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专题之写作手法.ppt
《中考记叙文专题之写作手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专题之写作手法.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记叙文阅读之写作手法,伊川县实验中学 李庆格,中考真题回放,(河南 2016年)母亲养蜗牛 10.细度文章划线句,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心理的?人物描写(河南 2014年)看自行车的女人 9.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段为例进行分析.(4分)夹叙夹议(河南 2013年)放学 8.第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作了铺垫?(2分)铺垫(河南 2011年)漓江情韵 10.“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于跌落下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欲扬先抑,近七年考过四次,中考真题回放,重庆B 2017年:艾叶香中寻玉佩 11.玉心佩的去向,前
2、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4分)伏笔杭州 2017年:回家 7.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2分)伏笔暗示广州2017年:龙虎斗9.本文从正面和侧面对王家酒店的菜肴进行了描写,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0.对小田一郎的死,作者在文中已做了多次铺垫,请具体分析。(4分)铺垫,2017年是全国中考热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阅读: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即:我们不但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写了什么,还应
3、该了解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中考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记叙文常见的写作手法,记叙,描写,说明,议论 夹叙夹议 如看自行车的女人,抒情,记叙顺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记叙的详略 如:曹刿论战,描写对象,描写角度,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一、表达方式,如:孔乙己,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顺口溜:排比拟三大家,两反两问对着夸,记叙文常见的写作手法,三、表现手法:1.象征 如海燕 2.联想、想象 如天上的街市 3.前后呼应 如背影 4.
4、衬托(正衬、反衬)如爱莲说 5.欲扬先抑 如阿长与 6.托物言志 如陋室铭 7.借景抒情 如 朱自清的春,记叙文常见的写作手法,三、表现手法:8.以小见大 如散步9.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如沁园春 雪10.虚实结合 如沁园春 雪11.设置悬念12.对比 如故乡13.伏笔(暗示)如爸爸的花儿落了14.铺垫 如故乡,记叙文常见的写作手法,典例分析,(一)重庆B 2017年:艾叶香中寻玉佩 11.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4分)分析:紧扣原文找伏笔。看文章第六段 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
5、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典例分析,(一)重庆B 2017年:艾叶香中寻玉佩 11.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4分)【答案】“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地做出了艾叶饼。”(1分)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1分)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1分)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和善良。(1分),典例分析,(二)守电话的母亲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记叙文 专题 写作 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