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虚词归纳复习.ppt
《中考文言虚词归纳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虚词归纳复习.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文言虚词归纳,1.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2.掌握虚词“之、其、而、以、于、乃、则”的意义与用法。,学习目标,近年来,仙桃市中考语文卷中,增加了课外古文的阅读量。这类题目出题的原则就是“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阶段,系统地梳理课文中出现过的文言知识。现在,我把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作一个整理,仅供大家参考。,纵观近年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三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中考文言虚词的考查角度,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之、其、而、以、于、乃、则、为、若、且、虽、然、乎、焉。本节课主要归
2、纳前8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梳理,(一)用作代词,有以下两种情况:1.“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她”(他们)、“它”(它们)等。如:.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一、复习“之”,(代物,它),(代事,这件事),(代人,他),2.“之”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二)“之”用作助词,有四种情况:1.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如: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如:何陋之有?(陋室铭),3.“之”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
3、的作用,可不译。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之”用作语气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如:公将鼓之。久之,目似瞑。,(三)“之”用作动词。译为:“去”、“往”、“到”。如:送孟浩然之广陵,1.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能指其一端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二、复习“其”,2.“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3、“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
4、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译作,后一个“其”可译为 马说),“难道”,“恐怕”,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并且”。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则,三、复习“而”,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玉城雪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文言 虚词 归纳 复习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2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