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九章.ppt
《人大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九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劳动经济学课件第九章.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九章 失业,第一节 失业的测量第二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第三节 失业类型第四节 失业原因第五节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与 失业问题,2,第一节 失业的测量,一、国际上的定义1、就业者:在调查周内至少有一个小时的付酬工作或在家庭企业中每周工作最低15小时的无酬劳动者。一个人有工作但因为休假、疾病、天气或罢工而暂时离开也被认为是就业者。2、失业者:一个人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标准:(1)他没有工作(2)如果提供工作,他愿意并且有能力工作(3)他在调查周的前4周内积极寻找过工作。,3,第一节 失业的测量,二、人们对政府有关就业、失业量的测量的批评意见1、失业量中不包括丧失信心的工人。丧失信心的工人就
2、是指那些想得到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找过工作但没有在近四周内寻找工作,或者是由于缺乏工作机会或只是由于个人因素如年龄、种族及缺乏技能而找不着工作的人。2、失业率不能反映潜在的就业者。,4,第一节 失业的测量,二、人们对政府有关就业、失业量的测量的批评意见3、官方失业率夸大了失业而造成的经济成本。失业保险的接受者可以因接受失业保险而不工作,并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生活。4、劳动力人口统计构成发生变化。比如,青少年与妇女频繁地进出劳动力市场,这两个群体所占比重的增长导致所测量的失业率上升。,5,第一节 失业的测量,三、我国关于失业现象的统计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经济运行中实际的劳动就业状况。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3、:1、统计上有两个失业率。登记失业率:统计的失业人员指有非农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内(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业登记的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常住人口中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2、我国失业人员的范围是不考虑农村的。,6,第一节 失业的测量,3、失业与就业概念范畴交叉登记失业者中有相当部分人员正在打工或从事其它有酬的临时工作,并不是真正的失业者,存在着所谓“隐性就业”的情况;国有、集体企业在册职工中有一部分人员并未从事劳动,如一些下岗及内退人员等,但仍被作为从业人员统计;国有、集体企
4、业存在大量的冗余人员,他们处于隐性失业或就业不足状态;农村中的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7,第二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一、模型的目的与意义:分析不同的劳动力市场状态之间的流量,了解劳动力市场中哪一种流量是造成高失业率的主要原因,从而了解一国经济的真实失业水平及决定失业水平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降低失业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失业水平,或者某一群体的失业水平,取决于各种劳动力市场状态之间的流量的相对流动比率,是各种流量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对任何既定失业水平的关注都应当集中在失业的影响范围以及失业的持续时间这两个方面。,8,二、图形表示:,第二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9,二、图形表示:,第二节
5、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EU:从就业状态进入到失业状态,可能是因为解雇、临时解雇或辞职;UE:从失业状态进入到就业状态,包括新就业者和重新就业者;EN:从就业状态到退出劳动力市场,例如退休或上学中途退出劳动力市场者;NE:从非劳动力进入到就业状态,即新进入或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者;NU:非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失业状态;UN:失业者退出了劳动力队伍,10,三、函数表示:,第二节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u为F中各种流量的函数,Pen:就业者中脱离劳动力队伍的人员所占的比例;Pne:非劳动力中进入劳动力队伍并且找到了工作的人员所占的比例;Pun:失业者中脱离劳动力队伍的人员所占的比例;Pnu:非劳动
6、力中进入劳动力队伍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所占的比例;Peu:就业者中成为失业者的人员所占的比例;Pue:失业者中成为就业者的人员所占的比例各变量顶部的加号意味着该变量的增加将提高失业率,而减号则意味着该变量的增加将降低失业率。,11,第三节 失业类型,一、摩擦性失业二、结构性失业三、周期性失业四、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12,一、摩擦性失业,1、概念:劳动力进入劳动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工作岗位之间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之为摩擦性失业。,13,一、摩擦性失业,2、特征:它影响了跨越所有人口群体、行业和地区中相对大的数目的人。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一定量
7、的摩擦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摩擦失业不仅仅带来经济成本,还会带来一些明显的经济利益。,14,一、摩擦性失业,3、产生原因:因为职业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有职位空缺的雇主和寻找工作的人互相之间,需要花时间去寻找,产生了在工作和进出劳动力之间的持续流动过程。4、减少摩擦失业的公共政策在劳动力市场上增大工作信息的流动1993年实施的美国联邦家庭医疗假期法案,允许工人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休假而不是要求辞退这个人来减少摩擦失业。,15,二、结构性失业,1、概念:由于经济结构(产业、产品和地区)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失衡所导致的失业2、产生原因:工作类型与寻找工作的人的不匹配所产生的。这种不匹配可能与个人的技能、学
