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特殊人群用药.ppt
《临床药理特殊人群用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理特殊人群用药.ppt(1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了解: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小儿及老年人生理特点对药动学的影响和用药特殊性理解:小儿用药剂量常用计算法及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小儿、老年人禁用的治疗药物掌握: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小儿及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2,教学目标与要求:,什么是特殊人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常规的给药方案使某些治疗指数窄及个体差异大的药物难以进入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治疗失败 毒性反应 特殊药物效应和不良反应,4,特殊人群的生理、生化功能与一般人群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药动学(PK)药效学(PD),特殊人群的特殊性,妊娠妇女用药不当有可能对胚胎和胎儿造成影响,引
2、起流产、早产或先天性畸形。哺乳期妇女用药,药物通过乳汁转运至新生儿,影响乳儿的生长发育。,5,反应停事件,耳聋原因,新生儿及儿童器官和生理功能正处在发育和完善阶段,对药物的反应不仅可能产生量的差异,还可能产生质的不同。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逐步衰退,常患有多种疾病,需用多种药物治疗,对药物的反应复杂多样。,6,特殊人群的特殊性,新药临床试验对象的限制,药物缺乏对这些特殊群体系统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尚无结论确实的药物治疗方案。来自这些群体的临床用药个案报道,是药物治疗信息的重要来源 循证医学在指导特殊人群临床用药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着关键作用。,7,第一节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用药,8,案例分析,案例
3、分析,案例分析,影响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因素,药物在母体内的药动学特点及其药效发挥药物经胎盘对胎儿或通过乳汁对新生儿的影响药物在胎儿或新生儿体内的药动学特点及其药效发挥。,14,一、妊娠期(Gestation period)药动学特点,15,(一)妊娠期的母体生理学改变,心血管系统 心输出量 30%-50%心率 20%搏出量 10%血流量 子宫 950%到500ml 肾 60%-80%肝 75%皮肤(手)600%-700%,16,(一)妊娠期的母体生理学改变,血液系统 血浆容量 50%红细胞 18%-30%血浆白蛋白浓度 30%血浆脂质 66%呼吸系统 潮气量 40%,17,(一)妊娠期的母
4、体生理学改变,胃肠道系统 胃张力/运动 肠运动肾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 50%机体 水 脂肪,18,(二)药物在妊娠母体内药动学,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学变化对母体药动学影响明显对治疗范围狭窄的药物,应进行TDM。,19,1、药物吸收,(1)孕激素 胃排空和肠蠕动(胃酸分泌在妊娠早期可减少40%,晚期分泌增多)口服药物吸收减慢、减缓(2)肺潮气量和每分钟通气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 肺血流量 呼吸道吸入给药经肺泡摄取药量,20,2、药物分布,正常妊娠期白蛋白生成速度加快,血浆容积增加约50%,血浆白蛋白浓度相对较低,表现生理性血浆蛋白低下 妊娠期许多蛋白结合部位被内泌素等物质所占据,促使药物蛋白结合率下降
