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的特点与规范治疗.ppt
《乳癌的特点与规范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癌的特点与规范治疗.ppt(2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乳腺癌的疾病特点与规范治疗,北京肿瘤医院乳腺中心 王天峰 2002.6,趋势:发病率上升,很多国家乳腺癌发病率均逐年上升。1950s后,亚洲低发国家和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几乎翻番。美国部分地区1930s起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1940-1982升高65%。美国全国1973-1995各年龄组非裔、白人乳腺癌发病率上升了10%-51%。,趋势:死亡率开始下降,死亡率总体与发病率平行。低发国家和地区死亡率持续上升。美国1973-1990死亡率每年上升0.2%,但1990年起乳腺癌死亡率每年下降1.7%,现为1950年以来最低值。英国、瑞典、荷兰等高发国家乳腺癌发死亡率也开始下降。下降原因:X线普查、全身
2、性辅助治疗的规范和普及。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适应证趋于放宽、高效化疗方案得到认可、三苯氧胺应用时间已经延长。,趋势:生活质量提高,同一时期乳腺癌手术趋于保守 标准术式:(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 腋窝淋巴结清扫、级、级根治性手术后放疗趋于保守 适应证:全部 期以上、中央和内侧肿瘤等 4个或更多LN+的期及全部期 范围:胸壁、腋窝、内乳、锁骨上胸壁、锁骨上转移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优先原则及内分泌药物的迅速发展。止吐、升白、止痛药物的进展。对生存总体无负面影响,但提高了生活质量。,途径:诊断、治疗规范化,强调有依据:尽可能应用为规范临床研究证实可提高生存率和/或生活质量的方法诊断、治疗(循证医
3、学原则)严格按照原研究方案实施诊治措施,非浸润性(0期)乳腺癌,小叶原位癌(LCIS):TisN0M0;导管原位癌(DCIS):TisN0M0.,原位癌问题1,导管原位癌的常规治疗方法正确者为:1.改良根治术 2.根治术3.乳腺单纯切除 4.乳房单纯切除+腋清扫5.双侧乳房切除 6.双侧乳房切除+腋清扫7.肿物切除放疗 8.肿物切除+腋清扫放疗9.ER+者口服三苯氧胺5年 10.ER-者口服三苯氧胺5年,原位癌问题2,小叶原位癌的常规治疗方法正确者为:1.改良根治术 2.根治术3.乳腺单纯切除 4.乳房单纯切除+腋清扫5.双侧乳房切除 6.双侧乳房切除+腋清扫7.肿物切除放疗 8.肿物切除+腋
4、清扫放疗9.ER+者口服三苯氧胺5年 10.ER-者口服三苯氧胺5年,原位癌问题3,与安慰剂相比三苯氧胺的毒副作用特点为:1.月经异常者大量增多 2.潮热多汗者大量增多3.水肿者大量增多 4.白带增多者大量增多5.子宫内膜癌者大量增多,小叶原位癌特点,镜下病灶。不可触及,无直接X线征象。X线检查和普查是疑及本病的关键。良性疾病活检偶然检出。多中心(60%80%)、双侧发生(约1/4)。本身没有致命危险。为乳腺癌发病高危因素:68倍,1%/年,双侧相同,1/3为小叶浸润癌。,导管原位癌特点,可以形成肿块。可触及,可有X线直接征象。普查可以提高检出率。有多种亚型。侵犯范围、恶性度不一。少数有微浸润
5、、腋窝淋巴结转移、甚至可能存在亚临床的全身性转移。本身一般不会有致命危险。很多患者将来会发生浸润癌。浸润癌一般发生在导管原位癌附近。也可以在其他部位出现新癌灶。,原位癌局部治疗原则,重在防止发生浸润癌。小叶原位癌双侧全乳切除效果肯定。导管原位癌患侧全乳切除效果肯定。目前小叶原位癌多主张观察,多数导管原位癌可以考虑保留乳房。小叶原位癌无须切缘干净和放疗。导管原位癌要求切缘干净;病灶弥漫者宜行全乳切除;放疗常可降低复发率。无须常规腋清扫。,导管原位癌局部治疗(综合文献报道),导管原位癌局部治疗NSABP B-17,1998(n=818,中位随访90月),非浸润性乳腺癌局部治疗常见“缺憾”,小叶原位
