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心理卫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老年心理卫生.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优秀精品课件文档资料,中老年心理卫生介绍 济宁鲁抗医院 王少远,一、简 述: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与方法。心理卫生不仅能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培养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心理卫生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一定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并且出现与之相联系的心理问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有效地预防一些心理冲突的发生,及时地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是个体心理卫生的主要目标。,心理卫生不仅是个人,而且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与否既与每个人的个体健康发展有关,也与整个家族、整个民
2、族的健康发展有关。随着社会进步,物质文明迅速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就更加复杂,生活的节奏更加紧张,威胁人们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心理卫生问题也就显得更加复杂而重要。,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这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不少人一提讲卫生就想到注意公共卫生,讲究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摄取适量的营养,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等等,这些无疑都是重要的。但是,这样做只能预防显微镜下看到的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只能把筋骨肌肉锻炼得更有力量,还不能确保人们的健康。人生在世,难免遭受种种矛盾与挫折,因而社会、心理因素也同样危害人的健康。譬如,一个人身强力壮,却理智欠佳,人格异常
3、,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那怎能说他“健康”?,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的定义修改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说,人要做到健康,必须体魄健全,身心健康,这种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中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早在四十年前就曾指出:“我们因注重身体的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得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则必须注重心理卫生”。由此看来,心理卫生乃是达到心理健康的手段。,二、世界卫生组织新的年龄划分:45岁以下为青年 4559岁为中年 6074为年青的老人或老年前期 7589岁为老年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1、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情况 中国60
4、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占总人口的10%,并且老年人口还将继续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据估计,202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9亿。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包括老年期精神疾病和老年期特有的心理问题,老年期精神疾、老年性痴呆、老年抑郁等。老年期特有的心理问题包括心理老龄化、离退休后的心理适应等。,2.老年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 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能力逐渐衰退,学习新事物较慢。但是,老年人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心理机能上的不足。注意力转移缓慢、分配困难。记背功能比年轻时差了,但理解之后的记忆能力并没有明显退化。想象力受到经验的限制,很难活跃,爱唠叨。消极、抑郁,容易烦躁、悲伤、害怕、
5、不满等,情感脆弱,生活、社交圈子变小,表现出对新的、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领域的畏难、畏惧、担忧,甚至拒绝等表现。,3.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和变化的性格 自我概念即如何看待自我的问题,老年人的自我概念表现为:我是否老了?是否有价值?我是否真的老不中用了?我生活中还有什么希望?我们的鼓励原则:能接纳自身的生理老化,也能接受自身心理功能的部分改变。鼓励的原因:更能自我接纳、自我肯定,更能主动去适应角色改变,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老年人的性格变化因人而异,一般既有稳定、连续的特点,同时也由于生理因素、环境、社会心理因素、认知和人生阅历的影响,性格会发生一些改变,使性格具了有变化的特点。,心理卫生的目的是要达到
6、心理健康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期罗(Maslow)和迈特尔曼(Mittelman)几经修订心理健康的十项标准(仅供参考):1.有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3.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心理卫生的目的是要达到心理健康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基本需要。,三、中年心理卫生 中年期是人生中的鼎盛时期。在中年期,人的身心达到完全成熟,身体健壮,学识渊博,精力充沛,我国
7、自古就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之说。中年期的划分有许多标准,最常见的分法是30或35岁开始为中年期,60至65岁结束。,(一)中年期的心身特点及心理需要,感知觉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骨骼肌肉系统 代谢系统,(二)中年人心理特点 1、中年人的某些单项的心理能力处于逐渐下降的过程中,但全部心理活动能力综合起来看,仍然在继续和成熟。2、中年期是一生中情感最丰富的时期,中年人可以感受到的情感范围十分广,情感体验也十分细腻没能体验到细微的情感差别。3、中年人个性趋向独特,在处理时期时可以体现出来。,(三)中年期的心理需要 1、缓解紧迫感 适度的紧迫感对人的身
