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本科外科总论-第七章麻醉.ppt
《五年制本科外科总论-第七章麻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制本科外科总论-第七章麻醉.ppt(2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麻 醉(anesthesia),外科学第7版主编吴在德吴肇汉第七章,第一节 绪 论,麻醉,麻醉=科学+艺术临床麻醉=安全+无痛苦,麻醉,麻醉科医师 防火队员 救火队员麻醉科主任 防火队长 救火队长,麻醉,麻醉科医生是保命的,外科医生是治病的。所以称麻醉科医生是“围术期病人的保护神”。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精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并反复实践掌握各种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麻醉医生。,麻醉的目的要求,1、掌握麻醉前准备、麻醉前用药、麻醉期生理变化监测和麻醉后管理。2、掌握麻醉的分类,了解全麻的基本理论和常用全麻药的药理学特性;熟悉全麻的常用方法,掌握全麻期间常见并发症及处理。3、掌握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2、。4、掌握常用局麻药的使用剂量和应用范围,局麻药过敏、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掌握常用的局麻方法。5、掌握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麻醉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6、熟悉癌症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掌握术后镇痛方法。,利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中枢神经系统或神经系统中某些部位暂时、完全可逆受抑制,病人无痛,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麻醉定义,第一节,古代镇痛术,心理治疗:催眠术、宗教仪式植物:鸦片、莨菪、曼陀罗花。酒精中医:针炙、拔火罐、刮痧其他:放血、二氧化碳,第一节,外科医生通常还需要几身强体壮而臂力过人之助手,尖石、野生植物、醉酒、压榨、冰冻、放血、催眠术、“摁麻”、
3、棒击,麻醉发展历史,第一节,我国麻醉发展史汉代名医华佗“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唐朝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中记述有止痛药方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针刺麻醉与镇痛,第一节,1846年10月16日Boston牙医Morton在麻省总医院成功地实施了乙醚,是外科历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现代麻醉学的诞生。作者:Robert Hinckley,1882年,William T.G.Morton(1819-1868),第一节,第一节,临床麻醉 Clinical Anesthesia,重症监测 Intensive Care,疼痛治疗 Pain management,现代麻醉学Anesthesiolo
4、gy,第一节,急救复苏 First-aid and Resuscitation,D.神经干(丛)阻滞麻醉,E.区域神经阻滞麻醉,B,A,G,F,麻醉分类,C,第一节,局部浸润麻醉,第一节,腰-硬联合,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评估病人对手术麻醉的耐受能力 分析手术麻醉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危险危险因素:手术、麻醉、外科病、并存内科病了解病情:心肺功能,评估,一、麻醉前病情评估,第二节,术前访视重要性:,1 是麻醉前准备的最基本环节。2 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因术前检查疏忽造成意外占20%)。3 提前预防,将事故消灭在萌芽。4 严格掌握麻醉适应症及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冒险。5 尽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
5、。6 为外科手术把关。,术前访视,概念:麻醉前13天内对病人进行探视。目的:1 获得病史,体检及全身状况资料。2 与患者沟通,使其熟悉麻醉方面问 题,解决焦虑心理,取得信任。3 与患者及手术医师取得一致意见。4 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5 为以后实施麻醉创造条件。6 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大小,ASA 病情分级和围手术期死亡率,第二节,病情为、级者,能较好耐受手术麻醉,风险小;级者,麻醉和手术耐受能力减弱,风险较大,如术前准备充分,尚可耐受麻醉;级者,麻醉和手术耐受能力差,风险很大;级为濒死病人,麻醉和手术都异常危险。、级者手术麻醉的死亡率显著增高。,心功能评估,心功能
