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乐府诗与文人诗.ppt
《两汉乐府诗与文人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汉乐府诗与文人诗.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两汉乐府诗与文人诗,2023/6/11,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1,两汉乐府诗,2023/6/11,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2,乐府的设立及其发展,1976年考古发现的秦代错金青铜钟。铜钟钮一侧用小篆字体刻有“乐府”两字。考古工作者在秦乐府钟出土的地方做了进一步考证,发现这里原来是一处乐府遗址。当年这里曾建有乐府官署,官署中有专职的乐人和多种祭祖用的各种礼乐。,2023/6/11,3,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初的乐府与楚声,史记乐记: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樭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索隐按:过沛诗即大风歌也。其辞曰:“大风
2、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2023/6/11,4,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初的乐府与楚声,汉书礼乐志 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安世乐。房中乐始于周,以乐祖先。汉初,高帝姬唐山夫人作乐词,以从帝所好,亦楚声。至孝惠二年(前193)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安世乐,凡十六章,今录其二:丰草葽,女罗施。善何如,谁能回?大莫大,成教德;长莫长,被无极。都荔遂芳,窅窊桂华。孝奏天仪,若日月光。乘玄四龙,回驰北行。羽旄殷盛,芬哉芒芒。孝道随世,我署文章。,2023/6/11,5,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代乐府设立的时代背景
3、,汉初,统治阶级在恢复和健全国家机器、重建赋税徭役制度、恢复爵位和田宅的同时,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缓和阶级矛盾,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分发给复员军吏士卒以田宅并免除其徭役,重农抑商,释放奴隶,鼓励人口增殖。经过六七十年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好转,国家库府充实,人民生活也稍为安定。在这种情况下,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一面开疆拓土,向外伸展势力,一面采用儒术,建立种种制度,来巩固他的统治。汉武帝发动了几次战争,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在征服匈奴战争的过程中,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有机会传到中原来,并引起皇帝和贵人们对“新声”的兴趣。同时,政治思想上对儒术的尊崇,制礼作乐便成为应有的设施,乐府之制便
4、随之而设。,2023/6/11,6,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武帝乐府机构的设立,班固两都赋序: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宣武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2023/6/11,7,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乐府设置规模与目的,规模:武帝时代的乐府
5、,据称备员有829人,并设有令、音监、游檄等各级官吏。目的:一、制作宗庙的乐章,以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二、收集民间歌谣,了解民间对统治阶级的意见,以便采取统治的对策。,2023/6/11,8,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乐府采诗范围,武帝时乐府采集的诗歌并不限于赵、代、秦、楚四地,而是北起燕、代,南至淮南、南郡,东起齐、郑,西至陇西,也就是说遍及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采集地域之大,规模之大,是继周代诗经以后,又一次收集民间诗歌的壮举。汉乐府采集到的各地民歌有:吴、楚、汝南歌诗15篇;燕、代讴、雁门、云中、陇西歌诗9篇;邯郸、河间歌诗4篇;齐、郑诗歌4篇,淮南歌诗4篇;左冯翊秦歌诗3篇;京兆尹
