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的用法用量、使用注意.ppt
《中成药的用法用量、使用注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成药的用法用量、使用注意.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成药的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由于中成药剂型多样,药性各异,主治病证各不相同,故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亦不相同,因此正确地掌握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及使用剂量,采取合理给药途径,对保证安全有效地使用中成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言,一、中成药的用法用量,(一)中成药的使用方法 主要包括有内服法、外用法、注射法等多种不同的使用方法。1.内服法 中成药内服剂占绝大多数,但由于剂型、药性、功效、主治的不同,具体的内服方法也各异。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服用、开水送服法、沸水冲服、噙化法法,直接服用:露剂、合剂、乳剂、酒剂、酊剂、糖浆剂、流浸膏剂、口服安 瓿 等液体制剂,均可采用直接服用的方法。开水送服法:蜜丸剂、水
2、丸剂、糊丸剂、蜡丸剂、浓缩丸、滴丸剂、散剂、丹剂、片剂等多种固体制剂,均可采用温开水或凉开水送服方法。,沸水冲服法:茶剂、饮剂均须用沸水泡汁,频服代茶饮;冲服剂(颗粒散)、膏滋剂或流浸膏剂也须用沸水冲泡溶化稀释后服用。噙化法:又叫含化法,是将药物含于口中缓缓溶解,再慢慢吞下,使其在口腔局部发挥治疗作用,多用治咽痛喉痹、乳蛾、口糜、牙痛等疾患,如牛黄噙化丸、六神丸、喉症丸等。,就服药时间来说,一般内服的中成药,宜空腹服用。但特殊疾病应特殊对待,需根据病情而定。如补养类中成药宜饭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饭后服为宜;驱虫药最好清晨空腹服;安神药睡前服效果佳;呕吐者应少量多次服用;调经药宜在临近经期前数日
3、服用;对于急性病,须遵医嘱,视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用法。,2.外用法 中成药外用药中除少数疗伤止痛,息风止痉的药物如七厘散、玉真散可内服外用外,绝大多数外用药均不能内服,尤其含有汞、铅、砷等有毒成分的外用药。中成药外用药同样因剂型、药性、功效、主治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外用法,常用的外用法有:撒敷法、调敷法、涂敷法、吹敷法、点入法、贴敷法,撒敷法:外用散剂多采用此法,即将药粉直接均匀地撒布患处,可用消毒敷料或外贴膏固定,以奏消肿解毒、提腐拔脓、生肌敛疮之效,如生肌散、提毒散、珍珠散等。,调敷法:将外用散剂或锭剂用适当的液体调成或研成糊状敷于患处的一种常用外治法。如用茶水调敷如意金黄散,取茶叶解毒消
4、肿之效;如黄酒或白酒调敷七厘散、九分散、五虎丹等,取酒活血通经,疗伤止痛之效;如花椒油调敷青蛤散,以取花椒燥湿止痒之功;也有用香油或蛋清调敷的,则取其有润肤的保护作用。,涂敷法:油膏剂、水剂等多采用将药物直接涂敷于患处的方法,如紫草膏、生肌玉红膏、獾膏等。,吹敷法:是指将一些外用中成药散剂装入硬纸筒中,吹到患处的治疗方法,为五官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如用锡类散吹喉治咽喉肿痛:用冰硼散吹敷治口腔糜烂,牙龈肿痛;用红棉散吹耳治耳道流脓。,点入法:是五官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滴眼剂、滴鼻剂、滴耳剂。其中滴眼剂又称眼药水,是直接点入眼内的制剂,用于治疗眼科疾患,如珍珠明目滴眼液。耳鼻喉科所用的滴鼻剂,
5、如苍夷滴鼻剂;滴耳剂,如冰连滴耳剂。,贴敷法:是指将中成药外用黑膏药加热烘软后贴敷患处的方法,如狗皮膏;而橡胶膏剂则不用加热烘软可直接贴敷患处,均是治疗风湿痹痛、跌仆损伤有效的贴敷疗法。此外,中成药膜剂,用于贴敷口腔粘膜、眼结膜、阴道粘膜等患处表面,可使药物在局部或全身发挥治疗作用,如万年青甙膜、养阴生肌散膜等,是贴敷法的新剂型。,此外,洗擦剂煎汤薰洗患处,如骨伤科洗药;线剂结扎痔核、漏管;钉剂插入痔核枯痔;条剂用于痈疽化脓引流;栓剂、坐药将药物置于肛门或阴道中待药物溶化吸收后在局部或全身发挥治疗作用,如苦参栓、野菊花栓等;不过,近代外用剂已渐渐突破局部用药治疗,扩展为全身治疗的更广泛更有效的
6、治疗方法。,3.注射法 中药注射法主要分为皮下、肌内、静脉、穴位及患处局部等不同给药方法。其中静脉注射又分推注和点滴两种,运用注射法的无菌操作要求和西药注射剂完全相同。至于中药注射剂用于病灶局部注射给药,系指枯痔注射液消痔灵用于痔核内注射的枯痔疗法,及莪术注射液用于宫颈癌或皮肤癌肿的局部注射疗法。,总之,口服给药法是最常用、最方便、比较安全的给药方法。注射给药法则由于剂量准确、显效快而适用于危重急症患者和因各种原因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因此,进行药物治疗时,为了达到安全合理用药,必须根据治疗目的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肉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二)中成
7、药的使用剂量,上市中成药的说明书中已明确规定使用剂量,所标剂量是按照国家研发规定严格制定的,有科学可信的试验数据支撑,无论医生临床用药或患者自行购用都应按照说明书的规定剂量用药。然而由于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病人体质强弱、发病季节不同,医生要因病、因药、因人、因时而宜,合理确定中成药的使用剂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虽然中成药大多数由原生药材中饮片制成,毒性低,安全系数大,但临床报道由于医生用量过大,或长期连续用药而引起中成药中毒的病例屡见不鲜。因此,临床医师必须结合病人的个体特点,确定最佳用量,防止用量过小,药力不足或用量过大,克伐正气的现象;尤其对含有砷
8、、汞、铅及斑蝥、蟾酥、马钱子、乌头、巴豆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更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免引起过量或蓄积中毒事故的发生;对于作用猛烈,易伤正气的品种,也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如破血消癥的鳖甲煎丸,破气导滞的开胸顺气丸,峻下逐水的舟车丸、十枣散等。此外,小儿用药剂量要适当减少,除经临床试验确定的小儿用药剂量应严格按其规定服用外,一般情况 3 岁以内服 1/4 成人量,3 5 岁的可服 1/3 成人量,5 10 岁的可服 1/2 成人量,10 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二、中成药的使用注意,随着中成药品种的不断增多,临床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中成药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关注
9、,但由于对中成药认识不足,使用不当,中成药的安全性问题受到质疑,为了使中成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证候禁忌,每种中成药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用范围,主治相应的病证,因此临床用药亦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如安宫牛黄丸,功能清热解毒,豁痰开窍,属于凉开宣窍醒神救急之品,主治中风、热厥、小儿急惊风证,用于心肝有热,风痰阻窍所致高热烦燥,面赤气粗,两拳固握,牙关紧闭,舌绛脉数的热闭神昏证,若见面青身凉,苔白脉迟,属于寒闭神昏者,当用苏合香丸以温开宣窍,则当禁用本药。再如二陈丸、二冬膏、清气化痰丸、三子养亲丸都是治疗咳嗽有痰的中成药,但功效不同,主治各异,二陈丸以燥湿化痰为功,主治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成药 用法 用量 使用 注意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0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