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用电规范标准.ppt
《临时用电规范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时用电规范标准.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标准培训-临电部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培训临时用电,标准-临电部分,标准3.14 施工用电 3.14.1 施工用电检查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3.14.2 施工用电检查评定的保证项目应包括:外电防护、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线路、配电箱与开关箱。一般项目应包括:配电室与配电装置现场照明、用电档案。1 外电防护1)外电线路与在建工程及脚手架、起重机械、场内机动车道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2)当安全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时,必须采取绝缘隔离防护措施,并应悬挂明显的警示标志;3)防护设
2、施与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应坚固、稳定;4)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不得进行施工、建造临时设施或堆放材料物品。,规范-外电防护,规范有关外电防护要求 一、外电线路防护(一)安全距离在建工程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施工,搭设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它杂物等。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周边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符合表7-10规定。表7-10 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周边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规范-外电防护,4.1.3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7-11规定。表7-11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
3、架空线路交叉时最小垂直距离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吊装时,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在最大偏斜时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7-12规定表7-12 起重机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规范-外电防护,汽车起重机等移动起重机械进入施工现场一定要注意现场的外电架空线路,起重机严禁越过无防护设施的外电架空线路作业。(二)绝缘隔离防护措施当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安全距离时,必须采取绝缘隔离防护措施,并应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架设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采用线路暂时停电或其它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应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人员监护。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7-13规定,规范-外
4、电防护,表7-13 防护设施与外电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 防护设施应坚固、稳定,采用绝缘材料搭设,且对外电线路防护等级应达到IP30级(IP30级:能防止直径为2.5mm的固体异物穿过)。(三)迁移外电线路或改变工程位置当上述规定的防护措施无法实现时,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路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未采取上述措施的严禁施工。,规范-外电防护,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开挖沟槽时,必须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外电架空线路倾斜、悬倒。二、电气设备防护措施1、电气设备现场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污染源和腐蚀介质,否则应予清除或做防护处置,其防护等级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2、电器设备设置场所
5、应能避免物体打击和机械损伤,否则应做防护处置。,标准-接地与接零系统,标准2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1)施工现场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应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2)施工现场配电系统不得同时采用两种保护系统;3)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零线处引出,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4)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线路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5)保护零线应采用绝缘导线,规格和颜色标记应符合规范要求;6)TN系统的保护零线应在总配电箱处、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7)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2根及以上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做电气
6、连接。接地体应采用角钢、钢管或光面圆钢;8)工作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重复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9)施工现场起重机、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脚手架应按规范要求采取防雷措施,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30;10)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保护零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规范-接地与接零系统,临电规范有关TN-S的要求一、接地类型及接地电阻要求(一)保护接零:将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PE线(保护零线)或NPE线(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的共用线)连接,称保护接零。(二)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连接,称保护接地。(三)重复接地:为了提高保护接零的可靠性,将PE线做多处
7、接地,称重复接地。R接地10欧(四)防雷接地:为了减轻雷电灾害而设计的接地装置。R接地10欧*工作接地:为供配电系统提供工作零线,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R接地4欧,规范-接地与接零系统,二、接零保护系统(一)TN-S系统TN-S系统中的英文字母S表示分离,即TN-S系统是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分别设置的系统,如图7 2所示。,规范-接地与接零系统,2、保护原理:若电动机M的外壳因故带电,由于外壳与PE线相连,漏电电流IL很大,使熔断器FU立即熔断,消除了事故的隐患。3、TN-S系统的优点(1)PE线与N线单独设置,PE线不穿过漏电保护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故PE线可以重复接地,一旦PE
