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一节藏象.ppt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一节藏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一节藏象.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中医 护理基础理论,第一节 藏象学说,学习目标掌握脏腑概念、脏腑的功能特点掌握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熟悉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藏: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可以从外部察知的现象、征象。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 是研究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现代医学研究人体,主要依据是人体内外的整体统一性,以“见外而知内”的方法,通过观察人体外部象征来推测人体内部情况。,藏象及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概念,脏腑包括,脏腑的分类及其主要区别,几个问题的解释 五脏特点:“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六腑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满”泻
2、:宣泻、外泄满:精气盈满 实:水谷充实,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五脏:贮藏精气(气血津液精),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不得外泄,应时刻保持盈满。不似六腑充实水谷,呈现时满时虚的流通状态贵在藏,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六腑:受纳水谷、吸收精华、排泄糟粕,不得久留,应时刻保持流通、有入有出、时满时虚。不似五脏藏精,时刻处于盈满状态贵在通 奇恒之腑 形态似腑中空 异于寻常之腑 功能似脏藏精 注:关于胆为奇恒之腑,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3.1.1 心,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全身,血脉,心气,心居于胸腔之内,膈膜之
3、上,两肺之中,外有心包护卫。,.五 脏,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脉管通畅,心气充沛,血液充盈,A.,B.,C.,血脉,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面色,舌色,脉象,胸部的感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1.面色红润2.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3.脉象和缓而有力4.胸部感觉舒畅,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心血亏虚面白无华、舌淡 白、脉细无力等 心火偏旺面赤舌红,脉数等心血瘀阻面色晦暗,舌色青紫,胸前 闷痛、,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舌有瘀斑,舌尖深红,口舌生疮,舌红,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2.主神志,神,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如视觉、听觉、感觉、动作等)
4、。,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如精神活动,含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心藏神: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心藏神功 能正常,精神饱满、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处事迅速,心藏神功能失调,失眠多梦、神志不灵精神萎靡、神志昏迷、思维迟缓、反应迟钝,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主血和主神志功能密切。,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血脉,心主血脉华-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由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生理:心的气血充沛,脉道通利 面部红润而有光泽病理:心的气血不足 面色淡白;心的血脉瘀阻 面色青紫或晦暗
5、,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2、开窍于舌舌-司味觉;协助吞咽、发音。生理:心气通于舌 舌能知五味,活动自如。病理:心火上炎 舌生疮糜烂“舌为心之苗”心神失灵 舌强语謇(jian三)心血瘀阻舌质紫暗 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3、在志为喜生理:心气血调和 喜乐有度病理:过喜 心气弛缓,心神涣散:注意力难集中,甚至神志狂乱暴喜 心气暴脱:胸痛,冷汗淋漓,神志模糊,脉微欲绝。,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4、在液为汗汗-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气化,从皮肤汗孔(玄府)排出的液体。五液:汗、泪、唾、涕、涎 渗入血管,组成或补充 血 津液 二者相互渗透“津血同源”水分渗出脉外
6、补充生理:心神调控汗液的分泌和排泄。病理:心阴血不足心神不安:自汗、盗汗。,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5、与夏气相通应生理:心之阳气在夏季最旺盛。病理:阴虚阳盛的心脏病和情志病在夏季往往加重。治疗:“冬病夏治”“五脏六腑之大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附 心包络简称“心包”,又称“膻中”、“心主”解剖:心脏外面的包膜功能:保护心脏、病变:外邪侵袭于心时,代心受邪例:热入心包神昏谵语、狂 痰浊蒙蔽心包神昏模糊、意识障碍,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重点回顾: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3个必备要素 心藏神:为生命活动的主宰、主人的精 神、意识、思维活动,以血为 物质基础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
