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11级土地利用规划课程 案例库及能力训练.2.doc
《城乡11级土地利用规划课程 案例库及能力训练.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11级土地利用规划课程 案例库及能力训练.2.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地利用规划课程 案例库及知识能力训练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案例库及知识能力训练 班级: 学号: 姓名: 黑龙江科技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2014年2月课前知识回顾 目标:深刻理解并掌握土地的概念内涵、功能和基本特性深刻理解并掌握土地利用的概念内涵熟悉各类描述土地利用效果的指标及其内涵熟悉土地利用的内容和形式(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保护)掌握规划的概念和基本要素一、 判断题(正确的划“”,认为错误的划“”,并将错误之处加以改正。)范例:一般用区位熵表示土地利用类型占优势的程度。答:,应将区位熵改为优势度指数。1.通常所称的“土地”是指包括气候、土壤、地貌、水文、植被、基础地质等要素,以及过
2、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通常所称的土地,主要指狭义概念,主要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不包括与土壤同样具有生产功能的内陆水域和滩涂。( )3.土地资源是指特定时空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或人类认为有价值的土地。( )4.土地资产包括物质形态和财产权利两方面,就土地权利而言,土地属于动产。( )5.海洋和陆地以及地球表面一定区域的面积大小是它们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水平投影面积,地质变化改变了土地形态,也改变了土地面积。( )6.土地利用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人类依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进行有目的开发、整理、复垦和保护活动。( )7.从静态角度,土地利用可以看作在既定时间
3、、空间和特定地点的一切已开发土地和空闲土地的表面状况。( )8.自然因素决定了不同土地利用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投入水平等经济因素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结构。( )9.土地集约利用指土地利用深度挖潜,通过增加劳动、资金或科技投入等方式来提高土地利用率。( )10.目前我国有一些城市的土地利用不断向广度扩展,这种“摊大饼”的用地方式,不符合我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基本方针。( )11.一定区域内已利用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可以用土地生产率表示。( )12.在一定的投入水平下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品产量或产值可以用土地利用率表示。( )13.土地生产力是指由光、温、水、土等自然要素决定的单位面
4、积土地可能达到的生物产量或收获物产量。( )14.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是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所取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15.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是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通过建立新的土地生态系统或改善原来的土地生态系统所增强的生态功能和效应。( )16.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对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包括增加就业、收入分配公平、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健康文化水平、提高国防能力等)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可以看做是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 17.土地是可更新资源,只要利用得当,就可循环永续利用;如果不合理利用土地,土地生产能力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 )18. 目前土地整治通常是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的统称。(
5、 )19.土地复垦属于土地整治的一种具体形式,它只对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20.狭义的土地开发仅指土地开垦,即把适于耕作的生荒地开垦为耕地;广义的土地开发指改变土地利用条件的所有开发活动,包括农用地开发和建设用地开发两大类。( )21.目前我国的土地整理主要包括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 )22.土地保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土地合理利用和经营,使当代人得到最大的持续效益,并能保持土地生产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要。( )2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称
6、为基本农田。( )24.规划一般是指对客观事物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调配和安排的过程,也是为实现未来的目标所要采取的途径与措施。( )25.规划的基本要素包括规划的主体、范围、期限、目标和任务、编制的原则和依据、程序和方法等六个基本要素。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A、B、C、 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至少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多选或错选不得分、不倒扣分;少选但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5分)1. 下列关于土地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土地是劳动的产物 B土地是由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劳动结果构成的综合体 C土地兼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 D. 土地的范围主要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2. 关于土壤的表述,正
7、确的是( )A.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B土壤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 C对于农业用地土壤肥力是形成土地生产力的基础 D.土壤的本质和土地的本质是相同的3. 土地能否成为资源,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A.土地组成及特性 B.人类价值取向 C.经济发展水平 D.科技水平 4. 土地实体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A.地质地貌条件 B.土壤类型 C. 土地基础设施状况 D. 地下空间E.农作物、建筑物、构筑物5. 土地的功能具体体现在( )。A.生产功能 B.承载功能 C.仓储功能 D.生态功能6. 下列关于国土、土地概念的表述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国土是指一个国家
8、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B. 国土的范围包括领土、领空、领海C. 国土的概念要比土地的概念狭窄一些 D. 土地是一个学术概念,国土是一个政治概念7. 土地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土地物质的自然性、( )、土地属性双重性等方面。A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B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C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D土地位置的空间性8.土地位置的空间性,使土地在( )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最终导致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A肥沃程度 B区位 C土地等级 D土地级差收入9. 土地的承载功能主要体现在土地是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工业等( )部门作为地基、场地和操作基础发生作用。A第一产业 B第三产业 C农业 D. 非农业10.广义
9、的土地利用活动,包括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人类依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进行的有目的( )活动。A土地建设 B. 土地开发 C. 土地整理 D. 土地保护 E.土地复垦第一章 土地利用规划总论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或错误,认为正确的划“”,认为错误的划“”。并把错误之处改正过来。)1.土地利用规划产生的客观必要性主要在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与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 )2.土地利用规划是依据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3.土地利用规划是管理者行使宏观调控职能的一种手段,通过土地利用规划
10、调控土地供给量,对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进行宏观调控。 ( )4.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是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其衡量的标准就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指标是否达到最优值。( ) 5.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是为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未来)土地利用所作的预先安排。( )6.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组织。( )7.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是规划区域的自然条件。( )8.人口、民族文化、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等是区域规划的经济条件基础。( )9.远期土地利用规划的规划时间一般为10年左右。( )10. 土地利用规划是政府实现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有力工具,是克服“市场失灵”(mar
