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企业电气安全知识讲座.ppt
《中石化企业电气安全知识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石化企业电气安全知识讲座.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电气安全知识讲座,防雷技术 防静电技术 防爆防火技术 电气安全措施,2,一、防雷,雷电的产生与雷电的放电 防雷措施 适用规范,3,我国古代最早的雷击记录是周易记述的公元前1068年一次球形雷袭击周武王的住房。古代的人们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不能正确解释雷电现象,就把雷电与鬼神联系起来,创造了雷神电母等神话故事。在封建迷信时期,人们将旧历6月24日定为雷神的生日。第一个破除迷信的人是东汉哲学家王充(公元27-97年),他第一次提出了“雷是火”的论断。1749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等经过科学实验,为我们揭开了雷电的神秘面纱,雷电与我们日常所用的电有相同的性质。,人类的起源和雷电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地球
2、上没有雷电,人类将会灭绝。雷电为远古人类提供了最早的火种,推动了文明的进程,但同时又具有巨大的破坏性,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一秒钟有 100 次闪电,95%是云对云的放电(也就是说 95%的雷击只会产生电磁脉冲损害),4,雷电的产生与雷电的放电,人们通常把发生闪电的云称为雷雨云,一般讲的雷雨云就是指积雨云。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经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发生凝结的过程。使空气中水汽达到主要方式是空气降温冷却和增加水汽含量。积雨云是一种在强烈垂直对流过程中形成的云。近地面的大气的温度由于热传导和热辐射而升高,气体温度升高膨胀,密度减小,压强也随着降低,它就要上升;上方的空气
3、层密度相对较大,就要下沉。热气流在上升过程中膨胀降压,同时与高空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于是上升气团中的水汽凝结而出现雾滴,就形成了云。在强对流过程中,云中的雾滴进一步降温,变成过冷水滴、冰晶或雪花,并随高度逐渐增多。在冻结高度(-10摄氏度),由于过冷水大量冻结而释放潜热,使云顶突然向上发展,达到对流层顶附近后向水平方向铺展,形成云砧,是积雨云的显著特征。积雨云形成过程中,在大气电场以及温差起电效应、破碎起电效应的同时作用下,正负电荷分别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闪电。,5,雷电形成于大气运动过程中,其成因为大气运动中的剧
4、烈摩擦生电以及云块切割磁力线。闪电的形状最常见的是枝状,此外还有球状、片状、带状。闪电的形式有云天闪电、云间闪电、云地闪电。云间闪电时云间的摩擦就形成了雷声。在气象学中,常用雷暴日数、年平均雷暴日数、年平均地面落雷密度,来表征某个地方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和强度。此外,也使用年雷闪频数来评价雷电活动,它是指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一年共发生雷闪击的次数。大量观测统计资料表明,一个地区的雷闪频数与雷暴日数成线性关系。通常,建筑行业的防雷,更多的注重雷暴日的多少;航空、航海、气象、通信等行业越来越关心年雷闪频数的多少。我国一般按年平均雷暴日数将雷电活动区分为少雷区(90天)。我国的雷电活动,夏季最活跃,
5、冬季最少。全球分布是赤道附近最活跃,随纬度升高而减少,极地最少。,6,雷电危害按雷电形式可分成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三种。1、直击雷破坏: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2、感应雷破坏:感应雷破坏也称为二次破坏。它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两种。由于雷电流变化梯度很大,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使得周围的金属构件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可能向周围物体放电,如附近有可燃物就会引发火灾和爆
6、炸,而感应到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2.1静电感应雷:带有大量负电荷的雷云所产生的电场将会在金属导线上感应出被电场束缚的正电荷。当雷云对地放电或云间放电时,云层中的负电荷在一瞬间消失了,那么在线路上感应出的这些被束缚的正电荷也就在一瞬间失去了束缚,在电势能的作用下,这些正电荷将沿着线路产生大电流冲击。2.2电磁感应雷:雷击发生在供电线路附近,或击在避雷针上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此交变电磁场的能量将感应于线路并最终作用到设备上。3、雷电波引入的破坏: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酿成火灾
