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免疫系统.ppt
《人体内免疫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内免疫系统.ppt(1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体免疫学检验,人体内免疫系统 中国珠海。米济生,,前言,随着现代医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的不良习惯形成,现代社会文明病,亚健康等流行于社会,所以许多疾病用一般常规检验,对于疾病是难以确诊,必须用最先进的医学科技检测,对于我们临床医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很大的意义,首先我们要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的知识和免疫检查的各项指标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的判断疾病。首先我们先了解人体免疫糸统。,第一部份:人体内免疫系统,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
2、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脏器的免疫产生,脾:外周免疫器官:脾(最大):对进入血液的抗原(Ag)产生免疫应答、储存调节血量 淋巴结:淋巴结:进行免疫应答、淋巴细胞再循环、滤过淋巴液 扁桃体、阑尾:扁桃体、阑尾:(粘膜免疫系统MIS)自粘膜进入抗原(Ag)产生应答。免疫细胞:免疫细胞 来源于骨髓中的多功能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T细胞、B
3、细胞:发挥核心作用的免疫细胞,负责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称免疫活性细胞ICC 其他,其他专职细胞,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通过脱颗粒作用损伤细胞膜和裂解DNA导致细胞凋亡。通过其表面表面FcR与IgG结合介导溶细胞。抗病毒抗肿瘤 抗原提呈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肽提呈给T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专职性APC:单核-巨噬细胞:膜表面分子、吞噬、抗原提呈、产活性因子 树突状细胞DC:提成抗原 B淋巴细胞:无吞噬功能,非专职性APC,:内皮细胞、纤维细胞 其他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杀伤)嗜碱粒细胞(杀寄生虫)、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 免疫分子 细胞因子CK:由细胞分泌,细胞间
4、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小分子多肽蛋白。细胞因子CK 粘附分子AM:介导粘附作用的膜蛋白,在胚胎发育、分化,组织结构维持、炎症、免疫应答、止血凝血、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皮肤与粘膜,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完整的皮肤和粘膜。皮肤由多层扁平细胞组成,能阻挡病原体的穿越,只有当皮肤损伤时,病原体才能侵入。粘膜仅有单层柱状细胞,机械性阻挡作用不如皮肤,但粘膜有多种附件和分泌液。例如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粘膜表面的病原体驱赶出体外。当宿主受寒冷空气或有害气体等刺激,上呼吸道粘膜屏障受损伤时,就易患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5、皮肤与粘膜,皮肤和粘膜能分泌多种杀菌灭毒物质。例如皮肤的汗腺能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不利于细菌生长。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有杀细菌和真菌作用。不同部位的粘膜腺体能分泌溶菌酶、胃酸、蛋白酶等各种杀菌物质。人体的正常菌群也有拮抗病原体的作用。例如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产生的过氧化氢能杀死脑膜炎奈瑟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咽喉部的甲型链球菌能抑制肺炎链球菌生长等。,血脑屏障,血脑屏障不是一个特殊的解剖学上专有的结构,一般认为由软脑膜、脉络丝、脑血管和星状胶质细胞等组成。尚不够完善,所以容易发生脑膜炎、脑炎等疾患。,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组成。正常情况下,母体感染的病
6、原体及其毒性产物难于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但若在妊娠3个月内,此时胎盘结构发育尚不完善,则母体中的病原体等有可能经胎盘侵犯胎儿,干扰其正常发育,造成畸形甚至死亡。药物也和病原体一样有可能通过母体侵犯胎儿。因此,在怀孕期间,尤其是早期,应尽量防止发生感染,并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副作用较大的各类药物,第二部份:免疫系统工作原理,人类的吞噬细胞有大、小两种。小吞噬细胞是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是血中的单核细胞和多种器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两者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血中的单核细胞和多种器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两者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当病原体穿透皮肤或粘膜到达体内组织后,