6、癌 患侧全乳切除;患侧改良根治术;加用放疗。导管原位癌 患侧保留乳房治疗切缘不净;保留乳房不进行放疗(非低危者);患侧全乳切除加放疗;患侧改良根治术;患侧改良根治术加放疗。,原位癌全身性治疗原则,特定高危人群的乳腺癌预防。小叶原位癌5年三苯氧胺可以降低浸润癌危险56%(NSABP P-1,1998)。导管原位癌5年三苯氧胺(NSABP B-24,1998):浸润癌复发危险降低44%,同侧、对侧乳腺癌和远隔转移危险总计下降37%。受体状况不影响三苯氧胺应用。,三苯氧胺预防乳腺癌NSABP P-1(J Natl Cancer Inst,90:1371,1998),入组标准60岁;3559岁5年乳腺
7、癌预期发病机会1.66%;小叶愿位癌病史方法口服三苯氧胺20mg/天*5年,n=6681口服安慰剂5年,n=6707总计13388例,三苯氧胺预防乳腺癌 NSABP P-1(J Natl Cancer Inst,90:1371,1998),三苯氧胺预防乳腺癌 NSABP P-1(J Natl Cancer Inst,90:1371,1998),三苯氧胺预防乳腺癌 NSABP P-1(J Natl Cancer Inst,90:1371,1998),三苯氧胺治疗导管原位癌NSABP B-24,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Cancer and Bowel P
8、roject。1804例DCIS妇女。局部治疗:肿物切除+放疗。全身性治疗:随机分组,各902例:三苯氧胺20 mg/d或安慰剂,5年。中位随访74(57-93)月。,三苯氧胺治疗导管原位癌NSABP B-24:患者特点,82.6%为仅由乳腺X线发现,其余为体检发现或体检与X线共同发现。15.8%切缘有癌残留,另有9.7%切缘情况不详。50.9%有粉刺癌坏死,2%不能评价有无粉刺癌坏死。,三苯氧胺治疗导管原位癌NSABP B-24:治疗结果-全部乳腺癌(5年),三苯氧胺治疗导管原位癌 NSABP B-24:治疗结果-同侧乳腺癌(5年),三苯氧胺治疗导管原位癌NSABP B-24,治疗结果-5年
9、发病率,三苯氧胺治疗导管原位癌NSABP B-24:治疗结果-对侧乳腺癌(5年),三苯氧胺治疗导管原位癌NSABP B-24:治疗结果-其他癌等(5年),三苯氧胺治疗导管原位癌NSABP B-24:不良反应-总计,三苯氧胺治疗导管原位癌NSABP B-24:不良反应-静脉炎和血栓栓塞,三苯氧胺治疗导管原位癌NSABP B-24:不良反应-情绪改变,三苯氧胺治疗导管原位癌NSABP B-24:不良反应-其他,非浸润性乳腺癌全身性治疗常见“缺憾”,应用化疗。依据受体状况选用三苯氧胺。,NCCN 2002版乳腺癌临床治疗规范,全面反映全球医学实践最新成果全面合理地获取诊断和预后指标规范合理的个体化分
10、析、治疗与随访在现有医学水平下获得最大生存机会和最佳生活质量,NCCN 2002版乳腺癌临床治疗规范非浸润性乳腺癌小叶原位癌,检查:病史与体检、双侧乳腺片、病理回顾。局部治疗:建议观察,特殊情况下可考虑双侧全乳切除乳房重建。降低乳腺癌危险:观察者考虑口服三苯氧胺20 mg/d5年。监测与随访:病史采集+体检:1/6月5年,之后1/12月;观察者,乳腺片1/12月。口服三苯氧胺者盆腔检查1/12月。,NCCN 2002版乳腺癌临床治疗规范非浸润性乳腺癌导管原位癌-1,检查:病史与体检、双侧乳腺片、病理回顾。局部治疗:病灶弥漫(达2象限)或2次切除活检切缘阳性者 全乳切除(-腋清扫)乳房重建 切缘
11、阴性者保留乳房(+放疗),全乳切除(-腋清扫)乳房重建 0.5 cm、单中心、病理学分级低、切缘阴性 保留乳房(+放疗),全乳切除(-腋清扫)乳房重建 单纯保留乳房手术,NCCN 2002版乳腺癌临床治疗规范非浸润性乳腺癌导管原位癌-2,保留乳房手术要点:1.为获得切缘-,允许进行二次切除;2.二次切除不能肯定切缘-,行全乳切除;3.切除标本或术后乳腺X线检查应能明确肿瘤已经全部切净。辅助治疗/降低乳腺癌危险:保留乳房者考虑口服三苯氧胺20 mg/d 5年。监测与随访:病史采集+体检:1/6月5年,之后1/12月;乳腺片1/12月。口服三苯氧胺者盆腔检查1/12月。,早期(、)乳腺癌,期:T1
