值的资源。重视地方品种和外引 资源的原始遗传重组也可能为育种提供更有价值的选择机会。在各地经过长期的栽培驯化和
10、选择,适应我国不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我国地方玉米品种发生了复杂的变异分化,不论在 形态性状方面还是在遗传成分方面,我国地方种质资源都具有十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也是 种质交流过程中需要非常注意的方面。异地驯化可能会挖掘出新的性状和变异类型。采取适 当的育种手段充分利用经典育种资源进行材料创新是开发现有种质潜力的重要途径(任转滩 等,2004)。热带亚热带种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温带玉米种质所不具备的许多抗逆性,可以拓宽温带地区玉米杂交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品种的生态适应 性,创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王侠礼,2005)。许多单位已经在热带亚热带种质的引入和利用 方面做出了有
11、意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野生近缘种如大刍草、墨西哥玉米、摩擦禾属、类玉米等可以作为远缘杂交的供体和玉 米进行杂交和回交选育。这些原始资源和中间材料也是很有价值的。可以成为种质交换的目 标材料。引进新种质对于培育新的杂交优势模式。种质资源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尽快培育出成熟的 杂交种,尽快推向市场,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对于育种目标的不断 变化的要求。不能强求每个培育出的品种都成为市场上的主要品种,对于大多数中小育种企 业也不现实,积极利用资源培育出市场上受欢迎的品种,即便市场规模不是很大,也具有较 好的收益。种质资源与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关系种质资源和新品种保护的品种之间有着一些明
12、显 的区别:种质资源一般掌握在一家以上中的育种企业中,并且已经应用于育种工作,对于来 自于农家种,综合种,育种中间材料等的种质,并不能满足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并且经常被以各种途径进行交换甚至销售,不能达到植物新品种保护中需要的新颖性的要 求,有些种质资源的命名也不符合植物新品种保护所要求的规范。野生的没有进行人工改良 和遗传育种转化的种质资源不能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植物资源但是种质资源却是培育新品 种的重要的遗传基础,某些特异性状可能就是来自于种质资源,新杂交优势模式可能来自于 这些新的种质。通过新品种保护的品种可以形成新的种质资源。3. 种质资源交换程序、原则和利益分享杂交种的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玉米 种质 资源 交流 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97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