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放射性 涨落误差测定及与伽马能谱的测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5放射性 涨落误差测定及与伽马能谱的测量.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放射性涨落误差测定及与伽马能谱的测量一、实验目的了解NaI(T I)闪烁谱仪的原理、特性与结构,掌握NaI(T I)闪烁谱仪的使用 方法;了解核衰变放射性计数统计误差的意义,加深对测井曲线统计性涨落变化的 理解。掌握能量刻度方法,鉴定谱仪的能量分辨率,并通过对/射线能谱的测量, 加深对F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二、实验原理原子核的能级跃迁能产生/射线,测量y射线的能量分布,可确定原子核激 发态的能级,研究核蜕变纲图,这对于放射性分析,同位素应用及鉴定核素等都 有重要意义。/射线强度按能量的分布即/能谱,测量能谱常用的仪器是闪烁/ 能谱仪。该能谱仪的主要优点是:既能探测各种类型的带电粒子,
2、又能探测中性 粒子;既能测量粒子强度,又能测量粒子能量;并且探测效率高,分辨时间短。 它在核物理研究和放射性同位素的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2.1结构框图及工作原理NaI(TI)闪烁探测器的结构如图1。整个谱仪由探头(包括闪烁体,光电倍 增管,射极跟随器),高压电源,线性放大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等组成。图1 NaI(TI)闪烁探测器示意图首先介绍闪烁探测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过程。1、基本组成部分闪烁探测器由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和相应的电子放大器件三个主要部分组成。(1) 闪烁体:闪烁体是用来把射线的能量转变成光能的。本实验中采用含TI (铊) 的NaI晶体作射线的探测器。(2)光电倍增管:光电
3、倍增管的结构如图2。它由光阴极K、收集电子的阳极A 和在光阴极与阳极之间十个左右能发射二次电子的次阴极D(又称倍增极、打拿 极或联极)构成。在每个电极上加上正电压,相邻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一般 在100V左右。当闪烁体放出的光子打到光阴极上时,发生光电效应,打出的光 电子被加速聚集到第一倍增极D上,平均每个光电子在D上打出36个次电子, 增值后的电子又为D和D之间的电场加速,打到第二倍增极D上,平均每个电 子又打出36个次级电子,这样经过n级倍增以后,在阳极上就收集到大量的 电子,在负载上形成一个电压脉冲。图2百叶窗式光电倍增管示意图(3)射极跟随器:光电倍增管输出负脉冲的幅度较小,内阻较高
4、。一般在探头 内部安置一级射极跟随器以减少外界干扰的影响,同时使之与线性放大器输入端 实现阻抗匹配。(4)线性放大器:由于入射粒子的能量变化范围很大,线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能在101000倍范围内变化,对它的要求是稳定性高、线性好和噪声小。(5)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多道脉冲分析器的功能是把线性脉冲放大器的输出脉冲按高度分类,若线性 脉冲放大器的输出是0-10V,如果把它按脉冲高度分成500级(或称500道)则 每道宽度为0.02v,也就是输出脉冲的高度按0.02v的级差来分类。在实际测量 时,我们保持道宽v不变,逐点增加V0,这样就可以测出整个谱形。2、工作过程射线通过闪烁体时,闪烁体的发光强
5、度与射线在闪烁体内损失的能量成正 比,即入射线的能量越大,在闪烁体内损失能量越多,闪烁体的发光强度也越大。 当射线(如、月)进入闪烁体时,在某一地点产生次级电子,它使闪烁体分子 电离和激发,退激时发出大量光子(一般光谱范围从可见光到紫外光,并且光子 向四面八方发射出去)。在闪烁体周围包以反射物质,使光子集中向光电倍增管 方向射出去,当闪烁光子入射到光阴极上,就会产生光电子,这些光电子受极间 电场加速和聚集,在各级打拿极上发生倍增(一个光电子最终可产生104109 个电子),最后被阳级收集。大量电子会在阳极负载上建立起电信号,通常为电 流脉冲或电压脉冲,然后通过起阻抗匹配作用的射极跟随器,由电缆
6、将信号传输 到电子学仪器中去。2.2,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电子对产生这三种 过程,如图3所示。图3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示意图1. 光电效应:入射粒子把能量全部转移给原子中的束缚电子,光子本身消失 而把束缚电子打出来形成光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光电效应。由于束缚电子的电离能 鸟一般远小于入射射线的能量球,所以光电子的动能近似等于入射/射线的能 量。耳电=&-占产&( 1)2. 康普顿散射:核外自由电子与入射,射线发生康普顿散射。根据动量守恒的要 求,散射与入射只能发生在一个平面内。设入射光子能量为激,散射光子能量 为龙史,康普顿散射后散射光子能量与散射