12、N0M0A期:T0N1M0、T1N1M0、T2N0M0B期:T2N1M0、T3N0M0-肿瘤5cm,未侵犯胸壁和皮肤腋窝淋巴结未融合或粘连没有全身性转移(包括锁骨上),早期癌问题1,与既往比较早期乳腺癌治疗的一般特点为:1.手术治疗趋于保守 2.放疗趋于保守3.化疗适应症趋于放宽 4.化疗剂量趋于增大5.强调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6.强调综合治疗7.三苯氧胺应用时间趋于延长8.内分泌治疗适应症趋于放宽 9.强调治疗的规范化,早期癌问题2,早期乳腺癌预后正确者为:1.年轻者预后差 2.肿瘤大者预后差3.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 4.小管癌、粘液癌、典型隋样癌预后好5.病理学分级高者预后好6.有脉管癌栓、
13、p53+、或erb B-2+者预后好7.不进行内分泌治疗时ER+者预后不如ER-者8.不进行内分泌治疗时35岁以下ER+者预后不如ER-者,早期癌问题3,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正确者为:1.首选根治术 2.首选改良根治术3.首选保留乳房 4.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长期生存率相同5.保留乳房与根治性手术长期生存率相同6.保留乳房会显著增加局部复发危险7.常规清扫锁骨下(级)淋巴结,早期癌问题4,乳腺癌术后辅助性全身治疗正确者为:1.可降低乳腺癌复发率2.可能提高治愈机会3.毒副作用致死人数会超过其救命人数4.可提高总长期生存率5.是发达国家乳腺癌人群死亡率下降的重要原因6.治疗价值随乳腺癌复发、死亡危险
14、的升高而下降7.常规治疗中提倡应用专门的辅助治疗方法8.最好严格遵循已被证明可以最大限度改善总生存率的治疗细节,尽可能不做其他调整9.有效率高,尤其是其中的一线措施,早期癌问题5,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正确者为:1.可降低乳腺癌复发率 2.可提高总长期生存率3.ER+者无显著疗效 4.60岁以上未明确价值5.LN-者疗效差 6.LN-者首选CMF方案7.常规治疗中应选用专门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8.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很少9.尽可能选用含蒽环类药物方案10.高复发危险病人首选新药或有效率高的化疗方案11.中国人规范剂量强度化疗的耐受力不如西方人12.低剂量强度化疗亦可提高生存率,早期癌问题6,早期乳腺
15、癌术后辅助放疗正确者为:1.可降低复发率 2.可提高长期生存率3.保留乳房者都应放疗 4.期癌都应放疗5.术后应先放疗、后化疗,早期癌问题7,术后辅助应用三苯氧胺正确者为:1.至少用5年 2.ER状况不明者不用3.化疗同时开始应用 4.绝经前妇女可用可不用5.40岁以下妇女无肯定价值6.p53或erb B-2阳性者不用7.可用法乐通等药替代三苯氧胺8.年轻病人更要强调长期应用9.应用三苯氧胺后月经不会正常10.三苯氧胺可以抑制雌激素,早期癌问题8,三苯氧胺与子宫内膜癌正确者为:1.复发转移乳腺癌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似2.三苯氧胺降低乳腺癌复发的数量与诱发子宫内膜癌的数量相近3.三苯氧胺降低乳腺癌