7、吞噬细胞首先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多数情况下,病原体被吞噬杀灭。若未被杀死,则经淋巴管到附近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进一步把它们消灭。淋巴结的这种过滤作用在人体免疫防御能力上占有重要地位,一般只有毒力强、数量多的病原体才有可能不被完全阻挡而侵入血流及其它脏器。但是在血液、肝、脾或骨髓等处的吞噬细胞会对病原体继续进行吞噬杀灭。,免疫原理,以病原菌为例,吞噬、杀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吞噬细胞和病菌接触、吞入病菌、杀死和破坏病原菌。吞噬细胞内含有溶酶体,其中的溶菌酶、髓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防御素、活性氧物质、活性氮物质等能杀死病菌,而蛋白酶、多糖酶、核酸酶、脂酶等则可将菌体降
8、解。最后不能消化的菌体残渣,将被排到吞噬细胞外。,细菌被吞噬在吞噬细胞内形成吞噬体;溶酶体与吞噬体融合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中多种杀菌物质和水解酶将细菌杀死并消化;菌体残渣被排出细胞外。病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其结果根据病菌类型、毒力和人体免疫力不同而不同。,免疫原理,化脓性球菌被吞噬后,一般经510分钟死亡,3060分钟被破坏,这是完全吞噬。而结核分枝杆菌、布鲁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军团菌等,则是已经适应在宿主细胞内寄居的胞内菌。在无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体中,它们虽然也可以被吞噬细,胞吞入,但不被杀死,这是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可使这些病菌在吞噬细胞内得到保护,免受机体体液中特异性抗体、非特异性抗菌物
9、质或抗菌药物的有害作用;有的病菌尚能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反使吞噬细胞死亡;有的可随游走的吞噬细胞经淋巴液或血流扩散到人体其它部位,造成广泛病变。此外,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释放出的多种水解酶也能破坏邻近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对人体不利的免疫病理性损伤。,正常人体的血液、组织液、分泌液等体液中含有多种具有杀伤或抑制病原体的物质。主要有补体、溶菌酶、防御素、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组蛋白、正常调理素等。这些物质的直接杀伤病原体的作用不如吞噬细胞强大,往往只是配合其它抗菌因素发挥作用。例如补体对霍乱弧菌只有弱的抑菌效应,但在霍乱弧菌与其特异抗体结合的复合物中若再加入补体,则很快发生溶解霍乱弧
10、菌的溶菌反应。,人体的免疫系统像一支精密的军队,24小时昼夜不停地保护着我们的健康。它是一个了不起的杰作!在任何一秒内,免疫系统都能协调调派不计其数、不同职能的免疫“部队”从事复杂的任务。它不仅时刻保护我们免受外来入侵物的危害,同时也能预防体内细胞突变引发癌症的威胁。,免疫原理,如果没有免疫系统的保护,即使是一粒灰尘就足以让人致命。根据医学研究显示,人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而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是繁多而复杂的,并不在某一个特定的位置或是器官,相反它是由人体多个器官共同协调运作。,骨髓和胸腺,骨髓和胸腺是人体主要的淋巴器官,外围的淋巴器官则包括扁桃体、脾、淋巴结、集合淋巴结与阑
11、尾。这些关卡都是用来防堵入侵的毒素及微生物。当我们喉咙发痒或眼睛流泪时,都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在努力工作的信号。长久以来,人们因为盲肠和扁桃体没有明显的功能而选择割除它们,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盲肠和扁桃体内有大量的淋巴结,这些结构能够协助免疫系统运作。,抗生素药的副作用,自从抗生素发明以来,科学界一直致力于药物的发明,期望它能治疗疾病,但事与愿违,研究人员逐渐发现,人们对化学药物的使用只会刺激免疫系统中的某种成分,但它无法替代免疫系统的功能,并且还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副作用,扰乱免疫系统平衡。反而是人体本身的防御机制免疫系统,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而适当的营养却能使免疫系统全面有效地运作,有助于人体
12、更好地防御疾病、克服环境污染及毒素的侵袭。营养与免疫系统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关联,成就了营养免疫学创立的理论基础。,第三部份:免疫系统的工作过程,当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进入到人体后,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首先发起进攻,将它们吞噬到“肚子“里,然后通过酶的作用,把他们分解成一个个片断,并将这些微生物的片断显现在巨噬细胞的表面,成为抗原,表示自己已经吞噬过入侵的病菌,并让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知道。,T细胞与巨噬细胞,T细胞与巨噬细胞表面的微生物片断,或者说微生物的抗原,连着相遇后如同原配的锁和钥匙一样,马上发生反应。这时,巨噬细胞便会产生出一种淋巴因子的物质,他最大的作用就是激活T细胞。T细胞一
