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精神障碍类型.ppt
《主要的精神障碍类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的精神障碍类型.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0讲 心理障碍,董 薇,一、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病因未明,具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多起病青壮年,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可能,但部分病人课保持痊愈和基本痊愈。症状:多出现幻觉、妄想、被动体验、思维贫乏、散漫或破裂、逻辑混乱或赘述、语词新作;情感迟钝或平淡,动作减少、缺乏体态语言、言语单调、缺乏幽默感及对幽默感的反应;意志减退,对前途毫不关心,无打算或有打算但不实施。严重时可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姿势、不语不动、不食不排便,身体任人摆布;,一、精神分裂症,精分临床分型:偏执型:精分最常见的类型。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尤其
2、是幻听);情感、意志、言语、行为障碍不突出。多发病30多岁,较少出现人格改变和衰退,但幻觉妄想长期保持(例);紧张型: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自动顺从或违拗,典型表现是出现紧张综合症。在临床上有减少趋势;,一、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多青春期发病,起病急、病程快,躲在2周内达到高峰。以情感表现为主,情感肤浅不协调,有时面带微笑给人傻气的感觉;有时态度高傲不可一世;或喜怒无常,扮鬼脸、恶作剧。伴有思维破裂、言语内容松散不连贯,有时伴有幻觉、妄想。预后欠佳。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早期多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症状,如疲劳失眠工作效率下降,逐渐孤僻退缩、情感淡漠、丧失兴趣、社
3、交活动贫乏、生活无目的。常被认为“性格不开朗”、“不求上进”,往往患病多年后就诊,治疗效果较差(例)。,CCMD-3诊断标准:至少有下列两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分另有规定:(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思维贫乏、言语不连贯;(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广播、思维中断、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及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症、怪异行为、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二、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以
4、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情绪,部分可残留症状转为慢性。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标准,可分为躁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单独出现时,也称单相躁狂或单相抑郁。,二、心境障碍,应激生活事件与心理障碍,尤其是抑郁症的关系密切。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或突然病故,均可导致抑郁症发生。研究发现抑郁症妇女在发病前1个月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度是正常人的3倍;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也易患此病,女性比男性更易患病;,二、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情感高涨,特
5、别愉快、兴高采烈、欢天喜地,极具感染力,常博得周围共鸣。但情感不稳,时而暴跳如雷,但很快又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言语滔滔不绝,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但凌乱不堪,常给人信口开河之感,经常变化主题,意念飘忽(flight of ideas);活动增多,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忍耐不住,整天忙碌又虎头蛇尾,一事无成。爱管闲事,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如随意挥霍,将礼物随意赠送同事或路人;,二、心境障碍,自我感觉良好、少有躯体不适,常面色红润、心率加快。可能因极度兴奋引起脱水,体重减轻;有时会有注意增强,易被周围吸引;出现对过去事件的记忆障碍。有时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叫谵妄性躁狂
6、;临床表现较轻者叫轻躁狂。老年躁狂发作多表现易激惹、狂妄自大、有夸大观念或妄想,言语增多、啰嗦,有攻击行为;发病年龄30岁左右,有的5、6岁发病,有的50岁之后发病。一般持续数周到半年,平均三个月左右,有的只有几天,有的持续数年。,二、心境障碍,抑郁发作 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严重者有自杀的观念和行为。常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疼痛、阳痿、闭经、乏力等;抑郁发作时还可能出现人格解体、强迫症状和某些精神病性症状;从几天到几年,平均病程约6-8个月,秋冬季节为好发季节。一般认为,发作次数越多,病情越严重,年龄越大,持续时间越长;,二、心境障碍,混合发
7、作:躁狂和抑郁在一次发作时同时出现,在几个小时内发生转换,临床较为少见。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抑郁,几小时后再躁狂;一个滔滔不绝、活动增多的病人,同时抑郁;环性心境障碍:情感高涨和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尚不符合诊断标准。轻躁狂发作时表现十分愉悦、活跃和积极,愿意做出一些社会承诺;转为抑郁时不再乐观自信,成为痛苦的“失败者”。随后回到情绪正常期,或者又转为轻度躁狂。,二、心境障碍,恶性心境障碍: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头痛、背痛、四肢痛)、睡眠障碍(入睡浅、易惊醒),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胃不适、腹泻、便秘等),有求治要求,无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大多
8、数时间感到心情沉重、沮丧,对工作无兴趣、无热情、无信心,对未来悲观失望,常感到精神不振,疲乏、能力降低等。但学习、工作无明显受损,常有自知力,知道心情不好,主动要求治疗。,三、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共同特征:1、起病常与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素质和人格基础;2、症状常表现为脑功能失调、情绪症状、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分离或转换症状、多种躯体不适;3、症状常混合出现,没有脑器质性病变;无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良好,通常感到痛苦,有求治愿望。,1、不同学派对神经症发病机制的解释,精神分析:自我不足以协调本我和超我的矛盾时,焦虑随机产生(另一说法,当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任意两者的
9、目标不一致时,焦虑即产生)。当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时,表现出癔症;焦虑转向外部对象时,表现为恐惧;被隔离开时,表现为强迫;如被直接体验,就是焦虑症本身;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的联结。病态的行为和反应是后天学习和强化的结果,因此要通过系统脱敏、冲击疗法、角色扮演等方式改变;认知心理学:神经症患者的易感素质,常常对现实做出非客观的估计与认知,从而导致不合理反应,超出一定限度时,既表现为疾病;,1、不同学派对神经症发病机制的解释,人本主义:自我完善的潜力遭到压抑、发生扭曲的外在表现。当自我观念与外界价值观念不一致时便引起内心焦虑。故治疗师需营造和谐的气氛,真诚地理解、尊重病人,帮助其换肤真实自我、释放潜