7、角0的关系为:心一;1 +戒1一*切(3)hv式中 ,即为入射射线能量与电子静止质量所对应的能量之比。由式(3)可知,当日时蜘住如,这时玖=%即不发生散射;当日=1时时, hv散射光子能量最小,它等于(】 + 这时康普顿电子的能量最大,为(4)3. 电子对的产生当射线能量超过2峰疽(1.022MeV)以后,光子受原子核或 电子的库仑场的作用可能转化成正、负电子对,称为电子对效应。此时光子能量 可表示为两个电子的动能,如玖=% + 将,其中,2%疽=1。2场F。2.3射线能谱图由137C的衰变可知137C只放出单一能量的/射线(E=0.662MeV)。因此能量 小于电子对的产生阈1.022MeV
8、,所以i37Cs的/射线与Nal(TI)晶体的相互作用只 有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两个过程,其形状如图4。图4康普顿峰和单能光电峰又由于/谱仪存在一定的能量分辨率,实际测的能谱相对于图4中单线存在 一定的能量宽度,形状如图5。图5 NaI(T I)单晶闪烁谱仪测量的13,Cs/能谱图A峰又称全能峰,这一幅度直接反映V射线的能量0.662MeV。有时康普顿散 射产生的散射光子如若未逸出晶体,仍然为NaI(TI)晶体所吸收,也即通过光 电效应把散射光子的能量如转换成光电子能量,而这个光电子也将对输出脉冲 作贡献。由于上述整个过程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这个时间比探测器形成一个 脉冲所需的时间短得多,所
9、以先产生的康普顿电子和后产生的光电子,二者对输 出脉冲的贡献是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脉冲。这个脉冲幅度所对应的能量,是这两个电子的能量之和,即码+肋,也就是入射射线的能量济。所以这一过程所 形成的脉冲将叠加在光电峰1上使之增高。平台状曲线B是康普顿效应的贡献,其特征是散射光子逃逸后留下一个能量 n & riV从O到 1+必的连续的电子谱。峰C是反散射峰。由/射线透过闪烁体射在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发生康普 顿反散射或/射线在源及周围物质上发生康普顿反散射,而反散射光子进入闪烁 体通过光电效应而被记录所致。这就构成反散射峰。返回的/光子能量 hV = E- =0.184TL ULJjl峰D是X射线峰,
10、它是由137Ba的K层特征X射线贡献的,137Cs的。衰变 体137Ba的0.662MeV激发态在放出内转换电子后造成K空位,外层电子跃迁后 产生此X光子,其能量32KeV。2. 2放射性涨落误差的测量原理由于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存在统计涨落。因此多次测量相同时间间隔内的 放射性计数,即使保持相同的实验条件,每次测量的结果并不相同,而是围绕某 一平均值上下涨落,有时甚至有很大差别。对于大量原子核,经过时间f后,平均地说其数目将按指数规律召我衰减,只为衰变常数,它与放射源半衰期之间满足公式:。在邛寸间内平均衰变的原子核的数目幽为(1)在,时间内,统计平均看,在打个原子核中有n个核发生衰变的几率为
11、( 2)设原子核总数陌1,测量时间远小于放射源的半衰期T,即,也 即衰变数n远小于粒子总数叫。这时式(2)分子中的(陌-1),(-2),., (NfT)均可用V代替,于是有( 3)由式(1)可知,这时m = ,则有抑.( 4)这就是泊松分布。如果在时间间隔内平均衰变次数为欧,则在时间间隔 ,内衰变数为n出现的几率为p(n)。放射性计数的统计性是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本身固有的特性,与使用的测量 仪器及技术无关。通常把欧看作是测量结果的最可几值,把起伏带来的误差称为 统计误差,它的大小用标准误差a来描述。设一次测量得到的总计数为川,它的标准误差就用构来表示,它的相对 标准误差为竺一而_ 1财一斯(4)
12、由此看出:核衰变测量的统计误差决定于测量的总计数陌的大小,川越大, 绝对误差越大而相对误差却越小。设对某个计数率吗作了 f时间的测量,则总计 数,计数率屿的统计误差为(5)由上式可看出:测量时间越长,误差越小。利用上式可以计算吗的误差; 反过来也可以由误差要求,计算测量需用的时间。测量时就按照算出的时间进行 测量,以免不必要地耽误很多时间或者误差过大。对一组测量数据可以把它们直接和一个理论分布比较,从而检验这组数据是 否符合该理论分布。对于实验上测得的一组数据站(i=1,2,k)首先求其平 均值计算(8)然后对于上述的测量数据叫按下述区间来分组,各区间的分界点为:434 各区间的中心值为22统