6、秦歌诗5篇;河东蒲反歌诗1篇;洛阳歌诗4篇;河南周歌诗7篇;周谣歌诗75篇;周歌诗2篇;南郡歌诗5篇。采集的总数计138篇,可惜的是这些作品并没有全部流传下来。现在我们看到的汉代乐府民歌,多是后来收集到的东汉时期作品。,2023/6/11,9,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乐府的雅郑之争,班固汉书乐志:今汉郊庙诗颂,未有祖宗之事,八音调均,又不协于钟律。而内有掖庭才人,外有上林乐府,皆以郑声施于朝廷。论语 卫灵公: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武,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7、,2023/6/11,10,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乐府的雅郑之争,汉书艺文志:汉兴,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汉书礼乐志:高祖时,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太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犹古降神之乐也。皇帝入庙门,奏永至,以为行步之节,犹采荠、肆夏也。乾豆上,奏登歌,独上歌,不以管弦乱人声,欲在位者遍闻之,犹古清庙之歌也。登歌再终,下奏休成之乐,美神明既飨也。皇帝就酒东厢,坐定,奏永安之乐,美礼已成也。,2023/6/11,11,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乐府的雅郑之争,刘元城语录:旧见汉礼乐志房中乐十七章,格韵高严,规模简古,骎骎乎商周之颂。噫异哉!此
8、高祖一时佐命功,下至叔孙通辈皆不能为此歌。寻推其原,乃唐山夫人所作,汉初乃有此人,纵使竹竿、载驰,方之陋矣。梁启超有类似评语:此歌为秦汉以来最古之乐章,格韵高严,规模简古,胎息出于三百篇,而词藻稍趋华泽,音节亦加舒曼。又此为汉诗第一篇,而成于一夫人之手,足为中国奄妇女文学增重。,2023/6/11,12,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乐府的雅郑之争,元帝时有贡禹、匡衡先后提出“罢倡乐,绝郑声”、“放郑声,进雅颂”之议;成帝时,有宋晔、平当两人奏请朝廷“修起旧文,放郑近雅。”由于雅乐古奥,“自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铿锵,不晓其意”,因而并不流行,不起教化作用。而在宫廷内外、朝野上下,从帝王到吏民,
9、都爱好俗曲新声,流行成风。上层统治集团以此满足声色之娱,“黄门名倡丙疆、景武之属,富显于世;贵戚五侯、定陵、富平外戚之家,淫侈过度,至与人主争女乐”。社会上,则“百姓渐渍日久,又不制雅乐有以相变,豪富吏民湛沔自若”。,2023/6/11,13,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乐府的雅郑之争,这种情形引起哀帝的重视,终于使雅、郑之争爆发,“罢乐府”。哀帝年二十即位,以二十五岁而逝,在位仅短短六年。汉书称他:“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绥和二年(前7)四月即位,六月就下诏罢乐府: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郑卫之声兴。夫奢泰则下不孙而国贫,文巧则趋末背本者众,郑卫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朴家给,犹浊
10、其源而求其清流,岂不难哉?孔子不云乎:“放郑声!郑声淫。”其罢乐府官。(汉书 礼乐志),2023/6/11,14,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乐府的雅郑之争,据汉书礼乐志载录,何武、孔光奏章所列,因此而被裁撤者达四百五十一人,占原有总人数八百二十四人的五成以上。所罢撤者主要是“朝贺置酒陈前殿房中不应经法”者,“朝贺置酒为舞”者,以及“四会员”一类的地区性民间俗乐工员,也就是所谓“不应经法,或郑卫之声”。至于不罢或罢其部份者,几乎全是郊庙乐舞所需,这主要是依据哀帝诏所定的标准,所谓:“郊祭乐,及古兵法武乐,在经,非郑卫之乐者,条奏别属他官。”,2023/6/11,15,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
11、繫,汉乐府的雅郑之争,围绕乐府官署立废的这场音乐歌曲雅俗之争,形式上以哀帝撤销乐府而休,实质上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改革取得胜利,新声渐替雅乐,并积极促进诗歌的发展,终于在东汉导致五言俗体取代四言雅体的正统地位。,2023/6/11,16,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后的乐府机构,魏晋时代仍有乐府机关的设置,但无采诗制度。两汉乐府民间歌辞,有些还在继续演唱、使用。六朝有总集专收录这些歌辞,如沈约宋书的乐志。至东晋后的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又开始收集民歌俗曲,流传在当时南、北方的民歌,又被保存不少,仅南朝乐府流传下来的就有480余篇,不仅数量多,而且与汉乐府诗也有不同的特色。,2023/6/11,17
12、,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乐府诗的定义与发展,所谓“乐府诗”,主要是指自两汉至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入乐的诗歌。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人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并把它们单独成类(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2023/6/11,18,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乐府诗的定义与发展,在文学史上,“乐府”或“乐府体诗”,是包括后世作家的仿作在内的。这种仿作的作品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第一,按照乐府旧的曲谱,重新创作新辞入乐。第二,由于旧谱的失传,或由于创作者并不熟悉和重视乐曲,只是沿用乐府旧题,模仿旧乐府诗的精神和艺术特色,
