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机构).ppt
《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机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机构).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一节安全生产方针,一、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即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能生产。“预防为主”:时刻注意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发现事故隐患要立即处理,自己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综合治理”:即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方针的新发展。,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二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一、安全生产法律1、基础法: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2014年8月31日通过修订
2、,新安法自2014年12月1日实施。2、专门法:如消防法矿山安全法等,是规范某一专业领域生产法律法规制度的法律。3、相关法:如劳动法刑法等。二、安全生产法规我国现行的法规分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两种。,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二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二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三、安全生产规章安全生产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的部、委员会和直属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授权制定的全国范围内实施安全生产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如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等。,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二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四、安全生产标准安全生产标准是围绕如何消除、限制
3、或预防劳动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保障设备、生产正常运行而制定的统一规定。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标准的层次一次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二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五、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法律效力及相互关系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可以使安全生产工作有法可以、有章可循。2、安全生产法律的地位和效力次于宪法。3、行政法规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4、地方性法规的法律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一、法律(一)安全生产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
4、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4年8月31日通过,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以人为本,安全发展”重点包含三层含义:1、必须以人的生命为本2、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一、法律新修订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
5、和社会监督的机制。首次确定了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发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二)、劳动法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劳动法第52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的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治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根据本条款的法律规定,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用人单位必须建立、
6、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2)用人单位必须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3)用人单位必须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三)、消防法修订后的消防法与我们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1)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落实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
7、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3)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8、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4)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的设置,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应当设置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位置,并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二、行政法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是为了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治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的条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4年1月13日首次发布,2014年7月29日进行修订,自2004年1月13日起正式施行。
9、还有工伤保险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差处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三、部门规章(一)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二)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于2005年12月28日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号令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已于2013年8月19日修订自2013年8月29日施行。具体规定如下:(一)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应当包括的内容,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
10、规及部门规章,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应当包括的内容(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3)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4)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它的发布主要是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11、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治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它是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的规定,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五)、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新修订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5号令发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规定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4)没收违法所得;,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5)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
12、业、责令停止建设、责令停止施工;(6)暂扣或者吊销有关许可证,暂停或者撤销有关执业资格、岗位证书;(7)关闭;(8)拘留;(9)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应当符合法定程序,制作行政执法文书。,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1,2,3,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六)、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已经2012年3月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总局令47号),现予公布,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年7月1日公布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