13、旦“醒来”便立即向整个免疫系统发出“警报”,报告有“敌人”入侵的消息。这时,免疫系统会出动一种杀伤性T淋巴细胞,并由它发出专门的B淋巴细胞,最后通过B淋巴细胞产生专一的抗体。,杀伤性T淋巴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能够找到那些已经被感染的人体细胞,一旦找到之后便像杀手那样将这些受感染的细胞摧毁掉,防止致病微生物的进一步繁殖。在摧毁受感染的细胞的同时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结合起到治病作用。通过以上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免疫系统终于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当第一次的感染被抑制住以后,免疫系统会把这种致病微生物的所有过程用具的记录下来。如果人体再次受到同样的致病微生物入侵,免疫系统已经清楚
14、地知道该怎样对付他们,并能够很容易、很准确、很迅速的作出反应,将入侵之地消灭掉。,现代人工作方面,现实生活中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以及情绪紧张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生病,原因何在?专家认为,这就是植物神经系统影响免疫系统的表现。当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紊乱,进而出现各种顽固性疾病。,病理表现,比如:副交感神经正常活动,可以促进唾液、胃液、肠液、胰液与胰岛素分泌,当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和持续时:1、唾液减少导致口腔有害菌无法彻底消灭,使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难以治愈;2、胃液减少导致幽门螺杆菌无法杀灭,出现慢性胃炎、胃溃疡;3、肠液减少导致肠道菌群失衡,结肠炎久治不愈;,4、胰岛
15、素分泌减少会导致蛋白质代谢紊乱,免疫力降低,病毒乘虚而入,出现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大量的免疫系统疾病;胰岛素减少还会出现高血糖,进而出现高血脂、高血压,并发大血管病如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如下肢溃疡、趾端缺血疼痛(或出现坏死)、周围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变、视网膜病变,肾小球硬化。,病理表现,因此,正常的植物神经活动对人体多么重要,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如果症状较轻,适量服用一些维生素B1和谷维素等,有一定调节作用;若症状较重(比如出现了免疫系统疾病),中药方剂“神经免疫剂”效果非常明显,一般3天就有明显的效果。,免疫防线:人体共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
16、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17、,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第四部份:免疫系统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 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免疫系统组成,1.吞噬细胞;2.淋巴细胞 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等,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结构Ig 分子的基本结构是由四肽链组成的,即由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轻链(L 链)和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重链(H 链)组成的。L链与H链是由二
18、硫键连接形成一个四肽链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现已知5 种免疫球蛋白中IgG、IgA 和IgD的H链各有一个可变区(VH)和三个恒定区(CH1、CH2 和CH3)共四个功能区。,免疫球蛋白,IgM和IgE 的H链各有一个可变区(VH)和四个恒定区(CHl、CH2、CH3 和CH4)共五个功能区。VL和VH 是与抗原结合的部位,单体由一对L链和一对H链组成的基本结构,只有2 个与抗,原结合的位点,如IgG、IgD、IgE、血清型IgA;双体由J链连接的两个单体,有4 个与抗原结合的位点,如分泌型IgA(SIgA),所以SigA 结合抗原的亲合力要比血清型IgA
19、高。五聚体由J 链和二硫键连接五个单体,如IgM。五聚体IgM 理论上应为10 个与抗原结合的位点,但实际上由于立体构型的空间位阻,般只有5 个结合点可结合。,H和L链上都有可变区,同类重链和同型轻链的近N端约110个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很大,其他部分的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据此可将轻链和重链区分为可变区(V)和恒定区(C)。VH和VI。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变化,称为高变区(HVR)或互补决定区(CDR),分别为CDRl、CDR2和CDR3。CDR以外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相对不易变化,称为骨架区(FR)。VH和VI。各有113和107个氨基酸残基,,免疫球蛋白,组成4个FR(
20、分别为FRl、FR2、FR3和FR4)和3个CDRs。VH和VI-中的各氨基酸可编号,一些保守的氨基酸都有其固定的编号位置,将不同序列和已编号的序列进行对比以后,在某个位置上多出来氨基酸编号为A、B、C等,如27A、27B、27C、106A等。VH和VL的3个CDR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识别及结合抗原,并决定抗体识别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轻、重链可变区氨基酸顺序的编号,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CH和CL,不同型别(x或入)CI。的长度基本一致但不同类别IgCH的长度不一,有的包括CHlCH3,有的为CHlCH4。同一种属生物体内针对不同抗原的同一类别Ig的C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比较恒定
