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母婴阻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ppt
《乙肝母婴阻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母婴阻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乙肝母婴阻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沅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 贾瑜,讲课提纲,乙型肝炎发病概况乙肝的母婴传播途径乙肝的母婴传播阻断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乙肝发病概况,全球:据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约有3.5亿人口为HBV慢性感染者,其中70%以上分布在亚太地区,20%-30%以上患者将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细胞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HCC。中国: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为0.96%.每年因肝病死亡者约为3.6万,其中80%与乙型肝炎相
2、关的疾病,其中一半是死于原发性肝病。,乙肝发病概况,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在全国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2006年的调查各年龄组分布图,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已由1992年的9.7%下降到0.98%,说明开展乙肝的母婴阻断效果显著;但每年乙肝报告发病数占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前3位,乙肝防治仍然任重道远。,乙肝发病概况,乙肝高发区的感染多发生在婴幼儿期,HBV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为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
3、0%发展为慢性感染。乙肝预防的重点之一是婴幼儿,阻断母婴传播、提高婴幼儿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是降低乙肝感染率和病死率的关键。,乙肝的传播途径,HBV经电镜检查有3中病毒颗粒:1.Dane颗粒(HBV颗粒),外壳蛋白为HBsAg,核心含有HBV-DNA及HBVDNAp(DNA多聚酶)、HBcAg、HBeAg;2.小球形颗粒;3.管形颗粒。后二者为HBV复制过程中过剩的病毒外壳(HBsAg),不含核酸。,HBV血清标志,HBsAg+:HBV感染的标志,由于HBsAg常与HBV同时存在,故认为是传染性标志之一。HBsAg+和HBeAg+:传染性强 HBsAg+和HBeAg+和DNA(+):传染性最强
4、抗-HBs+,10mlu/ml:有保护力,乙肝传播途径,HBV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以及性接触传播。目前我国乙肝途径的特点:严格输血管理,经输血或血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母婴传播:发生在围产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随着联合免疫的应用,母婴传播已有明显下降趋势。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引起的乙肝有上升趋势。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等应引起关注。不良生活方式: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公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不容忽视。性接触传播:HBV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多个性伴侣者
5、,其感染HBV的危险性增高。,乙肝母婴传播途径,HBV可有急性或慢性感染母亲传染给其婴儿。急性感染母亲传播给其新生儿,常在妊娠末期。慢性感染(尤其是AsC)母亲传染最重要,在妊娠各期均可发生,其在HBV代代相传的恶性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形成人群AsC和HBV贮存库的重要原因。,乙肝母婴传播,产前-宫内传播产时产后,乙肝母婴传播,HBV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是因为在分娩时母亲子宫强烈收缩,使胎盘的通透性增加,母亲体内的微量血液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是胎儿在通过母亲产道时,摄入了含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血液、羊水或阴道分泌物;或在接生时,新生儿皮肤或粘膜破损,接触了含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血液、羊
6、水或阴道分泌物而感染。如果母亲携带HBsAg,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95%-97%的HBV感染是可以预防的,说明HBV的母婴传播一般发生在分娩过程中。,HBV的宫内感染,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机制:宫内感染的主要方式是经胎盘感染胎盘渗漏学说:HBV感染母亲的血液通过胎盘渗漏胎儿,造成宫内感染;胎盘感染学说:HBV可感染胎盘合体细胞并且在其中复制,从而使胎儿在宫内被感染;近来有学者通过对HBsAg阳性母亲不同孕期胎盘HBVDNA检测,显示HBV感染从胎盘面到胎儿血管呈渐下降趋势,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BV感染与宫内感染有关,并且HBV在胎盘组织内的感染有随孕期延长
7、而增加的趋势,从而证明存在HBV感染经胎盘各层细胞转运至胎儿血循环的细胞转运传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感染学说:研究证实HBV可以感染PBMC,在正常或病理妊娠过程中,少量母血PBMC可通过胎盘屏障。,HBV宫内感染影响因素,宫内感染与孕妇血清病毒含量及免疫程序有关。HBV-DNA水平HBeAg阳性率母亲孕期外周血HBsAg滴度,宫内传播的诊断标准?,新生儿出生后进行预防措施前,脐带血和(或)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出生时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并持续至满月者。新生儿出生后经过最好的预防措施,至生后6个月以上HBsAg持续阳性者。HBV宫内感染指:新生儿出生时从其外周静脉采
8、血测到HBV复制标志物存在,且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尽管同样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但近期无免疫效果。通常认为血清中循环血中HBV-DNA水平判断宫内感染比血清学可靠。由于诊断标准不统一,各种预防措施的效果就无法比较,因此迫切需要加以统一。,产时感染,产时感染 在分娩过程中,婴儿吞咽HBV感染母亲的血液、羊水及阴道分泌物,或者上述含病毒的物质渗入患儿破损的皮肤黏膜,也是导致HBV母婴传播的一种方式,目前,分娩方式的选择是否影响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尚有一些争论,有些学者认为,由于现在积极的主动及被动免疫,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在减少免疫失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感染,母乳喂养而引起主要是接触母亲唾液也与
9、含大量病毒的母亲经血污染环境有关乳头皲裂出血时可使婴儿经口腔直接感染,母乳在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母乳在母婴传播中的作用尚有争议HBeAg阳性母亲母乳中DNA含量较高,与其血清中DNA含量有关;初乳中HBVDNA较高,而24小时后多数母乳未检测到HBV;联合免疫后是否母乳喂养对婴儿HBV感染发生并无明显差别。目前认为婴儿出生后只要接受免疫,不劝阻AsC母亲哺乳,但对于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eAg及HBcAg阳性母亲喂奶需慎重考虑。,乙肝父婴传播,已有报道在父亲HBV阳性而母亲HBV阴性的引产儿发现HBV感染。也有报道在父亲HBV阳性而母亲HBV阴性的活产婴儿出生时即检出HBV感染标志物。有研
10、究对HBsAg携带者117个家庭234个个体进行研究,表明HBsAg阳性者可通过父亲遗传传递给子代。另一项通过比较父亲与子代缩写HBV的S基因451-650段序列同源性并作基因分型,进一步证实了HBV的父婴传播途径。,乙肝父婴传播机制?,HBV-DNA存在于乙肝患者精子头部细胞浆中,受精时进入卵细胞,在胚胎形成过程中,HBV不断地增值,所形成的子代就会成为乙肝患者或携带者。这种遗传传递在HBV的传播中的地位及将来的转归都是未知的问题。如果遗传传递确实存在,无疑为全面控制HBV感染增加了新的困难。,乙肝的母婴传播阻断,建立并完善围生期保健制度孕妇筛检:应将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纳入产前常规检查项
11、目向HBsAg阳性的育龄妇女广泛宣传有效防止HBV母婴传播的知识高病毒载量孕妇孕期的合理抗病毒治疗免疫阻断:主动免疫:疫苗接种被动免疫: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主动-被动联合免疫:疫苗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乙肝母婴传播阻断-联合免疫,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最好在生后12小时内),计量应大于等于100国际单位;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ug重组酵母或20u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10ug重组酵母或20ugCHO乙型肝炎疫苗)。在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1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乙肝 母婴 阻断 现状 存在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81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