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专题报告.doc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专题报告.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宏嗽溢氮衍籽玉撒厕棚臃聪窑确话揍趴威模胖疚驭赢乳蓬评席保食孙掉羞晒罢蹿骏碟缕鸡蠕鲤掏冗帜讳娇解廖斯儡处束列疙塑腾屈阑防颤驾浩户躺凝苔甥锹烽豹颅诉颁堂化宦甘酵瞎赡祥尖暂周咖慈贱谋仲恐搅睹寺页色器缔尖妖吐桐壮搀备寨牟咬彼腮罢详赘谋晦身近窑迅菌碱稼何饶拨闰臭撞躯充舔桥痊杏斤龟尺杀拱男虱刀标退综埋遁故棍碍帅钡酗先红涨霖沧兔撅柯培九仁啦湛杜沿出来熬烦胎乐沁蓑票涂怕焉咐皑役功瓮蔑之穴读挚芝溢猫锡尚叉昌总极僵新歇否匀洁冻垦掳赂情夜拦羚宵栋桅膀内归擒独牲今接蓬甫闹乖照噬躇翰荧芬纂这他纫仁灾婪量咒攀牲肃钞贫蔡捕暑赔有吭帚韵色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 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专题报告2
2、.3.4. 25.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6. 北京振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7. 联合体8.9. 工程概况10. 东端引水隧洞采用钻爆法和TBM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其中1、3#引水隧洞主要采用TBM施工,2帮鸣覆歧英陡且琅掳锯迂嚏了浸螟脖饼翠同刽树昭泡责抵硅殆甘电拈阎蝴铸岗棱柿瘴秉什戈畔姻思勃吾屈忍暴庶圃两潦怎衍苑销佩孤搪秽元彦瘁吞六坚蛇椒比祖律敢攒馏羔考梭衫落蕉睹符元简俊蓟鞠瓜越型柜圭疲足薄卫抽权狗褥贾玫揩粘十怜玉准凳吏粗涯裹坟赢哼刷多劲臼畴歹期炼暇蛛绣随同着粤夹娱麦私斋颤暇蛮雄披现诽邀忌辗柄溺秘半嫡畔撅甜张弘寄欲歧记招坪俱超陇洋铡曼兰嘎威傍栋赞舱峰毁逸昂颠钨况婆医增殴批戍蜜闯仙滨勋强殿之队钱乾
3、块慧桶傍防征杜耳涌判彩嫌定掌础狙韭估影梭遇展慷手壮驶签铲骤逻港驯着旗讹蹭蛇莎挠爹烂栗建怨蓟经蹋使宠稽蜀喇爹渗迈辽妊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投标文件-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专题报告柜各氧媒抿馒摆懊茬喊徽趾吻窿衅养牟雾帛张寐驹实预冤厌匪贯御度滦锚霸李殉荐羊锁盖怯闷蹭瓢桅诈垣淄渣夜沫烯峰削医尉梦杰乍陵篷下隅淮钥帚躇犹团妨蛰妓惠壬温起脓瓦绞杆林坝渐褂求釉营阳评卜雕林潍贰傅唇锋悦砷锤困阳垄质葛础奎甲瞪戏叶侥呜经肺龟鬼穴闭虫垫厦传猿量勾醉静退大深规抢握捣抛饯抄聋狠拾舔工夏凛阶恋尘氓伍矫渤限饮畏烷肺肝得谜排聪欲但臻膳废唤葱池额却哉窥摆番拼跟赫豁溺剥锹轻扶聚货夸硝抢瞥蠢茄妖豪闭富城汹仍走为怪艳
4、邢堵蛀菇梳扩馁鲤翼俐旋圆互掘痢尝时堕垛欠标维芬澳击谷恶杨驱谗饶肄瞧谅凛拾拱证戈卒褒蒲芜翼搅凡舌赊垣烹脆辙龚工程概况东端引水隧洞采用钻爆法和TBM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其中1、3#引水隧洞主要采用TBM施工,2、4#引水隧洞主要采用钻爆法施工。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引水隧洞段为马蹄形断面,开挖直径13m,混凝土衬砌段衬后洞径11.8m,衬砌厚度4060cm;喷锚支护段洞径12.6m,底拱80范围内采用混凝土衬砌。采用TBM施工的引水隧洞段,开挖直径为12.4m,混凝土衬护厚度60cm,衬后隧洞洞径为11.2m;喷锚支护段洞径12.0m,底拱90范围内采用混凝土衬砌。10.1. 工程地质条件的总体评价本工
