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陷阱与制度缺陷.ppt
《人口陷阱与制度缺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陷阱与制度缺陷.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口陷阱与制度缺陷,张车伟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主要内容,人口“陷阱”与人类前景人口与经济发展 制度缺陷:外部性和“公共悲剧”人口、资源和经济学的可持续性,1.1“人口陷阱”与人类前景,1.1.1 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1798年,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出版了人口原理,他从人的生物特性出发,认为人具有最大限度地养育孩子的本能,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食物供给将只能以自然级数增长,而人口则会以几何级数增长,会形成“人口陷阱”。他把自己的人口理论归为3个命题: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显著的抑制。这些抑制全部归纳为道德节制、贫困和罪
2、恶。他认为这 3点是支配人类命运的“人口自然规律”的基本内容。马尔萨斯的两个公理、两个级数和两个抑制。,马尔萨斯的两个公理,“一是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二是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恒状”。因此,“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提供人类生活资料的能力”,这两者的矛盾决定了人类永远不会“完善”或“至善”,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要受到这对矛盾的制约。马尔萨斯的全部人口思想是以这两个公理为基础的,其他的观点也都是从这两个公理中推理演绎得到的。,马尔萨斯的两个级数,物质资料是按照1、2、3、4、5、6、7、8、9、10的算术级数率增长;人口是按照1、2、4、8、1 6、3 2、6 4、1 2 8、256
3、、512的几何级数率增长。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产力是不平衡的,前者要大于后者,即人口的增长总比物质资料的增长要快,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绝对的人口过剩。,马尔萨斯的两个抑制,是指两个“阻止”人口增长的手段或力量。积极抑制(许多的学者认为现实抑制更为确切)。即通过贫困、罪恶、饥饿、瘟疫、灾荒、战争等来抑制人口的增长和消灭现存的多余的人,使物质资料与人口之间保持平衡;消极抑制(又称道德抑制)。也即通过晚婚、不结婚、不生育等来阻止人口的增加,实现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的增长一致。前者是一种自然的、客观的手段,一般来说,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者是一种人为的、自觉的、主观的手段。,马尔萨斯的几个结论,贫困
4、和罪恶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只有私有制才能消除人口的过快增长。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的支配,工资水平随人口的增减而变动。济贫法促使人口增长。以上结论充分体现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本质。,中国的马尔萨斯:洪亮吉,洪亮吉(17461809年),字君直,号北江,晚号更生,清朝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乾隆55年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他在与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敏锐地看到了人口过快的繁衍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于1793年写出了著名的蕴含着人口论思想的专著意言,特别是意言中的第六篇治平篇更集中地表现了洪亮吉的人口论思想。治平篇比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
5、口论发表还早5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口论专著。,马尔萨斯的预言实现了吗?,人口原理发表至今200多年来,世界陷入了“人口陷阱”吗?若把食品生产的年均增长率与同期人口年平增长率相比,作为食品增长对人口增长的领先系数,我们可以得到表1-1。,人口陷阱”为何没有出现?“土地报酬递减律”是马尔萨斯理论的基石:土地规模一定时,从投入到土地的生产要素中所获得的收益将随投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土地报酬递减律忽视了技术进步的问题,随着技术进步,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食物供给增加的速度完全可能赶上甚至超过人口增加的速度。马尔萨斯错误在于他忽略了该规律成立的条件,而把它推广到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事实上,马克思和斯
6、密等许多古典经济学家都曾经指出,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其他一切产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根据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劳动力通常是按照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顺序转移的;相应地,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逐渐下降。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研究证实,劳动力就业从农业部门逐渐转移出来,分别在工业和商业部门就业,是一个历史规律。农业劳动力所以能够不断地被转移出来,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农业劳动生产率能得以不断提高,而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又是人类社会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的结果。,在马尔萨斯时代,现在被认为是发达经济的国家,大约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当时居住在城市里
7、的人口不过11。到今天,发达国家中农业人口的比重已经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即使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农业人口的比重也远远低于当时发达国家的水平,目前世界上将近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事实表明:即使农业劳动力比重不断下降,我们仍能享受到比马尔萨斯时代多得多的食物供应。人们的食物消费并没有随农业人口比重下降而下降,反而有所增长。据估计,1800年,英国人均卡路里摄取量为2237卡,法国为1846卡,到1970年,绝大多数国家人均卡路里摄入超过了1846卡。,人类前景的不同看法,罗马俱乐部在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是一部典型的马尔萨斯主义现代版本的代表作。发展中国家50年代以来出现了“人口爆炸”