13、定同时废止。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和相关权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本规定。,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3月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总局令49号),现予公布,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督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4、,制定的本办法,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八)、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本法案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经2009年3月2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2009年4月1日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
15、及部门规章,(九)、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已经2010年4月2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最新修订的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培训等领域十部规章的决定已经2015年2月2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总局80号令)主要是为了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防治和减少伤亡事故,是根据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本规定,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
16、准第三节安全生产常用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使用规则(试行)(十一)、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十二)、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十三、有限空间安全座椅五条规定(十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1、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什么?怎么理解?2、安全生产法强调的安全生产理念是什么?其具体含义是?3、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作出了哪些规定?,第二章常见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技术)第一节电气安全事故预防(电气安全技术),一、触电事故基本知识根据能量转移论的观点,触电事故是由于电能非正常状态形成的。为了更好的预防触电
17、事故,我们可以分三个方面了解触电事故:触电事故的种类、触电的方式及触电事故的规律。,第二章常见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技术)第一节电气安全事故预防(电气安全技术),(一)触电事故的分类按照触电事故的构成方式分为电击和电伤。1、电击: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机体组织,使肌体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造成伤害的形式。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第二章常见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技术)第一节电气安全事故预防(电气安全技术),电击的主要特征有:(1)伤害人体内部。(2)在人体的外表没有显著的痕迹。(3)致命电流较小
18、。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可以分为(1)直接接触电击: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如误触接线端子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2)间接接触电击: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导体发生的电击(如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第二章常见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技术)第一节电气安全事故预防(电气安全技术),2、电伤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伤害多见于机体的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电伤的危险程度决定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
19、伤部位等。触电伤亡事故中,纯电伤性质的及带有电伤性质的约占75(电烧伤约占40)。尽管大约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但其中大约70的含有电伤成分。对专业电工自身的安全而言,预防电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电伤主要包括:(1)电烧伤 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第二章常见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技术)第一节电气安全事故预防(电气安全技术),1)电流灼伤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成热能造成的伤害。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低压设备或低压线路上。2)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伤害,分为直接电弧烧伤和间接电弧烧伤。前者是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有电流流过人体的烧伤
20、;后者是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的烧伤,包含熔化了的炽热金属溅出造成的烫伤。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电弧温度高达8900以上,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掉四肢及其他部位。大电流通过人体,也可能烘干、烧焦机体组织。高压电弧的烧伤较低压电弧严重,直流电弧的烧伤较工频交流电弧严重,第二章常见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技术)第一节电气安全事故预防(电气安全技术),发生直接电弧烧伤时,电流进、出口烧伤最为严重,体内也会受到烧伤。与电击不同的是,电弧烧伤都会在人体表面留下明显痕迹,而且致命电流较大。(2)皮肤金属化 是在电弧高温的作用下,金属熔化、汽化,金属微粒渗入皮肤,使皮肤粗糙而张紧
21、的伤害。皮肤金属化多与电弧烧伤同时发生。(3)电烙印 是在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斑痕处皮肤失去原有弹性、色泽,表皮坏死,失去知觉。(4)机械性损伤 是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等作用导致的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5)电光眼 是发生弧光放电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电光眼表现为角膜炎或结膜炎。,第二章常见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技术)第一节电气安全事故预防(电气安全技术),(二)、触电方式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1单相触电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
22、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对于高压带电体,人体虽未直接接触,但由于超过了安全距离,高电压对人体放电,造成单相接地而引起的触电,也属于单相触电。,第二章常见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技术)第一节电气安全事故预防(电气安全技术)低压电网通常采用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不直接接地(通过保护间隙接地)的接线方式,这两种接线方式发生单相触电的情况如图13所示。(a)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b)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36,37,第二章常见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技术)第一节电气安全事故预防(电气安全技术),1)中性点接地电网的单相触电 在中性点接地的电网中,人体所触及的电压是相电压。电流
23、经相线、人体、大地和中性点接地装置而形成通路,触电的后果往往很严重。2)中性点不接地电网的单相触电 由于相线与大地间存在电容,有对地的电容电流从另外两相流入大地,并全部经人体流入到人手触及的相线。一般导线越长,对地的电容电流越大,其危险性越大。,38,第二章常见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技术)第一节电气安全事故预防(电气安全技术),2两相触电 即相间触电,指人体与大地绝缘的情况下,同时接触到两根不同的相线,或人体同时触及到电气设备的两个不同相的带电部位。两相触电比单相触电更危险。,39,第二章常见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技术)第一节电气安全事故预防(电气安全技术),双相触电,低压触电的两种形式,单相
24、触电,3跨步电压触电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时,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绝缘损坏或线路一相断线落地。离导线落地点20m外,地面电位近似为零。人走近导线落地点,在两脚之间出现电位差,即跨步电压。离电流入地点越近,跨步电压越大;在20m外,跨步电压很小,可看作为零。当发现跨步电压威胁时应赶快把双脚并在一起,或赶快用一条腿跳着离开危险区。,41,第二章常见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技术)第一节电气安全事故预防(电气安全技术),42,第二章常见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技术)第一节
25、电气安全事故预防(电气安全技术),人体承受跨步电压时,电流一般是沿着人的下身,即从脚到胯部到脚流过,与大地形成通路,电流很少通过人的心脏重要器官,看起来似乎危害不大,但是,跨步电压较高时,人就会因脚抽筋而倒在地上,这不但会使作用于身体上的电压增加,还有可能改变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而经过人体的重要器官,因而大大增加了触电的危险性。因此电从业人员在平时工作或行走时,一定格外小心。当发现设备出现接地故障或导线断线落地时,要远离断线落地区;一旦不小心已步入断线落地区且感觉到有跨步电压时,应赶快把双脚并在一起或用一条腿跳着离开断线落地区;当必须进入断线落地区救人或排除故障时,应穿绝缘靴。,43,第二章常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要负责人 安全管理 人员培训 专业 机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