5、,游离药物增多 药效和不良反应增强 影响胎儿,21,3、药物消除,妊娠期孕激素浓度增高,引起肝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活性增加,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增强。经肝脏代谢的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乙琥胺、卡马西平等。妊娠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影响,药物排泄减少,应适量减少药物用量。,22,(三)、药物在胎儿体内药动学,胎儿各器官功能处于发育阶段,药动学与成人不同。,23,胎儿的静脉血经脐动脉及其分支流入绒毛毛细血管,与绒毛间隙内的母体血进行物质交换后,成为动脉血,又经脐静脉回流到胎儿。,24,1、药物吸收,胎盘主要由叶状绒毛膜构成,绒毛上皮将母血与胎儿血分开,称“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
6、er)”。,药物由胎盘经脐静脉血转运,未进入胎儿全身循环前,大部分药物须经过肝脏,存在首过效应。自胎盘转运的药物可经羊膜进入羊水,由胎儿吞饮羊水经胃肠道吸收;经胎儿尿排入羊水的药物,可随胎儿吞饮羊水又重吸收,形成羊水肠道循环。,25,母体和胎儿的血循环,2、药物分布-1,胎儿肝、脑相对较大,血流量多。药物进入脐静脉后约60%-80%的血流进入肝脏,故肝内药物分布较多。脐静脉血门脉或静脉导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减少药物在肝内代谢。胎儿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发育不全,药物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26,2、药物分布-2,胎儿血浆蛋白含量较母体为低,进入组织中的游离药物浓度较高。
7、与胎儿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向母体转运,延长药物在胎儿体内停留时间。胎儿体内脂肪组织较少,影响脂溶性药物的分布。,27,3、药物消除-1,胎儿的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其它组织如胎盘、肾上腺、肾和肺也含代谢药物的酶。胎儿肝药酶功能不完善,仅为成人肝脏活性的30%-60%,尤其是缺乏催化药物结合反应的酶,特别是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一些药物解毒差。,28,3、药物消除-2,胎儿的肾小球滤过率低,肾排泄药物功能极差。(母体消除)药物经代谢脂溶性降低后,返回母体血中的速度降低,药物易在胎儿体内蓄积。胎儿体内药酶受母体应用的药物或食品添加剂的诱导作用。,29,二、妊娠期临床用药,药物可通过胎盘:直接进入胎儿
8、体内产生不良影响-直接毒性作用通过影响胎盘功能-间接影响胎儿作用于母体-间接影响胎儿,30,二、妊娠期临床用药,药物对胎儿的毒性作用:组织器官形态和结构生理功能、生化反应行为和生长发育,31,导致胎儿畸形的类别与接触药物时胎儿器官的发育阶段有关:神经系统在受精后1-25天;心脏在30-40天;四肢在24-46天最敏感;早孕期间的15-46天受精卵正处于分化与组成,许多器官发育,有害药物可导致多种器官畸形。,32,二、妊娠期临床用药,妊娠3个月,胎儿除生殖器及中枢神经系统尚需要进一步发育外,多数器官均已形成,但胎儿的牙齿、神经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还在继续发育,药物毒性可使胎儿发育迟缓或造成某些功能
9、缺陷。,33,二、妊娠期临床用药,药物的危险期,胎儿的内脏系统基本形成,许多器官功能尚未成熟,无代谢和排泄废物的能力,解毒功能亦很差。,34,妊娠49个月属妊娠中晚期,,药物致畸-妊娠期用药防妇女可能在妊娠前已接触过有致畸危险药物。考虑父体用药造成后代致畸。,35,男性用药对胎儿的影响,抗癫痫治疗的男患者(女方正常)所生后代有缺陷,-苯妥英等抗癫痫药物通过精子或精液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36,(一)妊娠期用药的临床评价,近百种临床所用的药物有致畸作用-孕期开始3个月内。除部分具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和化学物质,病毒及孕妇的病理情况,这些也可作为“环境”性致畸物。,37,孕妇选药应慎重,尤其是妊娠头三
10、个月内。糖尿病、癫痫的惊厥发作、子宫内感染等有致畸可能。,具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和化学物质,乙醇 生长延缓,智力低下,心、肾、眼等多器官病变四环素 损害胎儿骨骼、牙齿,多种先天缺陷烷化剂(环磷酰胺,白消安等)多发畸形,生长迟缓抗代谢药(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等)多发畸形,生长迟缓一氧化碳 脑萎缩,智力低下,死胎,38,香豆素类抗凝血药 中枢神经,面部及骨骼畸形已烯雌酚 女婴生殖道异常,阴道癌青霉胺 皮肤弹性组织变性苯妥英 颜面畸形,发育迟缓,智力低下,39,具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和化学物质,卡马西平 中枢神经缺陷增加三甲双酮 多发畸形丙戊酸 发育迟缓,多发畸形维A酸(内服)早期流产,多发畸形沙利度胺 肢体