13、计测量结果出现在各区间内的次数站或频率夫,茂,以次数夫或频率乩/ * 作为纵坐标,各区间的中心值为横坐标,作频率直方面。将所得到频率直方面与 平均值礼标准误差为 =屈的高斯分布曲线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定性地判 断测量数据分布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存在其它不可忽略的偶然误差因素。三、实验装置实验器材包括:BH1324A-4096型微机多道/谱仪的基本系统(由FJ374 能谱探头、线性放大器(AMP)、4096道模数变换器(ADC),电脑接口及计算 机等五部分组成);/放射源137CS和6Co (强度21.5微居里);200mAI 窗Nal(TI)闪烁探头;高压电源、放大器、方框图如图6。线性放大器将对
14、从探测器输出的电脉冲信号进行适当的放大,然后再送入模 数变换器(ADC)。ADC的主要任务是把模拟量(电压幅度)变换为脉冲数码并 对模拟量进行选择。变换出的脉冲数码经电脑接口送入计算机的一个特定内存 区。高压电源供给探测器所需高压及低压。四、实验内容1、连接好实验仪器线路,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接通电源。2、开机预热后,选择合适的工作电压使探头的分辨率和线性都较好。3、利用多道数据处理软件对所测得的谱形进行数据处理,分别进行光滑化、寻 峰、半宽度记录、峰面积计算、能量刻度、感兴趣区处理等工作并求出各光电峰 的能量分辨率。4、根据坪曲线的实验结果选取适当的工作电压,并确定放大倍数使谱形在多道 脉冲分析
15、器上分布合理。工作状态稳定后,重复进行至少100次以上独立测量放 射源总计数率的实验(建议进行150-200次,每次定时15或20秒)。5、整理测量数据,统计放射性涨落误差及规律4、分别测 Ms或60Co的全能谱并分析谱形,指明光电峰、康普顿平台和反散 射峰。五、思考题1、简述NaI(TI)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答:射线通过闪烁体时,闪烁体的发光强度与射线在闪烁体内损失的能量成正比, 即入射线的能量越大,在闪烁体内损失能量越多,闪烁体的发光强度也越大。当 射线(如尸、歹)进入闪烁体时,在某一地点产生次级电子,它使闪烁体分子电 离和激发,退激时发出大量光子(一般光谱范围从可见光到紫外光,并且光子
16、向 四面八方发射出去)。在闪烁体周围包以反射物质,使光子集中向光电倍增管方 向射出去,当闪烁光子入射到光阴极上,就会产生光电子,这些光电子受极间电 场加速和聚集,在各级打拿极上发生倍增(一个光电子最终可产生104109个电 子),最后被阳级收集。大量电子会在阳极负载上建立起电信号,通常为电流脉 冲或电压脉冲,然后通过起阻抗匹配作用的射极跟随器,由电缆将信号传输到电 子学仪器中去。2、指出测量谱中各个峰值的形成原因?答:全能峰,这一幅度直接反映F射线的能量0.662MeV。有时康普顿散射产生的 散射光子尿若未逸出晶体,仍然为NaI(TI)晶体所吸收,也即通过光电效应把 散射光子的能量如转换成光电
17、子能量,而这个光电子也将对输出脉冲作贡献。 由于上述整个过程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这个时间比探测器形成一个脉冲所需 的时间短得多,所以先产生的康普顿电子和后产生的光电子,二者对输出脉冲的 贡献是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脉冲。这个脉冲幅度所对应的能量,是这两个电子的 能量之和,即玖+,也就是入射射线的能量涤。所以这一过程所形成的脉 冲将叠加在光电峰1上使之增高。平台状曲线是康普顿效应的贡献,其特征是散射光子逃逸后留下一个能量从.2a 如O到 1+如的连续的电子谱。反散射峰由y射线透过闪烁体射在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上发生康普顿反散 射或射线在源及周围物质上发生康普顿反散射,而反散射光子进入闪烁体通过 光电效应而被记录所致。这就构成反散射峰。返回的y光子能量W =览一览蜒=0.184X射线峰它是由137Ba的K层特征X射线贡献的,137Cs的B衰变体137Ba 的0.662MeV激发态在放出内转换电子后造成K空位,外层电子跃迁后产生此X 光子,其能量32KeV。3. 利用测量到的谱的峰值能量对闪烁探测器进行大致的能量刻度?4. 横坐标道对应能量和测量电压各是多少?5. 改变工作电压和放大倍数,谱形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2. 什么是放射性核衰变的统计性?它服从什么规律?3. 为什么说以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来表示放射性测量时,其精确度要比单次 测量值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