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ppt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中央银行的类型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业务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效果,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统一银行券发行和流通的客观需要 票据交换和清算的客观需要 银行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金融监管及金融和经济秩序稳定的客观需要 中央银行的发展阶段(略),中央银行的类型,单一型中央银行 复合型中央银行准中央银行跨国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性质:具有银行特征的国家机关。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含义:目标的独立性;政策工具的独立性 必要性:
2、避免政治性经济波动;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适应中央银行特殊业务与地位的需要;稳定经济和金融的需要 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独立性加强的趋势,中央银行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货币发行业务:通过再贴现、贷款、购买证券、收购黄金外汇等投入市场从而形成流通中的货币。发行原则:垄断发行;信用保证;具有弹性。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政府存款;外国存款;其他存款。其他负债:国际金融机构负债、国内金融机构往来、兑付国库券基金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再贴现业务 贷款业务 证券买卖业务 保管黄金、外汇储备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资金清算业务:集中票据交换;清算交换的差额;组织异地之
3、间的资金转移。代理国库业务,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目标的内容: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之间的关系:币值稳定与充分就业(菲利浦斯曲线);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既统一又矛盾);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奥肯定律);国际收支平衡与其他政策目标(与币值稳定、与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与币值稳定、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际收支平衡与币值稳定:(1)通胀率高于外国,若汇率固定,将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趋向逆差;(2)外国通胀率高于本国,则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趋向顺差。(3)国内外的通货膨胀率相同,其他条件不变,国际收支状况不变。若汇率可变,两者关系就很不确定,国际
4、收支状况取决于货币的对内贬值和对外贬值程度的比较情况。,国际收支平衡与币值稳定、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四种情况:(1)萧条(币值稳定、非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率过低)、顺差:货币政策扩张,通胀率,进口出口,顺差逆差;(2)萧条、逆差:货币政策扩张,逆差进一步加剧,目标冲突,两难境地;(3)景气(通胀率较高、就业和经济增长率较高)、顺差:货币政策紧缩,物价和经济增长率,进口出口,顺差进一步加剧,两难境地;(4)景气、逆差:货币政策紧缩,逆差改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及二战后西方各国 的情况(略),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用
5、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直接信用控制:最高利率限制、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直接干预。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窗口指导”。,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涵义: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控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作用: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流动性;调节货币供应量。特点:对货币供应量影响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对所有存款货币机构的影响是均等的;对经济的振动大,操作的灵活性差,很难做结构性调节。,再贴现政策,涵义: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
6、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持有超额准备的成本,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措施,包括对再贴现率和申请再贴现金融机构资格的规定和调整。内容:再贴现的主体条件、用途范围、票据对象、利率。作用:影响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影响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影响和调整信贷结构的效果;影响公众预期。特点:通过改变再贴现率引导市场利率发生变化,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可调节信贷结构;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效果受利差波动的影响;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调节方向缺乏弹性。,公开市场业务,涵义: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行
7、为。内容:确定买卖证券的品种和数量、制定操作的计划;决定操作方式的长期性和临时性;选取操作机构;确定交易方式(现券交易、正回购和逆回购)。作用:调控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特点:主动权在中央银行;操作具有弹性;具有较强的可逆性;告示作用较弱;需要有较发达的证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含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中介指标的变动,进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近期中介目标 基础货币 短期利率,远期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长期利率,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
8、际收支平衡,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即流动性偏好;二是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即投资利率弹性的途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具体思路是:货币供应相对需求而突然增加后,首先使利率下降,后促使国民收入的增加。当然,这种增加要区分不同的条件。凯恩斯认为:增加货币数量既会影响物价也会影响产量,但首先是促使产量的增加,在达到充分就业之后,货币供给的增加就会影响物价。RMSiIyP,传导机制分析中须考虑的诸多因素,有效需求的改变,并不与货币数量的改变恰好成同一比例;各种资源的性能并不完全相同,当就业量逐渐增加时,报酬不是不变,而会发生
9、递减现象;有些资源并不是可以互换的,当有些商品达到供给无弹性的境地时,另一些商品则尚有失业资源可供生产之用;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工资单位有上涨趋势;边际成本中各生产要素的报酬,并不以同一比例改变,托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q 理论),q=企业的市场价值/资本的重置成本 当q值很高时(q1),表明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于企业购置 新设施和设备的成本。因此,企业发行股票可以得到高 于正在购买的设施和设备的价格,意味着企业可以发行 较少的股票买到较多的投资品从而使投资支出增加。相 反,如果q值很低(q1),由于企业的市场价值低于资本 重置成本,企业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因而投资支出(对 新投资品的购买)
10、将会很少。由此得到下面的货币政策传 导机制: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社会公众对股票的购买需 求增加,进而会提高股票的价格Ps,使q值上升,投资增 加,收入增加。Ms Ps q I y,米什金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当货币增加导致个人财富增加时,考虑到流动性需要,人们不一定会增加耐用消费品的支出,而会拥有金融资产(如银行存款、股票、债券等等),以此来减少财力困难的可能性。在此前提下,消费者会增加耐用消费品支出,从而使社会总收入增加。这一传导过程为:MsPsVDCAy 其中,V表示金融资产价值;D表示财务困难的可能性;CA表示耐用消费品支出,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到供过于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8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