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与癌症-中医.ppt
《中草药与癌症-中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草药与癌症-中医.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級中醫學Advanc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南台科技大學進修部碩士在職專班 生物科技所,授課老師:陳彥霖報告人:康介乙,中醫藥癌症治療,Part 2碩2-康介乙,中醫對癌症的診斷,辨病治療:根據腫瘤的發病部位和腫瘤細胞的特性,選擇一些比較強的藥物。辨証治療:運用四診八綱為主要手段綜合臨床各種証候表現,來研究疾病的病因、病機及發生、發展的規律,認識和辨別疾病的部位、寒熱、虛實及傳變轉移等,然後確定治療的 方法。,中醫藥治療癌症-辨病治療,理論基礎:現代醫學對於疾病過程的認識是“病”,由於現代醫學診斷技術的發展使得機體各個部位發生的腫瘤都可以得到明確診斷,
2、這是現代醫學診治疾病的重大優勢。近年來,中醫在治療疾病時也吸納了西醫這種辨病治療模式,因此,現代中醫治療腫瘤的原則是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還常選用一些具有一定抗癌作用的中草藥進行辨病治療,實踐表明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治療腫瘤具有較好療效。,中醫對癌症的診斷(辨證論治),癌症的辨證論治辨证施治与个体化治療:最近西方一些國家把東漢时期的医家张仲景的塑像请進了一些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構的神聖殿堂,是因为他創立了伤寒論六经分证和体质辨证。中医学诊治疾病须辨证論治,十分注重患者的体质特征、症候特点和用药習惯,認真進行辨证,实施个体化治療,從而提高了療效。,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这是中医学治病的特点,其实质就是辨证論
3、治。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階段,其症状大相径庭,病理机制当然不同,即使是同一疾病的同一病期,存在着个体差異、季節差異,在不同的地区、气候條件下,其症状也不盡相同,治療上应予相应的方药,这就是同病異治。,基因组学研究表明,由于基因的多樣性、药酶的多樣性,即個人遗傳基因的特点,在药品选用和用量、配伍等方面必须实行個体化治療,方可提高用药的準確性,减少毒副作用。,不同疾病,如其症状相似,“证”的屬性相同,即具有共同的病理机制,中医治療的方药當然也類同,这叫異病同治。,但同一基因缺损可引發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如GJB6基因突变可導致遗傳性聽力障碍和遗傳性皮肤病克鲁斯东综合征。治療时只要防止该基因的突变,或将
4、来用健康的GJB6基因置换已突变的基因,即可能治愈这两种病理上截然不同的疾病。同一种癌基因轉染不同的受体细胞,可诱發不同的轉移表型,而同一组織類型肿瘤的轉移表型,可以有不同癌基因異常表達所致。,在癌症的治療上,中医经常采用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的治则。如屬是同一类型的肺癌,中医治療常需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方药不盡相同;相反,不同癌腫在放療过程中,均可出现陰虚证,由于其“证”的属性相同,则治疗方药类同,從而提高了臨床療效。,辨證施治,氣滯 1.肝鬱氣滯,2.肺氣壅滯,3.胃失和降,4.腑氣不通血瘀 1.氣滯血瘀,2.氣虛血瘀,3.血瘀經絡,4.血瘀癥積痰飲凝聚 1.痰氣交阻,2.痰火互結,3.痰瘀
