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ppt
《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ppt(1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第一节 正常MRI影像学表现,学习要点及难点:,1、中枢神经系统MRI检查方法 2、中枢神经系统正常MRI影像学表现,一、一般检查技术(一)使用头部线圈(二)病人仰卧,下颌略内收,两内眦连线对准表面线圈(三)扫描方位:1、轴位为基本方位 2、根据需要加扫冠状位、矢状位,(四)扫描参数:T1WI(TR/TE=500/15或20)T2WI(TR/TE=2000/90)NEX=4 层厚:89mm,层间距:5mm.911层 矩阵=256*256,(五)增强扫描:T1WI,轴位、冠状和矢状位扫描。造影剂:Gd-DTPA,0.1mmol/kg(0.2ml/kg)。,二、几种病变的检
2、查方法:1、中线病变:中线、脑干的病变,矢状方位扫描,层厚4mm,无间距扫描,再以正中矢状位图像设置横轴位及冠状位扫描。,2、脑垂体病变:矢状位T1WI,4mm无间距扫描,再以正中矢状位图像设置冠状位扫描,显示垂体柄,较大的垂体瘤或鉴别诊断时,横轴位T2WI是需要的。,3、听神经瘤及桥小脑角病变 先作横轴位T1WI、T2WI显示双侧听神经束及面神经,然后再做局部T1WI薄层扫描,观察肿瘤与听神经束的关系,各方位扫描是必要的。,三、正常MRI 表现,脑实质 T1灰质信号低于白质;T2灰质信号高于白质 苍白球、红核、黑质及齿状核等因铁质沉积,T2WI低信号 脑脊液腔隙,T1低,T2高信号 颅神经,
3、、脑血管流空信号 颅骨与软组织,正常表现(MRI冠状1),冠状位 T1WI,正常表现(MRI冠状2),冠状位 T2WI,正常表现(MRI矢状1),矢状位 T1WI,正常表现(MRI矢状2),矢状位 T2WI,第二节 异常MRI表现,学习要点,掌握异常MRI表现,学习难点,常见短T1长T2病灶及短T1短T2病灶,一、脑质信号异常:1、长长:WI低信号,高信号,主要见于绝大多数脑内肿瘤,炎症,梗死灶,脱髓鞘病变。,2、长T1短T2:在T1WI、T2WI均呈低信号。主要见于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肿瘤内血管、钙化、骨化、纤维组织增生。,3、短T1 长T2:在T1WI、T2WI均呈高信号。主要见于脑出
4、血的亚急性期、肿瘤内出血以及脂肪类肿瘤。,4、短T1短T2:在T1WI呈高信号,T2WI低信号。见于 急性出血,黑色素瘤少数垂体瘤以及肿瘤 卒中。,5、混杂信号:主要见于动脉瘤出现湍流现象、动静脉畸形伴有血栓形成、肿瘤合并出血、坏死、囊变、钙化和肿瘤血管等。,二、形态结构异常:病灶的大小、部位、边缘、数目及病灶周围情况。MRI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参数成像优势。,三、脑血管改变(1)显示病灶本身及其周围脑组织情况。(2)利用MRI流空效应显示正常血管及脑血管畸形中异常血管,巨大动脉瘤内的湍流现象以及脑肿瘤的供血和异常的新生肿瘤血管分布。,四、对比增强改变 顺磁性对比剂:Gd-DTPA。增强
5、MRI表现:T1WI扫描,T1WI出现高信号。强化方式:明显、轻度、无强化 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转移瘤,第三节、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一、X线应用的价值和限度二、CT应用的价值和限度三、MRI应用的价值和限度,四、成像技术的优选和综合应用(一)外伤:首选CT(二)颅内肿瘤:CT和MRI(三)炎症和脱髓鞘性疾病:CT和MRI(四)血管性疾病:出血急性期:CT,亚急性及慢性期:MRI更敏感 脑梗塞:超急性期,选择MRI检查(五)先天畸形:首选MRI,第四节 颅内肿瘤,学习要点,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掌握颅内肿瘤的MRI诊断原则 掌握常见颅内肿瘤的典型MRI影像学表现 熟悉MRI对颅内
6、肿瘤诊断的价值了解特定解剖部位好发肿瘤的MRI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学习难点,本节学习中的难点:神经上皮肿瘤的分类及MRI影像学表现 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瘤的MRI影像学表现 桥小脑角区、鞍上、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种类,颅内肿瘤起源,颅骨、脑膜、血管、垂体、颅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 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颅内肿瘤分布,婴儿和儿童期 幕下: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成人与老年人 幕上:70%,神经上皮组织肿瘤、脑膜瘤、转移性肿瘤,MRI对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价值,定位更准确,MRI优于CT和平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1993、2000年),1神经上皮组织肿
7、瘤 2颅神经和脊神经肿瘤 3脑膜肿瘤 4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 5生殖细胞肿瘤,6囊肿和瘤样病变 7鞍区肿瘤 8局部扩展性肿瘤 9转移性肿瘤 10未分类肿瘤,脑瘤基本MRI影像学表现,1、病灶显示 MRI:高信号、低信号、等信号、混杂信号,2、病灶的强化表现 均一强化 斑状强化 环状强化 不规则强化,3、脑水肿 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无强化,脑瘤基本MRI影像学表现,4、占位效应 中线结构的移位 脑室与脑池的移位与变形 脑室、脑池的扩大 脑沟的变化 脑体积的改变,脑瘤基本MRI影像学表现,5、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 阻塞性脑积水 代偿性脑积水,6、脑外肿瘤常呈以下表现:(1)肿瘤有一宽基底
8、紧贴于颅骨内面(2)肿瘤邻近蛛网膜下腔增宽,或在脑池脑沟内有异常信号。(3)邻近脑白质受挤压且向脑室方向移位。(4)肿瘤的脑室缘附近有裂隙状脑脊液信号。,脑瘤基本MRI影像学表现,一、神经上皮肿瘤,占原发脑瘤40%50%,包括星形细胞肿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成髓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一)星形细胞肿瘤,星形细胞瘤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占星形细胞肿瘤的25%30%,一般发生在儿童和2030岁成人。常位于髓质内,也可累及皮质。病理学:肿瘤为灶性或弥漫浸润,无坏死、新生血管,水肿少见,15%20%有钙化。,MRI影像学表现,髓质
9、内边界清楚病灶,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明显强化,右颞纤维型星形细胞瘤,右额星形细胞瘤,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占星形细胞瘤的25%30%,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常发生于大脑半球髓质,以额叶、颞叶最常见 病理可见较少出血和坏死,MRI影像学表现,MRI平扫:T1WI呈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一高信号,边界不清,灶周可有水肿和占位表现 MRI增强:呈不规则强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转移,3、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
10、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星形细胞肿瘤的50%。年龄多在50岁以上。肿瘤多位于髓质深部,也可累及基底节,还可通过胼胝体累及两侧脑叶。病理以坏死和出血为特征,影像学表现(MRI),平扫:实体部分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高、等混杂信号;囊变坏死在T1WI呈低、T2WI呈高信号;典型的出血在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 增强:实体部分及坏死边缘强化,不规则“花环状”强化为其特征,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图),左额叶胶质母细胞瘤,左侧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右颞叶胶质母细胞瘤级,概述级,占脑瘤26%,年龄515岁,男:女为3:4,位于小脑,余视神经、视交叉、丘脑、下丘脑 病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枢神经系统 mri 诊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