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所得税会计打印.ppt
《专题一所得税会计打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所得税会计打印.ppt(2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例1,企业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10万会计上如何处理?列为投资收益纳入利润总额。税法上是否要纳税?依法免税此差异以后是否可以消除?永久性差异,例2,企业支付违法经营罚款20万会计上如何处理?列为营业外支出减少利润总额。税法上是否可以减少纳税?依法纳税,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此差异以后是否可以消除?永久性差异,【例1】2011年12月25日,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购入一套环保设备,实际成本为8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8年,预计净残值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未计提减值准备。假定税法对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的规定与会计相同,但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并于税
2、前扣除,华联公司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费。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12年12月31日,华联公司确定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会计利润=X-800/8=X-100应纳税所得额=X-800*(1/8)*2=X-200当前是多纳税了还是少纳税了?以后期间是否要纳税?X-100-(X-200)=100将于未来期间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产生纳税义务,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即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引 申,此题中,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00-100=700(按照会计准则计算资产的价值)固定资产计税基础=?=800-200=600(按照税法计算资产的价值)此差异100万元以后是否可以消除?暂
3、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计税基础当前是少纳税了还是多纳税了?少纳税,那么以后期间是否要补上?以后期间需要补上少纳税额,故为递延的资产还是递延的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否需要账务处理?,【例2】假定会计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未计提减值准备。而税法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并于税前扣除。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12年12月31日,华联公司确定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会计利润=X-200应纳税所得额=X-100当前是多纳税了还是少纳税了?以后期间是否要纳税?X-200-(X-100)=-100将于未来期间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即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引 申,此题中
4、,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00-200=600(按照会计准则计算资产的价值)固定资产计税基础=?=800-100=700(按照税法计算资产的价值)此差异100万元以后是否可以消除?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计税基础当前是少纳税了还是多纳税了?多纳税,那么以后期间是否要抵扣?以后期间需要抵扣多纳税额,故为递延的资产还是递延的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需要账务处理?,(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例如,2006年、2007年所得税税率为33%,自2008年1月1日改为25%。2006年底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时,选择哪个税率?2008年税率变动时,是否要对递延所得税进行调整?不调
5、整:递延法调整: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设置“递延税款”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若此科目为借方余额,则“递延税款借项”表示;若此科目为贷方余额,则“递延税款贷项”表示;混淆了资产和负债的内涵,故会计准则不允许采用!,1、永久性差异(Permanent difference),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因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在收入和费用确认的范围和标准不一致所造成的差异。这种差异一旦发生,即永久存在。,(1)可免税收入 有些项目的收入,会计上列为收入,但税法则
6、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例如,企业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依法免税,但会计列为投资收益纳入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可分为三类,(2)不可扣除的费用或损失 有些支出在会计上应列为费用或损失,但税法上不予认定,因而使应税利润比会计利润高,计算应税利润时,应将这些项目金额加到利润总额中。,这些项目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范围不同,即会计上作为费用或损失的项目,在税法上不作为扣除项目处理,如: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会计上可列为营业外支出,但税法上不允许扣减应税利润。,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会计上可列为营业外支出,但税法上不允许抵扣应税利润。各种非救济公益性损赠和赞助支出。会计上可列为营业外支出,但
7、税法上不允许抵扣应税利润。,二是标准不同,即有些在会计上作为费用或损失的项目,税法上可作为扣除项目,但规定了计税开支的标准限额,超限额部分在会计上仍列为费用或损失,但税法不允许抵扣应税利润。利息支出。工资性支出。“三项经费”。(根据实发工资总额计提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公益、救济性损赠。业务招待费(中财P320)。,(3)非会计收入而税法规定作为收入征税 有些项目,在会计上并非收入,但税法则作为收入征税。例如,销售退回与折让,未取得合法凭证,税法上不予认定,仍按销售收入征税。,永久性差异是否会对未来纳税产生影响?永久性差异不会在将来产生应课税金额或可扣除金额,故不存在跨期分摊
8、问题。即永久性差异只影响当期的应税利润,不会影响以后各期纳税额。因此,永久性差异不必作账务处理。在计算所得税费用和应付所得税时,均需将其调整税前会计利润(P385)。,2、暂时性差异(Temporary difference),暂时性差异是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会计报表上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该差异的存在将影响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例如,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但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按实际取得成本从处置收入中扣除,则公允价值升高或降低时其计税基础是否改变?保持不变,仍为初始
9、投资成本。,暂时性差异的特点是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能够转回。因此,暂时性差异需要作账务处理。,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扣除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扣除的金额(即按照税法算出的资产价值)注:应税经济利益,即应交税的收入。,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即为当
10、前应承担的义务)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取代1994年财政部发布的财会字1994第025号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5年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以及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规定,该准则对2007年或以后日期开始的会计期间有效。旧制度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或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债务法为收益表债务法。新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概念: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
11、其性质,将其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分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倒推出各期所得税费用的一种方法。,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P389,也就是说,首先确定资产负债表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然后,倒挤出利润表项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表观”为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合理确认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费用是由资产负债表间接得出来的。,理论基础:资产-负债=净资产净利润=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净利润=(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资产变动-负债变动或者:费用
1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延伸:费用=负债变动-资产变动,(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程序,所得税费用,账面价值,计税基础,VS,例1:存货账面余额1000万元,期末计提跌价准备100万元账面价值?=1000-100=900计税基础?=1000,税法上当前多交税还是少交税?,分析思路一:会计利润=X-100应纳税所得额=X税法上当前多交税税法上以后少交税,即可抵扣差异会计上如何记账?是确认资产还是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税法上当前多交税还是少交税?,分析思路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税法上当前资产高100,故当前多交税税法上以后少交税,即可抵扣差异会计上如何记账?是确认资产还是负债?递
13、延所得税资产,例2:2011年12月1日购买某管理用设备,原价800万元,会计上按照10折旧,税法上按照8年折旧,折旧方法均为年限平法,残值为0,2012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800-800/10=720计税基础?=800-800/8=700,税法上当前多交税还是少交税?,分析思路一:会计利润=X-80应纳税所得额=X-100税法上当前少交税税法上以后多交税,即应纳税差异会计上如何记账?是确认资产还是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税法上当前多交税还是少交税?,分析思路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税法上当前资产低20,故当前少交税税法上以后多交税,即应纳税差异会计上如何记账?是确认资产还是负债