5、互結,4.痰濁阻竅熱毒正虛,如对癌性發热、疼痛的辨证,须分清其屬性后,再進行对证治療:,腫瘤常用的辨證理論,八綱辨證: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病因辨證:六淫、七情、飲食勞逸、外傷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三陽証(太陽病証,陽明病証,少陽病証)和三陰証(太陰病証,厥陰病証,少陰病証),腫瘤的辨證分型,氣滯血瘀証治痰濕凝聚証治熱毒內熾証治氣血不足証治臟腑無虛証治陰陽失調症治氣虛血瘀証治陰虛火旺証治陽虛水旺証治,轉移有一定的规律性,如轉移性肝癌,大多来自胰腺或胃腸癌,而中枢神经系统轉移灶大多来自肺癌,与中医五行学说的“反克”傳播途径颇相吻合。,中醫腫瘤治療原則,早期治療治病求本標本緩急:1.急則治
6、其標,2.緩則治其本,3.標本兼治扶正祛邪調整陰陽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常用治法,扶正培本法理氣活血法清熱解毒法軟堅散結法化痰祛濕法以毒攻毒法養陰清熱法健脾益腎法對症療法,常用療法,藥物療法針灸療法飲食療法心理療法,中醫學對腫瘤常用治法則,一.扶正培本又稱扶正固本是扶助正氣、培植本源的治法則。可調節人體陰陽、氣血、津液和臟腑功能的平衡以增強機體抗病能,消除虛弱症候,達到強身袪邪的目的。二、活血化瘀法 治血瘀證,腫瘤屬於中醫學中之癥,積,瘀血範疇使用活血化瘀法時注意氣為血帥,氣氣藥中期氣則血“常用中藥如桃仁承氣湯,血府逐瘀湯等古籍中具解結散血作用的蟹爪,蟹殼,螃蟹等調乳腺癌及胃癌,山楂具消肉積症化血
7、塊活血,應用消化道癌。,三、清熱解毒法 熱毒主要是腫瘤的主要病因,尤其是中晚期常伴有疼痛,床常疼痛,發熱,口乾舌燥,大乾結,舌苔厚黃等熱性症候,清熱解毒法為治病邪化熱結毒之證 常用藥物如黃芩,黃,黃柏,牛黃,半枝,蒲公英,銀花等豆,豆芽,絲瓜,苦瓜,黃瓜,苦菜,牛蒡,公根可解嚴症熱象,四、軟堅散結法散其集聚,軟其堅塊之法軟堅多用鹹味之品,如昆布,海藻,陳皮,木香,牡蠣鮑魚,海蔘,發菜等具軟堅散結作用茡薺,海蜇,半夏,南星,魔竽等具軟堅化痰,消散腫塊常用中藥如夏枯草,土茯苓,威仙,黃藥子,山慈姑等,中醫癌症的治法,扶正補虛法袪邪抗癌法中醫抗癌外治法,中醫癌症的治法,中醫治療癌症分為扶正與祛邪兩方
8、面。扶正 調節自身免疫功能,來達到抗癌目的。祛邪 直接對付病灶,抑制腫瘤生長。,中醫癌症的治法,扶正補虛法以各種手段來調節人體的陰陽、氣、血、臟腑和經絡的生理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病力,增強體質,延緩病情,抑制癌症發展。扶正法範圍很廣,是中醫癌症治療的重要手段。,中醫癌症的治法-扶正補虛法,、益氣健脾是治療氣虛的基本方法。患者主要表現為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語音低微、氣短、自汗、胃口差、大便稀爛,脈弱無力,舌質淡或胖、有齒痕、舌苔薄白。常用中藥有黃精、黃茋、人參、黨參、太子參、白术、茯苓、陳皮、甘草等。,中醫癌症的治法-扶正補虛法,二、養陰生津多用於陰虛內熱証,可見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口渴、心
9、煩、失眠、遺精、大便乾結,舌質紅、少苔或舌光無苔,脈細數無力等。常用中藥包括生地、沙參、天冬、麥冬、玄參、石斛、天花粉、龜板、鱉甲、玉竹、西洋參、黃精、女貞子、知母等。,中醫癌症的治法-扶正補虛法,三、滋陰養血多用於血虛証。臨床主要表現有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口唇和指甲蒼白、疲乏、脈細、舌淡白。常用藥有熟地、當歸、阿膠、白芍、龜板膠、制首烏、雞血藤、紫草等。,中醫癌症的治法-扶正補虛法,四、溫腎壯陽 多用於腎陽虛或脾腎不足者,表現有畏寒、肢冷、腰酸腿軟、神疲乏力、少氣懶言、氣短而喘、面色蒼白、小便清長、大便稀薄,舌質淡胖、苔潤滑,脈沉細等症狀。常用藥有熟附子、鹿角、仙靈脾、仙茅、肉蓯
10、蓉、巴戟天、補骨脂、肉桂等。,中醫癌症的治法,袪邪抗癌法、清熱解毒中醫認為熱毒是惡性腫瘤的主要病理之一,特別在中晚期癌症患者,引起局部腫塊的灼熱疼痛、發燒、手足心胸煩熱、口渴、大便乾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等熱性症候。再者如腸癌之膿血便,或子宮頸癌之臭穢分泌物,或白血病之各種出血症,大都是熱毒蘊積所致。所以清熱解毒是中醫抗癌最常見的治法。常用藥有白花蛇舌草、半枝 蓮、魚腥草、半邊蓮、夏枯草、苦參、龍葵、七葉一枝花、山豆根、白毛藤、石上柏、土茯苓、天葵子、冬凌草等。,中醫癌症的治法-袪邪抗癌法,二、活血去瘀適用於瘀血証之癌症患者,症狀包括腫塊、痛處固定、皮膚乾糙、角化過度、指甲脆弱、舌質青紫