8、线在点断开并且电动机M的金属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IL通过重复接地体构成回路,使熔断器FU熔断,这一优点弥补了TN-C系统的第一个缺陷。(2)PE线和N线单独设置,PE线中没有三相负载的不平衡电流,仅有漏电电流,这一优点克服了TN-C系统的第二个缺陷。可见,TN-S系统较TN-C系统大大提高了保护接零的可靠性。,规范-接地与接零系统,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住宅配电系统应采用TN-S系统,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都规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采用TN-S系
9、统。(三)TN-C-S系统TN-C-S系统又称局部TN-S系统,如图73所示,A点的前面是TN-C系统,A点后面是TN-S系统。此系统是在完全实行TN-S系统有困难的地方,例如施工现场借用原有的TN-C系统(三相四线制)供电时,可用此系统形成局部TN-S系统。如图7-3所示,规范-接地与接零系统,规范-接地与接零系统,三、施工现场保护系统的选择(一)选择原则施工现场属于高度触电危险的场合,保护系统的选择应从严要求。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保护系统的选择如下:1、建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的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采用TN
10、-S系统。2、共用系统与原系统保持一致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规范-接地与接零系统,四、施工现场TN系统的应用四、接线图见图74。(一)TN-S系统的接线方法TN-S系统的接线方法包括工作零线(N线),保护零线(PE线)电气设备的保护接零线(PE线)和重复接地的接线方法,接线图见图74。1、N线的接线: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通过总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N)和保护零线(PE线)之间不得再做电气连接。严禁利用大地做相线或零线。严禁将单独敷设的工作零线再做重复接地。2、PE线
11、的接线:保护零线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引出,PE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规范-接地与接零系统,规范-接地与接零系统,3、电气设备保护零线的接线: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4重复接地的接线:TN系统中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在TN系统中,保护零线每一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在工作接地电阻值允许达到10的电力系统中,所有重复接地的等效电阻值不应大于10。(二)TN-C-S系统(局部TN-S系统)接线方法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
12、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其余接线方法同TN-S系统。(三)PE线的截面 配电装置和电动机械相连接的PE线应为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手持式电动工具PE线应为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规范-接地与接零系统,(四)PE线的选型和颜色标志保护零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PE线的绝缘颜色为绿/黄双色。PE线可称为保护零线干线,电气设备与PE线连接的导线可称保护零线支线,二者都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任何情况下不准使用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五)重复接地装置做法每一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2根及以上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做电气连
13、接。不得采用铝导体作接地体或地下引下线。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光面圆钢,不得采用螺纹钢。接地可利用自然接地体,但应保证其电气连接和热稳定。如图7-5所示,规范-接地与接零系统,标准配电线路,标准3 配电线路1)线路及接头应保证机械强度和绝缘强度;2)线路应设短路、过载保护,导线截面应满足线路负荷电流;3)线路的设施、材料及相序排列、档距、与邻近线路或固定物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4)电缆应采用架空或埋地敷设并应符合规范要求,严禁沿地面明设或沿脚手架、树木等敷设;5)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用作保护零线的芯线,并应按规定接用;6)室内非埋地明敷主干线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规范配
14、线线路,规范在供配电系统中除了有配电装置作为配电枢钮外,还必须有联接配电装置和用电设备,传输分配电能的电力线路,这就是配电线路。施工现场的配电线路因其敷设方式和场所不同,主要有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室内配线三种。没有配电室时,还应包括配电母线。一、架空线路(省略)二、电缆线路(一)电缆类型选择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用作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五芯电缆必须包括淡蓝、绿/黄二种颜色的绝缘芯线,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规范配电线路,PE线,严禁混用。电缆线路宜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埋地
15、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电缆应根据敷设方式、环境条件选择。埋地电缆宜采用铠装电缆;当选用无铠装电缆时,应能防水、防腐。架空敷设宜选用无铠装电缆。(二)截面选择电缆截面的选择应根据其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电压偏移确定。(三)敷设方式1、埋地敷设(1)埋地敷设施工工艺:电缆埋地敷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并应在电,规范配电线路,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小于50m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或混凝土板等硬质保护层。(2)埋地敷设防护套管:埋地电缆在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介质腐蚀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0m高到地下0.2 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防护套管外径不小于电缆内径的1.5倍。(
16、3)埋地敷设安全距离:埋地电缆与其附近外电电缆和管沟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m,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m。(4)埋地电缆接头的处理:埋地电缆的接头应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应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应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规范配电线路,规范配电线路,2、架空敷设(1)架空敷设施工工艺:架空电缆应沿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并采用绝缘子固定,绑扎线必须采用绝缘线,固定点间距应保证电缆能承受自身所带来的荷载,敷设高度应符合要求,但沿墙面敷设时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2)在建工程内电缆敷设、装修施工用电在建工程内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电缆埋地引入,严禁穿越脚手架引入。电缆的垂直敷设应充分利用