14、?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即会计上已经入账但税务上尚未处理!,二、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一)资产的计税基础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于税前扣除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扣除的金额(即税法上规定的当前资产的价值),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即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使用及最终出售该项资产时会取得的经济利
15、益的总额,而计税基础代表的是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总金额。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交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即在确定未来期间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从经济含义来看,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少,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多,则企业在未来期间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并减少应交所得税。,上述关系是否可以通过动态恒等式分析?资+费=负+所+收,=,=,?,资产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 入账价值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
16、续计量时:计税基础 入账价值,1、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时:会计: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税法:固定资产原价税收累计折旧由此导致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的差异,包括折旧方法及折旧年限不同导致的差异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导致的差异。,(1)折旧方法及折旧年限不同导致的差异,会计: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折旧年限自行合理确定税法:一般采用直线法,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需要加速折旧的,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明确规定最低折旧年限,【例1】2011年12月1日,华联公司购入一套设备,实际成本为1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0,采用年限
17、平均法计提折旧,未计提减值准备。假定税法对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的规定与会计相同,但华联公司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费。2012年12月31日,华联公司确定的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别为?,账面价值=1000-1000/5=800(会计上未来需要抵扣800,即会计上设备的价值)计税基础=1000-1000*(1/5)*2=600(但税法上未来只能抵扣600,即税法上设备的价值)800-600=200将于未来期间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产生纳税义务,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导致的差异,会计:发生减值,计提减值准备,减记账面价值税法: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之
18、前不允许税前扣除,即计税基础不随减值准备的提取发生变化为什么税法不考虑减值准备?,【例2】2011年12月2日,华联公司购入一套管理设备,实际成本为8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预计净残值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未计提减值准备。假定税法对该类设备规定的最短折旧年限为8年,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规定与会计相同,华联公司在计税时按税法规定的最短折旧年限计列折旧费。2012年12月31日,华联公司估计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650万元.2012年12月31日,华联公司确定的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别为?,账面余额=800-(800/10)=720计提减值准备=720-650=70账面价值=72
19、0-70=650计税基础=800-800*(1/8)=700650-700=-50将于未来期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练习1:长虹公司2009年12月31日一台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万元,重估的公允价值为20万元,会计和税法都规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净残值为0。会计按重估的公允价值计提折旧,税法按账面价值计提折旧。则2012年12月31日此项目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万元。A8B16C6D4,【答案】D【答案解析】2012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2020538(万元)。计税基础1010534(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844(万元)。,
20、2、无形资产,除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外,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存在差异时,主要表现在:(1)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2)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3)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内部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导致的差异,会计:研究阶段费用化,开发阶段视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税法:以开发过程中该资产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作为计税基础;,如果是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对于费用的税前扣除,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
21、资产成本的150%计算每期摊销额.为什么?,【例】2011年12月31日,甲开发的一项新技术达到预定用途,作为无形资产确认入账.甲公司将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2000万元确认为该项无形资产成本,并从2012年起开始摊销.甲公司确定的该项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别为?,账面价值=入账价值=2000计税基础=2000*150%=3000该项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因符合税法加计扣除的原则,其初始确认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1000元,该差额将于未来期间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因为无形资产摊销,最终的残值一般都为0),(2)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导致的差异,会计:寿命有限
22、的无形资产和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是否摊销?对于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要求摊销,但持有期间每年应进行减值测试税法:要求所有无形资产的成本均应按照一定期限进行摊销,会计: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原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税法: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规定的累计摊销,【例】2012年1月1日,华联公司以500万的成本取得一项无形资产,由于无法合理预计其寿命,将其划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2012年12月31日,华联公司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结果表明未发生减值.假定税法规定,该无形资产应采用直线法按10年进行摊销,摊销金额允许
23、税前扣除.华联公司确定的该项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别为?,账面价值=500计税基础=500-500/10=450500-450=50,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导致的差异,会计: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原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税法: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之前不允许税前扣除,即计税基础不随减值准备的提取发生变化,【例】2010年1月1日,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1000万的成本取得一项专利权,预计使用年限10年,采用直线法分期摊销.假定税法有关使用年限、摊销方法
24、的规定与会计相同。2012年12月31日,华联公司估计该专利权的可收回金额为600万元.华联公司确定的该项专利权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分别为?,账面余额=1000-(1000/10)*3=700计提减值准备=700-600=100账面价值=700-100=600计税基础=1000-(1000/10)*3=700600-700=-100将于未来期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资产,会计: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税法: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不考虑公允价值的变动,其计税基础仍由取得成本或以取得成本为基础确定成本如交易性金
25、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为什么税法不考虑公允价值的变动?,例题1:交易性金融资产,2011年10月20日,A公司自公开市场取得一项权益性投资,支付价款800万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11年12月31日,该项权益性投资的市价为88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出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计税基础=800,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每个会计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相对于账面价值的变动计入利润表。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市价为880万元,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进行核算在2011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应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所得税 会计 打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84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