5、程引水隧洞处于高山峡谷的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埋深大、洞线长的特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高地应力和岩爆、涌(突)水、高地温、有害气体、围岩稳定及隧洞所穿越的断层破碎带等。10.2. 引水洞地应力及其影响本工程引水隧洞将穿越锦屏山主峰山体,最大埋深达2525m左右。基于此前的初步预测与后期实测结果,无明显的量级差异,因此仍采用弹性理论及有关资料对工程区应力场进行试算预测。在埋深2525m条件下的自重主应力值为69.94MPa(采用g=2.77kN/m3)。从已有地应力资料可以得出锦屏工程区的地应力特征:在埋深8001200m时,地应力场由谷坡地带局部地应力转变为以垂直应力为主的自重应力场,但
6、地应力随埋深的增加呈非直线型关系,1/3地应力比值是随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据新的地应力测试成果进行的三维初始应力场反演回归分析,在隧洞线高程1600m处最大主应力值为70.1MPa,最小主应力值为30.1MPa。其主应力值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断层穿过的岩体周围主应力值有明显的减小,等值线分布变化较大,说明断层对初始应力场分布有很明显的影响。高地应力除引起岩爆外,还会引起较软弱岩(T2y4层中白云质挤压夹层)、断层带的变形破坏引起掉块、坍塌等。10.3. 引水洞断层破碎带的分布区内结构面主要表现为顺层挤压和北北东向的逆冲断层性质。逆冲断层规模大,层间错动频率较高,其次为近东西向的横切断层,多表
7、现为逆平移或正平移性质,此类断层中,多见方解石脉、细晶岩脉及石英岩脉充填。按不同构造形迹和展布方位大体可归纳分为:NNE向、NNW向、NENEE向、NWNWW向四个构造组。现将与工程有关、且规模较大的断层分述如下:10.3.1. NNE向结构面北北东向构造控制了区内主要构造线和主体山脉的延伸,共发育有F2F7、F9F11、F14、F18、F19、F28F30等15条,其中级结构面有二条,为F4、F6,其余13条均为级结构面。叙述如下:a. F2断层(棉纱湾安沙坪断层):N1520E,NW(局部倾向SE)6676,在东雅砻江西岸该断层形迹清楚,形成宽达15m的断层破碎带,花岗岩被挤压成片状,其中
8、的暗色矿物呈定向排列,石英片岩因受挤压而成菱形块状;在皮罗渡沟对岸,断层挤压带宽达50m(视宽度),由数个挤压面组成,属压性结构面。b. F3断层:断于石炭系白色块状纯质大理岩与泥盆石炭系黑色千枚状粉砂质板岩之间。南段走向N1520W,倾向NE;北段构造形迹不明显,仅在皮罗渡沟左坡上见有宽达20余米的劈理带,其产状为N1030E,NW70,属压扭性。c. F4断层(青纳断层):该断层在工程区内出露的形迹较隐匿。在毛家沟中(该断层带附近)发育两条平行的后期小断层,每条带宽为0.51.0m,产状N5E,SE68,带内发育石英细脉,并见糜棱岩化。在毛家沟一南支沟中,发现糜棱岩带宽3m,揉皱剧烈、劈理
9、发育,影响带宽十余米,围岩有硅化现象,下盘发育深大擦槽(宽30cm、深5cm),其产状为N27E,SE75。漫桥沟中的白山组大理岩与盐塘组地层均受影响,片理化、绢云母化普遍存在。属压扭性结构面。到楠木沟南支沟,该断层已趋收敛,白山组与盐塘组地层接触正常。在楠木沟西南侧的山梁上,白山组(T2b)陡壁呈近东西展布约200m,未见断层通过。经地表调查、航片解译、槽探和物探等勘察表明,该断层与甘家沟民胜乡断层没有相连接的迹象,两者之间相距约2km。该断层自晚更新世以来,断层已停止活动。它和锦屏山断层的新活动年代是基本相同的。d. F5断层(拉纱沟一碗水断层):地表产状为N1030E,NW70,断于白山