7、属于心,心之气血盈亏显现于面 开窍于舌:心之别络系于舌,舌为心之苗 在液为汗:汗为津液所化、津液与血同 源、血为心所主“汗为心之液”在志为喜:心之功能正常,表现为喜的 情绪变化,3.1.肺,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肺居胸腔内,居横膈之上,左右3.1.2.1 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呼吸之气气体交换肺主气 一身之气调节全身 之气 宗气生成,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肺主气司呼吸功能异常,呼吸不畅,呼吸异常,咳嗽气喘,气虚、甚至呼吸停止生命告终。,宗气的生成与肺有关 肺吸入的清气 相互结合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宗气生成后,赖肺气宣发输布,布散全身推动人体生命活动,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2.肺主宣发
8、和肃降,宣发:肺气向上向外的发散作用,向上向输布水谷精微上肢于脑及皮毛,宣散卫气外达肌表,呼出体内浊气,肃降:肺气向下向内的通降与清肃的作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向下布散津液及精微于其他脏腑,洁净呼吸道异物,.肺主通调水道,水谷,津液,脾胃,肾(膀胱),外达皮毛,汗、呼气,肺,尿,脾,宣发,肃降,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肺主通调水道,肺气宣降 水道通调,水液代谢正常进行。肺失宣降 表现 水道不调,水液代谢失常,引 发 痰 饮、水肿等病。中医有“上窍不通,下窍不泄”之说。治疗水肿,可以“宣肺利水”。,中医基础理
9、论精品课程,.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 血液由肺气推动,从肺开始,沿经脉流 向全身(肺朝百脉)肺朝百脉 全身的血液,通过经脉而流向于肺,汇 聚于此(百脉朝肺)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汇于肺,经肺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敷布于全身。实际上,肺与全身脉管的联系,还得通过心这一中间环节,故“肺朝百脉”的理论变化形式便是“辅心行血”,说明肺与心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唇青舌紫,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肺主治节,肺主气,人体呼吸之节律及全身气机受控于肺,肺朝百脉,人体心律与肺的功能密切相关,肺宣发肃降,调节人体津液代谢,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一切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3.1.2.2 肺与形窍
10、志液的关系,1.肺合皮毛,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皮毛-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生理:,(1)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2)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病理:肺气亏虚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肤憔悴、毫毛枯萎。,2.肺开窍于鼻,鼻-司嗅觉、通气。,生理:,肺之精气上通于鼻 嗅觉灵敏,通气畅顺。,病理:,肺失宣肃 鼻塞流涕,嗅觉失灵。,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生理:,肺气充足,宣降有度 悲忧适度,病理:,肺气不足 易悲善忧 悲忧过度 肺气消耗:呼吸气短,声低懒言,倦怠乏力。,3.肺在志为悲,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4.肺在液为涕,涕-鼻粘膜的分泌液。,生理:,肺之精气化涕,润泽鼻腔。,病理:,肺阴不足
11、鼻干,肺寒 鼻流清涕,肺热 鼻流黄浊涕,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5.与秋气相通,生理:,肺金之气应秋而旺。,病理:,秋季凉燥之气容易伤肺。,治疗:,秋季不可过度发散肺气。,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肺的阴阳气血失调,肺的阴阳 气血失调,肺气虚 肺阴虚,肺病常见症: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A.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痰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或恍白,神疲体倦。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B.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C.舌淡苔白或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D.脉虚或细数,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脾主运化,(1)运化食物,(2
12、)运化水液,3.1.3.1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3.1.3 脾,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运化食物,食物,胃,精微,全身,脾主运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运化食物功能失调,腹胀、食欲不振(纳呆)、便溏或完谷不化、倦怠、消瘦,多余的水液,脾主运化,肺、肾,体外,(2)运化水液,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运化水液功能失调,湿、痰、饮、水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生湿、脾虚水肿、脾为生痰之源,浮肿,臌胀,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2、脾主升清,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上输精微:上输水谷精微至心
13、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脾气升举内脏: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定,防止内脏下垂。,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腹胀,泄泻、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脾不升清,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原理:脾气的固摄作用(气摄血),脾不统血,各种出血。以气虚不能摄血的肌衄以及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等称为脾不统血。,肌衄,2、脾主统血,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主肢肉生理:脾化生精气以养肌肉。脾气健运 肌肉丰满壮实,四肢运动有力。病理:脾气虚 肌肉消瘦萎软,四肢失用。,3.1.3.2 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足痿软,2、在窍为口,其