6、分级及意义-心功能 屏气试验 临床表现 临床意义 麻醉耐受-1级 30秒 有心脏病,一般体力活动不 正常 良好 受限(代偿期)2级 2030秒 有心脏病,稍受限,休息后舒适 较差 处理正确(1度,轻度心衰)尚可3级 1020秒 有心脏病,轻活动即有症状 差 差,一直要(2度,中度心衰)纠正4级 10秒 休息时尚可,稍活动即有症状 衰竭 极差,手术(3度,重度心衰)推迟-,二、麻醉前准备事项,纠正或改善病理生理状态改善营养,纠正低蛋白(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达到30g/L)、贫血(血红蛋白达到80g/L以上),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血压180/100mmHg;停止吸烟至少2周,肺功能(术后肺部并
7、发症是围手术期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空腹血糖8.3mmol/L、尿糖(+)、尿酮体阴性精神状态的准备心理紧张、焦虑、恐惧、难于自控,取得病人理解、信任和合作胃肠道的准备成人择期手术前应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小儿术前应禁食(奶)4-8小时,禁饮2-3小时饱胃的急症病人必须施行全身麻醉时,宜清醒气管内插管麻醉和监测设备、用具及药品准备;麻醉机,急救药、设备麻醉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和药物,第二节,(一)麻醉前用药目的消除病人对手术的紧张、焦虑及恐惧心情:镇静(sedation)、催眠(hypnosis)药提高痛阈、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药用量,缓和和解除原发疾病或麻醉前有创操作引起的疼痛;抑制呼吸
8、道腺体的分泌功能;消除不良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三、麻醉前用药,第二节,(二)药物选择:麻醉方法及病情选择种类 用量 途径 时间镇静药+抗胆碱药,必要时镇痛药;麻醉前用药一般在麻醉前3060分钟肌肉注射;年轻体壮或甲亢病人,用药量应酌增;一般状况差、年老体弱者、恶病质及甲状腺功能低下者,用药量应减少;特殊情况:过度紧张术前晚口服催眠或安定镇静药;心脏手术用吗啡及东菪碱。,三、麻醉前用药,第二节,三、麻醉前用药,(三)常用药物:,第二节,三、麻醉前用药,常用药物:安定镇静药:苯二氮(benzodiazepine),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酚噻嗪类(phenothiazine
9、)、安定、氟哌啶、氟哌啶醇、异丙嗪催眠药:巴比妥类(phenobarbital,pentobarbital)镇痛药:吗啡(morphine),哌替啶(pethidine),芬太尼(fentanyl)抗胆碱药:阿托品(atropine),东莨菪碱(scopolamine)麻醉前的特殊用药:支气管哮喘-氨茶碱 过敏史者-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 糖尿病-胰岛素(insulin),第三节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定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第三节,第三节主要内容,一、全身麻醉药
10、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肌肉松弛药麻醉镇痛药二、麻醉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三、气管内插管术四、全身麻醉的实施五、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其处理,第三节,(一)吸入麻醉药(inhalational anesthetics),1、理化性质与药理性能2、影响肺泡药物浓度的因素3、代谢与毒性4、常用吸入麻醉药,第三节,常用吸入麻醉药分类气体吸入麻醉药:在室温和一个大气压下为气态。一般在高压下以液态形式贮存(氧化亚氮的钢瓶颜色为灰色),使用时经减压变为气态供吸入麻醉用。(氧化亚氮)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在室温和一个大气压下为液态,使用时经过麻醉药挥发罐变为气态供吸入麻醉用。,蒸发罐,第一节,第三节,1、吸入麻醉的理化性质
11、与药理性能,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表示吸入麻醉药的强度。MAC 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油/气分配系数反映药物脂溶性,与麻醉强度成正比血/气分配系数反映药物可控性,低者诱导及恢复快,第三节,麻醉强度,吸入麻醉药的分配系数和MAC值,第三节,吸入麻醉药的分配系数和MAC值,第三节,吸入麻醉药的理化性质,第三节,MAC与其油/气分配系数呈负相关,第三节,吸入麻醉药在机体内外间的转运,第三节,2、影响肺泡药物浓度的因素,肺泡浓度(FA)及肺泡浓度(FA)与吸入药物浓度(FI)的比值(FA/FI)代表肺泡
12、浓度上升的速度,取决于麻醉药的输送和由肺循环摄取的速度。影响因素有:通气效应:肺泡分通气量浓度效应:吸入浓度心排出量(CO)血/气分配系数麻醉药在肺泡和静脉血中的浓度差(FA-V):,第三节,3、代谢与毒性,吸入麻醉药的脂溶性较大,很难以原形由肾排出,绝大部分由呼吸道排出,仅小部分在体内代谢后随尿排出。主要代谢场所是肝,细胞色素P450是重要的药物氧化代谢酶,能加速药物的氧化代谢过程。一般来说代谢率越低,其毒性越低。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或用过酶诱导药物者,慎用卤素类吸入麻醉药。,第三节,吸入麻醉药的理化性质,第三节,4、常用吸入麻醉药,第三节,第三节,麻醉性能较弱,MAC105%,对心肌力、呼吸抑
