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识和中医养生.ppt
《中医常识和中医养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常识和中医养生.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中医基础常识与中医养生概述,炎黄健康 研发部,2,(二)中医生理常识,(三)阴阳与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内容提要,(一)中医的哲学基础,一、中医基础常识介绍,3,中医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现在我们认识中医,一般是相对西医而言。然而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歧黄、青囊、杏林、悬壶汉书.艺文志的“有病不冶,常得中医”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4,(一)中医的哲学基础 阴阳与五行,(1)阴阳阴阳是对世界上一切事物最基本属性的概括。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如水与火、男和女、冷和暖、明和暗等
2、等。凡是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5,阴阳自然变化的最根本的规律,“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之间相互作用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或者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均是阴阳双方相互作用、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一)中医的哲学基础 阴阳与五行,6,(2)五行:木、火、土、金、水,是研究各种演化过程、功能及自然现象发展出来的一套理论。,(一)中医的哲学基础 阴阳与五行,尚书洪范,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7,木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的特性,火发热、温暖、
3、光明、向上的特性,土生长、承载、化生、长养的特性,金肃杀、下降、洁净的特性,水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的特性,(一)中医的哲学基础 阴阳与五行,8,中医对人体生理的认识,经络,藏象,(二)中医生理常识,气血津液,中医体质,9,1.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内脏的总称);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种种征象。,(二)中医生理常识藏象,一脏、一腑、一体、一窍一系统,-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以五脏系统为基础的易发疾病风险管理(防治)服务套餐,10,(二)中医生理常识经络,2.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脉是经脉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
4、遍布全身。经络内属于脏腑,入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11,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俗称穴位。穴位分别归属于各经脉,经脉又隶属于一定的脏腑,故人体 腧穴-经脉-脏腑,(二)中医生理常识经络,磁疗贴,12,3.气血津液:,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属于阳;血基本上是指血液;具有濡养、滋润等作用,属于阴。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二)中医生理常识气、血、津液,13,(二)中医生理常识中医体质,14,(二)中医生理常
5、识中医体质,KY3H体质辨识产品,15,1.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4)用于治疗即病与养生,(三)阴阳与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6,(三)阴阳与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阐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4)用于养生,五脏相音辨识评估系统,17,(二)各历史时期养生大事记,(三)常用养生方法,(四)辨体施养,(五)养生如是说,内容提要,(一)养生的概念,二、中医养生方法概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常识 养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8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