8、历、地理位置或年龄相关。,16,二、结构性失业,3、特点:倾向于集中在确定的群体,即那些受技术改变,所在企业衰退或在整个国家内的工作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群体。失业时间相对较长。4、减少结构失业的几种公共政策政府对培训项目的提供或资助通过提供再次安置津贴鼓励失业者流动,走出经济不景气地区。通过提供给长期失业者的公共服务工作,作为政府最后雇主的应对措施。,17,二、结构性失业,3、特点:倾向于集中在确定的群体,即那些受技术改变,所在企业衰退或在整个国家内的工作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群体。失业时间相对较长。4、减少结构失业的几种公共政策政府对培训项目的提供或资助通过提供再次安置津贴鼓励失业者流动,
9、走出经济不景气地区。通过提供给长期失业者的公共服务工作,作为政府最后雇主的应对措施。,18,二、结构性失业,5、与摩擦性失业的区别:a 结构性失业的持续期较摩擦性失业的持续期长。b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都可能出现失业与职业空位并存,但后者不是由于知识和技能上的原因造成的。,19,三、周期性失业,1、概念:由于经济的繁荣和萧条的周期循环所引起的劳动市场的失衡造成的失业2、产生原因:经济中总需求不足以为求职者创造足够的工作。与经济运动的上升和下降周期性变化有关,周期中上升时期,失业率下降,经济衰退期,失业率上升。,20,三、周期性失业,3、特点:随着经济的扩张与收缩而变化,倾向于整个经济的范围。4
10、、减少结构失业的公共政策最直接的办法是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确保持续健康稳定的经济增长率。另一个方法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扩大就业。,21,四、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22,四、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纵轴:经济中职位空缺的数目横轴:失业人数45角的直线:职位空缺数目与寻找工作的数目相等的线,一般意义上的充分就业。45线以上的点:劳动的需求过大,45线以下的点:劳动的供给过大。在45度线上的点:充分就业的点,但仍然存在一定数目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如图中的J点,存在着U1的失业人数,K点,存在着U2的失业人数。,23,1、贝弗里奇曲线: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B1、B2,该曲
11、线表明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怎样在经济周期中的变化。从任一充分就业状态,如点J开始在经济上升时期,整个经济状态在曲线B1上移至L点,L点的劳动需求大于劳动供给,说明职位空缺相对于失业过量,在经济衰退时,J点向右下方的移动,例如移到M点,M点的失业率为U2,如果整个经济是充分就业的(J点),那么失业率应该在U1点。因此,U2U1的差值就是测量的周期性失业量,其他的失业余值可归结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24,2、若失业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如何识别其原因?从J到M点的移动:周期性中失业人数的增加是由于失业者的增加而不是职位空缺的减少造成的。点J向点K的移动:摩擦
12、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的增加是由于职位空缺和失业人数的增加造成的。如何确定该移动是由于摩擦性失业还是结构性失业的原因造成的?,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25,2、若失业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如何识别其原因?点J向点K的移动:方法一:考察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的分散度。在多个行业和地区中的职位空缺和失业人数的大范围上升将表明是摩擦性失业;而一个地区的职位空缺集中,另一个地区的失业集中则表示是结构性失业。方法二:看失业持续时间的统计情况,经历长时间失业人数的比例上升就意味着结构性失业问题将变得更严重一些。点J向点N移动:可能来自需求不足和结构性失业的共同作用。,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
13、线,26,第四节 失业原因,一、工作搜寻理论二、刚性工资理论三、效率工资理论,27,一、工作搜寻理论,工作搜寻理论:对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现象做出了解释。分析了决定某一经济中的摩擦性失业水平是由进入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流量和失业者找到并接受工作的速度,和影响这种速度的因素。包括斯蒂格勒模型和麦柯尔模型。,28,1、斯蒂格勒模型:,一、工作搜寻理论,29,斯蒂格勒模型:工作搜寻最优次数的决策遵循边际收益法则。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就达到了工作搜寻的最优次数。如右图,求职者应该联系N2家企业,即当MBA=MCA时。,一、工作搜寻理论,30,2、麦柯尔模型:求职者常常按先后顺序做出工作搜寻决
14、策,当遇到第一份超过其最低可接受工资时,求职者就会接受该份工作。最低可接受工资:求职者考虑从事某一工作时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求职者以前工作所获得的工资水平、习惯的生活消费水平以及朋友或熟人的工作状况等因素会影响该求职者的最低可接受工资。这是麦柯尔模型的关键值的概念。,二、工作搜寻理论,31,麦柯尔模型的图解,一、工作搜寻理论,32,麦柯尔模型的图解,一、工作搜寻理论,W1:最低可接受工资,低于W1的工作将会被其拒绝。搜寻的时间长度取决于最低可接受工资水平与企业提供的工资分布频率之间的联系。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企业所提供的工资分布频率曲线将会向左移动,例如从f(w)移动到f(w)。如果求职者将w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大 劳动 经济学 课件 第九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93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