11、或黯,或有瘀斑、瘀點或舌下有青紫點或靜脈曲張,脈弦細或澀等。活血化瘀具有疏通經絡、促進血流、改善血液循環、抑制結締組織增生,並有一定抑癌細胞作用。,中醫癌症的治法-袪邪抗癌法,有認為腫瘤病人較多處於“血瘀”狀態,利用活血化瘀藥物能改變異常血流,降低血濃度,以消除這種“高凝狀態”,使癌細胞不易在血流中停留、著床、種植,減少腫瘤轉移擴散的機會。常用中藥有蒲黃、丹參、莪术、三七、凌霄花、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當歸、穿山甲、王不留行、蘇木、乳香、沒藥、五靈芝、石見穿、鬼箭羽等。這些中藥還起到很好的鎮痛作用。,中醫癌症的治法-袪邪抗癌法,三、化痰軟堅 用於痰凝濕聚之証,如體表腫塊、淋巴結腫大、胸悶腹脹
12、、噁心嘔吐、四肢困乏或腫脹、或喘咳痰鳴、嘔吐痰涎、或兼有胸腔積液、腹水、白帶多、舌苔膩、舌質晦暗、脈滑等。常用藥包括半夏、膽南星、瓜蔞、皂角刺、夏枯草、牡蠣、海藻、昆布、黃藥子、僵 蠶、山慈菇、貓爪草等。這些藥物除能抗癌外,同時亦減輕免疫抑制作用。,中醫癌症的治法-袪邪抗癌法,四、以毒功毒 癌毒深陷,非攻不可,因此臨床上常用一些猛峻有毒之物,以毒功毒。實驗證明這些藥物大多對癌細胞有直接殺傷力,某些中草藥現已制成各種片劑、膠囊、注射劑,應用於臨床上各種癌症的治療,效果令人滿意。常用藥有動物類的蝎子、蜈蚣、斑蝥、紅娘子、蟾蜍、土鱉蟲、蜣螂、水蛭等;礦物類有雄黃、砒霜;植物類有藤黃、毛茛、菎麻、馬錢
13、子、巴豆、洋金花、急性子、雪上一枝蒿、烏頭、八角蓮、大戟、高陸等。這類中藥中,如斑蝥、狼毒、馬錢子等,能明顯消腫止痛,用來治療癌性疼痛有一定療效。,中醫癌症的治法,中醫抗癌外治法口服、注射等用藥屬癌症全身治療,中醫還有很多局部治療方法,包括針灸、按摩、外敷、薰洗、吸入、塞藥、灌腸等等,有助局部拔毒、通塞、枯萎癌腫、消腫止痛,是療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例如子宮頸癌、皮膚癌或淋巴轉移等可用中藥制劑外敷來提高病灶藥物濃度以達消毒散堅效果;用吸入法治療肺癌和鼻咽癌;用清熱解毒、瀉下逐水中藥外敷來治療肝癌腹水等。,中醫對癌症治療的想法(1),以毒攻毒,中醫認為癌為有形之邪,非毒不能消。善用蟲類藥:水蛭,全
14、蠍,蜈蚣,斑蟊。大積大聚,毒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過則死人。攻毒藥須配合扶正藥使用,並需適可而止。,殺滅惡性腫瘤,中醫對癌症治療的想法(2),濕熱久則蘊積毒素,治療應清熱利濕。現行研究證明這類藥,有抗癌作用。半支蓮、七葉一枝花、山慈菇、喜樹、白花蛇舌草。此藥能通利二便,使毒解,注意保持大便2次為佳,清熱利濕,中醫對癌症治療的想法(3),中醫認為癌症是在虛的基礎上發病的,故治療的各階段,皆應以扶正為本。調節免疫功能,增強消化功能,提高造血能力,尤其是西醫治療階段,及治療後調補期。,增強抗癌本錢,中醫對癌症治療的想法(4),正向思考的病人,往往治療效果比較好。中醫認為百病皆生於氣,七情所傷,氣機鬱
15、結,是癌症形成原因,故應配合心理輔導。中藥處方:逍遙散。,心情調適,中醫對癌症治療的想法(5),中醫注重預防的概念。增強機體的功能,即使有少許癌細胞,人體都能自行修復。,養正積自除,總結,早期以祛邪為主中期以攻補兼施晚期以扶正為主,抗癌中藥,抗腫瘤中藥的特點,1 抗腫瘤中藥多屬於植物多糖類,具有生物調節劑的作用。2 可透過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路,發揮抗腫瘤的作用。如黃耆既可以增強T、B 淋巴細胞的殺傷活性,又能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使後者分泌細胞因子增多,進一步增強T細胞的殺傷活性。3 抗腫瘤的機制多樣,同一種中藥有多個抗腫瘤機制,而不同的中藥可能具有相同的抗腫瘤作用機制。4 大部分抗腫