13、实际已不入乐。此类最多和最常见。第三,不袭用旧题,只是仿效民间乐府诗的基本精神和体制上的某些特点,完全自立新题和新意,亦称“新乐府”,也是不入乐的。,2023/6/11,19,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乐府诗的定义与发展,利用乐府旧题写作乐府诗,是从汉未建安时代开始的,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出现了一批作家,又以曹操首开风气之先,开始袭用乐府旧题,模仿两汉乐府民间歌辞的风格来写作乐府体的诗。隋唐以及隋唐以后,用乐府体写诗一直很盛行,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和张籍等,都有许多乐府名篇,他们都是用乐府古题,学习古代民间歌辞的“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形式上不拘字数、不避杂言而已
14、。中唐以后,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一种“新乐府”,它的倡导者和创作者是元稹、白居易。这种乐府诗的特点,是“即事名篇,无所依傍”,它不仅不依旧谱,不入乐,而且时乐府旧题也取消不用,遂成为文学史上“乐府诗”的一种。,2023/6/11,20,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乐府诗的分类,乐府最早的分类,始于东汉明帝时。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汉明帝定乐有四品”。这“四品”的名称是:(一)大予乐,又称大乐,系祭把天地神灵和宗庙祖先时用;(二)雅颂乐,系举行飨射典礼和推行所谓“乐教”时用;(三)黄门鼓吹乐,系天子宴会群臣时用;(四)短箫饶歌乐,系军中用。这是按照乐调和所用场合的不同来划分的。晋书乐志将汉乐府扩充划
15、分为6类:(一)五方之乐,祭天神用;(二)宗庙之乐,祭祖先用;(三)社稷之乐,迎“田祖”祈祷丰年时用;(四)辟雍之乐,推行“乐教”时用;(五)黄门之乐,君臣宴会时所用;(六)短箫之乐,军中出师或奏捷时用。,2023/6/11,21,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乐府诗的分类,唐吴兢作乐府古题要解,将乐府诗扩充为8类,即相和歌、拂舞歌、白红歌、饶歌、横吹曲、清商曲、杂题、琴曲。此种分法将相和歌等乐府精华加入,表明当时对民歌俗曲文学价值的重视。宋代郑樵作通志乐略,分乐府为53类,过于琐碎。,2023/6/11,22,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乐府诗的分类,郭茂倩乐府诗集是唐五代前乐府诗的总集,将乐
16、府诗分为12类:(一)郊庙歌辞;(二)燕射歌辞;(三)鼓吹曲辞;(四)横吹曲辞;(五)相和歌辞;(六)清商曲辞;(七)舞曲歌辞;(八)琴曲歌辞;(九)杂曲歌辞;(十)近代曲辞;(十一)杂歌谣辞;(十二)新乐府辞。郊庙、燕射、鼓吹、横吹、舞曲,属“官乐”,主要是庙堂文学;相和、清商、琴曲、杂曲,属“常乐”,主要是流传民间无名氏作品。这两者都入乐。其中近代曲、新乐府、杂歌谣辞,不一定入乐。明吴讷文章辨体分乐府为9类,未出郭所分之范围。,2023/6/11,23,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汉乐府的文体特征,汉乐府诗,从句式上看,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完整的五言体已经很多,但主要是杂言。如汉乐
17、府著名的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知之。(鼓吹曲汉饶歌)其他如孤儿行、乌生等诗都是杂言体。,2023/6/11,24,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孤儿行,孤子生行,一曰孤儿行。古辞言孤儿为兄嫂所苦,难与久居也。歌录曰:“孤子生行,亦曰放歌行。”乐府解题曰:“鲍照放歌行云:蓼虫避葵堇,言朝廷方盛,君上好才,何为临歧相将去也。”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
18、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兒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啗瓜者多。原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饶饶,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2023/6/11,25,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乌生,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唶我!秦氏家有游遨荡子,工用睢阳强,苏合弹。左手持强弹两丸,出入乌东西
19、。唶我!一丸即发中乌身,乌死魂魄飞扬上天。阿母生乌子时,乃在南山岩石间。唶我!人民安知乌子处?蹊径窈窕安从通?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复得白鹿脯。唶我!黄鹄摩天极高飞,后宫尚复得烹煮之。鲤鱼乃在洛水深渊中,钓钩尚得鲤鱼口。唶我!人民生各各有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乌生,一名乌生八九子,乐府古辞,属相和歌相和曲。本诗由乌的惨死,说到白鹿、黄鹄、渊鱼都难逃生,最后慨叹人世的祸福难测,寿夭由命。这是东汉末年那个动乱时代文人“动辄得咎”的恐惧心理的反映。,2023/6/11,26,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0、!诗经中最强烈的表达,如唐风葛生所说的“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比较之下,也显得平静而理智了。