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噎膈(已完成).ppt
《中医内科学-噎膈(已完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噎膈(已完成).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噎膈,【概说】一、概念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根据病轻重和临床表现不同而有噎与膈的不同。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而又可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往以噎膈并称。表现为饮食吞咽之时,梗噎不顺,食物难下至胃,甚则格拒不通,食入即吐。,二、沿革(一)内经首先提出了膈的病名。如素问阴阳别论云:“三阳结,谓之膈”(“三阳”,指太阳,包括足太阳和手太阳经。)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明确指出了发病脏腑与大肠、小肠、膀胱有关,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甚大。(二)隋巢元方将噎膈分为气、忧、食、劳、思五噎,
2、忧、恚、气、寒、热五膈。,(三)唐宋以后始将“噎膈”并称。济生方噎膈认为“倘或寒温失宜,食饮乖度,七情伤感,气神俱扰结于胸膈则成膈,气流于咽嗌则成五噎。”指出饮食、酒 色、年龄均与本病有关。(四)脉因证治噎膈提出“润养津血,降火散结”的治疗大法。其认为“血液俱耗,胃脘亦槁”。,(五)景岳全书注重从脾肾进行治疗。提出“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六)证治汇补认为总归七情之变,提出“化痰行瘀”的治法。认为:“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有五种,总归七情之变。”(七)临证指南医案明确其病机为“脘管窄隘”。,三、讨论范围 根据噎膈的临床表现,包括西医学中的食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
3、食管憩室、食道炎、食道狭窄等。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病因病机】噎膈的病因复杂,主要与七情内伤、酒食不节、年老肾虚有关,致使气、痰、瘀交阻,热毒互结,食管狭窄而成噎膈。一、病因 1七情内伤:忧思则伤脾,脾伤则气结,水湿失运,滋生痰浊。恼怒则伤肝,肝伤则气郁,气郁血停,瘀血阻滞。,阻碍食道渐成噎膈,2饮食不节:嗜酒无度 过食肥甘辛香燥热 饮食过热 食物粗糙3年老肾虚:因年老肾虚而致噎膈者,多因房劳过度,纵欲太甚,真阴亏损,阴亏液涸,食道干涩,遂成噎膈之病。,痰热内结,损伤食道,噎膈,二、病机 噎膈的基本病变与发病机理总属气、痰、瘀交结,阻隔于食道、胃脘,食管狭窄,津液干涸所
4、致。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病变脏器涉及肝、脾、肾。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三脏之经络皆与食道相连,从而影响食道的功能。如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年老肾虚可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脾之功能失调,健运失司,水湿聚而为痰;肝之疏泄失常,则气失条达,可使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肾阴不足,则不能濡养咽嗌,致气滞、痰阻、血瘀,使食管狭窄,津液干涸失濡而成噎膈。,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所谓本虚,系指阴津损伤以致阴津干涸,严重者为气虚阳微。标实乃为痰、气、瘀阻塞食道,故噎膈以吞咽困难为主证。因饮食不节,生湿凝痰,阻滞气机于食道,为痰气交阻证;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气血互结,则形成瘀血内结证
5、;因年高体虚,或热盛津伤,津亏不能滋润食道,而形成津亏热结证;久病阴亏,阴损及阳,脾肾脏腑功能减退,阳气不足,则成气虚阳微证。本病虽然有轻重之别,但本虚标实这一病理环节贯穿着整个病变过程,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本虚与标实有主次之别。本病初期,以标实为主,由痰气交阻于食道,故吞咽之时梗噎不顺,继则瘀血内结,痰、气、瘀三者交互搏结,胃之通降阻塞、上下不通,因此吞咽格拒,饮食难下。久则气郁化火,或痰瘀生热,伤阴耗液,病机由标实转为正虚为主,病情由轻转重。,本病的预后与病情是否发展有关。如病情始终停留在噎证的阶段,只表现为吞咽之时梗噎不顺的痰气交阻证,不向膈证发展(不出现胸膈阻塞、饮食不下),一般预后