16、瘤中藥少有毒副作用。,中醫中藥治癌有五大特點,1.具有較強的整體觀念。腫瘤雖然是生長在身體的某一局部,但實際上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對多數的腫瘤病人來說,局部治療是不能解決根治問題的,而中醫由於以整體觀念出發,不僅考慮了局部的治療,亦採取扶正根本的方法,對於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可以彌補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不足。手術僅能切除癌腫,但不能預防殘癌和癌細胞的轉移,運用中藥在手術後長期治療,可以防止復發和轉移;放射、化學治療對人體有相當的副作用,運用中藥治療既能減輕放射、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又能加強放射、化學治療的效果,對於晚期或不能手術和放射、化學治療的患者是一大福音。
17、,中醫中藥治癌有五大特點,中醫藥治療腫瘤多用複方,是多種藥物組合起來服用,它不只是單方向的殺傷癌細胞作用,很可能還具有調控免疫機制,調節內分泌代謝等整體作用,是在多環節上產生效果的。常見的抗癌中藥如:靈芝、薑黃、人参、刺五加等,靈芝可增強機體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日本學者由靈芝中提取4種多糖,對癌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有對抗抗癌藥物對人體的損害,回升白血球數的效果。,中醫中藥治癌有五大特點,3.生活品質改善。癌症患者在局部狀況好轉的同時,全身狀況也得到改善,甚至能勝任日常的工作。4.副作用小。沒有骨髓抑制方面的副作用,對消化道也不會有嚴重的影響。5.經濟上比較便宜,服用又
18、方便。,中醫藥治療癌症-扶正祛邪,扶正培本 理論基礎:中醫理論認為虛證是腫瘤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和病機,正氣不足,氣血虛弱,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因而出現氣滯、血瘀、濕聚、痰結等一系列病理變化,最終形成腫瘤。臨床實踐也充分證明了扶正培本可以緩解症狀、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降低放化療的毒副作用等,對於某些腫瘤可能會降低復發率、提高治愈率的作用。因此扶正培本是中醫預防、治療腫瘤的特色和優勢。適應證:主要適應於晚期腫瘤。具體措施:滋陰,補氣,補陽,養血。,中醫藥治療癌症-扶正祛邪,祛邪 理論基礎:中醫理論認為外邪是腫瘤發生發展的一個因素。由於長期飲食不潔、情志失調、過度勞傷等引起機體陰陽平衡失調、臟腑
19、功能失調、外邪乘虛而入,引起氣滯血瘀、邪毒聚結等一系列病理變化,最終形成腫瘤。因此,祛邪也是中醫治療腫瘤的一大治則,具有較好的療效。適應證:早期腫瘤和體質較好的病人。具體措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化痰祛溼,以毒攻毒等。,中醫藥防治惡性腫瘤的主要機制,1 抗突變作用2 直接的細胞毒殺作用3 免疫增強作用4 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其分化 5 誘導腫瘤細胞凋亡6 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與增殖7.應用於放療、化療的病人,有減毒作用,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清熱解毒類活血化瘀類扶正固表類化瘀散結類利水滲濕類以毒攻毒藥,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清熱解毒類,主要對惡性腫瘤病人的熱證、實證有消炎、殺菌、抑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草药 癌症 中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