,2023/6/11,27,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2023/6/11,28,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乐府古辞的五言、七言句式,在节奏和表现力上都具有很大的优点,便逐渐地被文坛上的文人所发现,而成为后世五言、七言古体诗赖以产生的土壤。汉乐府诗中七言体的诗并不多,但整齐的五言体诗却不少,如陌上桑、焦仲卿妻等著名长篇,全都是五言体,另外,一些小诗也都是五言体,如:江南可采蓬,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相和歌古辞江南)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
21、及!作书与鲂鱼,相教慎出入。(杂曲枯鱼过河泣)这些长、短篇的五言体诗,大约多产生在东汉时。,重声不重辞,汉乐府诗是用来入乐的歌辞,因而重声不重辞。乐工取辞配乐时,为方便,有时把不同篇章的歌辞随意拼凑在一起,或加以分割、截取,以至互相插入。如陇西行(又名步出夏门行)一诗: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顾视世间人,为乐甚其独。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度礼逆客出,盈盈府中趋,送客迹不远,足不过
22、门枢。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这是一首赞美“健妇”的诗。但此诗开头“凤凰鸣啾啾”以上四句,与下文在文义上互不关联。它是从另一首诗步出夏门行(邪经过空庐,好人常独居。卒得神仙道,上与天相扶。过谒王父母,乃在大山隅。离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揽羁为我御,吾将上天游。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伏跌。)中割取来的。陇西行的开头是夏门行的尾声,也是拼凑的一例。,2023/6/11,29,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乐府的曲调,乐府的曲调在音乐上往往分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称为“解”,“解”是指音乐曲调上的一个反复。“解”,一般用小字注明在歌辞段落的下边。有的乐府曲调除
23、了正曲本身之外,还有所谓“艳”、“趋”、“乱”等部分。“艳”在正曲的前边;“趋”或“乱”在正曲的后边。但有些乐府古辞虽注明,前有艳曲,后有趋或乱,但艳曲并无辞,趋或乱也未加记录,有些则明确注明。如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鸽,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一解)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二解)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三解)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躇踌顾群侣,泪下不自知。(四解)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趋)。在这首诗的末尾,曾明确注明四解以下为趋。,202
24、3/6/11,30,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乐府的曲调,有些乐府古辞在正文下面则明确注明有“乱辞”,如病妇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几饥且寒,有过慎莫菼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牍,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史啼位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人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乐府古辞中其他也有“乱辞”的例子。“乱”、“趋”位于全曲之后,故又称“送声”。在乐调上可能属于鼓乐合奏或合唱。但这一般只有“大曲”才有。,2023/6/11,
25、31,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乐府诗原既属于配调的歌诗,因此,在最初记录歌辞时,往往把声即乐调中的衬声也用某些文字写下来,这种声、辞合写的现象,加之流传的讹误,时后来理解乐府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古乐府命题多用歌行、曲、引、吟、谣等来命名,吴讷把它理解为:“按乐府命题,名称不一。盖自琴曲以外,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为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述事本末,先后有序,以抽其臆者为引;高下长短,委曲尽情,以道其微者为曲:吁嗟慨歌,悲优深思,以呻其郁者为曰吟;因其立辞之意曰辞;本其命篇之意曰篇;发歌曰唱;条理曰调;愤而不怒曰怨;感而发言曰叹;又有以诗名者,以弄名者,以章名者,以度名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汉 乐府诗 文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8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