7、。,7,雷电危害按雷电出现的物理效应可分成电性质破坏、热性质破坏和机械性质破坏1、电性质破坏:雷电放电产生高达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对电气设备、仪表设备、通讯设备等的绝缘造成破坏,导致设备损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和人员伤亡,产生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使人触电。2、热性质破坏:当上百千安的强大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热量,可熔化导线、管线、构架金属物质,引发火灾。3、机械性质破坏:由于雷电的热效应,使木材、水泥等材料中间缝隙的水分、空气及其他物质剧烈膨胀,产生强大的机械压力,使被击中物体严重破坏甚至造成爆炸。,8,当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后,雷灾出现的特点与以往有极大的不同,可以概括
8、为:(1)受灾面大大扩大,从电力、建筑这两个传统领域扩展到几乎所有行业,特点是与高新技术关系最密切的领域,如航天航空、国防、邮电通信、计算机、电子工业、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2)从二维空间入侵变为三维空间入侵。从闪电直击和过电压波沿线传输变为空间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三维空间入侵到任何角落,无孔不入地造成灾害,因而防雷工程已从防直击雷、感应雷进入防雷电电磁脉冲(LEMP)。前面是指雷电的受灾行业面扩大了,这儿指雷电灾害的空间范围扩大了。例如二000年七月,一次闪电二家单位同时受到雷灾,而不是以往的一次闪电只是一个建筑物受损。(3)雷灾的经济损失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了,它袭击的对象本身的直接经济损失
9、有时并不太大,而由此产生的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就难以估计。例如某寻呼台遭受雷击,导致该台中断寻呼数小时,其直接损失是有限的,但间接损失将大大超过直接损失。(4)产生上述特点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关键性的特点是雷灾的主要对象已集中在微电子器件设备上。雷电的本身并没有变,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变了。微电子技术的应用渗透到各种生产和生活领域,微电子器件极端灵敏这一特点很容易受到无孔不入的LEMP的作用,造成微电子设备的失控或者损坏。,9,防雷措施,防雷装置: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避雷线、避雷器等。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三部分。(反击)避雷针:保护范围确定,h/2,h,ha
10、,hx,r=1.5hP,r地面保护半径mh避雷针高度mP高度影响系数;h30m取1,30120m取5.5/h,120取h120mrx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hx被保护物高度m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m,rx,10,避雷器 分为阀型、管型和氧化锌避雷器 接在被保护设备引入端,上端接带电部分、下端接地。正常时,避雷器内部间隙保持绝缘,过电压时间隙放电接地,截断冲击波,使引入被保护设备的电压为避雷器“残压”,雷电过后,避雷器恢复绝缘状态。,被保护设备,过电压,避雷器,接地,线路,11,建(构)筑物防雷等级划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第条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
11、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第条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没备的建筑物。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
12、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五、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注,预计雷击次数应按本规范附录一计算;第条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
13、建筑物。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12,适用规范,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 15599-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石油库
