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ppt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ppt(1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方法 分离的主要目的是?,分离的主要目的是要将有效成分与非有效成分分离;分离的另一重要任务是将上一步分离出的总有效提取物中将有效成分逐一分开。,(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一、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结晶法 1 关于结晶和重结晶概念:结晶是指由非结晶状态到形成结晶的操作过程。重结晶指由纯度低结晶处理成纯度高结晶的操作过程。二者从操作角度差别是起始物不同。,2 结晶和重结晶操作:提取或分离物 溶于选择的溶剂,加热成饱和溶液,过滤 溶液 放置(冷藏)析晶,过滤 粗结晶 重复上述操作(重结晶)结晶,3 影响结晶的因素:1)结晶用溶剂的选择是最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应符合下
2、列条件:(1)要对被结晶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对杂质或冷热时都溶解,或冷热时都不溶解。(2)与被结晶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3)沸点不宜太高。除用单一溶剂外,中药成分的结晶常用一定比例的混合溶剂。,2)纯度:3)被结晶成分的类型:分子小易结晶;分 子大、含糖多,不易结晶。4)溶液浓度:溶液浓结晶快,但结晶细碎,杂质多;反之结晶慢,但晶形大、纯度高。5)结晶温度和时间:温度低、时间长,结晶好。,二、改变溶剂极性分离,指于中草药提取液中加入某些溶剂,从而改变溶剂极性,使某些成分沉淀而使所要成分与杂质分离的方法。,依据加入溶剂不同,分为:1)水提取醇沉淀法,本法是先以水为溶剂提取药材有效成分
3、,再将提取液浓缩至约1ml相当于原药材12g,再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去除提取液中杂质的方法。,工艺依据1、根据药材中各种成分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通过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交替处理,可保留生物碱盐类、甙类、氨基酸、有机酸盐等有效成分;去除蛋白质、糊化淀粉、粘液质、油脂、脂溶性色素、树脂、树胶、部分糖类等杂质。通常认为,料液中含乙醇量达到50%60%时,可去除淀粉等杂质,当含醇量达75%以上时,除鞣质、水溶性色素等少数无效成分外,其余大部分杂质均可沉淀而去除。2、根据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因为中药材体积大,若用乙醇以外的有机溶剂提取,用量多,损耗大,成本高,且有些有机溶剂不利于安全生产。,操作时应注意
4、的问题。,药液的浓缩 水提取液应经浓缩后再加乙醇处理,这样可减少乙醇的用量,使沉淀完全。浓缩时最好采用减压低温,特别是经水醇反复数次沉淀处理后的药液不宜用直火加热浓缩。浓缩前后可视情调节pH值,以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尽可能除去无效物质,加醇方式通常可分二种方式,一为分次醇沉,即每次回收乙醇后再加乙醇调至规定含醇量,使含醇量逐步提高,这样有利于除去杂质,减少杂质对有效成分的包裹一起沉出损失。二为梯度递增法醇沉,即逐步提高乙醇浓度,最后才回收乙醇,其操作方便,但乙醇用量大。不管用何种加醇方式,操作时皆应将乙醇慢慢地加入到浓缩药液中,边加边搅拌,使含醇量逐步提高,杂质慢慢分级沉出。,冷藏与处理加乙醇
5、时药液的温度不能太高,加至所需含醇量后,将容器口盖严,以防止乙醇挥发。该含醇药液慢慢降至室温后,再移置冷库中,于510下静置1224小时(加速胶体杂质凝聚),若含醇药液降温太快,微粒碰撞机会减少,沉淀颗粒较细,难于滤过。待充分静置冷藏后,先虹吸上清液,可顺利滤过,下层稠液再慢慢抽滤,并以同浓度乙醇适量洗涤沉淀,以减少药液成分的损失。,2)醇提取水沉淀法,本法为于醇提取浓缩液中加入10倍量以上水,以除去提取液中杂质的方法。,适用于蛋白质、粘液质、多糖等杂质较多的药材的提取和精制,使它们不易被醇提出。但由于先用乙醇提取,树脂、油脂、色素等杂质可溶于乙醇而被提出,故将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后,再加水搅拌,
6、静置冷藏一定时间,待这些杂质完全沉淀后滤过去除。,3)醇/醚、醇/丙酮法乙醇提取液中加入数倍量乙醚或丙酮,使皂苷析出,从而与脂溶性杂质分离的方法,三、酸碱沉淀法:,1、酸提取碱沉淀:用于生物碱的提取分离。2、碱提取酸沉淀:用于酚、酸类成分和内酯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四 专属试剂沉淀法,某些试剂能选择性地沉淀某类成分,称为专属试剂沉淀法。如雷氏铵盐能与水溶性生物碱类生成沉淀,可用于分离水溶性生物碱与其它生物碱;胆甾醇能和甾体皂苷沉淀,可使其与三萜皂苷分离;明胶能沉淀鞣质,可用于分离或除去鞣质等。,(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1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单体组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
7、数(K)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溶剂分配法的两相往往是互相饱和的水相与有机相。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果越高。,(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分离难易与分离因子分离因子:A、B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KA/KB(KA KB)100,一次萃取基本分离 100 10,须萃取10-12次 2,须萃取100次以上KA KB,无法分离,(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分配比与pH值pH12,酸性物质呈解离态、碱性呈非解离态,2 方法:1)简单萃取法:仪器,实验室用分液漏斗或下口瓶。一般在水和亲脂性有机溶剂中进行,根据情况,也可用酸