11、ket failure) 的有效手段,能够避免由于过度强调比较利益引起土地向某些部门的过度集中。( )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编制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 )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虽然不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代表国家利益控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 )13.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一般指在详细规划控制下,为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 )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审批各项用地的重要依据,是妥善解决吃饭和建设两大矛盾的重要措施。( )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审批各项用地的重要依据,是妥善
12、解决吃饭和建设两大矛盾的重要措施。( )16.土地规划是土地调查和土地管理的基础。( )17.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外在要求,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1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在土地利用宏观调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9.土地利用规划是农业区划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是农业区划在土地上的具体落实。( )20.区域规划是对一个地区内国民经济各组成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A、B、C、 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至少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多选或错选不得分、不倒扣分;少选但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5分)1.按照规划性质和深度,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13、( )。A.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D.土地利用专项规划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可以按( )划分。 A.按规划时限 B.按规划范围 C按规划性质 D按规划手段w3.按照规划性质和任务,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包括(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C.土地利用分区规划 D.土地利用详细规划3.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主要有( ) A.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B.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C.土地利用宏观布局 D.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4.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集中体现在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以及( )等各种相关规划中。A国土规划 B.区域规划 C.产业规划 D.部门规
14、划5.区域规划是以规划区域的( )为基础。A.自然条件 B.经济条件 C.社会条件 D.政策条件6.根据规划时间不同,可将土地利用规划分为( )。A.远期土地利用规划 B.中期土地利用规划 C.近期土地利用规划 D.短期土地利用规划7. 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是()。A.为市场经济提供支撑 B.是政府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C.能够有效地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重大问题 D.是落实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8.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一般可分为( )。A.土地开发规划 B.土地复垦规划 C.土地整理规划 D.土地保护规划9.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形式有( )。A.土地利用规划调控 B.计划调控 C.
15、财政金融调控 D.地价和税收调控10.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坚持( )等原则。A.优先保护农田 B.保护生态环境用地 C.节约用地 D.治理和恢复被破坏的土地11.土地利用具有( )等性质。A.安全性 B.有效性 C.不公平性 D.永续性1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 )。A.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B.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C.土地利用宏观布局 D.土地利用微观设计第二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或错误,认为正确的划“”,认为错误的划“”。并把错误之处改正过来。)1.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指标包括约束性和预期性两类,约束性指标是为实现规划目标,在规划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 )
16、2.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是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内容。(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龙头”。( )4.土地资源在部门间配置的四要素是时间、空间、质量、数量。( )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定时空范围的土地资源的开发、整治、保护。(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依据当地经济条件、土地自身适宜性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实现土地宏观调控的手段,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依据。( )8.我国的行政体系分为省、市、县、乡、村五级。( )9.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土地规划编制机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17、编制机构。(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主要有短期性、战略性、控制的层次性、综合性。( )11.国家级、省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策性规划纲要,市(地)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操作性规划,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施性基层规划。( )12.国家级、省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宏观控制的依据。( )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14.市(地)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行政区域内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审批和监管的依据。( )15.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是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
18、问题,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依据。( )16.土地利用潜力分析是分析各类用地的潜力,确定用地质量和调整用地布局的依据。( )17.各级政府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 )18.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19.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产量不减少。( )20.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
19、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21.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和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22.土地专项调查包括土地利用潜力调查,待开发土地调查,坡耕地普查以及土壤普查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A、B、C、 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至少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多选或错选不得分、不倒扣分;少选但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分)1.下列不属于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B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C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D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中,不包括( )。 A保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乡11级土地利用规划课程 案例库及能力训练.2 城乡 11 土地利用规划 课程 案例 能力 训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9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