14、设计规范 GB50074-200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92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0-1997,13,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 15599-95,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和石油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销售、使用过程中避免或减少石油设备雷电危害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本规范适用于石油设备的雷电安全保护。2引用标准(略)3预防雷电危害的基本原则3.1石油和石油产品应贮存在密闭性的容器内,并避免易燃或可燃性油气混合在容器周围积聚。3.2易燃或可燃性油气可能泄漏或积聚的区域,应避免金属导体间产生火花放电。3.3固定顶金属容器附件(如呼吸阀、
15、安全阀)必须装设阻火器。3.4石油容器及其附属装置(如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等)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3.5石油设备应采用防雷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电气设备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14,4预防雷电危害的技术措施4.1金属油罐当贮存易燃、可燃油品的油罐,其顶板厚度小于4mm时,应装设防直击雷设备,如避雷针或半导体消雷器等。其中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参见附录A,其它情况下保护范围的确定详见GB50057附录四。半导体消雷器保护范围的确定参见附录B。当贮存易燃、可燃油品的油罐,其顶板厚度大于、等于4mm时,按GBJ74第条规定,可不装设防直击雷设备。但在多雷区(注),当油罐顶板厚度大于、
16、等于4mm时,仍可装设防直击雷设备。注:多雷区通常指年雷暴日大于40天的地区,参见附录C。4.13金属油罐必须作环型防雷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其间弧形距离不应大于30m。接地体距罐壁的距离应大于3m,当罐顶装有避雷针或利用罐体作接闪器时,每一接地点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浮顶金属油罐可不装设防直击雷设备,但必须用两根截面不小于25mm2的软铜绞线将浮船与罐体作电气连接。其连接点不应小于两处,连接点沿油罐周长的间距不应大于30m。浮顶油罐的密封结构,宜采用耐油导静电材料制品。金属油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等金属附件必须保持等电位连接。,15,4.2非金属油罐(略)4.3
17、人工洞石油库(略)4.4汽车槽车和铁路槽车汽车槽车和铁路槽车在装运易燃、可燃油器时宜装阻火器。铁路装卸油品设备(包括钢轨、管路、鹤管、栈桥等)应作电气连接并接地,冲击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4.5金属油船和油驳金属油船和油驳的金属桅杆或其它凸出物可作接闪器。如船体的结构是木质的或其它绝缘材料的,则必须把桅杆或其它凸出的金属物与水线以下的铜板连接。无线电天线应装避雷器。雷暴时应中止装卸油品,并关闭贮器开口。4.6管路输油管路可用其自身作接闪器,其法兰、阀门的连接处,应设金属跨接线。当法兰用5根以上螺栓连接时,法兰可不用金属线跨接,但必须构成电气通路。管路系统的所有金属件,包括护套的金属包覆层必须接
18、地。管路两端和每隔200-300m处,以及分支处、拐弯处均应有一处接地,接地点宜设在管墩处,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可燃性气体放空管路必须装设避雷针,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高管口不小于2m,避雷针距管口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3m。,16,5预防雷电危害的管理措施5.1制度各单位技术部门应制定防雷电危害的具体措施。建立设备防雷活动档案。5.2教育负责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雷电知识。5.3应急当发现雷电可能酿成雷电事故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上报主管领导。5.4预检每年雷雨季节之前,必须检查、维修防雷电设备和拉地。检查的主要项目如:a)防雷设备的外观形貌、连接程度,如发现断裂、损坏、松动应及时修复;
19、b)用仪器检测防雷设备冲击接地电阻值,如发现不符合要求,应及时修复;c)清洗堵塞的阻火芯,更换变形或腐蚀的阻火芯,并应保证密封处不漏气。,17,5.5人身安全雷雨天气时,应注意人身安全防护(参见附录D)。附录D附录A 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滚球法)(参考件)略附录B 半导体消雷器保护范围的确定(参考件)略附 录C 我国各地雷暴日期及初终期(参考件)略附 录D雷电人身安全防护(参考件)D.1雷暴天气时,不宜在户外从事石油作业,也不应在下列地方停留小型无保护的建筑物、车库或车棚;非金属顶或敞开式的各种车辆及船舶;山顶、山脊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顶部;开旷田野、各种停车场、运动场;游泳池、湖泊、海滨