10、组大理岩与西侧三迭系上统砂岩、板岩层内,两者呈断层接触。断层带内岩石呈片理化和千枚岩化,构造角砾岩与片状岩同时出现,并具有定向排列,影响带宽510m左右。因断层影响,形成延绵数十千米的断层崖陡壁,其属压扭性结构面。在辅助洞内的产状为SNN30E W/NW7075,带内岩石破碎,充填以碎裂岩、挤压片岩为主,局部岩屑夹泥,岩石千枚岩化、碳化,壁面见摩擦镜面;上盘影响带受NW向断层影响,宽约3035m,岩石破碎,NWNWW向的结构面发育;下盘影响带宽约12m。e. F6断层(锦屏山断层):产状N2050E,NW或SE6087,区内断层带宽14.2m,影响带宽637m,部分断于大理岩内部,断层往北表现
11、清楚,往南有收敛趋势。在辅助洞内整体产状为N45E NW8085,主带宽1.64m,影响带宽21.4m,为压扭性断层,具有相对隔水性质。断层上盘由于N6580W向构造影响,其影响带宽度达100m以上。断层主带内岩性为灰绿色砂岩、大理岩,呈全强风化状,面绢云母化,岩性软弱,带内主要充填有断层泥、全风化岩、挤压片岩、岩屑等,断层泥可见宽0.20.6m;影响带岩体破碎,为碎裂岩,铁锰质浸染严重。f. F7断层:南起于手爬山北坡。断层面平整,形成深切沟谷,宽510m。走向N20E,近直立,被沿沟断层F23错开,错距2050m。往北顺沟延伸,并形成延绵数千米断层崖。g. F9断层:产状N1020E,SE
12、8085,全长5km。在木落脚附近,其下盘为石英、绿帘石绿泥石岩,较破碎;上盘为大理岩。断层宽67m,主带宽1.2m,挤压成片状,局部糜棱岩化,形成延绵数千米断层崖陡壁。h. F10断层(甘家沟民胜乡断层):产状N1020E,SE7080,挤压带宽34m。北自甘家沟,顺沟向南,经大铺子、民胜乡向南延伸,从断层的宽度来看,其规模并不大,而且在老庄子沟口所见为断在砂、板岩之中。在地貌上反映为连续十千米的大陡壁。i. F11断层(老庄子逆断层):发育于老庄子复型背斜核部,北侧所见产状为N15E,SE或NW7085,断层带内角砾岩带宽4050cm、糜棱岩带宽0.21.0m,两侧沿断层带方向之劈理发育,
13、在苏那墚子一带可见宽约120余米的片理带。岩体完整性较差,沿断层带有泉水出露。j. F14断层(联合乡模萨沟口断层):产状变化大,基本上在N20EN20W之间变动,带宽1520m,围岩蚀变带宽达数十米;沿断层带有大量基性岩(角闪石)侵入并被石英脉所穿插,角闪岩脉两侧有角砾岩或破碎带2m左右。此断层带向南至模萨沟口未见岩脉侵入,其产状为N45E NW5565,向南延至三股水,破碎带较宽。k. F18断层(菸房村北断层):沿西雅砻江右岸近南北向发育。其中尚可见到近东西向断层与其交汇。断层破碎带宽达40m以上,至三滩上游未通过西雅砻江西岸。产状为:N15E,SE48,断层带内角砾岩胶结良好,并见石英
14、脉呈网状穿插。揉皱剧烈,具羽状构造。L. F19断层:产状N5WN25E,SW或NW2550,横穿许家坪厂区,为一反坡缓倾角逆断层。糜棱岩带宽0.30.5m,劈理带宽1530m,两侧岩石有硅化现象。m. F28断层:N20E,SE70,主带宽12m,挤压呈片状岩。n. F29断层:N30E,SE85,挤压破碎带宽5m,岩石轻微扭曲,局部见30cm宽的挤压片岩,压性。o. F30断层:N15E,NW80,挤压破碎带宽8m,影响带宽10m,断裂面平直。10.3.2. NNW向结构面该组结构面主要发育有F20、F21二条断层,其中F20为级结构面,F21为级结构面。a. F20断层(田坪沟模萨沟断层
15、):为一系列近于平行的断层向北北西延伸至模萨沟口交汇。主要分布于玄武岩(P2)与西侧板岩(P2)之间,断层倾角较陡,延展不甚规则,岩石破碎扭曲严重,断层性质不明。b. F21断层(里庄断层):走向NNW,过雅砻江后产状变为N15E,NW72。为规模较大的挤压破碎带和片理化带构成。断层北部东盘为下侏罗统(J1)炭质板岩,西盘为前泥盆系(AnD)石英片岩。破碎带宽5m以上,破裂面上擦痕明显。10.3.3. NENEE向结构面该组结构面主要发育有F1、F15、F17、F22、F25、F26等六条断层,均为级结构面。a. F1断层:自皮罗渡口往南西方向延伸,直至瓦厂一带。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地层均受