8、水或碱水。中药中成分比较复杂,一般一次萃取分离不出来纯品,需要再配合其他方法。由于成分的复杂性及相互作用,萃取中易发生乳化。破坏乳化的方法有:(1)加热敷;(2)将乳化层抽滤;(3)长时间放置(24小时以上)。,2)pH度萃取法:是分离酸性或碱性成分的常用方法。以pH成梯度的酸水溶液依次萃取以亲脂性有机溶剂溶解的碱性成梯度的混合生物碱,或者以pH成梯度的碱水溶液依次萃取以亲脂性有机溶剂溶解的酸性成梯度的混合酚、酸类成分,使后者分离的方法。,3)逆流分溶法:采用连续萃取器萃取。利用两溶液比重不同自然分层和分散相液滴穿过连续相溶剂时发生传质。此法可克服用分液漏斗多次萃取操作的麻烦。适用于中等极性,
9、不稳定物质的分离。试样极性过大过小,K受浓度、温度影响大、易乳化的萃取溶剂系统不宜,液液萃取纸色谱,PC主要用于选择液液萃取分离物质的最佳方案利用PC(纸色谱)求分离因子(同一溶剂系统)K有机相/水相=1/r(Rf/1-Rf)=Rfa(1-Rfb)/Rfb(1-Rfa)Rfa Rfb,r为纸色谱定数,当色谱滤纸湿重为干重的1.5倍时,r=2,液液分配柱色谱,定义:将两相中的一相涂覆在多孔载体(如硅胶等)上,作为固定相,填充在色谱管中,加入流动相(和固定相不相容的另一相)冲洗色谱柱,使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相对作逆流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动态分配而得以分离,这种方法,叫液液分配柱色谱法。,液液分配
10、柱色谱,正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极性,用于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如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等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极性,用于分离脂溶性成分常利用薄层色谱选择液液分配柱色谱的最佳分离条件反相色谱的条件为硅胶经化学修饰,键合上长度不同的烃基形成亲脂性表面而成。,液液分配柱色谱,为改善液液分配柱色谱的柱效低,耗时长,达到提高分离速度,缩短分离时间,常施加压力;依压力大小不同,分为:快速色谱(2.02x105Pa),低压液相色谱(20.2x105Pa)各种色谱柱的大体分离规模见教材25页图1-15,4)液滴逆流分配法(DCCC法):是利用流动相形成液滴,通过作为固定相的液柱而达到分
11、离纯化的目的。特点:不易乳化、无不可逆吸附消耗、无试样变性污染、无色谱峰畸形拖尾、试样可定量回收用于:皂苷、生物碱、酸性化合物、蛋白质、糖类的分离精制,(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吸附:物理、化学、半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也叫表面吸附,因构成溶液的分子(含溶质及溶剂)与吸附剂表面分子的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引起。特点:无选择性、吸附与解吸附过程可逆、速度快。实际工作中用的最多。(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吸附色谱),(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1、物理吸附的基本规律:相似者易于吸附吸附过程三要素:吸附剂、溶质、溶剂极性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特点:1)对极性物质亲和力强,极性强的溶质优先吸附
12、2)溶剂极性弱,吸附剂对溶质表现出强的吸附力,溶剂极性增强,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力减弱3)溶质被即使被硅胶、氧化铝吸附,但一旦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又可被后者置换洗脱下来。4)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则相反),(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2、极性强弱的判断:极性:分子中电荷不对称的程度。极性强弱是支配物理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1)、官能团的极性强弱,P28表1-32)、化合物的极性由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数目、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决定极性强弱顺序决定化合物的吸附行为及柱色谱的洗脱规律3)、溶剂的极性大小可据介电常数的大小判定P29表1-5,(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3、可用简单吸附进
13、行物质的浓缩与精制4、吸附色谱柱用于物质的分离 吸附柱色谱 是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色谱。,(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硅胶、氧化铝柱色谱:二者均为最常用的吸附剂。硅胶是一种中等极性的酸性吸附剂,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层析。氧化铝有弱碱性,主要用于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的分离,如生物碱、甾、萜类等成分;对于生物碱类的分离颇为理想。但是碱性氧化铝不宜用于醛、酮、酸、内酯等类型的化合物分离。吸附柱色谱用于物质分离的注意事项:,1)吸附剂的用量一般为试样量的30-60倍,试样极性小、难以分离者,可提高至100-200倍。吸附剂细的颗粒,分离效果好。2)硅