21、,其抗原性是相同的,,但V区各有不同。C区与抗体的效应功能相关,可激活补体,介导穿过胎盘和黏膜屏障,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从而介导调理作用、ADCC作用和I型超敏反应。在Ig分子伸出的两臂和主干之间(CHl与CH2之间)还有个可弯曲的区域,称为铰链区。该区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能改变两个结合抗原的Y形臂之间的距离,两臂,之间的角度可自0到90变化,这样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表位。虽然IgD、IgG、IgA有绞链区,而IgM和IgE没有,但这并不说明它们完全不能弯曲,实际上还有相对的弯曲性。各类抗体的铰链区的长度及氨基酸的顺序也有不同;人IgD的可伸展的距离最大,IgG4和
22、两种IgA的弯曲度则有限。,人体主要免疫球蛋白IgG,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是IgG,它占总的免疫球蛋白的70-75%,分子量约15万,含糖23%。尽管免疫球蛋白千变万化,但都有类似的结构。抗体分子是由两对长短不同的多肽链所组成,四条链通过链间二硫键构成Y型基本结构(H2L2)。IgG分子由4条肽链组成。其中分子量为2.5万(23kD)的肽链,称轻链(L链),分子量为5万的肽链(5060kD),称重链(H链)。轻链与重链之间通过二硫键(SS)相连接。,免疫球蛋白的作用,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是初级免疫。应答中最持久、最重要的抗体,它仅以单体形式存在。大多是抗菌性、抗毒性和抗病毒抗体属于
23、IgG,它在抗感染中起到主力军作用,它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中和细菌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和病毒抗原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中和病毒)。IgG 在机体合成的年龄要晚于IgM,在出生后第3 个月开始合成,3-5 岁接近成年人水平。它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在自然被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此外,IgG 还具有调理吞噬和结合SPA等作用。IgA 分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多为单体,也有二聚体,分泌型的都是二聚体,且含有分泌片。血清型IgA可介导调理吞噬ADCC 作用;分泌型IgA(SIgA)是机体粘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覆盖在鼻、咽、气管、肠和膀胱粘膜的表面,,免疫球
24、蛋白的作用,它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是粘膜重要屏障,对某些病毒、细菌和般抗原具有抗体活性,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外来抗原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局部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后,无需中央免疫系统的参与,自身就可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抗体。,即SIgA。已有研究证明,呼吸道分泌液中SigA 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两者呈正相关。初乳中含有分泌型的sIgA。IgA的凝聚物可以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IgM 是抗原刺激诱导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Ig,IgM 不是细胞,但可结合补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由于IgM 有较高的结合价,所以是高效能的抗生物抗体,其杀
25、菌、溶菌、促吞噬和凝集作用比IgG 高500-1000 倍,IgM 在机体的早期防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清中的IgG,IgA,IgM 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如气功、太极拳、健身操等运动均可使抗体水平提高;健身操对女大学生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影响中得出,每周参加3 次锻炼者,血清IgG 含量比对照组及每周锻炼1次者高,且在第10 周与第12 周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实验组间及与对照组血清IgM、IgA 含量差异无显著性。但也有不同结论,,如 Michell 等对11 名青年受试者进行了12 周有氧训练,观察运动对人体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测试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发现中等强度运动IgA,Ig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内 免疫系统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90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