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ppt
《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ppt(2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主讲:郝若平,引言,教育是一种关照精神(心灵)成长的活 动,精神是无形的,但比有形的东西更不可缺少。她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是一种可能性教育,她可能使人向积极的方面发展,也可能向消极方面发展。,引言,教育最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塑造人,直接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有其本身的规律,不仅有其阶段性和连续性,还有一定的时间性,如果你错过最佳发展期潜能就会泯灭。,引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这就是说,德性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等的发展必须以个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并且是主体心理活动
2、的结果。不言而喻,通过心理教育,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其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A.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最早产生于美国,是在本世纪初1894年,这与美国当时社会状况有关。其倡导者是戴维斯().帕森斯(Frank Parsons).比尔斯(Clifford Beers)。,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美国旧金山加洲工艺学校 内容:个人分析.个体咨询.就业辅导及追踪研究 1908年帕森斯在波士顿创办了职业局,他设计了多种方法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了解工作性质及环境,开展了针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活动,国内外心
3、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辅导人员数量的扩充。1917年约有50个学校辅导人员,到1979年增加到5000人。政府用到发展辅导工作的经费有显著增长。辅导人员训练机构增多。辅导人员鉴定制度的建立。辅导领域从过去的中等学校扩展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教育阶段,扩展到学校环境以外的各个领域。,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B.国内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开始于1916年,到1933年以后基本停顿,直到80年代中期,才逐步兴起。也是从职业辅导开始的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活动。比如,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心理活动课.组织心理辅导专门活动等。开展了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开展学
4、校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如,我省在2004年对全省实验高中.初中和小学校心理老师分别进行为期15天的培训。加强了地区内与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国家下发的有关文件:,1999号任务和实施途径谈国家教育部文件1999年13号.2001年1号和山西省教育厅文件2001年20号主要谈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教育部日前印发的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三)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辅导工作普遍化辅导人员专业化辅导工作微机化生涯辅导主流化辅导工作课堂化重视辅导工作的绩效及其评价,第一章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一.健康与心理健康健康观的革命健康概念或内涵的改
5、变,模式,一.健康的涵义,健康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1984世界卫生组织)我国的学者陈学诗将上述三项标准具体化为: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也有人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加上道德上的完满,二.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英格里士)心理健康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心
6、理不健康的涵义,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达不到理想的水平,这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这就说明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之中。一般可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层次。,三种层次,心理问题指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心理失衡现象。发生率很高,可以说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但心理功能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经别人或自己的调节很快就能解决。心理障碍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的表现,其原因多与自我调节水平下降有关。心理疾病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表现,通常是因为外部刺激过强或心理严重失调所至。,亚健康
7、涵义,亚健康处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其表现“即疲惫.虚弱.焦虑.无助我没有病,但时常觉得自己很虚弱”.“我经常产生无明火,看什么都不顺眼”.“我觉得我的生活乱糟糟的”.“我好象怎么努力也不能获得满意的生活”.“我太累了,活得真没意思”,三.心理健康的标准,1.西方心理学家的标准(以马斯洛)有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有适当的估价;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控制和表达情绪;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适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体的基本需求;,三.心理健康的标
8、准,1.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了解自我,接受自我能正确地知觉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能控制自我感受与情感,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手段来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发展过程。我认为,儿童青少年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开始时就予以重视,并纳入全面发展教育的轨道同步实施,对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以后的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关系,1.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1)心理素质是社会文化素质赖以形成的基础与中介(2)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或制约的作用(3)心理素质是个性不断完成的能动性基
9、础,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关系,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美国学者哈维格斯特认为,儿童期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就包括发展道德性及价值性判断的标准.发展人格的独立性.发展对社会团体的态度等。比如,中专一女生的偷盗行为。,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关系,3.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 学习活动是一种全方位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不仅是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意志发展的过程,同时还是能力.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比如,情感的发展没有纳入教学中;又如“微笑”,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关系,4.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古人云:七情太过均可致病,“喜伤心.悲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现代医学认为身心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比如
10、,A.B猴胃溃疡。,实验:,汤姆斯博士曾对性格与冠心病的关系进行长达30年的追踪研究,按性格分为三类:一类谨慎.稳定.安静.知足,二类活泼.开朗.自在,三类情绪波动.急躁.易怒.不知足。30年后(1978年)对这三类人进行体检,发现第一类患有严重疾病的比例为25%,第二类为26.7%,第三类是77.3%。,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性,(一)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二)社会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三)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第三节.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一)发展性功能(二)预防性功能(三)矫治性功能,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
11、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训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以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注意要抓三个维度:形成:指塑造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指利用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促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健康发展。,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二)面向学生个体的心理咨询,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任
12、务,(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任务1.优化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2.增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3.矫治少数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个性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涯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阶段性 小学低年级: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小学中.高年级: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
13、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阶段性 初中年级: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