8、,直到70年代初期,其人口增长率平均仍高达到2.2,而且,70年代又发生了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和石油危机,人类前途的悲观看法在当时颇有市场。,悲观派的零增长理论,要避免人类社会的崩溃,就必须实现零增长第一,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投资率和损耗率相等,资本设备的数量和人口数量都 保持不变第二,各种投入量和产出量的比率都保持最低限度,最好能使二者在数量上相互抵消对现有人口和资源数量进行调整和配置。当技术进步造成新的选择机会时,可以通过计划和市场的力量加以调节。,悲观派的实质,悲观论的实质在于假定了一个不断增长的人口与地球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未来学者福斯特认为地球是一个有限的“馅饼”,地球资源正在逐渐耗竭,
9、人口如同癌细胞一样以指数速率繁殖,而所谓的创新和发明,只不过是一种“陷井”,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已经超出了地球在稳定状态下所能承担的能力。即,人口极限已经到来。,乐观派的看法,凯恩斯(1937)和汉森(1939)都认为在成熟和发达的经济中,人口增长下降是有效需求不足和投资动力下降的原因,刺激有效需求的源泉是人口增长而不是人口下降。很多经济学家都持相对乐观的看法,如西蒙 库兹涅兹,柯林 克拉克,E 鲍色鲁浦,朱利安 西蒙,H 凯恩等。,乐观主义者(未来学家卡恩、人口学家西蒙和经济学家舒尔茨等)认为,地球是一个不断增大的“馅饼”,资源总的来说足够满足人类需要的,而环境问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加以解
10、决。人口多意味着更多的人力资本,创新和发明是人类的最大希望所在,所以继续发展是人类福利和进步所必需的。显然,人类的前景既不会象悲观主义者描绘的那样黯淡,也没有乐观主义者指出的那样光明。要避免陷入悲观主义或乐观主义争论的陷阱,就必须构造一个有别于以往的思维框架。该框要考虑到构成一个社会最大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因素,不仅仅包括常规的生产要素禀赋,还包括自然系统的恢复力、人类的适应力和创新能力。,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技术变迁人们的经济活动不可能超过生产可能性边界所设定的限制,在此意义上,存在增长的极限。在这个思维框架中,关键在于由常规的生产要素禀赋(如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自然系统的恢复力、人类的适应力和创
11、新能力所设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动。整个自然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就是一个生产要素扩大、自然系统演变和人的能力提高的历史。表1-4表明了200多年来的世界经济增长情况。,首先,常规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的数量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资本是生产活动中积累起来以便用于下一个生产过程的物质投入品,它会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积累起来。按不变价格计算,从1500-1998年,世界总GDP增长了136倍;按照世界平均22%的投资率,1998年世界总投资为7.4万亿元。,劳动力数量的增长也许会终止于某一天,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将永远不会停止;从发展的观
12、点看,劳动力素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劳动力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永恒的资源。,土地资源能否持续增加存在着很大争议,但几乎没有人否认当土地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来说变得稀缺时,可以通过技术变迁被其他生产要素所替代。如美国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在19世纪末期就已停止,但通过培育高产品种和投入更多的化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生产国。,其次,自然系统以及组成这个系统的生物本身,也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自然选择是进化论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而生物或由其组成的自然系统,也会相应于环境的变化而提高适应能力。用美国学者古尔德的表述就是:
13、“自然选择导致的进化就是通过差异性地保持生物更佳的结构与功能,从而跟上环境的变化,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最后,人类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是以累积的方式不断提高。在1700年第二次农业革命发生之前,技术进步以缓慢的速度发生。以第二次农业革命为转折点,人类技术进步开始飞跃发展:产业革命,瓦特发明蒸汽机,修建铁路,电话、电气化、汽车和飞机的发明,青霉素的发明,脱氧核糖核酸的发现,与疟疾作斗争,高速计算机的制造,人类登上月球,核能的利用,以及个人电脑的普及、染色体工程和信息高速公路。,1.2人口会阻碍经济发展吗?,人们对人类前途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人口增长是否会停止以及人口与发展
14、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看法。那么,如何来解释这些问题呢?1.2.1 人口与发展的统计学联系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在统计上的相关性显而易见。从统计数字来看,当一方变化的时候,另一方也相应发生变化。图11比较了121个国家20002005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和200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该图表明,人均收入低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高;而人均收入高的国家则倾向于具有较低的人口增长率。,人口年增长率,人均GDP千美元,图11 人口增长和人均GDP的相关性(散点图),若把图1.1分成4部分,可以看出,在图的左上角部分是那些低人口增长率的富国,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如西欧、北欧、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国;在图的右下角
15、部分则集中了那些被高人口增长率所困扰的国家,主要包括南部非洲和南亚等世界上最穷的大部分国家在图的左下角部分是那些虽然有着较低的人口增长率、有时甚至是负的人口增长率,但人均收入并不高的国家,这些国家较低的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被转变为相应较高的生活水平,其原因要么是因为它们的经济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包括中国),如匈牙利等国,要么是因为仍然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中,如古巴等国;图右上角部分则属于另外一类例外的国家,主要是那些富裕的中东产油国,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石油为这些国家带来了财富的迅猛增长,但生育率才刚刚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1.2.2 发展对人口的影响:人口转变经济学家的研究:1