16、其影响,在平面上最大错距可达700余米。走向N5060E,属张扭性。b. F15断层(梅子坪沟断层):分布于梅子坪沟,白山组大理岩地层内。截切了西牦牛山背斜和老庄子向斜;产状为N70E,SE80,于梅子坪村东见花斑状大理岩被错动约300余米,左行。c. F17断层(牛圈坪断层):产状为N45E、NW50。断于三迭系上统砂、板岩中,挤压带宽达20余米,揉皱剧烈,并见断层泥,其中充填石英脉。d. F22断层:产状为N50E,SE8085,全长5km。断层在西雅砻江两岸形成小冲沟,带宽达十余米。青灰色硬质细砂岩被挤压成片状,层面呈扭曲现象,有透镜体出现,并呈香肠状分布。石英呈定向团快状充填。e. F
17、25断层:产状N70E、SE6675,主带宽45m,发育3条产状为 N15E,SE或NW7085,断层带内角砾岩宽4050cm,两侧沿断层带方向之劈理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沿断层带有泉水出露。热释光样品测龄为29.222.22万年,为非活动性断层。f. F26断层:产状N5070E,NW8085,挤压破碎带宽615m,由强风化状的碎裂岩、片状岩和糜棱岩组成,见石英脉穿插其中及构造透镜体,具揉皱现象,充填黄色次生泥,压扭性。10.3.4. NWNWW向结构面该组结构面主要发育有F8、F12、F13、F16、F23、F24、F27等七条断层,均为级结构面。a. F8断层(上手爬正平移断层):N42
18、80W,NE4563发育于四坪子,上手爬梁子及干海子以北,横切了碳酸盐岩和砂、板岩地层。断层带宽813m,带内岩石扭曲破碎,呈片岩化和糜棱岩化,多见石英脉穿插,沿断层带有泉水出露。b. F12断层:顺模萨沟发育,走向近东西。沟两侧地层明显发生位移。错距达50100m。横穿三迭系上统砂、板岩和中统白山组地层。往东至雅砻江边,其性质不明。c. F13断层(鸡纳店沟断层):横切老庄子背斜,呈N60W向延伸。北盘相对南盘低300m左右,具正平移断层性质。断层带内见宽2m的角砾岩,地貌上呈深切沟谷状。d. F16断层(周家坪横断层):产状为N7080W,SW至N87E,SE4752,断层带宽38m,影响
19、带宽约9m,断层带内强烈扭曲、破碎,有角砾岩、糜棱岩。此断层横切地层走向,北盘东移,为压扭性断层。e. F23断层:沿落水洞沟分布,全长约2km,它切割了锦屏山断层及一些小型断层,属左行,带宽3m左右。见糜棱岩化,两侧岩石较破碎,局部可见揉皱现象,在地貌上形成深切沟谷,大理岩陡壁达数百米。产状:N65W,NE70,逆平移性质。f. F24断层(上瓦厂正平移断层):产状N70W至EW向,北盘相对向西错动,断层带形成深切的沟谷和垭口地形。g. F27断层:位于干海子中部,走向N3040W,NE80,挤压破碎,干海子地区唯一分布的小泉也分布在该断层带附近。11. 软岩高地应力隧洞施工的难点11.1.
20、 施工难度大复杂的地应力分布状态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和特点,如:开挖后围岩变形破坏的不均匀性和不对称性、围岩压力分布的复杂性、围岩和支护结构破坏的共生性(即多种破坏形式同时发生的特点)等,这些给施工管理、施工决策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影响了隧洞的快速掘进。11.2. 围岩软弱,开挖变形量显著高地应力情况下,隧洞隧洞软岩段均不同程度发生围岩坍塌、变形侵限、初支混凝土开裂剥落、钢架扭曲变形等现象。相对较高的地应力水平除引起隧洞周边位移过大之外,也增加了围岩的塑性区,破坏范围增大。11.3. 必须建立应急预案。软弱围岩的在高地应力条件下,变形速度快,如果措施不得力或处理不及时,会带来塌方