16、死亡的数量与诱发子宫内膜癌致死的数量相近4.为避免得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应用三苯氧胺要慎重5.三苯氧胺导致子宫内膜增厚者易患子宫内膜癌6.定期妇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并进而降低相关死亡率,NCCN 2002版乳腺癌临床治疗规范浸润性乳腺癌、期,检查:病史与体检 血常规与血生化(尤其肝脏功能)胸片、双侧乳腺片 超声 骨扫描(有局部症状或碱性磷酸酶升高时)计划保留乳房者考虑MRI 病理学回顾 肿瘤ER/PR、HER-2/neu。,浸润性乳腺癌全身性疾病的概念,全身性转移是乳腺癌致死的主要原因。一旦出现浸润,就有全身性转移的可能。全身性转移有临床转移和亚临床(微小)转移之分。有临床转移者即为期
17、,基本不能治愈。只存在亚临床转移的乳腺癌属可治愈乳腺癌。亚临床转移灶发展为临床转移灶便会对生命构成威胁。不同患者存在亚临床转移灶及发生临床转移的危险不同。并非所有病人都存在亚临床转移灶。,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独立、非官方的专家组会议。举证、评价、讨论。达成共识,发表声明。最权威的意见。,2000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早期乳腺癌预后因素已确定预后因素 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况、病理学类型、病理学分级、激素受体状况、肿瘤增殖指标。未确定预后因素 HER-2、p53、血管受侵状况、血管形
18、成数量,浸润性乳腺癌全身性疾病与治疗,非临床转移浸润性乳腺癌治疗重点:清除全身性亚临床转移灶,预防临床转移的发生,进而避免死亡。亚临床转移灶的清除需要全身性治疗。局部治疗措施对已有全身性转移灶无能为力。局部治疗目的:去除发生全身性转移的局部危险,保证一定的局部控制效果。达到这一目的后,过度应用局部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并无价值。局部治疗措施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局部复发危险。在可手术患者,全身性转移危险不影响局部治疗措施的选择。,浸润性乳腺癌治疗原则,最大限度争取长期生存机会,在保证生存机会的前提下避免不必要的生活质量损失。强调诊治过程的整体性,合理选用、有序应用、规范实施相应的治疗手段。局部治疗措施强
19、调适度。全身性治疗措施强调有选择。,1990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早期乳腺癌局部治疗方法保留乳房治疗可以获得与全乳切除相同的疗效,但可保留与乳房有关的体态和心理优势,是、期乳腺癌首选局部治疗。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以+级为宜,在、级淋巴结有明显转移时可考虑加行级淋巴结清扫,、期浸润性乳腺癌局部治疗保留乳房为首选,生存率方面:保留乳房治疗与根治性手术的5、10、15年以上长期生存率相同。即保留乳房不增加全身性转移机会,亦即再扩大切除范围也不会提高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既往研究表明局部复发率略高于根治性手术,一般低于1%/年。近期一些研究中某些患者保
20、留乳房治疗后的局部复发率已经控制在0.5%/年以内。生活质量方面:可以保持较为满意的体态和性别角色,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家庭、社会生活的稳定性。,保留乳房与全乳切除长期生存率,保留乳房与全乳切除局部复发率,、期浸润性乳腺癌局部治疗保留乳房治疗组成,保留乳房治疗 保留乳房手术+放疗(所有病人)保留乳房手术 局部(肿瘤+周围组织)切除+腋清扫放疗 全乳照射+瘤床加强照射 腋窝淋巴结转移4锁骨上放疗,、期浸润性乳腺癌局部治疗保留乳房降低局部复发率的方法,规范局部治疗:病理学切缘没有癌残留;常规放疗,瘤床加强照射。全身性治疗: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别可降低数倍。,保留乳房切缘性质与局部复发率(JCR