11、畸形,心、肾等器官缺陷,40,具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和化学物质,甲基汞,硫酸汞 头、眼畸形、脑瘫、智力低下等铅 发育迟缓锂 心血管畸形率增加多氯化联苯 出生后多器官缺陷,41,具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和化学物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自1975年开始,根据药物对怀孕、生育的影响,就药物对妊娠妇女的治疗获益和胎儿的潜在危险进行评估,分别用A、B、C、D、X五个字母表示其分类。,42,FDA妊娠用药分类,A级:在对照组的药物研究中,妊娠首3个月妇女未见药物对胎儿产生的危害迹象(且也没在其后6个月具有危害的证据)。该类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甚微。甲状腺素、维生素、叶酸,43,B级:动物繁殖研究中,未见药物对胎
12、儿的不良影响。或在动物繁殖研究中发现药物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并未在设对照的、妊娠首3个月的妇女中得到证实(也没在其后6个月有危害性证据)。氢化可的松、泼尼松、乙胺丁醇等。,44,FDA妊娠用药分类,C级:动物研究证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性(致畸或胚胎死亡等),或尚无设对照的妊娠妇女研究。本类药物只在权衡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使用 庆大霉素、氯霉素、氟哌酸、甲硝唑、地塞米松、利福平、异烟肼、肼苯达嗪、甲基多巴、硝苯地平、酚妥拉明、氯丙嗪、普萘洛尔、甘露醇、速尿,45,45,FDA妊娠用药分类,D级:有明确证据显示,药物对人类胎儿有危害性,但尽管如此,孕妇用药后绝对有益(例如用该类药
13、物来挽救孕妇的生命,或用其他较安全的药物无效的严重疾病)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硝普钠、卡托普利、博来霉素、白消安、顺铂、环磷酰胺、阿糖胞苷、阿霉素、甲氨蝶呤、安定,46,FDA妊娠用药分类,X级:对动物和人类的药物研究或人类用药的经验表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而且孕妇应用这类药物无益,因此禁用于妊娠或可能怀孕的患者 己烯雌酚、米非司酮、氯米芬,47,FDA妊娠用药分类,这个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药物作用有剂量的差异,仅以常用剂量进行标示;胎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药物的敏感度也有差异。,48,许多药物因为没进行相关的动物实验而归入C类;分类方法也被误解为简单意
14、义上的药物危险度 分级,如X类药物只是反映了治疗 获益-风险比 不可取,并不一定说明 都比C、D类药物的毒性大,FDA妊娠用药分类,美国FDA从1997年开始着手研究制订一个新的药物妊娠分类方案,旨在以更详细、准确的描述分类替代目前的字母分类方案,该方案涵盖了药物对生育、妊娠、哺乳影响的信息。,49,(二)孕妇常用治疗药物应用注意,1作用于神经系统药物(1)阿片类镇痛药:吗啡为代表的阿片类镇痛药都能通过胎盘,多属C类。当孕妇长期应用吗啡成瘾者其新生儿亦可出现戒断症状。,50,阿片类镇痛药,哌替啶于分娩镇痛,应用不当可致新生儿呼吸抑制 哌替啶对新生儿的影响与产妇用药量及用药至胎儿分娩出的时间间隔
15、有关。产妇肌注或静注哌替啶后1h内分娩者,对新生儿并无明显抑制,若用药后2-3h内分娩者,其新生儿最容易出现呼吸抑制。,51,(2)解热镇痛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多属C类,妊娠后期为D类。阿司匹林常用于妊娠期间的疼痛、炎症,低剂量阿司匹林可防止妊娠引起高血压、子痫和子痫先兆。,52,(2)解热镇痛药,若给足够高的阿司匹林剂量时,通过胎盘可能抑制胎儿环加氧酶,干扰胎儿其它前列腺素合成,引起分娩时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出血。,53,前列腺素在引产、保持胚胎动脉导管的开放和肾脏、肠系膜、子宫胎盘动脉的舒张中起重要作用。任何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都可引起子宫动脉导管收缩和延长产程。,其他,双氯芬酸
