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解读.ppt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解读.ppt(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解读,不变体现规律 变化明示方向,苍溪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教师 余建波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中学高级教师 王全怀,一、修改工作的基本程序,1.进行广泛深入的实施状况调查研究;2.进一步考察数学教育改革新进展;3.组织全面认真的修改研讨;4.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2000年制定数学课程标准时,曾对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对数学课程标准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国际数学课程改革有许多新的进展,美国、德国等国家在数学教育方面有新的研究,香港和台湾地区也对数学课程有新的研究进展这些国家和地区数学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对课程标准的修改有重要
2、的启示。,2.进一步考察数学教育改革新进展,几年来,修改组共召开12次修改研讨会,其中9次全体成员讨论会,3次部分成员讨论会2005年5月16日,修改组在教育部召开第一次会议周济部长会见了修改组成员,陈小娅副部长对标准修改的意义和修改组的工作做了重要讲话随后修改组成员分组对实验区进行调研其他11次会议从2005年7月到2010年4月,分别在吉林、重庆、长春、北京、南京、宁波等地召开先后形成标准(修改稿)初稿、征求意见稿,2010年4月25日,针对最后一次征求意见所提出的建议,在北京进行了全面梳理和重点修改,最终形成了标准(修改稿),3.组织全面认真的修改研讨,一、修改工作的原则与思路,1.修改
3、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体现国家利益,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以课程改革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为基础,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各方面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修改稳步进行,力求标准更加完善;表述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结构更加合理、思路更加清晰;进一步增加标准的可操作性,更适合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习评价,2.修改工作的基本思路 根据修改的基本原则,修改过程中采用以下工作思路一是坚持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三是坚持充分讨论,求同存异四是组内成员有分工有合作,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一、体例与结构的调整;二、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的修改;三、课程目标的修改;四、关于内容标准的修改;五、实
4、施建议的修改。,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一、体例与结构的调整,本次修改,在保持实验稿基本体例不变的基础上,经充分讨论,在结构上有以下调整1重新撰写“前言”部分“前言”明确了阐述了数学的价值,数学教育的意义,数学课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以及数学课程设计思路2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进一步突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完整性,2011版将原来分三个学段撰写的实施建议进行了整合,三个学段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
5、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课程标准的特点:(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3将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的“术语解释”和内容标准中的“案例”统一放在附录中,分别成为附录1和附录2对案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这样大大减少了 2011版正文的篇幅,二、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的修改,1.修改了对数学的意义、数学教育的作用等表述重新阐述了数学的意义与性质,进一步明确了数 学教育的作用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数学观的变化,课程基本理念,修改稿标准 试行稿标准
6、备注,课程基本理念,修改稿标准 试行稿标准 备注,课程基本理念,修改稿标准 试行稿标准 备注,课程基本理念,修改稿标准 试行稿标准 备注,课程基本理念,行为动词及水平,2011版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结果目标的不同水平,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过程目标的不同程度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经历:在特定的
7、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与上述术语之间有等价关系的词语:了解,同类词:知道,初步认识理解,同类词:认识,会掌握,同类词:能运用,同类词:证明经历,同类词:感受、尝试体验,同类词:体会,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实验稿: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2011版: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核心概念的变化:6个到10个的变化,实验稿: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
8、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2011版: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核心概念有何意义?,首先,标准将这些核心概念放在课程内容设计栏目下提出,是想表明,这些概念不是设计者超乎于数学课程内容之上外加的,而是实实在在蕴涵于具体的课程内容之中的。第二,这些核心概念都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仅以“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部分的目标设定来看,标准就提出了:“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9、”;“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这些目标表述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核心概念。,第三,深入一步讲,很多核心概念都体现着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思想集中反映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和数学模型思想。第四,从这10个名词的指称来看,它们体现的都是学习主体学生的特征,涉及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因此,可以认为,它们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修改稿标准 试行稿标准 备注,十个心概念,十个核心概念,修改稿标准 试行稿标准 备注,十个核心概念,修改稿标准 试行稿标准 备注,十个核心概念,十个核心概念
10、,修改稿标准 试行稿标准 备注,十个核心概念,修改稿标准 试行稿标准 备注,十个核心概念,修改稿标准 试行稿标准 备注,十个核心概念,三、“课程目标”的修改,在几年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进行了完善,在具体表述上做了修改,更加凸显了课程改革倡导的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等提出数学课程总目标,总目标由原来的四条变为现在的三条,总目标由原来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具体阐述变为现在的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具体阐述。,总目标:,(1)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
11、应用能力。(2)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1明确提出“四基”,“双基”变“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 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1)、“双基”为什么要发展为“四基”?,“双基”发展为“四基”,在课标中的表述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
12、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的具体化,40,第一,从发展来看,对数学“双基”的理解、认识亦需与时俱进。第二,从数学自身来看,“双基”更多的是对数学原理、定理、概念、公式等结论性知识的反映。第三,从时代要求来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必须加强的目标要求,而这一要求的落实仅靠“双基”是难以支撑的。第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数学智慧,并非单纯地通过接受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地需要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41,第
13、五,因为“双基”仅仅涉及上述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目标“知识与技能”新增加的两条则还涉及三维目标的另外两个目标“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六,因为某些教师有时片面地理解“双基”,往往在实施中“以本为本”,见物不见人,而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新增加的“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就直接与人相关,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第七,因为仅有“双基”还难以培养创新性人才,“双基”只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一个基础,但创新性人才不能仅靠熟练掌握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获得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等也十分重要,这就是新增加的两条,42,2)、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
14、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2“两能”变“四能”,2011版在实验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目标为何要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数学中,发现结论常常比证明结论更重要创新性的成果往往始于问题传统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是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从“两能”到“四能”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
15、的要求,3完善了一些具体目标的描述,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又如对于分段目标的表述,尽量使用了2011版规定使用的课程目标的术语,四、2011版中“实例”的修改,增加了一些帮助教师理解、澄清困惑的实例(第三阶段36例)。并且对大部分实例不仅仅呈现了实例要求本身,而且提出了实例的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建议,有利于教师理解课程内容、体会数学思想、实施教学。,五、“实施建议”的修改,1整体结构“实施建议”部分内容由原来按学段表述,改为三个学段整体表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2教学建议,与修改稿相比,2011版有以下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 标准 初中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80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