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赵继宗.ppt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赵继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赵继宗.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赵继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2008年1月11日 北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特点,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大多属于重症病死率高,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多存在血-脑屏障,治疗困难,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又称“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除外)细菌感染途径有:直接经鼻咽部黏膜侵入,随血流到达脑膜继发于邻近感染病灶(如中耳炎)继发于远隔部位的感染(如肺炎)发生于颅脑创伤或手术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不同病原体引起脑膜炎临床表现相似,难以凭症状、体征辨别何种病原菌 1个月以内新生儿,最常见病原菌是B族链球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和其他G-杆菌、李斯特菌;很少有
2、G+球菌 从幼儿到成人,肺炎链球菌最多见,也有流感嗜血杆菌;李斯特菌少见(免疫功能低下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特点,老年人患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李斯特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开放性颅脑创伤(尤其是伴有脑脊液漏者)或开颅手术后,包括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最常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还是肺炎链球菌,但也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闭合性脑外伤或伴有颅骨骨折、脑脊液漏者感染常由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流感杆菌引起 脑室-腹腔引流术后发生脑室炎、脑膜炎,常见病原菌有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杆菌、痤疮丙酸杆
3、菌,偶尔可见类白喉杆菌,细菌性脑脓肿,主要来源:四条途径邻近感染灶蔓延而来,如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窦感染 远隔部位感染灶血行播散,如肺脓肿、脓胸、骨髓炎、腹腔感染等,病死率更高创伤感染,尤其是战时颅脑创伤 手术后感染,多与脑室引流管和硬脑膜下引流管放置时间较长有关,脑脓肿致病菌种类与感染来源密切相关,总的来说链球菌最为常见,占60%70%,米氏链球菌群尤其常见源自邻近部位感染脑脓肿常为G-肠道杆菌创伤或术后脑脓肿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主要是类杆菌)相当常见,且常与需氧菌并存的混合感染,脑脓肿致病菌种类与感染来源密切相关,真菌性脑脓肿有增多倾向可能与较广泛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糖皮
4、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有关念珠菌最常见,其次是曲霉菌,但大多由其他感染部位(如肺曲霉菌病)播散而来,单独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极少 偶见毛霉菌脑脓肿,多发生在重病人,也有开放性颅脑损伤直接引起,硬脑膜下积脓,脓液积聚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不同部位,症状体征不同主要来源于额窦和筛窦感染,较少源自中耳和乳突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需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能是G-杆菌、肠球菌、厌氧菌(如中间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脆弱类杆菌)成人,颅脑损伤、手术后感染和硬脑膜下血肿继发感染多见,硬脑膜外脓肿,临床少见,脓肿局限于硬脑膜外腔,多伴有邻近颅骨骨髓炎,也常侵透硬脑膜形成硬脑膜下积脓,常发生在手术后病因和发病机制与硬脑
5、膜下积脓相近 60%90%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约18%是需氧或厌氧链球菌,13%左右是G-杆菌,以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偶有真菌(念珠菌)感染 除抗菌药物治疗外应手术清创,化脓性颅内血栓性静脉炎,主要来源于鼻旁窦(额窦,筛窦)、中耳、乳突、面部和口咽部感染预后不良,总病死率约34%,若上矢状窦完全闭塞病死率高达78%静脉海绵窦、横窦和上矢状窦最易发生,可同时引起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积脓和脑膜炎最常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少见病原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G-杆菌、厌氧菌;真菌有曲霉菌、毛霉菌和根霉菌,无菌性脑膜炎,又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的病因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枢神经系统 细菌性 感染 赵继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