16、960年代起,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等形成了新家庭经济学关于生育决策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关于消费、储蓄、劳动参与、迁移、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生育率的决策由家庭作出;同时,人们会从孩子那里得到效用,生育决策过程就是使这种效用最大化的过程。按照该理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很低的情况下,抚养孩子的成本较低,人们倾向于生育较多孩子;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孩子变得越来越贵,生育率会出现下降。,人口学领域中,人口转变(Demographic Transition)理论是解释人口的出生和死亡模式如何随经济和社会而发生变化的理论。基于对发达国家资料的研究,人口转变理论认为死亡率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下降,
17、但出生率不会马上出现下降,出生率的下降往往要比死亡率的下降晚几十年。同时,虽然出生率很难下降到和死亡率同样低的水平,但最终会降到一个相当低的水平。这样,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终会从一种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经过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率的阶段,实现向低出生、低死亡和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转变(图12)。,时间,出生率和死亡率,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出生率,死亡率,第三阶段,图12 诺特斯坦人口转变的三阶段模型,根据人口转变理论,虽然在从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的调整过程中,社会规范的转变会很困难,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行,家庭的作用会减弱,并最终削弱希望生育更多孩子的社会规范。但人口转变理
18、论缺乏对发展中国家是否会出现类似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的必然性论述,它也无法预测死亡率下降到什么水平生育率就会开始下降。,事实上,发达国家死亡率的下降是其自身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产物,而在今天的发展中国家中,死亡率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结果,实际上是一种外生 的变化如果根据这种外生的死亡率下降去推测,发展中国家生育率也会象发达国家由内生死亡率下降引起生育率下降一样出现下降,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同时,导致昔日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因素和条件与今天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条件极大不同,这更使人们对人口转变是否能在今日人口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产生疑虑。,1.2.3 人口对经济发展
19、的作用一种观点认为,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长远来看,一个增长的人口会比一个不增长或下降的人口更能促进经济发展。科林克拉克(Colin Clark)和朱利安西蒙(Julian Simon)等持有此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不管经济增长初始原因是什么,只有人口增长慢于经济增长时,经济增长才能变为发展,人均生活标准才能得到改善。墨西哥和美国1970-1980年间的人口与增长的经验说明了这一点。新马尔萨斯主义者(Neo-Malthusians)认为,人口的快速增长是世界面临生态环境退化、粮食和能源短缺、资源耗竭等问题的根源,唯一的解决办法是限制人口的增长。但他们不赞成用马尔萨斯的道德抑制,而赞
20、成通过生育控制的方法(避孕),来限制人口增长。,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增长阻碍经济发展的观点有所缓和。1984年墨西哥城世界人口大会上,美国代表改变了减缓人口增长率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立场,认为人口增长并不一定是坏事,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也许并不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西方国家相当一部分的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只存在微弱联系。布卢姆(Bloom)和弗里曼(Freeman);普雷斯顿(Preston);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对若干政策问题的思考持此种观点。综上所述,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非常复杂,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在不同的情况下,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可以展示出不
21、同的关系模式:如工业革命时候的欧洲(人口促进经济增长)1970年代的孟加拉国(人口阻碍经济增长)。,人口通过三个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规模大小和人口年龄结构,这三个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在一个劳动力严重匮乏而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人口增长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有利的作用;但是,在一个自然资源匮乏而人口过剩的国家,人口增长可能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年龄结构太年轻、太老都有可能阻碍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及其作用。人口规模太小,社会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当然,规模经济不但和人口的绝对数量有关,还和人均消费水平有关),可能会阻
22、碍经济的发展,但如果人口多得无立锥之地,显然更会影响经济的发展。,1.3 制度缺陷:外部性和“公共悲剧”,1.3.1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强有力手段。市场中,一个理性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使全社会的效益达到最优。(亚当斯密与“看不见的手”)。但市场只能保证资源的配置效率,却不能同时保证财富分配公平性。要想在有效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使社会财富达到分配上的公平,只有通过市场之外的方法,如税收、立法或制度创新。而且,完全竞争的市场均衡要想同时也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具有一定的条件:市场要能够有效地反映生产中的各种成本(包括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否则,市场不一定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 陷阱 制度 缺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93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