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原子半径、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docx
《学案 原子半径、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 原子半径、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节 元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第1课时 原子半径、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学习目标】1. 了解原子半径及其变化规律,掌握粒子(原子、离子)半径的比较方法。2. 理解电离能的含义及其变化规律,了解电离能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课前自主学习】一、原子半径及其变化规律我们知道,核外电子是在核外一定区域内高速运动,那么不同的原子运动区域 的大小有什么规律?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1. 原子半径的含义:依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并没有经典意义上的半径,因此人们假定原子是一个,并用统计的方法来测定它的半径。2. 影响因素原子半祥电子层数蛭嚣之间的排斥壁原子半径iTrn核电荷数些原子核对电子的里原子半径吸引作用3 .变
2、化规律规律原因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离核更远的外层轨道填入电子,电子层数的影响核电荷增加的影响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除稀有气 体元素外)增加一个电子,核电荷一个正电荷;增加的电子产生的电子间的排斥作用_核 电荷增加导致的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作用同周期过渡 元素(从左到 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但变化幅度不大增加的电子都分布在 轨道上,不同 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ns)受到原子核 作用及内层电子作用的总体效果差别 不大【想一想】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半径有什么关系?二、元素的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不同元素的原子,因为结构不同,因而得失电子能力强弱是不同的,有没有
3、能够定量描述某种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的物理量呢?1. 概念气态基态原子或气态基态离子失去 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称为电离能,常 用符号表示,单位是。2. 意义判断金属元素的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电离能越小,表示在气态 时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越 失去电子;反之,电离能越大,表示在气态时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越失去电子。3. 分类(1) 第一电离能是指处于 的气态原子失去电子的电离能,符号为/广表示为 M(g)=M+(g)+e- I1(2) 第二电离能是在气态元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基础上再失去一个电子的电离 能,符号为 12。表示为 M+(g)=M2+(g)+e- I2(3) 依次还有第三电离
4、能I3,第四电离能I4等。4. 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1) 变化规律。同种元素的原子,电离能逐级(2) 影响因素。【做一做】试判断下列各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的相对大小。 I(砷)I(硒),I(铝)I(硅),I(漠)I(硒),I(氧)I(硫)。【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 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教材情境】元素的原子半径及相应的柱状比例模型示意图【问题探究】1.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吗?2.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左到右依次减小吗?3. 举例说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有什么规律?【探究总结】1. 原子半径的大小比较(1) 同电子层:一般来说,当电子层相同时,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5、,其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除稀有气 体外),有“序小径大”的规律。如r(11Na)r(12Mg)o(2) 同主族:一般来说,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或离子)半径越大。如 r(Na) ,(F)r(Cl)、尸(Na+)r(K+)、,(F)AB,如 r(K)r(Na)r(Mg)o2. 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1) 阳离子半径小于对应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大于对应的原子半径,如r(Na+)r(Na),r(S)r(Cl-)r(K+) r(Ca2+)o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离子,核外电子数多的半径大,如r(Fe2+)r(Fe3+),r(Cu+) r(Cu2+)。【典例】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错误的是
6、()A. KNaLiB.Na+Mg2+Al3+C.Mg2+Na+F-D.Cl-F-F【方法规律】“三看”法快速判断简单微粒半径大小“一看”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探究训练】1.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户2+、声+、夕3-、少-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ABDCB. 原子序数dcbaC. 离子半径 C3-D-B+A2+D. 单质的还原性ABDC2. 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A.
7、1s22s22p63s23p5B.1s22s22p3C.1s22s22p2D.1s22s22p63s23p4【补偿训练】1. 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A.Lil B.NaBr C.KCl D.CsF2. 下列关于微粒半径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层数少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电子层数多的元素的原子半径B. 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粒子,半径相同C. 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粒子,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D. 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探究二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教材情境】如图,部分主族元素及0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较示意图。部分主族元素珈I族元素的 第一电离能比较示竟匿【问题探究
8、】1. 由图可知IIA族和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都高,这是什么原因?2. 元素第一电离能小的元素,其金属性一定强吗?3. 根据Na、Mg、Al的电离能数据,回答:(1) 为什么同一元素的电离能逐级增大?(2) 为什么Na、Mg、Al的化合价分别为+1、+2、+3价?【探究总结】1.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图2. 电离能的递变规律(1)第一电离能: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现周期性变化。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表示元素原子失电子越来越 难。 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表示元素原子失电子越来越易。 同一周期中,11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IIIA
9、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VA族元素的第一电 离能比W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这是因为IIA族元素的最外层的s轨道呈全充满状态, VA族元素的最外层p轨道呈半充满状态。全充满状态和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2) 逐级电离能。 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原子失电子时,首先失去的是能量最高的电子,故第一电离能较小,以后再失去电子都是能级 较低的电子,所需要的能量增多洞时,失去电子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对电子的吸引更强,从 而使电离能越来越大。 逐级电离能递增有突跃现象。同一电子层的电子,能量相差不大,从同一个电子层逐渐失去一个电子时,所需能量差别不是 太大。再从不同电子层失去一个电子时,所需能量有很大的差
10、距。电离能有突跃现象,利用电 离能的突跃现象,可以判断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3. 元素电离能的应用(1) 比较元素金属性的强弱一般情况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2) 确定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由于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内层电子比外层电子难失去,因此元素的电离能会发生突变。(3) 确定元素的化合价如果十土,即电离能在In与/n+1之间发生突变,则元素的原子易形成+n价离子,并且主 nn1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价(或只有+价、0价)。某元素的逐级电离能,若I2I,则该元素 通常显+1价;若I3I2,则该元素通常显+2价,若I4I3,则该元素通常显+3价。【典例】(2021-威海高二
11、检测)下列关于电离能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三周期所含的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B. 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C. 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D. 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易错提醒】(1) 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呈增大趋势。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 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主族元素,随着电子层数增大,I】减小。(2) 当相邻逐级电离能突然变大时说明电子的电子层发生了变化,即同一电子层中电离能相 近,不同电子层中电离能有很大的差距。【探究训练】1. (双选)根据下表所列元素的各级电离能I/kJ-mol-1的数据,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 元
12、素X的常见化合价为+2价B. 元素Y可能为IIIA族元素C. 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D. 元素Y在化学性质上与锡相似2. 请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第2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参照如图B、F元素的位置,用小黑点标出C、N、O三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原子序数(2)元素的第一电离能:Al.$1(填“”或“”)。(3)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2周期元素有种。(4) S、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补偿训练】1. 下列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中,对应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3s23piC.3s23p3B.3s23p2D.3s23p42. 分析下列图表,回答问题。(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案 原子半径、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 原子 半径 电离能 及其 变化 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3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