6、尚好。由噎转膈者,发展快慢不同,治疗效果也有差异。其发展快而治疗效果较差,可在短时间危及生命。如病情发展慢而治疗见效者,可延缓生命,少数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噎膈病因病机示意图饮食因素情志因素 气机郁滞 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血瘀 气血亏乏正气亏虚 阴津耗伤 食管失濡养、滋润 精血枯涸,刺激食管 损伤食管络脉 损伤脾胃 聚湿生痰,痰气阻膈 瘀血阻膈 津亏热结 气虚阳微,噎膈,【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一)轻症患者主要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食物通过有滞留感或轻度梗阻感,咽部干燥或紧缩感。(二)重症患者见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阻即吐,吐出粘液或白色泡沫粘痰,严重时伴有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
7、续性钝痛,进行性消瘦。(三)病人常有情志不畅、酒食不节、年老肾虚等病史。,二、病证鉴别(一)噎膈与反胃的鉴别 两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症状。噎膈多系阴虚有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阻塞不下,旋食旋吐,或徐徐吐出;反胃多属阳虚有寒,主要表现为食尚能入,但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如医学读书记噎膈反胃之辨说:“噎膈之所以反胃者,以食噎不下,故反而上出,若不噎则并不反矣。其反胃之病,或迟或速,自然吐出,与膈病何相干哉?”,(二)噎膈与梅核气的鉴别 二者均见咽中梗塞不舒的症状。噎膈系有形之物瘀阻于食道,吞咽困难。梅核气则系气逆痰阻于咽喉,为无形之气,无吞咽困难及饮食不下的症状。如证治汇补噎膈附梅核气所说:
8、“梅核气者,痰气窒塞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梅核。”即咽中有梗塞不舒的感觉。无食物梗噎不顺,或吞咽困难,食入即吐的症状。,噎膈与反胃、梅核气鉴别表,三、相关检查(一)胃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食道、贲门、幽门、胃体的情况,以了解有无肿瘤及炎症、溃疡、狭窄等,若有肿瘤可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病性。(二)X线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食管的蠕动情况、管壁舒张度、食管粘膜改变,充盈缺损及梗阻程度等。(三)CT检查,可了解全食管壁的结构情况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帮助诊断。,【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本病早期轻症仅有吞咽之时梗噎不顺,全身症状不明显;病情严重则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加重,甚则胸膈疼痛
9、、滴水难入,临床应辨标本主次。标实当辨气结、血瘀、痰阻三者之不同。本虚多责之于阴津枯槁为主,发展至后期可见气虚阳微之证。,(一)本病的治疗应权衡本虚标实的程度,酌情处理。初期重在治标,宜理气、消瘀、化痰、降火为主;后期重在治本,宜滋阴润燥,或补气温阳为主。(二)然噎膈之病,病机复杂,即使在疾病初期,阴津未必不损,故治疗当顾护津液,其辛散香燥之药不可多用,以免变生兼证。后期津液枯槁,阴血亏损,法当滋阴补血。但滋腻之品亦不可过用,当顾护胃气,防滋腻太过有碍于脾胃,胃气一绝,则诸药罔投。,三、证治分类:分痰气交阻、瘀血内结、津亏热结、气虚阳微证四个证型。(一)痰气交阻证 1、症状:主症:吞咽梗阻,胸
10、膈痞满,甚则疼痛。兼症:情志舒畅时稍可减轻,情志抑郁时则加重,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脉: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2、证机概要:肝气郁结,痰湿交阻,胃气上逆。3、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4、代表方:启膈散加减。本方有理气化痰解郁,润燥和胃降逆之功效。适用于气滞痰阻之噎膈证。启膈散中用郁金,沙丹二参贝荷苓,杵头糠与砂仁壳,噎膈津枯法可饮。,5、常用药:郁金、砂仁壳、丹参,开郁利气.沙参、贝母润燥化痰.茯苓健脾和中.杵头糠治卒噎,荷叶蒂和胃降逆。,6、加减:如嗳气呕吐明显者,酌加旋覆花、代赭石以增降逆和胃之力。如泛吐痰涎甚多者,加半夏、陈皮以加强化痰之功。如津伤较甚,大便艰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噎膈 完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8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