16、钠缓释胶囊、乙酰水杨酸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萘丁美酮片不推荐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塞来昔布胶囊只有潜在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性,妊娠妇女才可以考虑用。,54,(3)麻醉药,尚无证据表明妊娠早期使用一次麻醉药可引起胎体畸形 分娩期间应用全麻药对新生儿可能产生呼吸抑制,在分娩前应尽可能短时间的接触麻醉药。,55,(4)抗癫痫药,妊娠期间癫痫发作对母亲和后代都危险。癫痫发作可致死产、小头畸形、智力迟钝等。妊娠期间癫痫发作需适当治疗。几乎所有抗癫痫药,包括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扑米酮和丙戊酸都可致先天性畸形。卡马西平属C类,其余均属D类。,56,(4)抗癫痫药,癫痫大发作,
17、卡马西平和苯二氮卓类是首选药。卡马西平增加神经管缺陷的危险性约1%,神经管缺陷可在妊娠第18周期间通过测定子宫内甲胎蛋白及胎儿超声发现。,57,妊娠期间苯妥英钠治疗可出现系列畸形。其异常包括颅与面部畸形,远侧的骨和指甲发育不全、生长不足、智力迟钝和心脏缺陷。对于癫痫小发作,以乙琥胺为代表的丁二酰亚胺类是妊娠最初三个月的首选。,58,(4)抗癫痫药,(5)苯二氮卓类,以地西泮为代表的苯二氮卓类属D类。在妊娠期间应用苯二氮卓类可能损害胎儿神经发育,裂唇或裂腭发生率也可能增加。,59,(6)抗胆碱药,以阿托品为代表的抗胆碱药多属C类。阿托品易通过胎盘,对胎儿呼吸运动有影响,而对心率没有影响,未发现先
18、天性畸形。,60,2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1)抗高血压药:受体阻断剂多属C类。-受体阻断剂,多属C类。中枢作用的降压药,属B类。血管扩张药属C类。钙拮抗剂,属C类。利尿降压药属C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属C或D类。,61,(2)抗心律失常药,地高辛属C类。奎尼丁属C类。普鲁卡因属C类。利多卡因属B类。维拉帕米属C类。胺碘酮属D类。,62,(3)抗凝血药和溶栓药,妊娠是一种高凝状态,静脉血栓栓塞是一种主要并发症,肺栓塞是孕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抗凝药常用于阻止有栓塞倾向妇女血栓栓塞的发生常用药物:香豆素类属X类。肝素属C类。,63,3抗组胺药,茶苯海明、氯苯那敏、多西拉敏、氯雷他定
19、和西替利嗪属B类。苯海拉明、溴苯那敏、氯马斯汀、阿司咪唑和特非那定属C类,药物治疗中应注意。,64,4.降糖药,胰岛素属B类不能通过胎盘,围产期用于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人胎儿死亡率及畸胎率。口服降糖药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难以奏效又有致畸报道-禁用。双胍类(苯乙双胍)对产妇及胎儿不良反应较重-禁用。,65,5抗感染药,抗菌药是妊娠期间最常用的药物。为在感染部位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剂量应进行调整。子宫内感染的治疗必须高剂量静注抗菌药物。,66,(1)妊娠期间可安全使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是最为安全的抗菌药,大量研究未发现对胎儿或胚胎有毒性。青霉素除过敏反应外,对胚胎无毒害。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
20、素对胎膜早破,羊膜炎的孕妇可首选。,67,(1)妊娠期间可安全使用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较难通过胎盘。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交沙霉素分子量大,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红霉素是妊娠期支原体感染治疗的重要药物,较难通过胎盘。,68,(1)妊娠期间可安全使用的抗菌药物,林可霉素类:对大多数G+菌和某些厌氧菌有抗菌作用。克林霉素常用于治疗分娩期耐药的厌氧菌感染,特别是羊水内和分娩后感染,可通过胎盘并在胎儿组织达到治疗浓度。,69,氨基苷类除庆大霉素属C类,其余多属D类。可以通过胎盘,使胎儿耳毒性发生率增加。四环素属D类,在胎儿骨和牙齿发育期间(妊娠4-5个月),使骨和牙黄染。,(2)妊娠期间慎用和禁用的抗菌