13、制较轻,基本以原型经呼吸道排出,对肝肾功能无影响。有向闭合腔积聚特性,肠梗阻、张力性气胸者不宜应用。临床应用:性能弱,多与其它药合用吸入浓度50-70%,氧浓度不能30%,麻醉恢复期易发生约弥漫性缺氧,氧化亚氮,安氟醚,MAC为1.70%,常用浓度0.5%2%,约2%5%在体内代谢,主要代谢产物F有肾毒性。深麻醉时脑电图显示癫痫样发作,故有癫痫病史者慎用。临床应用:诱导维持;眼压降低。,第三节,异氟烷,MAC为1.15%。对冠脉有扩张作用,并有冠脉窃流的可能。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对外周血管扩张明显,因而可用于控制性降压。诱导维持,呛咳、屏气,苏醒快,第三节,七氟烷,肺泡浓度上升快,FA/FI
14、达0.5时所需时间为32秒。麻醉后清醒迅速,清醒时间成人平均为10分钟。小儿为8.6分钟。苏醒过程平稳,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低。但在钠石灰中和温度升高时可发生分解。有芬香气味,易被病人接受。用面罩诱导时,呛咳和屏气的发生率很低。,第三节,地氟烷,麻醉性能较弱。MAC为6.0%-7.25%FA/FI也容易达到平衡。几乎全部由肺排出,其体内代谢率极低,因而其肝、肾毒性很低。循环影响轻,心脏手术或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恢复快,门诊手术,第三节,氟烷,麻醉效能较强,其MAC为0.77%,FA/FI达0.5时所需时间约30分钟。20%在肝内代谢。三氟乙酸对肝有一定损害(氟烷性肝炎)。增加心肌对外源性儿茶酚胺
15、的敏感性,易引起心律失常,禁忌与肾上腺素伍用。,第三节,(二)静脉麻醉药(intravenous anesthetics),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称为静脉麻醉药(intravenous anesthetics)。其优点为诱导快,对呼吸道无刺激,无环境污染。,第三节,特点超短效,(2.5%S.P)强碱性,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20秒起效可降低脑代谢率及氧耗量,降低脑血流和颅内压抑制心肌和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而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可激发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抑制呼吸中枢有禁用于哮喘、心肺功能障碍,严重低血压者禁忌皮下、动脉内注射,硫喷妥钠(t
16、hiopental sodium),硫喷妥钠(thiopental sodium),临床应用全麻诱导:诱导常用量4-6mg/kg iv,10-20秒呼吸抑制、意识消失,辅以肌松药完成气管插管,不单独用于气管插管,易引起严重喉痉挛,维持时间15-20分。短小手术主麻醉:脓肿切开、血管造影。2.5%s.p 3-5mg/kg iv控制惊厥:2.5%s.p 1-2mg/kg iv。小儿基础麻醉:深部肌注2%s.p 15-20mg/kg,不能皮下或动脉内注射,第三节,氯胺酮(ketamine),特点意识与感觉的分离现象,称为分离麻醉(dissociative anesthesia)镇痛作用显著,iv 3
17、0-60秒起效,维持15-20分钟;im 5分钟起效;增加脑血流、颅内压及脑代谢率;眼内压增加;兴奋交感神经,心率、血压、肺动脉压升高;唾液分泌分泌和泪水常显著增多;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下颌不松,舌不后坠,能保持呼吸通畅;可引起一过性呼吸暂停;幻觉、恶梦及精神症状、复视临床应用小儿基础麻:5-10mg/kg im全麻醉诱导维持:1-2mg/kg iv,15-45ug/(kg.min)静滴烧伤换药和各种浅表手术,特别适合于小儿麻醉。,第三节,可致辞一过性呼吸暂停,幻觉、恶梦及精神症状、复视,第三节,依托咪酯(etomidate),特点为一种人工合成新型非巴比妥类快速作用的静脉麻醉药;降低脑血流量、
18、颅内压及代谢率;对呼吸无明显抑制;对循环系统几乎无不良影响;约有43%病人诉述发生肌震颤和局部注射处静脉疼痛反复用药可抑制皮质功能临床应用年老体弱和危重病人的麻醉;心脏疾病病人的麻醉诱导。,第三节,丙泊酚(propofol),特点超短效静脉麻醉药。镇静、催眠及轻微镇痛作用;对静脉有刺激作用;起效快,30-40s;维持时间短,3-10min,苏醒快而完全;反复注射或静滴时体内有积蓄,但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心血管系统有显著抑制作用,比硫贲妥钠重;大剂量、快速注射,或用于低血容量及老年人,有引起严重低血压的危险(减量)对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脑血流量、颅内压和脑代谢率。用于门诊手术的麻醉具有较大
19、优越性。,第三节,临床应用全麻醉诱导:(40mg/s),30-40s意识消失,30-90s呼吸停止,用药BP下降40%。麻醉维持:6-10mg/kg/h。TCI门诊小手术:2mg/kg/h,停药10min能回答问题,平均131min可离院。阻滞麻醉的辅药:1-2mg/kg/h,注意呼吸抑制 发生,必要时人工辅助呼吸。,丙泊酚(propofol),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特点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降低肌张力作用。顺行遗忘呼吸抑制与剂量及注射速度相关临床应用麻醉前用药麻醉辅助药全麻诱导:常用量0.15 0.2mg/kg抗惊厥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较度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咪达唑仑(midazol
