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减少症.ppt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液一般检查血常规(R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涂片白细胞分类(DC)及形态、红细胞形态及注意寄生虫及白血病细胞。,观察是否有红细胞疾病的常用指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形态:大小、形态、染色反应、结构的异常 血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值(MCV、MCHC、MCH):网织红细胞计数:,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方法:手工法及机器法,大多数医院采用后者 正常值: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成年男性(4.0-5.5)X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3.5-5.0)X1012/L 110-150g/L新生儿(6.0-7.
2、0)X1012/L 170-200g/L孕妇(3.5-5.0)X1012/L 100-150g/L,RBC/Hb 比值 正常比值:RBC/Hb为100:3 例如:RBC100万/mm3,Hb则为3 g/dl,影响因素:性别、年龄 血液总容量:大量失血,易掩盖贫血 血浆容量:水储留,假贫血,一、RBC及Hb定义:成年男性:大于6.01012/L,Hb 170g/L 成年女性:大于5.51012/L,Hb 160g/L,相对性增多:严重呕吐、腹泻 大量出汗 大面积烧伤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尿崩症 甲亢危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绝对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殖性疾病)继发性红细胞症:促红细胞
3、生长素(EPO)代偿 与缺氧有关 肺气肿、肺心病、先天心、高原居民 胎儿及新生儿 EPO非代偿:无缺氧 肾癌、肝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贫血:即RBC、Hb、Hct血细胞比:通常三者平行下降,以Hb为标准 男性Hb120g/L 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也有不平行下降,任何一种下降即为贫血 如一女性Hb为80g/L,RBC 3.6X1012/L 如 Hb为120g/L,RBC 3.0X1012/L,生理性减少比正常成人低10%-20%,见于:妊娠中、后期的孕妇 老年人 儿童,病理性减少(一)血液病引起1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原料不足 铁缺乏:缺铁性贫
4、血 叶酸、VITB12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损害: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态成分浸润骨髓:急、慢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转移癌 恶性组织细胞病,2红细胞破坏过多 各种溶血性贫血疾病(详见溶血性贫血章)(二)继发性贫血 肾性贫血 慢性感染性贫血 结缔组织病性贫血 恶性肿瘤的贫血 肝脏疾病的贫血 内分泌疾病的贫血(三)失血 急性 急性失血后贫血 慢性 即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学改变(1)大小异常 类型 小红细胞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海洋性贫血、慢性病贫血 大红细胞 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 巨幼细胞性贫血,(2)形态异常:球形
5、细胞 椭圆形细胞 口形细胞 靶形细胞:地中海贫血 泪滴形细胞:骨髓纤维化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见于浆细胞疾病,(3)染色反应的异常: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海洋性贫血 高色素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多染色性 增生性贫血,(2)结构的异常有核红细胞:骨髓:反应性: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异常增生性:红血病、白血病 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 其它:骨髓转移癌 嗜碱性点彩:铅中毒 增生性贫血 骨髓纤维化 Howell-J0lly 溶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Cabot环:同3),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测定 原理: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将抗
6、凝血置于管中,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即可测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容积的比值参考值:L/L L/L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积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红细胞比积增多:各种原因的血液浓缩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计算公式 临床意义:,类型 MCV MCH MCHC 病因(fL)(pg)(%)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00 31 32-36 巨幼细胞贫血 单纯小细胞贫血 80 27 32-36 慢性感染 炎症、肝病 尿毒 症、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贫血的分类: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红细胞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MCV:平均红细胞容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每升血
7、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贫血的形态学的分类,种类 Hb与RBC比例 红细胞大小 红细胞平均值小细胞低 HbRBC 小红细胞 MCV MCH MCHC 色素性贫血 中央淡染扩大 大细胞:RBC Hb 大红细胞 MCV MCH MCHC 性贫血正常细胞 RBC Hb 正常大小 MCV MCH MCHC 性贫血 红细胞 正常 正常 正常,1.白细胞计数及意义2.白细胞分类及意义:核象变化(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分叶核粒细胞):核左移 核右移 形态观察:,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外周血白细胞种类:中性粒细胞
8、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白细胞常规:白细胞总数 各类白细胞的比例(%)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白细胞总数X百分数%),参考值:1)白细胞总数 成人WBC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 6个月-2岁(11-12)109/L 各类白细胞的比例及绝对数: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50-70%2-7 109/L 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0.5-5%0.02-0.5 109/L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0-1%0-0.1X109 淋巴细胞 20%-40%0.8-4X109/L 单核细胞 3%-8%0.12-018X109/L,白细胞增多:WBC10109/L中性
9、粒细胞增多:WBC总数 10 109/L,粒细胞绝对值7 109/L 生理性增多:1万-1.5万,一过性 下午上午 饱餐、情绪激动 运动、高温、严寒 新生儿、月经期、妊娠中、晚期、分娩,病理性增多:反应性:储存池、边缘池(分叶、杆状核粒细胞)血 分类:感染性 非感染性 异常增生性:原始和幼稚粒细胞血 分类:恶性增生 相对良性增生,反应性增多:特点:白细胞数不超过5万,分叶核、杆状核细胞增多,有中毒性粒细胞 一般无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感染或炎症:最常见的原因。与病原体、部位、程度及机体反应有关,感染 化脓性球菌感染局部炎症或 全身性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脓 其它: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真菌
10、:放线菌 病毒:流行性出血热、已型脑炎、立克次体:斑疹伤寒 螺旋体:钩体病 寄生虫;肺吸虫,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大面积烧伤 外伤、创伤 心肌梗塞、肺梗塞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消化道出血 内脏破裂,急性中毒:生物毒素:蛇毒 植物性:毒蕈中毒 内源性:尿毒症、糖尿病、甲亢危象 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肿瘤 白细胞增多的机制:分解产物刺激 肿瘤细胞产生G-CSF 转移骨髓6 其它:皮质激素,异常增生性增多:1)粒细胞白血病,特点:白细胞数可达5万以上,可见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有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骨髓增殖性疾病:特点:有两系以上血细胞增多。真红 原发性血小板增
11、多症、骨髓纤维化,反应性增多 异常增生性增多分类:感染性 非感染性 恶性增多 相对良性病因:局部炎症 组织损伤 急粒白血病 慢粒白血病 真红 全身感染 急性溶血 等 骨纤等计数:1-3万 1-2万 5万以上 10万以上 1-3万 分类:分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 原粒细胞 中幼粒 分叶核粒 杆状核粒细胞 晚幼粒中毒性粒细胞:+/-治疗:抗生素 去除病因 化疗,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一、核左移1.核左移的定义:正常时外周血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比值 1:13,比值增大,杆状核增多,甚至出现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如晚幼粒、中幼粒细胞)。再生性左移: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 退行性左移:核左移而白细胞总 甚
12、至减少。,核左移的程度及意义 左移 分叶核 杆状核 晚幼粒 中幼粒 早幼粒 原粒细胞 意义轻度:+(6%)感染轻中度:+(10%)+严重感染重度:+(25%)+白血病 类白血病反应临床意义:同中性粒细胞增多,二、核右移 1定义: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在5叶以上的细胞3%2见于:巨幼贫 感染的恢复期 抗代谢药物治疗后,三、中性粒细胞常见的形态异常,(一)中毒改变:1)包括:细胞大小不均:中毒性颗粒:核变性:2)临床意义:见于化脓性感染、慢性感染、大面积烧伤、急性中毒、恶性肿瘤,(二)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见于巨幼贫、抗代谢药物(三)棒状小体(AUER小体):只出现在粒-单白血病细胞中 急淋白血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性 粒细胞 减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70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