20、或孤立的树下;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线、铁路轨道。D.2雷击时,如果作业人员孤立地处于暴露区并感到头发竖起时应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D.3雷击时,应寻找下列地方掩蔽。有防雷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大型金属框架的建筑物、构筑物;大型无防雷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舶。,18,二、防静电,静电的产生石油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安全防护适用规范,19,静电的产生,静电现象 电有正()电和负()电之分,两者均以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为特点。当对物质施以电荷时,电荷有在物质内部流动的(称为导体),也有停留在物质的接受点上的(称为绝缘体)。静止的电,即静电。静电的产生 物质由
21、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围绕外周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在正常情况,一般认为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该物质呈中性。由于某种原因,使最外层的电子中的几个电子成为自由电子而“飞逸”-原子成为带正电的原子,使电子附着的原子带负电。物质夺取自由电子,需要能量。如果物质间进行摩擦,产生电子转移。但两个物质表面接触后,只要把他们迅速拉开,也足以产生静电。静电产生的基本、重要的因素应当认为是,物质相互密切接触和迅速剥离。,20,产生静电的内因 物质逸出功(电子脱离物质表面所需要作的功)不同。逸出功小的物质失去电子,如玻璃与丝绸摩擦,玻璃总是带正电,丝绸总是带负电。物质电阻率不同。电阻率
22、高的物质电荷不易流失,静电聚集的条件就具备了。物质电阻率在108 cm以下电荷会瞬时消失,在10111015 cm之间容易带静电。汽油、苯容易起电,原油(1011)不容易带静电。产生静电的外因 紧密接触(25108 cm)与迅速分离。附着带电。带电离子或粉尘附着到绝缘的物质上。感应起电。带静电物质使附近物质(管道、部件等)局部带电荷现象。极化起电。绝缘体在静电场内其外部和内表出现电荷现象,是由分子在电场下整齐排列所致。流动带电。液体与管道接触,流动摩擦产生静电,并使一部分电荷被带走。喷出带电。流动物质与喷口摩擦,同时流体本身互相摩擦产生大量静电。飞沫带电。喷在空间的液体,由于扩展飞散和分离,出
23、现小滴新液面,产生静电。静电的积累 物质的载电量是以静电的产生量和泄漏速度的相关关系来决定,与物质的导电率及接地的好坏、带电的难易程度有很大关系。如空气相对湿度形成水膜的影响,物体本身特性等。,21,电阻率与泄漏半衰期的关系,22,石油静电的产生,输油管线中静电的产生 流动带电。管线材质影响。如高分子塑料管与钢管比较,前者带静电高8倍。管线内表面光洁度和使用时间等条件也对带静电倾向影响很大。管线长度与带电量成正比,如管线设有过滤分离器、过滤网等,带电量有时会增加10200倍。因此泵或过滤器等出口侧的管线采取加大管径和增设缓冲罐等措施,都是必要的。泵转速的影响。为缩短装油时间而超过标准值增大流速
24、是十分危险的。油温的影响。石油的导电率随油温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相反的理论。,23,混入微粒子、空气和水的影响。当石油类中混入铁锈等微粒子以胶状分散时会增大带电量;当空气和其他气体泡混入石油类中时,在流动开始瞬间,试验证明与正常流动比产生约100倍的静电;水的混入因情况不同而不同,一般也会增加静电。混合和搅拌引起的静电 当贮罐内存在水和杂质时,会产生大量静电。喷出引起的静电 若发生喷溅和泡沫会引起大量静电,应引起重视。沉降引起的静电 装油后,当油品混入游离水分时,带电电荷虽然在短时间内能释放的一定水平,但以后由10分钟开始至30分钟才逐渐消失到安全的水平,产生静电的原因一般认为是油内生成的乳化
25、物的水分在沉降过程中所致。另外其他固体杂质也会产生静电。因此需要静置一定的时间。影响贮罐内静电产生量的几个因素 底部装油与喷溅装油;油流出口与油面的距离;不同油品混合发生爆炸;罐底沉降水被搅起;蒸汽清洗油罐会产生很高的静电电位;时间因素(最大静电电位产生有延迟)。,24,铁路槽车静电主要来自泵和过滤器,一般过滤器设置在离装油口100米外,使有充足的时间逸散电荷。汽车油罐车静电主要来自泵管道和过滤器,在注油过程中,油面电位随油面升高而升高,到达一定值后又开始下降。油轮静电事故的产生:用水冲洗油油舱(测试表明冲洗很短时间,油仓中心电位高达40kV);油舱装油不满,油或压舱水摇晃带电。静电危害的条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化 企业 电气 安全 知识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1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