20、am),第三节,保命(古老的麻醉:麻沸散、酒精、放血),早期吸入麻醉(乙醚的应用,1846-10-16),镇痛药(吗啡、芬太尼),肌松(箭毒的应用,1942-6-23),复合麻醉,全身麻醉的发展,电脑自动化控制,第三节,(三)肌肉松弛药(muscle relaxants),肌松药只能使骨骼肌麻痹,而不产生麻醉作用,不能使病人的神志和感觉消失,也不产生遗忘作用。肌松药不仅便于手术操作,也有助于避免深麻醉带来的危害。,第三节,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终板受体,终板外受体,接头前受体,第三节,使突触后膜呈持续去极化状态。首次注药在肌松出现前,有肌纤维成串收缩。胆碱酯酶抑制药不仅不能拮抗,反而有增强效应。
21、,去极化肌松药,神经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量并未减少,没有肌纤维成束收缩。能被胆碱酯酶抑制药所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与过量乙酰胆碱作用相似但其持续时间却较久,和乙酰胆碱与受体竞争性结合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第三节,1、肌松药分类,2、常用肌松药,琥珀胆碱(司可林),去极化肌松药,筒箭毒(管箭毒)洋库溴铵(潘可罗宁)维库溴铵(万可罗宁)阿曲库铵(卡肌宁)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非去极化肌松药,第三节,琥珀胆碱(suxemethonium,succinylcholine,scoline),起效快;在肌开始松弛前,常有肌震颤,术后肌痛;新斯的明不能产生拮抗作用;琥珀胆碱可引起极短暂的血钾增高。
22、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尿毒症、破伤风、截瘫以及神经肌肉疾患的病人,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跳骤停;眼内压剧升;青光眼禁用;被血浆胆碱酯酶水解,下列情况作用时间可能延长:肝功能不全、营养不良、恶病质、严重贫血、血浆胆碱酯酶先天异常。,第三节,筒箭毒碱(管箭毒碱)(tubocurarine),最早使用有释放组胺作用。哮喘和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第三节,泮库溴铵(潘可罗宁)(pancuronium),肌松作用强、作用时间也较长100-120分钟。40%以原形经肾排出,其余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由胆道排泄。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有释放组胺作用。哮喘和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第三节,维库溴铵(万可罗宁)(pa
23、ncuronium),肌松作用强,为泮库溴铵的1-1.5倍。作用时间25-30分钟,无组胺释放。主要在肝内代谢,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可用于心肌缺血病人,第三节,阿曲库铵(atracurium),可引起组胺释放并与用量有关,表现为皮疹、心动过速及低血压,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痉挛;主要通过霍夫曼(Hofmann)降解和血浆酯酶水解。代谢产物由肾和胆道排泄;可用于严重肝功能障碍者。,第三节,3、应用肌松药的注意事项,气管插管,辅助或机控呼吸;不能单独应用;严重创伤、烧伤、截瘫、青光眼、颅内压升高者禁忌使用琥珀胆碱;体温降低可延长肌松作用;吸入麻醉药、某些抗生素及硫酸镁等,可增非去极化松药的作用。合
24、并有神经肌肉接头疾患者,如重症肌无力,禁忌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有的肌松药有组胺释放作用,有哮喘史及过敏体质者慎用。,第三节,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可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残留作用。但应同时使用阿托品,以阻断乙酰胆碱对毒蕈碱样受体兴奋所致的不良反应(唾液分泌增加、肠痉挛、心动过缓,甚至心跳停搏)。在拮抗长效肌松药时,由于拮抗剂作用时间较短,其作用消失后肌松药的残留作用再次出现可导致呼吸抑制。应通过多种方法(尺神经刺激器、拇指收缩、抬头试验、双手握力、病人潮气量、呼气末CO2分压、动脉血气)确认肌松药作用完全消失后,才可撤除辅助或控制呼吸。,补充:应用肌松药的注意事项,第三节,(四)麻醉性镇痛药
25、,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瑞分太尼阿芬太尼舒芬太尼,第三节,吗啡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镇静、镇痛,消除紧张和焦虑,引起欣快感、有成瘾性;中枢性呼吸抑制;组织胺释放,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对心肌无明显抑制作用;小动静脉扩张;麻醉前用药,麻醉辅助药,术后镇痛,治疗急性左心衰。哌替啶镇痛、安眠、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麻醉前用药或麻醉辅助用药,麻醉镇痛药,第三节,芬太尼镇痛作用为吗啡的75125倍,持续30分钟;对呼吸有抑制,与咪达唑仑合用更甚;胸壁肌僵直循环抑制小;神经安定镇痛麻醉:与氟哌利多或氟哌啶(醇)合用组成称Innovar(NLA);全麻镇痛,2-10ug/kg;体外循环心脏手术:30-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制 本科 外科 总论 第七 麻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8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