10、能;,2、神经症常见症状,脑功能失调症状 精神易兴奋:日常生活事无巨细均可引起浮想联翩、回忆增多,尤其睡眠阶段;不随意注意增强;感受阈值降低;精神易疲劳:能量不足、精力下降,工作稍久疲惫不堪、严重时一动脑就疲劳,思考困难,记性差,工作效率低;情绪症状 焦虑、恐惧、易激惹、抑郁(从轻度少愉快感到眼中的绝望自杀);强迫症状 强迫观念:同一意念反复联想,明知多余,欲罢不能;强迫意向:尚未付诸行动的强迫冲动,感到强有力的内在驱使;强迫行为:常见的有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2、神经症常见症状,疑病症状 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某些功能过分关注,以致怀疑患上了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而与
11、实际情况不符;各种神经症都有不同程度的疑病色彩,内感不适往往是起因,加上固执多疑的个性,容易受暗示等工作作用;躯体不适症状 可能多种躯体不适,最常见的有慢性疼痛、神经症性的疼痛、头昏、自主神经紊乱引起的症状(大脑皮层、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的功能障碍引起);睡眠障碍 主要表现: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 失眠的表现:入睡困难、易惊醒、早醒;其他睡眠障碍:多梦、梦魇、夜惊、睡行症,3、神经症常见类型,焦虑症:广泛的持续焦虑和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临床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两种形式。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慢性焦虑症,经常或持续存在焦虑,过分担心、紧张、害怕,伴有口干、出汗、心悸、尿频尿急,头
12、疼、轻微震颤、坐卧不安;常有入睡困难,有时出现夜惊、梦魇,起床时昏昏沉沉;原发性的症状出现6个月,即可诊断;,3、神经症常见类型,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症。再无特殊恐惧处境时,突然感到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伴有濒死感、失控感、和严重的自主神经紊乱。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救助而产生回避行为,如不敢单独出门,不敢到人多热闹的场所,发展为场所恐怖症;一个月内至少3次惊恐发作,或首先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1个月,即可诊断。,3、神经症常见类型,强迫症:强迫观念最为常见;强迫行为多系为减轻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顺应行为,如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清洗等;特点:有意识的强迫与反强迫
13、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痛苦。,3、神经症常见类型,恐惧症: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景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伴有自主神经症状。临床主要分三大类:场所恐惧症:广场恐惧、聚会恐惧,约占60%。对高处、广场、封闭环境和拥挤的公共场所感到恐惧,可能出现回避行为;社交恐惧症:多在青春期发病,害怕被人注视,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感到脸红、不敢抬头、不敢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单一恐惧症:对某一具体的物件、动物等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最常见是对昆虫或动物,如蛇、猫、老鼠、风、雷、电、黑暗等;,3、神经症常见类型,躯体形式障碍:反复陈述症状、不断要求给于医学检查,无视阴性结果,不相信医生再三保证。有时确实
14、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难以解释症状性质、程度、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常被认为是心理冲突和个性倾向所致。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障碍、躯体形式的自主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尽管这类症状大多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和冲突密切相关,但病人拒绝承认心理因素的影响,即使已经有明显的焦虑或抑郁。,3、神经症常见类型,神经衰弱:脑功能衰弱: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和精神易疲劳。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注意难以集中、记忆下降;情绪烦恼、易激惹、紧张,偶尔有不持续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常有大量躯体不适症状,常见紧张性头痛,但找不到病理原因;经常头脑昏沉,如云里雾里;容易疲劳,但欲望和动机并不像抑郁症病人一样减退,只是有“力
15、不从心”之感;入睡困难、容易惊醒;因其特异性差,故需要排出其他神经症后,方能诊断;,3、神经症常见类型,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系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质个体,所引起的一组病症。没有器质性基础,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性障碍、意识状态改变等。症状做作、夸大、富有情感色彩,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消失,有反复发作倾向。,癔症临床表现:癔症性精神障碍:表现为对环境和自身的意识障碍,精神受刺激后突然发作、时哭时笑,吵闹不安,有伤人、毁物,人多表现更明显,内容更丰富。常见于刚塞综合症、童样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精神病,在意识朦胧状态下出现精神病性症
16、状,持续不超过三周;癔症性躯体障碍:运动障碍如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痉挛发作与癫痫发作极为相似。但无口舌咬伤、大小便失禁。持续时间较长,多发人群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言语运动障碍,如缄默、失音;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称癔症的集体发作。多发于共同生活、经历和观念基本相似的人群。开始一人发病,目睹着受到感应,在暗示与自我暗示下相继出现症状,短时间内流行。一般历时较短,女性和儿童多见。,四、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障碍,心理发育:儿童出生后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以及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发展过程。CCMD-3的心理发育障碍包括: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学校技能发育障碍、运动技能
17、发育障碍等特定性发育障碍和广泛性发育障碍,并将智力发育低下也归于此类。,四、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障碍,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发育早期正常语言获得方式的紊乱,表现为运用语言、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的发育延迟,低于智龄应有水平,并将影响到儿童的学习和社交;特定性学校技能发育障碍:不是因为缺乏教育机会、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的儿童在学龄早期获得与发展阅读、拼写、计算等学校技能的异常;特定性运动技能发育障碍:并非由神经系统疾病或运动系统缺陷导致的运动技能发育的明显迟缓,如精细或粗大动作的协调性。,若同时存在上述三种症状,无一特别突出,称为混合性特定性发育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起病婴幼儿期,心理发育广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要 精神障碍 类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