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导游词两分钟.doc
《崂山导游词两分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崂山导游词两分钟.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崂山导游词两分钟 崂山导游词两分钟1亲爱的游客们,欢迎大家来到崂山!崂山位于青岛市的东部,亦称“劳山”。它是山东半岛主要的山脉。古代人经常爬崂山,都会写下许许多多的诗词,写的都很美呢!最早写崂山的是诗经“山川悠远,维其劳矣”、诗经小雅鱼藻之什郑笺云:“劳劳,广阔”。游客们,崂山是一座海上仙,它的景点都是道士修道的地方,让我来介绍一下吧!进了这个门,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有个矮矮的洞,这个洞叫“明霞洞”,是供修道的道士睡觉的。大家可以进去看一看,注意,洞太矮不要撞头!古代有很多道士,于是经常来这里修道。晚上不愿意回家就挖了一个洞,故叫做“明霞洞”,晚上就睡在这里。大家都听明白了吗?再看这个小小的屋子,
2、是狗窝,连小小的狗窝都非常小巧精致呢!我们还要去参观另一个有名的景点-太清宫。它也是一个修道的地方。这里有棵树,叫做龙头榆,因为它长得像条龙。它已经2000多岁了!我们再往里面走走,四面八方都是拜佛的地方,大家都可以拜一拜!我们走一走,大家要快些,每人可以找一根树枝,支起这块大石头,下山腰就不疼啦!这块是缆车售票区,大家可以去买票。今天的旅程就到此结束了。欢迎下次再浏览崂山!再见!崂山导游词两分钟2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华严寺坐落于桓台县田庄镇高楼村,建于隋代,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明成化,嘉靖,万历,清康熙,干隆,嘉庆年间地方民众多次修缮和复建。华严寺名字因华严宗而
3、得名,华严宗,中国佛教着名宗派之一,依华严经而立宗,故而得名,武则天曾赐号创始人法藏为“贤首大师”,故又称“贤首宗”,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又称杂华经,为华严宗主要典籍。华严寺历史上占地150余亩,而遗留重修部分仅有3亩之大。按照市文物部门批复全面修复华严寺的总体规划,全面修复后的华严寺需占地100余亩,为了尽快启动全面修复古刹华严寺的二期工程,20_年9月,县政府批准讲村企占用的20余亩土地划拨给华严寺,并向寺院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证。崂山导游词两分钟3华严寺位于崂山东麓返岭后村西那罗延山半腰,是崂山规模最大的佛寺,明代高僧憨山曾在“那罗延窟”面壁修行使这里远近闻名。华严寺系明代御史黄宗昌
4、在崇祯年间罢归故里即墨后出资修建,未成面毁于兵燹。清初由其子黄坦移址续修,顺治九年(1652年)落成,始名“华严寺”,又名“华严禅寺”;1931年改称“华严寺”。占地面积4000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房屋120余间。整个庙宇依山势修建,为“阶梯式”院落,布局严谨,宏伟而典雅。正北为大殿,系斗拱单檐雕甍歇山式建筑。内尊释迦牟尼塑像;东西两廊为禅堂。由大殿侧门再拾级而上,又一院落,是为后殿,内尊观音;侧为祖堂,供本寺第一代住持慈沾师。东北角有西式小楼五间;小院内植桂花、牡丹,十分幽雅。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就设在这里。寺僧属“临济宗”。第一代住持慈沾是临济宗传人。华严寺位于共经二十代,
5、20世纪20_年代是鼎盛时期,寺僧达80多余人。藏经阁建在4米多高洞形的山门之上,呈方形;阁高8.2米,阔13.8米,深8米。阁中央大应立四棱形石柱,木构架为抬梁式屋顶,是重檐歇山式。四周游廊贯通,环以雕栏,外檐木柱20撑顶,檐角饰“嘲风”,两端饰“螭吻”。前为幕式墙,门窗结合在一起,穿堂门,无后窗,顶披黄绿琉璃瓦,雕甍高约40公分,镂空云龙。建筑古朴典雅,集中体现了明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阁内藏清顺治九年(1652年)刊大藏经一部;元人手抄本册府元龟一部,142册,计1000卷,另外还有憨山手书条幅、于七画像等。华严寺前西侧有一塔院,四周环筑围墙,是寺中历代住的藏骨。院中的一座七级砖塔埋葬着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崂山 导游 分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