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GAP实用技术.ppt
《中药材GAP实用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GAP实用技术.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材GAP实用技术,生物工程系 孔青,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 我国2002年6月1日起施行中药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中药标准化包括药材标准化,饮片标准化和中成药标准化。其中药材的标准化是基础,没有中药材的标准化就不可能有饮片及中成药的标准化,中药材的标准化有赖于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药材是通过一定的生产过程而形成的。影响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因素:药用动植物的不同种质、不同生态环境、不同栽培和养殖技术、采收、加工方法我国中药材生产存在一些问题种质不清种植、加工技术不规范,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中药材质量低劣,抽检不合格率高野
2、生资源破坏严重因此,通过规范化药材生产,提升整个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GAP基本概况(一)制订GAP意义1企业的需要生产、经营企业为获得来源稳定、质量高、农药残留少的中药材,强烈要求在产地建立中药材基地,使中药材生产企业有章可循。2实现中药有效监督管理的需要实施GAP,把中药材生产正式纳入药品监管体系,为药品监管部门实现中药有效监管提供法律保证。,(二)GAP起草原则1规范生产过程,保证药材质量稳定、可控是核心。GAP内容广泛、复杂,涉及药学、生物学、农学及管理学等多种学科,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容紧紧围绕药材质量及可能影响药材质量的内(外)在因
3、素的调控而制订。内在因素为种质;外在因素为环境、生产技术等。,2GAP内涵大不仅涵盖栽培的药用植物,也包括药用动物;考虑我国野生药材占的比重较大,GAP还包括了药用野生植物和动物。而欧共体GAP仅包括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3国外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注重汲取国外先进经验,如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也注重地道药材和传统的栽培技术、加工方法;允许施用农家肥,但强调应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而欧共体禁用人的排泄物作肥料。,(三)GAP框架GAP内容涵盖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生产中药材(含植物药及动物药)的全过程。二、GAP主要内容介绍1产地生态环境要求
4、中药材生产企业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如空气、土壤、灌溉水、动物饮用水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相适应的条件。2种质和繁殖材料对生产中药材采用的物种的种名、亚种、变种或品种应准确鉴定和审核。对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对动物应按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殖基地,保护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3药用植物栽培根据药用植物生产发育要求确定栽培区域,制定种植规程。根据营养特点及土壤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
5、肥为主,允许施用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农家肥。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规律及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适时合理灌溉和排水。,根据生长发育特性和不同药用部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打顶、摘蕾、整枝、修剪、覆盖遮荫,调控植株生长发育。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措施,必须施用农药时,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并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降低其残留和重金属污染。4药用动物养殖管理根据生存环境、食性、行为特点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确定养殖方式和方法。,科学配制饲料,定时定量投喂,适时适量补充精料、维生素、矿物质及必需的添加剂。不得添加激素等添加剂。确定适宜给水时间及次数;养殖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建立消毒制
6、度。对药用动物的疫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定期接种疫苗。禁止将中毒感染疫病的药用动物加工成中药材。,5采收与初加工野生或半野生药用动植物采集,应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即不危害生态环境,可持续生产(采收)的最大产量。有计划进行野生抚育、轮采与封育,确定适宜采收期、采收年限和采收方法采收机械、器具应保持清洁,无污染药用部分采收后,应经拣选、清洗切制或修整等加工,需干燥的应采用适宜办法和技术迅速干燥,鲜用药材采用冷藏、砂藏、罐贮生物保鲜等适宜保鲜方法,尽可能不用保鲜剂和防腐剂。对地道药材应按传统方法加工。如有改动,应提供充分试验数据。6包装、运输与贮藏GAP对包装操作、包装材料、包装记录的内容作了