14、胶、氧化铝吸附柱色谱,应尽可能选用极性小的溶剂装柱和溶解试样,以利试样在吸附柱上形成狭窄的原始谱带。如试样在所选溶剂中不溶,可加极性较大溶剂溶解后,再用吸附剂吸收拌匀,60 加热挥尽溶剂,干燥研粉后再上柱。,3)洗脱用溶剂的极性宜逐步增加,但跳跃不能太大。混合溶剂中强极性溶剂的影响较大,不可随意将记性差别很大的两种溶剂混合在一起使用。4)为避免发生化学吸附,酸性物质宜用硅胶、碱性物质宜用氧化铝进行分离。分离酸性(碱性)物质时,洗脱溶剂中可加入适量乙酸(氨、吡啶、二乙胺),以防止拖尾、促进分离。5)吸附柱色谱也可用加压方式进行,溶剂系统可通过TLC进行筛选,一般TLC的Rf为0.2-0.3时为柱
15、色谱分离该组分的最佳溶剂系统,(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活性炭:是一种非极性吸附剂,对非极性物质吸附强。活性炭主要用于分离水溶性成分,如氨基酸、糖类及某些甙。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在水中最强,在有机溶剂中则较低弱。故水的洗脱能力最弱,而有机溶剂则较强。,(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吸附十分牢固,有时甚至不可逆,用得比较少。(如:黄酮等酚酸性物质被碱性氧化铝吸附,生物碱被酸性硅胶吸附)半化学吸附:化合物之间的氢键吸附,介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之间。如聚酰胺色谱,(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聚酰胺柱色谱:其与化合物间主要为氢键吸附。主要用于酚类、醌类如黄酮
16、类、蒽醌类及鞣质类等成分的分离。聚酰胺为高分子聚合物,不溶于水及常用有机溶剂,対碱稳定,对酸不稳定。吸附原理: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酰胺键上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聚酰胺在含水溶剂中对一般化合物的吸附的规律:化合物中能形成氢键的基团(酚羟基、羧基、羰基)多,吸附强;能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相同,处于对位和间位的吸附力强于邻位的。芳香环和双键多,吸附力强,(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聚酰胺与酚类、醌类化合物形成氢键的能力在水中最强,在含水醇中随醇浓度的增高而减弱,在高浓度醇或其他有机溶剂中几乎不缔合。通常用
17、水装柱,用不同浓度的醇溶液洗脱,也可以用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洗脱。聚酰胺的再生:用10%乙酸、3%氨水、5%NaOH水溶液,(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弱强):水-甲醇-NaOH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聚酰胺色谱柱的应用: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原因:吸附可逆)脱鞣:吸附不可逆,大孔吸附树脂 1 结构与组成:大孔吸附树脂为白色或淡黄色球形颗粒状,粒度多为2060目。组成为苯乙烯,二乙烯苯,或-甲基丙烯酸酯型。其中苯乙烯,二乙烯苯型为非极性树脂,2-甲基丙烯酸酯型为中极性树脂。大孔吸附树脂的结构中包含了许多微观小球组成的网状孔
18、穴结构。,2 特性:理化性质稳定,不容于酸、碱及有机溶剂。对有机物选择性较好。吸附速度快。再生处理方便。3 吸附原理:(吸附性和分子筛性结合)吸附性:大孔吸附树脂本身具有吸附性,是由范德华力或氢键吸附的结果。分子筛性原理:是由大孔吸附树脂本身的多孔性所决定的。通过孔径的化合物根据分子量的大小的不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4 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效果的因素:1)化合物分子极性大小:一般来说,大孔树脂的色谱行为具有反相的性质。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大先流出色谱柱。2)分子体积大小: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体积越大,吸附力越强。3)吸附剂的表面性质:如比表面积、表面电性、能否与化合物形成氢键、树脂的极性和空间结构。
19、4)洗脱剂:对非极性大孔树脂,洗脱剂极性越小,洗脱能力越强,对中极性大孔树脂及极性较大化合物,则极性较大溶剂洗脱力强。一般上样后先用水(或酸、碱水)洗去杂质,然后用不同浓度的含水醇、甲醇、乙醇、丙酮等依次洗脱。,5)pH值得影响(成分具有酸碱性时)碱性物质在碱性溶液中吸附,在酸性溶液中解吸,酸性物质在酸性溶液中吸附,在碱性溶液中解吸6)温度 为物理吸附,低温不利于吸附7)其他因素 预处理、洗脱机流速、柱的高度、树脂的粒径,5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与再生预处理的原因:含有未聚合单体、致孔剂、分散剂、防腐剂预处理方法:先用甲醇、乙醇、丙酮连续洗涤至加水无白色浑浊,再用蒸馏水洗至无醇味。再生的原因:
20、吸附的杂质多,会降低吸附能力。再生:用有机溶剂(乙醇、丙酮)洗涤,6 洗脱液的选择:洗脱液可使用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丙酮等 一般:对非极性大孔树脂,洗脱剂极性越小,洗脱能力越强,对中极性大孔树脂及极性较大化合物,则极性较大溶剂洗脱力强。,7 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由于选用的骨架材料和引入的基团不同,大孔树脂有选择性吸附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要达到满意的分离效果,必须根据被分离物的性质选用与之适合的,一定型号的树脂。有研究表明,对吸附量真正起作用的是体积比表面积,即每毫升湿树脂所具有的比表面积。,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1 单味药材成分的分离纯化1.1 苷、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主要为总苷
21、的提取,如从白芍中分离白芍总苷,甜叶菊中甜菊苷的提取,天麻中天麻苷的分离;苷与糖的分离,如赤芍中赤芍苷与糖的分离;苷与苷元的分离,如薄盖灵芝中尿嘧啶和嘧啶核苷的分离。,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过去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的提取主要采用溶剂萃取法,但此法大量使用有机溶剂,不但污染环境,而且使皂苷损失较多,并易产生严重的乳化现象,不利于分离,因此现多采用大孔树脂法。,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实验证明,用大孔树脂法精制皂苷,可达到较高的提取率。如用大孔树脂法精制三七总皂苷,提取率在88%以上;将西洋参茎叶的粗制品经过大孔树脂分离富集后,可制得含量达90%的精制皂苷;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制得的蒺
22、藜总皂苷,其得量明显高于传统溶剂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若适当改变吸附或解吸条件,则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药材提取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在提取绞股蓝皂苷时发现,在碱性溶液中有较好的吸附;提取人参总皂苷时,若在提取液中加入适量的无机盐,则可显著增加树脂对皂苷的吸附速度和吸附容量,提取率可从未加盐的70%增至90%以上。,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极性大的皂苷不易被大孔树脂吸附,可被水洗脱。提取刺玫果中的皂苷,水洗大孔树脂除去多糖等杂质,再用95%乙醇洗脱,由薄层色谱检识可知95%醇洗脱液中无皂苷,而水洗液中有皂苷。因此水洗多糖等杂质时,洗的次数不能太多,以免把极性大的皂苷洗下,在
23、实际工作中应用薄层色谱随时监控。,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1.2生物碱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八十年代初就有应用大孔吸附树脂从三棵针中提取生物碱的报道,其提取率可达97%。生物碱成盐后,在树脂上吸附弱,极易被水洗脱,因此生物碱回收率高。,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有人从树脂的筛选,到吸附和解吸条件的确定,较全面的研究了用树脂法提取喜树碱。实验表明,pH3时,喜树碱易从沉淀中析出;pH10,不稳定。pH 3的氯仿-甲醇(1:1)混合溶剂为一种较好的洗脱溶剂系统。,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以前川芎中生物碱的提取多使用乙醇,并用酸碱处理以分离,但此方法得率低,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而用大
24、孔树脂法制得含川芎嗪和阿魏酸的川芎提取物,含量可达2595%以上。,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1.3 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离曾有人介绍用DA-型大孔树脂提取四季青总黄酮和从化橘红及其幼果中分离柚苷(二氢黄酮苷类),报道最多的是银杏叶提取物(GBE)的制备。GBE的制备现多用大孔树脂或聚酰胺树脂对黄酮醇苷进行吸附和解吸。,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应用D101吸附树脂精制得含黄酮38%的GBE产品;在银杏叶提取液中加入絮凝剂,滤液在碱性条件下再次进行沉淀处理,所得滤液在酸性条件下上柱,用酸水和酸性25%乙醇洗脱,可得到质量合格而稳定的GBE,其黄酮和内酯含量分别达到26%和6%以上。,
25、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有研究表明,弱极性AB-8型树脂对银杏叶黄酮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易吸附,易解吸,性能优于其他几种树脂;选用一定比例(体积比为1:1)的D101与聚酰胺混合树脂,选择性与吸附率均得到改善,产品得率提高约1.,黄酮醇苷纯度大于24%。,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中药复方制剂的纯化、制备中药提取纯化研究是改变中药制剂“粗、大、黑”外观和服用剂量过大的关键,也是复方中药制剂现代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对中药制剂的革新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有实验证明以一定型号的树脂分离纯化复方中药,其纯化后有效成分的保留率大于75%,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草药 有效成分 分离 精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4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