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检查教学.ppt
《临床心电检查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心电检查教学.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律失常XGHRH,心电图发展史回顾,1842年法国生理学家Mattencci观察到鸽子心脏产生电流,这是心脏电活动的最早发现。1856年Kolliker和Muller对蛙心的研究证实了心脏电活动与心脏收缩有关(兴奋-收缩偶联)。1887年Waller首次从人体表描记出人心电活动图形。,1895年荷兰生理学家、医学家Einthoven命名了心电周期中的P、Q、R、S、T各个波群。19051906年,Einthoven设计出双极肢体导联、。1932年,Wilson创设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F、aVL。1934年,Wilson建立胸前单极导联V1V6。,心电图发展史回顾,Willem Ein
2、thoven1860-1927,Franklin Norman Wilson1890-1953,1945年,Lengere等首次记录心内心电图。1956年,Holter发明24小时动态心电图。1960年,Giraud等首先记录希氏束电图。60年代,V3R4R、V79。1971年,Wellens开始心内程序刺激(电生理时代开始)。1973年,Strauss记录心内晚电位。,心电图发展史回顾,1973年,Cranefield提出触发激动的概念。1978年,Cramer记录出窦房结电图。1981年,Simson记录体表晚电位。80年代初,同步3导、6导心电图。80年代中,同步12导联心电图。,心电图
3、发展史回顾,黄宛教授,心电发生原理,心肌细胞静止时(复极状态),除极状态,复极过程,复极状态,心肌细胞受刺激(除极过程),心肌细胞完成刺激(除极状态),心肌静息膜电位的形成,-8095mv,心电向量,心脏的电位是每个心肌细胞在瞬时间电位的矢量和,所谓矢量,即指有大小和方向。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肌除、复极过程中总的电位变化,,心电图,心电图就是有关平面的心电向量环在相应导联轴上的投影额面及横面各导联记录心电图与心肌除极、复极向量环的对应关系如右图,六轴系统,胸导联,心脏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心脏各处动作电位及激动顺序,心电图图形,心肌细胞的5种类型与3种功能,窦房结,房室结,希-浦氏系统,心
4、房肌,心室肌,起搏功能,收缩功能,传导功能,心律失常概述,定义: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心律失常分类,窦性心律失常:停搏、过缓、过速、不齐,被动性:逸搏与逸搏心律,早搏:单个出现,有房性,房室交界和室性非阵发性与阵发性心动过速(连续3个以上,有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扑动与颤动(心房、心室),生理性传导障碍:干扰与脱节(包括心脏各个部位,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阻滞室内阻滞,意外传导(超常传导、孔隙现象、维登斯基现象捷径传导:预激综合征,心 律 失 常,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异位心律,主动性,病理性传导障碍
5、,冲动形成异常,近端起搏细胞-fail to“fire”远端起搏细胞-Escape rhythms自律性增加:疾病药物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触发活动(triggered activity)指局部出现儿茶酚胺浓度增高、低血钾、高血钙及洋地黄中毒时,心房、心室与希氏束浦肯野组织在动作电位后产生除极活动。,折返形成的条件,传导性与不应性不一致且至少有一个环形通路。构成环路的一支存在单向阻滞(通常为前向阻滞)另一通道传导缓慢 阻滞通道的再次活动,心律失常的诊断,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长时间心电图记录运动试验食管心电图信号平均技术临床心电生理检查,窦性心律,窦性P波:、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心率:
6、60100次/分P-R间期012秒P-R间期互差0.12,窦性心动过速,窦性P波心率100次/分P-R间期0.12秒,窦速的临床意义,原因:生理性:活动、饮酒、情绪波动等 病理性:发热、甲亢、贫血、心衰、药物等处理原则: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因,窦性心动过缓,窦性P波心率60次/分P-R间期0.12秒常伴窦性心律不齐,窦缓的临床意义,病因:生理性:运动员、睡眠状态 病理性:中枢性、药物、全身代谢性疾病、电解质、心源性处理原则:无症状时动态观察 有症状时药物提高心率或起搏治疗,窦性停搏,窦性P波或P波与QRS波群缺如,出现一个较长的P-P间距,长P-P与窦律周期不呈整倍数关系,一度窦房传导阻滞,正
7、常的窦房传导,一度窦房传导阻滞,因心电图不能 记录窦结的电活动,故单纯的一度窦房传导阻滞,无法从心电图上诊断。,一度合并二度窦房传导阻滞示意图,一度合并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在二度阻滞后,P波漏跳之后,窦房传导改善,故PP距离短于其他PP间距的两倍,一度合并二度窦房阻滞,二度型窦房传导阻滞,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次长PP间期,该长PP间期短于基本PP间期的两倍窦性周期=同等传导间期/同等传导间期中的SS数,为3:2及4:3二度型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及其图解,二度二型窦房传导阻滞,P波突然脱落,长PP间期为基本PP间期的整倍数。,三度窦房传导阻滞,窦结的激动都不能下传,因此不出现P波及期后的Q
8、RS波,在心电图上与窦性停搏是无法区分的。不过,在三度窦房传导阻滞时常出现房性逸搏,换言之有异常P波晚期出现,而在窦性停搏时则很少出现房性逸搏。阿托品注射可使三度变为二度。,临床意义,暂时性:药物因素及迷走神经亢进慢性:心脏器质性变窦结损伤处理原则:同病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在病窦综合征时,其病变不仅限于窦结,而是延及传导系统的下段,才出现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病因:外在性因素:介入治疗或心脏手术等 内在性因素:冠心病、心肌炎及心肌病、退行性变、迷走 神经张力增高等,临床表现,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心悸、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
9、常、猝死,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心室率缓慢的房颤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诊断及治疗,诊断:详细了解病史:动态观察心电图:窦结功能的激发试验:治疗:无症状时可动态观察,有症状时起搏治疗,房性期前收缩,P波提前出现,且形态与窦P不同,P波重叠于T波上未下传的房早,P波在T波上,且出现P-R间期延长及室内差异性传导,P波形态与窦P不同,但未提前出现房内差异性传导,房早的治疗学,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一般无需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镇静药 受体阻滞剂 洋地黄 钙通道阻滞剂,房性心动过速,根据发生机制与心电图表现分为:自律
10、性房性心动过速 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其发生率较高常伴有房室传导阻滞其病因常为心肌梗死、肺部疾病、饮酒及代谢障碍发作时间不定,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率通常为150200次/分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常出现二度型或型房室传导阻滞P波之间的等电线仍存在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治疗,洋地黄引起者:立即停用洋地黄如血清钾不高,则口服钾盐已有高血压钾者,可选用利多卡因、普萘洛尔等非洋地黄引起者:减慢心率:洋地黄、受体阻滞剂、钙通道 阻滞剂使用A、C或类抗心律失常必要时考虑射频消融,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本型较为少见,折返发生于手术瘢痕,解剖缺
11、陷的邻近部位。心电图显示P波与窦性者形态不同,PR间期通常延长。心电图生理检查特征为:心房程序电刺激能诱发与终止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开始前必先发生房内传导延缓;心房激动次痛与窦性者不同;刺激迷走神经通常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发作,但可产生房室传导阻滞。本型心律失常的处理可参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本型亦称为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常发生于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老年人,亦见于洋地黄中毒与低血钾者。心电图表现为:P波多变,PR间期各不相同;心房率100130次/分;P波大多能下传心室,偶受阻,心室率不规则。易发展为心房颤动。,治疗,治疗应针对原发疾病:肺部疾病患者应给予充足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电检 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6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