8、心健康有益,往往能催人奋进,积极进取。强度的紧迫感还常使中年人急功近利,或意志消沉。2、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对于承担社会、家庭多方面重担的中年人来说,成就感和满足感的获得是他们的一大心理需要。,(四)、中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疲劳 强迫型人格障碍 婚姻适应不良 烟酒等物质依赖引起的心理问题 职业适应问题 固执 停滞感,(五)、中年期心理卫生措施,1、培养豁达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2、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圈3、调整饮食起居,预防早衰4、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5、劳逸结合6、调适婚姻生活,获得家庭幸福,四、老年期心理卫生,一般将人60至65岁以上这一阶段称为老年期。人走向衰老是生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老
9、年人面临的是一步步走向衰老的过程,老年人心理上还要经历一个较大的转变。,(一)社会因素对老人心理活动影响社会上对老年人偏见退休、离休生活方式改变丧偶、再婚、独居、家庭矛盾经济问题,(二)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1、孤独心理2、焦虑、抑郁3、疑病4、猜疑和嫉妒5、健忘,(三)老年期的心理保健 1.保持愉快的情绪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3.保持与社会密切接触 4.独立支配的经济收入 5.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6.保持生活规律,五、老年期心理特点 1、认知发展 除了心理运动技能外,认知能力在老年期会继续提高。不同的人认知发展在老年期差异极大,在老年人神经系统健康的条件下,人的认知功能在80岁以后仍
10、可以保持较高程度。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中较为常见,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降低往往是由疾病或体质下降引起的。,2、情感活动 老年人的情感活动本质上和中年时期没什么差别,只不过老年人情绪生活更加复杂,更多地体验到孤独感、抑郁感,悲痛也深刻而持久。老年人中抑郁症患者和自杀的比率都高于一般人。,3、老年人的人格 老年人在过去都被看作是保守、固执、固步自封的。现在心理学许多研究表明:在年老过程中,人格会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改变很小。,六、老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离退休综合症(二)衰老无能感(三)老年性痴呆症(四)老年期疑病症(五)抑郁(六)幻觉、谵妄(七)自私心理(八)睡眠障碍(九)老年期神经症,
11、1、离退休综合症 离退休的老年人适应这一重大的人生转变却很困难,往往出现情绪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引发多种疾病。患有离退休综合症的名人症状表现为:坐卧不宁,行为重复,做事情犹豫不决;有时出现强迫症倾向的行为;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常出差错;情绪变化明显,脾气暴躁易怒,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意,时常怀旧;待人多疑,易产生偏见;常出现类似更年期的生理症状:失眠、心悸、全身燥热等。,2、衰老无能感 衰老感是老年人常见的心态,指老年人面对社会、生理、心理方面衰退这一事实时,产生的已衰老、无用的感觉。觉得自己无用、无能,是社会、家庭的包袱、累赘。因而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和好奇心,开始抑郁、孤独、自卑,进而是加速
12、的衰老,有的人开始自暴自弃。,3、老年性痴呆症 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慢性精神衰退的疾病,多发生在65岁以上。患病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痴呆是指智力上衰退,主要表现在:情感、智力、性格障碍严重,肌体也随之衰老,但如果各种认知功能是急剧衰退的,就可能是痴呆症了。这是老年人各种精神障碍、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4、老年期疑病症 有的老年人面对衰老十分恐惧,总是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怀疑身体某个部位有病,描述的病情常十分夸张,即使去医院检查之后未发现症状也不能消除疑虑,时常抱怨身体不舒服,自己和家人都被折磨得苦不堪言。,七、老年期心理卫生措施,1、保持乐观的情绪;2、养生及养德;3、继续进行人生奋斗
13、,充分利用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4、社会、家庭对老年人生活的关注。,1、保持乐观的情绪 国内外许多调查研究中都发现,长寿老人中性格开朗、乐观的占多数。乐观地看待老年,则会有这样的发现:一生中第一次不再有学业、事业成功的强大压力,不必再承担养家糊口、为子女操劳的主要责任;一生中第一次有充裕的时间来完成以往没有时间完成的愿望。如青少年时期就有的兴趣爱好;不再有繁忙的事务,有清闲的时间与亲朋好友高谈阔论、吟诗下棋。,2、养生及养德 注重养生之道,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长寿老人的一大共同特点。1、饮食卫生 2、用药卫生 3、体育锻炼和劳动 4、注意劳逸适度 5、修身养性,陶冶情操,3、继续人生奋斗,不
14、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提高 事实上,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充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可以做到:1、保持心理开放,避免脱离、接触社会 2、继续工作 3、不断地学习 4、继续人格自我完善,4、社会、家庭对老年人生活的关注 社会应该为老年人做的是:(1)提倡尊老风尚。(2)创造能够使老年人健慷愉快的生活环境。家庭是老年人活动的中心场所和精神支持的最大源泉。,八、角色的改变,社会角色改变家庭角色改变,(一)社会角色改变:,离、退休是老年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离开多年工作的岗位后,老年人常有“人走茶凉”的感觉,感到周围的同事们对自己不如当初在职时“热情”,待遇不如以往“优厚”,办事说话事如当
15、年“灵验”,遇到阻力和困难增多,由于多年习惯于紧张忙碌的工作环境,一旦闲下来很容易感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产生无用感。,(二)家庭角色改变:,随着子女的长大成人,自己从原来精神上支撑家庭,经济上维持生活,要求小辈言听计从的家长角色逐渐降低为被照顾对象,在家庭中的“主导”、“影响力”缩小。老年人感到自己的意见再不像以前那样被子女们重视,常会萌发出一种无用感,以致精神空虚、情绪消沉。,九、老年健康心理的增进与维护 1.智力正常,人的智力主要由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操作五种能力构成,老年人如果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智力水平,能适应生活,具有一般生活能力,思路清晰,即为智
16、力正常。,2.情绪健康,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老年人如能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开朗豁达,安定平稳的情绪,一旦遇到困难和不幸,能用自已的理智驾驭情感,很快恢复平静,重新适应环境即为情绪健康。,3.意志坚强,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坚强的重要体现。心理健康的老年人能自觉地确定行动目标,具有按此目标行动的决心和毅力,有独力自主的能力,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4.心理协调,是指人的思想和行为相统一。心理健康的老年人尽管动作迟缓,但并不慌乱,做事头尾相顾,讲话条理清晰,处理问题恰当。,5.反应适度,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有个体差异,但应在一定的限度内,如果对小事情反应
