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导论.ppt
《中医养生学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学导论.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养生学绪论,养生文化,民族精髓,源远流长,地域广袤,纵横几万里,亘绵数千年,春秋列霸,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道、医、儒、释,各领风骚,古今文献,汗牛充栋,从包曦观天的周易到神农法地的神农本草经,从轩辕济人的黄帝内经到医术昌明的明清时代,各种养生流派各有千秋,从不同角度发展和丰富了中医养生学,待到合流之后,便汇成了一个独具民族风格,博大精深,内涵深邃而丰富的中国养生学。,“养生”一词的文献来源,“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文惠君曰:“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曰:“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法于硎”。通过庖丁精湛的技艺,悟出自然宇宙间的“道”和“理”。,养生的概念
2、,所谓养生,就是根据自然宇宙和人体生命规律,通过各种养生方法保健身体,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综合性强身益寿活动。,养生的本质,养生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一种生活,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教育,从而认识自然,领悟人类生命的哲理。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人体素质的综合性提高。哲学家培根曾在论养生中强调指出:“养生是一种智慧,非医学规律所能囊括,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找出什么对自己有益,什么对自己有害,乃是最好的保健药品。”,养生的本质,科学养生的基本要素:从本义上讲:“養”:从羊,从食。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从现代生活讲:物质是养生的基础,精神是养生的支柱,科学是
3、养生的法宝。,中医和现代医本源上的差异,中医医圣(Sage of CM):张仲景 中医养生:强调系统、综合,有理论、有方法、有实践、有效果。西医医圣(Sage of OM):希波克拉底 希氏养生术:局限于饮食和运动,认为健康就是饮食和运动的“比率适当”。,中医和现代医本源上的差异,张仲景原序曰:“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什么叫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
4、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来指导人们的养生保健实践的实用科学。它是一门独立的古老而又新颖的学科。,中医养生学的特点,独特的理论体系注重天人协调 人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平衡。日月星辰、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密切关系。强调整体性 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四肢百骸、脏腑经络,共同组成一个整体。每一个局部都密切联系着整体。每一个局部保健都包含着灌溉全身、补益性命的深刻含义,如保护牙齿、按摩脚掌等。,中医养生学的特点,独特的理论体系注重心性修养 古代养生家都非常注重养心、养神、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无为养生法”“无而有,有还无”,“乐观进取”。追求而不贪婪,进取而不自伤;因时之宜
5、,顺自然之性;保持心安气畅、体泰神清。,和谐适度、道法自然 处理好三个关系,掌握好“适度”。综合、辨证的调摄 养生个体化,“三因制宜”。强调养生生活化“道不远人”养生勿求速成,中医养生学的地位,中医养生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代医学家没有一人一书离开过摄生而谈治疗的;中国古代宗教的本质内容就在于养生。中医养生学将在今后人类防病保健、提高人口素质、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中医养生学的任务,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系统地发掘、整理、总结、提高中医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其本质,证实其科学性。针对当代人们所面
6、临的新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开发新产品,广泛指导人们的养生保健实践,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提高生活品位和质量,提高人类身体素质。,古人养生的目的,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今人养生的目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科学的健康观念;积极参加养生实践活动,增强身心健康;提高下一代的生命质量,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完善社会适应
7、能力,提高在社会实践中的竞争力;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加生命数量,延年益寿;热爱生活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乐观进取,当好社会角色,安身立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十一世纪的“大健康”新概念,健康概念内涵的沿革,荷兰学者斯宾诺曾对健康做过精辟的论述:“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健康”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古人云:“体壮曰健,心怡曰康。”1948年以前,人们认为无病就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是:“所谓健康就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社会道德的一种完美状态。”即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字组成了所谓的“大健康”概念,成
8、为幸福人生的最佳境界。“健康当头,智乐其中,德美贯穿,长寿为终”。,健康是在时间、空间、身体、精神、行为方面都尽可能达到的良好状态。”时间概念:是指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健康不能用统一标准来衡量。健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概念。空间概念:健康的具体标准与地区、种族有直接关系。对于身体、精神和行为健康理解,应是把主观表现和客观征象结合起来探求健康概念。例如,行为,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赋予的责任和义务所采取的动态和动机,表现为社会性。每一个人的行为必然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十条标准,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任日常繁重的工作 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9、,事无巨细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能抵抗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和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中医养生模式的演变,物质延寿模式医疗延寿模式智慧延寿模式(生物钟养生法)特点:健康观念最大的变化就是由“个体健康”演变为“整体健康”。,“大健康”概念的内涵特点,1)健康的整体性:所谓的四个圆圈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人际关系正常)和社会道德健康。2)健康的多维性:一个真正的或完全意义上的健康人包括身体健康、心理
10、健康、社会健康、角色功能和健康感觉,即四个圆圈一个也不能少。,3)健康的连续性:“健康谱”:健康病前状态疾病功能失调、生活能力丧失,即 四个状态不是各不相关和分离孤立的,而是圈圈相套,关系密切。不是相互促进,就是相互损害。4)健康的心理性:目前的大趋势是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研究证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都与心理因素相关联,心身疾病越来越受关注。,5)健康的功能性:健康的功能性主要是指着重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热爱和完成日常活动、任务或各种角色,着重于处于某种健康状态下的个人行为能力如何,而不是实验室某种检查结果,即用行为和功能等术语表述健康。6)健康的知识性和实践性:努力学习健康知识,提高自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养生 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8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