14、阶段性高中年级: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形式,1.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2.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3.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
15、育的原则,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有序的原则联系实际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全员性原则,第二章 中小学学生的 心理发展与心理教育,第一节 认知发展与认知教育参见表1(小.初.高)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情感教育参见表2(小.初.高)第三节 意志的发展与意志教育参见表3(小.初.高)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参见表4(小.初.高)第五节 性格的发展与性格教育参见表5(小.初.高),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一)是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从培养目标看从教育模式
16、看(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从教育方法来看,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一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思想(一)以学生为主体(二)以自我意识为核心(三)以发展性目标为主,以预防性目标为 辅,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活动形式(一)主要特点兴趣性启发性社会性,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活动形式(二)主要形式角色活动表演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训练形式(一)教练式(二)互动式(三)自助式,第三章 心
17、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形式(一)社会活动(二)社会考察(三)社会服务(四)社会实践,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原则(一)全面性原则(二)整体性发展原则(三)学生主体性原则(四)参与性原则(五)灵活性原则(六)发展性原则(七)知行并重原则(八)点面结合原则,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原则(一)平等原则(二)尊重与理解原则(三)愉悦性原则(四)激励性原则(五)支援性原则,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认知法(一)阅读和听故事(二
18、)认知改变,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角色扮演法(一)角色扮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1.集体的角色扮演2.个别形式的角色扮演3.让学生轮换扮演两个角色4.固定角色扮演(二)运用角色扮演法的原则,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常用角色扮演法1.哑剧表演2.空椅子表演3.角色互换4.小品表演5.双重表演,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榜样引导法(一)什么是榜样引导法(二)使用榜样引导法的原则(三)常用的榜样引导法1.参观.访问2.媒体教学,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四.讨论法(一)专题讨论(二)辨论法(三)配对讨论法(四)脑力激荡法(五)六人讨论法,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五.价值观辩析法(一)
19、什么是价值观辨析法(二)运用价值观辨析法的原则(三)常用价值观辨析法1.小组讨论法2.两难问题法,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六.行为强化法(一)什么是行为强化法(二)运用行为强化法应遵循的原则1.多使用正强化少使用负强化和惩罚2.教师必须明确通过教学要改变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建立哪些行为方式3.强化物和强化方式的选择因人而定4.强化时有必要对学生伴随说理教育,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三)几种常用的强化方法1.奖励2.惩罚3.强化不相容反应,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五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老师的要求(一)个性品质(二)理论功底(三)教学理念(四)教学技能,第三
20、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一)对课程的评价(二)对心理教师的评价(三)对学生的评价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保障(一)组织保障(二)制度保障(三)人力保障,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铺设绿色通道.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立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形成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合理整合和利用资源.信息的有效处理.分类,分阶段制定心理教育计划,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三级网络管理 心理咨询顾问 学校心理咨询老师 班主任.部分学生,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开展:第一级以学校为主体,全体教师为主导,专职心理教育人员提供专门服务帮助,活动主要通过渗透在学科教育
21、.班主任工作.家长.德育工作及专门开设的心理活动课中进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开展:第二级以学校专门开设的心理教育机构(心理咨询室)及其专职人员为主体,区域性心理教育机构(心理咨询站)及其专职人员(学校心理学家)提供帮助服务;(举软件),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开展:第三级以专家.顾问为主。或以医 院精神卫生科,第四章: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一.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一)教师参与有利于增强科研意识(二)教师参与有利于提高教学才能(三)教师参与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第四章: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教学中
22、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一)优化教师因素注重主导性(二)优化学生因素弘扬主体性1.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乐观2.培养良好的个性,使学生勤学3.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习(三)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针对性(四)优化教学方法体现多样性,第四章: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三.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一)优化认知品质,使学生学会学习(二)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学会合作(三)培养耐挫折能力,使学生学会适应(四)塑造良好个性,使学生学会发展,第四章: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节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 一.树立现代教学观(一)破除“容器理论”,提倡“开门”理论(二)
23、破除目中无人的师本位,确立学生主体观(三)破除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论,确立教学育人观,第四章: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破除旧的师道尊严,树立人权的平等关系(二)确立互敬互爱的朋友关系(三)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第四章: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三.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一)教师自身心理健康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与技巧,第四章: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四.掌握必要的心理教育方法(一)备课时设计心理教育的目标(二)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时机,进行心理教育(三)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三个结合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相结
24、合;集体辅导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常规教育与随机应变、即兴发挥相结合;,第四章: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三节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一.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1.教学目标的转变2.教师角色的转变3.教学活动的转变4.教学方法的转变,第四章: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二.以问题为中心,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三.以活动为中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四.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五.以自己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第四节学科教学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学科教学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一)学科教学的多样性与特殊性(二)以人为本,人格教育是共性(三)构造以教学为主导,学生
25、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四)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第四章: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二.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一)发挥教师的课堂教育机智1.冷静理智的处理突法事件能力2.善于细致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3.果断的调控与变通能力,第四章: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因素(三)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1.教师以身作则,发挥人格的影响力2.教师要和蔼可亲,发挥情绪的感染力3.教学要有情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第一节不同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少先队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二)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三)在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8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