14、华在唇生理:脾之精气通于口食欲、口味正常;口唇红润光泽。病理:脾失健运食欲不振,口淡乏味或口味甜腻,嗜异味;口唇淡白无华。,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3、在志为思生理:脾气健旺 思维敏捷病理:思虑过度 脾气郁结,运化失常: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4、在液为涎涎-为唾液中较粘稠的部分,有润泽口腔,保护口腔粘膜的作用。生理:脾气和调 口腔润泽、吞咽顺畅。病理:脾气不和(不摄)涎液化生异常增多 口角流涎脾精不足 涎液化生减少 口干舌燥,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5、与长夏之气相通应长夏为夏末秋初,跨越农历夏至至处暑5个节气。生理:脾之运化旺于长夏。病理:长夏之湿气容易困脾。治疗
15、:长夏季节用药,往往加入藿香、佩兰等芳香醒脾燥湿之品。,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主疏泄,1.调畅气机、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2.调畅情志,3.促进消化、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肝主疏泄,3.1.4.1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3.1.4 肝,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调畅气机、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肝主疏泄,气机调畅,血、津液运行正常,肝失疏泄,胸胁、少腹胀痛(肝气郁结)或臌胀(水饮),疏肝理气(活血、化痰、利水),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2)促进消化、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肝主疏泄,脾胃运化(脾升胃降),前提,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血证论.脏腑病机论:
16、“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肝失疏泄,胃,脾,A.头晕目眩B.飧泄(脾气不升),A.嗳气,呃逆,恶心呕吐B.脘腹胀痛C.便秘(胃气不降),木不疏土,疏肝健脾和胃,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肝主疏泄,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肝失疏泄,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出现黄疸。,目黄,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3)调畅情志,肝主疏泄,气血正常运行,情志活动正常,肝失疏泄,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疏泄太过,肝郁:郁郁寡欢,性情抑郁,沉默寡言,喜太息。,急躁易怒,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肝主疏泄,肾主闭藏,男子精液、女子经血的
17、正常排泄,应用: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从肝肾论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2、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肝有“血之府库”之称。【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25%,整个肝脏系统包括静脉系统可贮存全身血容量的55%。】,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肝调节血量主要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机体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外界气候温度的变化,需求增加,正常人一旦急需时,肝脏至少可提供1000-2000ml血液,以保证足够的心排出量。,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防止出血,肝不藏血,出血:吐血、衄血、咯血或月经过多、崩漏等。血虚: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18、肝不藏魂:惊骇多梦,梦游,梦呓或出现幻觉。,衄血,肝主疏泄与肝藏血之间的关系(发挥),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肝的阴阳气血失调,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不足肝血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病常见症:胸胁少腹胀痛窜痛,烦躁易怒,头晕胀痛,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等。A.胸胁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喜太息,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等。B.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肋灼痛,便秘尿黄,或耳内流脓,或吐血衄血。C.眩晕耳鸣,胁痛目涩,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或手足蠕动。D.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力减退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屈伸不利,手
19、足震颤,肌肉瞤动;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E.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足轻。F.舌淡苔薄白,或舌红少津,或舌红苔黄。G.脉弦,或弦数或弦细或弦细数。,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肝主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包括肌腱、韧带。爪-即爪甲,包括指甲,趾甲,为筋之延续。“爪为筋之余”生理:肝之气血养筋;肝血充足 筋膜柔韧有力 病理:肝血不足 筋膜拘紧,关节屈伸不利;或筋膜萎弱,肢体运动无力。,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3.1.肝与形窍志液的关系,2、在窍为目生理:肝之精气上通于目 视觉灵敏、视物清晰。病理:肝之阴血不足 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肝火上炎 目赤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护理 基础理论 第一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8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