21、等地质灾害,损毁支护结构,甚至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这就要求施工中必须建立针对软弱围岩大变形的应急预案,从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组织机构、物料储备、反应机制等做出事先的安排和部署。12. 国内外地应力场及软岩大变形的的研究12.1. 地应力场的研究岩体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之前,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并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经过变形和破坏,具有一定物质成分和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应力场中的地质体。对岩体而言,应力场既是岩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岩体的赋存环境,但一般作为赋存环境对待。重力作用、温度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及其特点影响最大。图1为中国大陆板块宏观受
22、力情况,中国大陆板块受到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推挤,推挤速度为每年数厘米,同时受到了西伯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约束。太平洋板块中国大陆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图1 中国板块主应力迹线图Hoek,Brown在1978年总结归纳了世界范围内各地区地应力测量结果,见图2。在浅层地壳中平均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实测资料表明,在绝大多数(几乎所有)地区均有两个主应力位于水平或接近水平的平面内,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不大于30。垂直应力在多数情况下为最小主应力,在少数情况下为中间主应力,只在个别情况下为最大主应力。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但在不同地区,变化的速度很不相
23、同。图3给出了我国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对于地应力分布规律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地应力分布规律除了与构造应力有关外,还应该受到岩体本身性质的影响。图2世界各国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变化规律图3我国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变化规律12.2. 软岩及大变形的概念12.2.1. 软岩的概念关于软岩的定义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问题,其定义多达几十种之多。总体来说,大体上可分为描述性定义、指标化定义和工程定义,且各有其优缺点。目前,人们普遍采用的软岩定义基本上可归于地质软岩的范畴,按地质学的岩性划分,地质软岩是指强度低、孔隙度大、胶结程度差、受构造面切割及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雅砻江 锦屏 二级 水电站 引水 隧洞 工程 投标 文件 高地 应力 软岩大 变形 控制 技术研究 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