21、药物,70,耳聋原因,氟喹诺酮类多属C类,在未成年动物可发生负重关节的关节病,妊娠期禁用。磺胺类与甲氧苄啶均为叶酸合成抑制剂,复方新诺明在妊娠最初三个月期应用,使出生缺陷明显提高。,(2)妊娠期间慎用和禁用的抗菌药物,71,(3)抗病毒药,阿昔洛韦和齐多夫定属C类 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症(AIDS)的妊娠妇女治疗中表明,齐多夫定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婴儿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机会降低67.5%,有益作用明显。利巴韦林和替硝唑禁用于孕妇和有可能怀孕的妇女。,72,患者林*,女,30岁。怀孕2月余,诊断为“上感”。医嘱用药:利巴韦林 5g 维C 2g,73,药师服务,?,(4)抗真菌药,妊娠期
22、间容易患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局部应用克霉唑(B类)、咪康唑(C类)以及全身性应用两性霉素B(B类)均未见有致畸报告。有证据表明氟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灰黄霉素在动物有致畸和胚胎毒性,禁用于孕妇和有可能怀孕的妇女。,74,6产科用药,(1)2受体激动剂:治疗早产最常用药物是利托君,属B类。用于延长48h分娩是有效的,但常伴多种不良反应,由非子宫2和1受体+引起。,75,(2)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吲哚美辛用于延长妊娠有效,不良反应包括孕妇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和坏死性结肠炎,孕妇应慎用。(3)硝酸甘油:给药方法有静注,贴剂或舌下含片,当用低剂量时对孕妇和胎儿是安全的,可用于产前、产中或产后紧急子宫舒
23、张。,妊娠期间用药的基本原则,有明确用药指征采用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且已清楚的老药单药小剂量头三个月尽量避免使用,76,三、哺乳期用药,哺乳是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几乎所有药物均能进入乳汁并可被婴儿所吸收。哺乳期用药选择应慎重。,77,母体方面 所用药物的剂量乳妇的 用药次数 给药途径,乳儿方面 每日哺乳量 哺乳时间乳儿的 胃肠粘膜成熟状态 胃、十二指肠pH值,影响药物自乳汁排泄的因素,药物方面:与药物脂溶性、解离度、血浆蛋白结合率等相关 乳汁脂肪含量较高,脂溶性高、蛋白结合率低、分子量小药物易进入乳汁 乳汁pH较低,有机碱类已进入乳汁,而有机酸进入较少 有些药物在乳汁中浓度高达乳母血浓的50%
24、,如甲硝唑、红霉素、磺胺等,78,(一)镇痛药及解热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能在母乳中检出,但含量很低,不足以对婴儿产生影响。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产后期。保泰松毒性较大,应谨慎使用。,79,(二)镇静催眠药,地西泮、氯硝西泮、劳拉西泮、奥沙西泮、咪哒唑仑、硝西泮等可进入乳汁中,但浓度很低,故婴儿不可能摄入高剂量的药物,但若为早产儿或乳母摄入高浓度的药物则可能产生毒性。,80,(三)抗癫痫药,苯妥英、苯巴比妥、丙戊酸、地西泮等药物进入婴儿体内的药量一般无临床意义。目前认为几乎所有的抗癫痫药均能增加胎儿畸形率,畸形是癫痫所致,还是药物引起?可能是癫痫、药物、遗传因素共同的结果,81,(四)抗精神病药,锂
25、盐可进入母乳,对婴儿造成毒性,可能出现低体温、青紫,哺乳期应禁忌。三环抗抑郁药丙米嗪、去甲丙米嗪和阿米替林进入乳汁中量很小,对婴儿无明显影响,但连续应用对婴儿有害,应慎用。,82,(五)抗高血压药,利血平虽可以进入乳汁,但目前报道没有观察到有害作用。大多数抗高血压药在乳汁中含量很低,对婴儿无明显影响。,83,(六)抗凝药,肝素在生理pH值条件下,为一离子化的高分子量粘多糖,不会进入乳汁;华法林可与白蛋白高度结合,亦不会大量进入乳汁,均能安全用于授乳妇女。,84,(七)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乳汁中的甲状腺素不会对婴儿产生明显影响。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可进入乳汁,乳母服用此药可造成婴儿甲状腺功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药理 特殊人群 用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