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0 薄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检测.docx
《实验10 薄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10 薄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检测.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十薄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检测一、实验目的1. 了解磁控溅射的原理及仪器装置、操作方法。2. 通过实验掌握涂层性能分析的实验技术。二、实验原理用于轰击靶材的荷能粒子可以是电子、离子或中性粒子,因为离子在电场下易于加速 并获得所需要的动能,因此大多数采用离子作为轰击粒子。离子轰击靶材时将靶面原子击 出的现象称为溅射。所以溅射镀膜就是指在真空中利用荷能粒子轰击靶材表面,使被轰击 出的粒子沉积在基片上,在基底上形核生长形成薄膜的过程的一种技术。通常,利用低压 惰性气体辉光放电来产生入射离子。镀膜时,靶材为阴极,基材为阳极,真空室中一般为 0.1-10Pa的Ar气或其它惰性气体(一般选择 Ar气作为溅
2、射气体)。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首 次利用溅射镀膜技术成功制备了薄膜,且在六七十年代实现工业化应用,尤其在近几十年 内,溅射镀技术发展迅速,利用该技术制备的新型材料也数不胜数。目前溅射方法很多, 主要有二级溅射、三级或四级溅射、磁控溅射、对靶溅射、射频溅射、偏压溅射、非对称 交流射频溅射、离子束溅射以及反应磁控溅射等。磁控溅射的工作原理是指电子在电场 E的作用下,在飞向基材的过程中与 Ar气气体 分子发生碰撞,使其电离产生出 Ar+和新的电子;新电子飞向基材, Ar+在电场作用下加 速飞向阴极靶,并以高能量轰击靶材表面,使靶材发生溅射。被溅射出的粒子中,中性的 靶材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材表面生成薄膜
3、,而产生的二次电子会受到电场和磁场作用,在 E (电场)xB (磁场)所指的方向漂移,简称 ExB漂移,其运动轨迹近似于一条摆线。若 为环形磁场,则电子就以近似摆线形式在靶材表面做圆周运动,它们的运动路径不仅很长,而且被束缚在靠近靶材表面的等离子体区域内,并且在该区域中电离出大量的Ar+来轰击靶材,从而实现了高速沉积。随着碰撞次数的增加,二次电子的能量消耗殆尽,逐渐远离 靶材表面,并在电场E的作用下最终沉积在基材表面。由于该电子的能量很低,传递给基 材的能量很小,致使基材温升较低。磁控溅射是入射粒子(如 Ar+)和靶原子的碰撞过程。入射粒子在靶中经历复杂的散 射过程,和靶原子碰撞,把部分动能传
4、递给靶原子,而此靶原子又与其他靶原子碰撞,形 成级联效应,在这种级联效应中某些获得足够向外运动动能的靶材表面靶原子就会离开靶 材表面被溅射出来。三、试验方法3.1实验材料实验分别选用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K38G高温合金和马氏体热作模具钢材料H13钢 (4Cr5MoSiV1)为基体材料,将实验材料用电火花线切割成15mmX 10mmX2mm的片状样品。3.2实验前基体试样的预处理基体试样在放入真空腔前须经过严格的清洁处理,去除基体表面粘附的各种油污、粉刺、汗 渍等污物来保证涂层的纯度和结合强度等。基体前期预处理步骤为:首先将线切割加工的试样进 行机械研磨或抛光处理,然后将打磨好的样
5、品放在丙酮溶液中超声清洗,随后将丙酮清洗过的样 品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干燥后待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涂层的综合性能,试样放入真空室后在膜 层物质沉积之前还需要对样品进行清洗,具体过程是:首先使用高能离子对试样进行轰击以进一 步清除试样表面的氧化皮及其他污染物,然后将预溅射后的靶材在低功率下同时对样品进行轰击, 进一步提高样品的表面活化能。离子轰击前先将Ar气引入真空腔,真空室内压力为1Pa左右,轰 击时采用脉冲偏压,其偏压值为-800V左右。3.3涂层沉积CrN涂层的制备采用沈阳科友真空技术有限公司的FDJ700型高真空多功能薄膜沉积设备的 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系统。沉积工艺如下:抽真空一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10 薄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实验 10 薄膜 材料 制备 性能 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