17、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并宜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得少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宜沿墙或门口刚性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装饰装修工程或其它特殊阶段,应补充编制单项施工用电方案。电源线可沿墙角、地面敷,规范配电线路,设,并应采取防机械损伤和电火措施。(四)保护方式电缆线路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如图7-13所示三、室内配线(一)导线的种类和截面选取室内配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室内配线所用的导线或电缆截面应根据用电设备或线路的计算负荷确定,但铜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铝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二)施工工艺及安全事项室内配线应根据配线类型采用瓷瓶、瓷(塑料)夹、嵌绝
18、缘槽、穿管,规范配电线路,或钢索敷设。潮湿场所或埋地非电缆配线必须穿管敷设,管口和管接头应密封;当采用金属管敷设时,金属管必须做等电位连接,且必须与PE线相连接。穿管导线不得有接头。室内非埋地明敷设主干线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架空进户线的室外端应采用绝缘子固定,过墙处应穿管保护,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并应采取防雨措施。钢索配线的吊架间距不宜大于12m。采用瓷夹固定导线时,导线间距不应小于100mm;采用瓷瓶固定导线时,导线间距不应小于100mm,瓷瓶间距不应大于1.5m;采用护套绝缘导线或电缆时,可直接敷设于钢索上。(三)电气保护室内配线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标准三级配电,标
19、准4 配电箱与开关箱1)施工现场配电系统应采用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系统,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2)箱体结构、箱内电器设置及使用应符合规范要求;3)配电箱必须分设工作零线端子板和保护零线端子板,保护零线、工作零线必须通过各自的端子板连接;4)总配电箱与开关箱应安装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参数应匹配并灵敏可靠;5)箱体应设置系统接线图和分路标记,并应有门、锁及防雨措施;6)箱体安装位置、高度及周边通道应符合规范要求;7)分配箱与开关箱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m,开关箱与用电设备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m。,规范-三级配电,规范一、三级配电系统 施工现场用电工程的基本供配电系统应当按三级设置,即采用
20、三级配电。(一)三级配电系统基本结构 三级配电是指施工现场从电源进线开始至用电设备之间,应经过三级配电装置配送电力,即由总配电箱(一级箱)或配电室的配电柜开始,依次经过分配电箱(二级箱),开关箱(三级箱)到用电设备。这种分三个层次逐级配送电力的系统就称为三级配电系统。它的基本结构如以下框图。,规范-三级配电,规范-三级配电,(二)系统的设置原则 三级配电系统应遵守四项基本原则:即分级分路原则,动照分设原则,压缩配电间距原则,环境安全原则。1、分级分路(1)从一级总配电箱(配电柜)向二级分配电箱配电可以分路,即一个总配电箱(配电柜)可以分若干分路向若干分配电箱配电;(2)从二级分配电箱向三级开关
21、箱配电同样可以分路,即一个分配电箱可以分若干支路向若干开关箱配电。(3)从三级开关箱向用电设备配电实行“一机一闸”制,不存在分路问题。即每一开关箱只能连接控制一台与其相关的用电设备(含插座)。按照分级分路原则的要求,在三级配电系统中,任何用电设备都不得越级配电,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不得挂接其它任何设备,否则,三级配电系统的结构形式和分级分路原则将被破坏。,规范-三级配电,2、动照分设动力配电箱与照明分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当动力和照明合并设置于同一配电箱时,动力和照明应分路配电,动力和照明开关箱必须分别设置,不存在共箱分路设置问题。3、压缩配电间距压缩配电间距原则是指各配电箱、开关箱之间的距离应尽量
22、缩短。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4、环境安全环境安全是指配电系统对其设置和运行环境的安全要求,包括三种环境要求:使用环境、防护环境和维修环境。要求如下:,规范-三级配电,(2)防护环境: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瓦斯、烟气、潮气及其它有害介质中,亦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撞击、强烈振动、液体浸溅及热源烘烤场所。否则,应予清除或做防护处理。(3)维修环境: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
23、物品,不得有灌木、杂草。(1)使用环境:满足压缩配电间距原则。,三级配电,二、配电箱和开关箱(一)配电箱、开关箱箱体制作及安装要求1、材质、规格配电箱、开关箱应采用冷轧钢板或阻燃绝缘材料制作,钢板厚度为1.22.0mm,其中开关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2mm,配电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5mm。箱体表面应做防腐处理。统一刷桔黄色油漆。不得采用木制配电箱。2、安装要求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端正、牢固。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1.41.6m。活动式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0.81.6m。,规范-三级配电,3、箱体外形结构和进出线要求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
24、设在箱体的下底面。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口应配置固定线卡,进出线应加绝缘护套并卡固在箱体上,不得与箱体直接接触。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不得有接头。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严禁采用插头插座做活动连接。配电箱、开关箱外形结构能防雨、防尘。4、箱内电器元件设置(1)电器元件要求:配电箱、开关箱内电器元件必须可靠、完好,严禁使用破损、不合格电器。电器产品进场时必须审验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记录。,规范-三级配电,(2)安装要求: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含插座)应先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阻燃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方可整体紧固在配电箱、开关箱箱
25、体内。金属电器安装板与金属箱体应做电气连接。配电箱、开关箱内电器(含插座)应按其规定位置紧固在电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配电箱、开关箱的箱体尺寸应与箱内电器的数量和尺寸相适应,箱内电器安装板板面电器安装尺寸可按规范确定。(3)箱内电器元件设置总配电箱总配电箱内电器元件设置根据漏电断路器在总路或支路具体有两种配置:第一种配置:总路隔离开关、总路漏电断路器、分路隔离开关、分路断路器。第二种配置:总路隔离开关、总路断路器、分路隔离开关、分路漏电断路器。,规范-三级配电,以上两种配置任选其一,箱内还应装设电压表、电流表、电度表及其它需要的仪表。专用电能计量仪表的装设应符合当地供电管理部门的要求。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时 用电 规范 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