21、T,8年,%),保留乳房放疗与局部复发率(%),保留乳房放疗与生存率(%),保留乳房瘤床加强放疗与局部复发率PRT,n=5318,5.1年随访(N Engl J Med,345:1378,2001),保留乳房化疗与局部复发率(%,LN-ER-),单次化疗降低BCS局部复发率-EORTC 10854,2795例,绝经前,LN-。对比方法:有或无术后36小时内CAF一次。术后6周内放疗。多变量分析确定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JCO 2000,18(5),单次化疗降低BCS局部复发率-EORTC 10854结果,保留乳房放化疗顺序与疗效PRT,n=244,58月随访(N Engl J Med,334:1
22、356,1996),保留乳房三苯氧胺与局部复发率(%,LN-ER+),NCCN 2002版乳腺癌临床治疗规范浸润性乳腺癌、期,保留乳房(需要放疗)治疗绝对禁忌病变乳房或胸壁曾行放疗;需要在妊娠期放疗;多中心病变;弥散分布的恶性或可疑恶性钙化点。,NCCN 2002版乳腺癌临床治疗规范浸润性乳腺癌、期,保留乳房(需要放疗)治疗相对禁忌多灶性病变需经至少2 个切口切除;结缔组织病,尤其硬皮病;肿瘤超过5 cm。,早期乳腺癌术后放疗与生存meta-PRT,n=20000,(EBCTCG,Lancet,355:1757,2000),绝经后全乳切除后放疗PRT,n=1375,、期,123m随访(Lanc
23、et,353:1641,1999),绝经前全乳切除后放疗PRT,n=1708,高危,114m随访(N Engl J Med,337:949,1997),2000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早期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辅助放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达到4个的病人、原发灶为T3的病人可以从放疗获益。另外局部晚期(期)乳腺癌常规放疗。,NCCN 2002版乳腺癌临床治疗规范、期和T3N1M0乳腺癌局部治疗,肿物切除+、级腋清扫+放疗(1类)-放疗可与CMF同时(2B类)或化疗后(2A类)或全乳切除+、级腋清扫(1类)重建(2A类)-LN4者注1化疗后行胸壁和
24、锁骨上放疗(1类),可考虑内乳淋巴结放疗(3类)-LN13者可考虑化疗后行胸壁和锁骨上放疗(1类)注2,放疗者可考虑内乳淋巴结放疗(3类)-肿瘤5 cm或切缘阳性者化疗后行胸壁锁骨上放疗(2A类)因肿瘤大而不适合保留乳房者可考虑术前化疗(2A类)注:1.可考虑进一步检查明确有无全身转移,如腹部CT/US/MRI、胸部CT 2.有争议的前瞻性研究证实这类病人放疗可改善生存机会,但不放疗时局部复发危险并不高,浸润性乳腺癌局部治疗常见“缺憾”,术前检查不全,难以评估全身性转移、对侧乳房癌灶、患侧是否多灶,难以确定局部治疗价值与方法。片面强调局部治疗价值,选择过激的局部治疗方法:忽略保留乳房治疗;过多
25、应用放疗。手术操作不规范:保留乳房局部手术钝性操作过多,滥用电刀;保留乳房遗留病灶或不进行切缘癌残留检查;根治性手术遗留乳腺组织;腋窝淋巴结清扫不到位;常规进行级(锁骨下静脉胸廓入口处、锁骨下)淋巴结清扫。放疗方法不当:保留乳房忽略放疗或瘤床加强照射;过多照射腋窝或内乳淋巴结。,乳腺癌术后辅助性全身治疗,主要针对全身性微小转移灶的治疗。临床研究资料极为丰富。有很多价值独特的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还有一些对有共性的具体研究进行的汇总分析。具体研究往往由于样本量的限制只能判断出辅助治疗具有提高生存率或加重毒副作用的趋势,达不到统计学意义而无法得出结论,或者得出不确切的结论。汇总分析是将各相关具体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乳癌 特点 规范 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86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