7、明确规定;对药材批量运输、药材仓库应具备的设施和条件也提出了要求。,7质量管理生产企业应设质量管理部门,并对其主要职责做出明确规定。药材包装前,质量检验部门应对每批药材按国家规定或常规标准检验。项目至少包括药材性状与鉴别杂质、水分、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指标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含量。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及微生物限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不合格的中药材不得出场和销售。,8人员和设备生产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技术负责人应有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和药材生产实践经验。从事加工包装、检验的人员应定期健康检查,患传染病、皮肤病、外伤等疾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材工作。从事中药材生产的有关人员应定期培训与考核
8、。生产企业的环境卫生、生产和检验用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生产和检验的要求,有明显状态标志,并定期校验。,9文件管理生产企业应有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标准操作规程。对每种中药材的生产全过程均应详细记录,必要时可附图片、图像。要求原始记录、生产计划及执行情况合同及协议书均应存档,至少保存5年。10规范用语解释GAP对中药材、中药材生产企业、最大持续产量、道地药材、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病虫害综合防治、半野生药用动植物等所用术语均进行了解释。,中药质量管理中药是天然药物。种养、采集、加工炮制、制剂方法不同,质量差异甚大。中药、中成药质量低、标准落后,最根本原因是缺乏手段。近
9、百年来,我国在自然科学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如光学落后,就无法进行组织学的检测;化学落后,就无法测定有效成份;电子学落后,就谈不上仪器分析。,长期以来,中药材鉴别和质量控制只能靠感官检查,中成药质量控制只能靠传统工艺,这是残酷的历史现实。近年来,通过我国药学工作者的努力,现代科学手段不断引进,在中药材方面有5000种左右的中药材有了学名;约500种以上的天然药物有了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的基础资料。,在中成药方面,以定性为基础的化学检测和薄层分析较多应用于新品种标准的制定。红外、紫外、质谱、原子光谱等仪器已逐渐用于中成药的研制和质量检验。对中成药的检测不仅能定性,而且能定量。中成药薄层扫描具有良好的
10、规律性和特异性,被称为中成药的指纹经纬度谱。,中药质量管理是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中药质量管理主要是鉴别药材品种、加强贮存管理和健全炮制制度。我国中药种植面广,物种繁多,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较多,如以透界草和白头翁之名入药者各有20多个品种,虽同名而为异物,性状有别,功效大异。因此,严格鉴别药材品种是把好药品质量之一关。,中药临床应用多数进行加工炮制,其炮制质量直接关系到药物治疗效果。现阶段应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其炮制原理,进行比较实验,制定出科学的加工炮制方法,为临床提供高质量药材。有研究报道蝉蜕头足部分与身有相同的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改变其传统的将头足除去
11、的炮制方法,不仅省工省时,且节约药源。,加强质控和质控研究刻不容缓1.重视中药成分中氨基酸的研究一些常用滋补药,如党参、当归、鹿茸、冬虫夏草、草苁、九节菖蒲、六味地黄丸都含丰富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颇高,提示开发中药生产时应重视氨基酸的作用,特别是对地道药材,古方、经典方氨基酸的分析研究。亦可借氨基酸分析来鉴别这些药材和制剂的真伪。,2.加强中药中微量元素的研究,绘制道地药材的微量元素图谱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量元素对中药药剂的影响已逐步深入人心。研究证实,中药的药效确与微量元素有关。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药用部位,不同栽培年限,微量元素种类及含量均有差异。炮制加工方法,制剂工艺等对
12、微量元素含量影响均较大,尤其水煎醇沉处理会使微量元素含量大部丢失。,标准TE图谱为现代中药鉴定法之一,系将每一道地药材的几种特征元素含量,按比例绘成图谱,以作为直观鉴定药材的依据。用它和要鉴别的未知药材的TE图谱比较,可确定未知药材的种名是否地道,甚至药材的产地也可确定。它克服了传统鉴定法的弊端,对切碎的药材磨成粉甚至烧成灰的药材亦同样可鉴别。3.进行中药中成药有效期的研究在长期留样观察中成药稳定性的基础上,引用化学动力学,借鉴合成药品预测有效期的经验,对中药制剂也同样探索。,一般将某药物在常温下(25分解10%所需时间,称该药有效期t2.50.9)对中成药以其主要有效成份为分析指标,确定刚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材 GAP 实用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