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基本生理功能.ppt
《人体基本生理功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基本生理功能.ppt(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分解代谢(异化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释放、转移、贮存、利用),新陈代谢,兴 奋 性,1.刺激(stimulation),人体及组织细胞所处环境的变化,有效刺激,无效刺激,刺激的三个条件,刺激的形式:,物理刺激 化学刺激 生物刺激 社会心理性刺激,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一定的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电刺激(方波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强度,时间,强度时间曲线,2.反应,在刺激作用下,机体或组织细胞所发生的反应变化。,反应的形式,机体由相对静止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由活动弱转变为活动强的
2、状态(动作电位),兴奋:,抑制:,机体由活动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由活动强转变为活动弱的状态(超极化),3.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刺激持续时间恒定和足够时,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又称阈值。,概念:,最适刺激:能够引起组织发生最大反应的最小 刺激称为最适刺激。,4.兴奋性(excitability),概念:可兴奋细胞或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称兴奋性。从生物电的角度看,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衡量指标:阈强度,阈强度低,兴奋性高。阈强度高,兴奋性低。,二者关系:,适 应 性,适应,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身
3、行为和生理功能的过程,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生 殖,生 殖(reproduction),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能力称为生殖。,概念:,意义:,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第二节 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一、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生物电现象及历史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都有生物电现象。应用:心电图、肌电图、脑电图采用微电极技术对细胞内电位变化进行研究。方法:细胞水平研究。材料:微电极、电位仪、枪乌贼大神经。,微电极测量单一神经纤维的膜电位示意图,(
4、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概念:,特点:,A.内负外正(极化状态),B.大小:有差异,均为mV级,C.稳定的直流电位,1.静息电位现象,0mV,神经纤维,微电极测量单一神经纤维的膜电位示意图,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1)膜内、外的离子分布不均 膜外:Na+和Cl 浓度高 膜内:K+和A浓度高 由于存在离子的浓度梯度(浓度差),因此 离子有顺浓度梯度,向膜内外扩散的趋势。,(2)细胞膜的通透性,安静时对 Na+和Cl 通透性小对A几乎不通透对K+的通透性较大(K+通道开放),K+外流,内负外正电位差=K+的浓度差,K+
5、净通量为0,静息电位=K+的平衡电位,+,K+,K+,K+外流形成 K+平衡电位,神经纤维,电势能,30 K+,1 K+,+,+,+,+,+,+,+,+,+,+,A-,浓差势能,K+的平衡电位=59.5 lg,k+o,k+i,=-94.5mv,静息电位=-90mv,K+的平衡电位 静息电位?,(二)细胞的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1.动作电位现象,0 mV,神经纤维,AP,与动作电位有关的概念,极化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极化,锋电位后电位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阈电位,去极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反极化或超射:,膜内电位由零变为正值。,复极化:,恢复至静息时内负外正
6、的状态。,极化:,静息时内负外正的状态。,超极化:,原有静息电位值进一步降低。,与极化相关的概念:,时间(ms),去极化,复极化,超射,动作电位的波形及组成,阈电位:,细胞受刺激后,膜内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后产生快速的膜内电位上升变化,此临界值称为阈电位。通常比原有静息电位小1020 mV。,后电位:,锋电位:,描记动作电位曲线,可见其快速的上升支(即去极相)和快速的下降支(即复极相)成一尖锐的脉冲,称为锋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以前,膜两侧电位还有一些微小而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与电位相关的概念:,负后电位(去极化电位)正后电位(超极化电位),时间(ms),动作电位
7、的波形及组成,2.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去极化:,Na+内流,阈电位,(高1020 mV),Na+通道开放,去极化,Na+的平衡电位=超射值,正反馈或自生性增加,去极化电位,产生条件:阈刺激、阈上刺激、多次阈下刺激。,-,-,+,Na+,Na+,-,-,-,-,-,+,+,+,+,+,+,细胞外,细胞内,1NaCl,Na+浓度差,12 NaCl,RP,去极化,RP,(2)复极化:,(3)动作电位后:,过度去极化,Na+通道失活,电压门控K+通道开放,K+外流,细胞内Na+,细胞外K+,Na+-K+泵,恢复离子分布,K+外流,Na+-K+交换,K+,K+,细胞外,1NaCl,12 NaCl,
8、细胞内,Na+,K+,静息期,复极化,3.细胞发生动作电位期间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动作电位的组成与兴奋性周期的对应关系,4.动作电位的特点,全或无现象(All or None),AP,刺激,指同一C上,AP的大小不随剌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阈刺激,(三)细胞的局部兴奋,(1)局部兴奋(局部反应):,(2)局部兴奋的特征:,阈下刺激,Na+通道少量开放,少量Na+内流,局部去极化,无不应期,叠加,时间总和,空间总和,不是“全”或“无”的,向周围电紧张性扩布,可以总合,衰减性的,幅度,速度,Experiments:,-90,-70,-110,-90,-70,-110,阈下刺激,电紧张扩布,
9、空间,时间,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的区别:,不衰减扩布,电紧张扩布,传播特点,无,有,总和现象,有,无,“全或无”特点,大,小,膜电位变化幅度,多,少,钠通道开放数,阈、阈上刺激、多次阈下,阈下刺激,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局部兴奋,区别,AP,刺激,阈电位的产生,记录,刺激,神经纤维,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递,A.无髓神经纤维,局部电流,未兴奋段去极化,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一)兴奋传导的机制,局部电流学说,神经纤维传导机制模式图,传导机制局部电流,+-,+-,+-,+-,+-,+-,+-,+-,+-,+-,+-,+-,+-,-+,-+,-+,神经纤维,A.无髓神经纤维,B.有髓神经纤
10、维:跳跃式传导,A,B,髓鞘不导电,不允许离子通过,局部电流在郎飞结间形成,跳跃式传导,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二)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分类,哺乳动物的神经纤维分三类:,A类:有髓鞘的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B类:有髓鞘的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C类:无髓鞘的躯体传入纤维和自主神,经纤维的节后纤维,(三)兴奋传导的特征,完整性: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完整双向性:向相反的两个反向传导绝缘性:使神经的调节更为精确相对不疲劳:耗能较少,(四)影响传导的因素,细胞直径大小,动作电位去极化幅度,神经纤维:有髓 无髓,三、兴奋在不同细胞间的传递,心肌和平滑肌的细胞间存在缝隙连接。由6个称为连接子的单体蛋白形成同源六聚
11、体。,(一)动作电位通过缝隙连接的传递,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和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二)动作电位在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神经-肌接头:,运动神经末梢膜与肌膜相接触的部位。,接头前膜,接头后膜(终板膜),接头间隙:,囊泡(ACh),N2型ACh受体,50 nm,1.神经-肌接头的结构,线粒体,小皱褶,胆碱酯酶,神经-肌接头的结构,2.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神经冲动,接头前膜产生AP,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降低轴浆粘滞性,囊泡的可移动性,中和负电荷,囊泡易与前膜融合,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释放ACh,ACh+N2受体,受体变构,离子通道开放,主要Na+内流,去极化(终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基本 生理功能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9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