17、过度,无端猜疑发怒,对事物缺乏反应、冷漠麻木,均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6.关系融洽,为老年人,乐于与他你交往,既对别人施于感情,也能欣赏并接受别人的感情,与大多数人和睦相处,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十、指导老年人正确地 评价自身健康状况,老年人要正确地对待疾病,人到老年,机体逐渐老化,易生各种疾病,每个老人对晚年生病应有思想准备;敢于面对现实,有了疾病,就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坚持定期参加健康体检,及时排除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及消极心理情绪;始终保持镇定、冷静、乐观、积极、向上、开朗、放松的心情。,正确认识退休问题 1,老年人退休后有些常易缅怀自己以往的业绩,悔恨以往的缺点和不足,羡慕中青年的大好机
18、会和光辉前程,埋怨自己过去错失良机,看不惯某些不正之风,喟叹自己已无能为力等。这些消极情绪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正确认识退休问题 2,退休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过程,退休也必然会带来社会角色、地位的变动,对此,老年人应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充分理解新陈代谢,新老交替的规律,知足常乐,才能对退休这个生活变动泰然处之。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和客观条件,继续从事一定的工作,为社会、为家庭发挥作用。,认识“老有所学”的重要性 1,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仍需要学习,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活跃思维,防止脑力衰退,更是新时代老年人重要的精神需要。老年人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兴趣参加
19、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写作、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不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之感,而且是一种健脑、健身的手段。,认识“老有所学”的重要性 2,通过这些活动,既能锻炼大脑的思维、逻辑、想象、识别、运算、感知觉等功能,而且由于大脑、眼、四肢等并用,使人的感官、肌肉、关节等都得到锻炼。合理用脑既可以促进大脑健康,提高人的智力,也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方法。,妥善处理好家庭关系 1,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妥善处理好夫妻与子女及亲属的关系,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非常重要。老年人需要家庭和睦与温馨,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在中国传统文化
20、的背景下,老年人在家庭中一般起着主导作用,维系亲子、婆媳、翁婿家庭生活气氛。但老年人与子女之间在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时因看法和和处理方法不同,而有所谓“代沟”即不相适应、难以沟通或保持一致的状况。,妥善处理好家庭关系 2,面对“代沟”,两代人宜求同存异,相互包容。作为子女应尽孝道,赡养与尊重老人,丧偶的老人如再婚,应正确对待并给予积极的支持。作为老人不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或摆长辈尊严,应理解子女,以理服人,遇事多与老伴及子女们协商。夫妻间应相互关心、体贴和照顾,在心灵上也是一种相互鼓舞和慰藉的力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老年人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老年人在离退休后必须重新调整
21、自己的生活节律,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劳动和娱乐;适当地修饰外貌,改善形象;适当扩大社会交往,多交知心朋友,多接触大自然的良辰美景,或欣赏优美的音乐;搞好居室卫生,在室内作一些装饰和布置,赏玩一些花草、字画或工艺品等。,十一、健全全社会的 老年心理卫生服务体系,1.进一步树立和发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我国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家,早已形成了对老人赡养与尊敬的社会美德。这种敬老养老的社会风尚也形成我国老人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社会变革,生产方式的改变,竞争与商品意识的价值观念,同样会使敬老养老的社会风气发生改变。因此,就宏观社会心理环境而言,应继续
22、大力倡导养老敬老。,2.加快老年问题的法制建设,应制定我国老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道德规范,强化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解除后顾之忧,安度晚年提供社会保障 1996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颁布,同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为我国亿万老年人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3.加强老龄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开展衰老及老年病的基础和应用性的战略研究项目;对人口结构,流行病学,社会、经济等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制定明确及行之有效的政策及规定;鼓励对衰老进行跨学科多层次的科学研究;,3.加强老龄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对老年人的衣、食、住
23、、行家庭问题等的研究;对从事老年人群工作的专业人员的培训及教育,提高技能及科学方法。只有开展老年人问题全方位的研究与实施,才能实现老年人健康老龄化的远景。,4.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各级政府、单位、邻里、家庭及亲友等都应对老年人给予关心、安慰、同情和支持 加快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满足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机构的需求,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福利设施,推动老年福利事业向社会化方向发展。,4.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为老年人建立起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如医疗保健、常见病的预防、娱乐和学习场所、住房等基本生活条件的满足。尽快发展老年服务事业,提供老年食品、服装,开设老年门诊、方便老年人就医和保健,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等,为“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奠定基础。,济宁鲁抗医院衷心祝愿:老年朋友身体健康 幸福、快乐!,谢 谢 2011年10月25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2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