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的小班教学.ppt
《中学阶段的小班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阶段的小班教学.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學階段的小班教學,葉建源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本報告分為兩部分:小班教學的概念及其在中學教育的意義香港中學教育中採用小班教學的經驗,第一部分小班教學的概念及其在中學教育的意義,1.何謂小班:數量化的觀點2.何謂小班:質的觀點3.歐美的發展4.歐美進一步削減班額的爭議5.對東亞地區大班的迷思6.小班在中學階段的意義,1.何謂小班:數量化的觀點,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小班?(a)45人(b)30人(c)35人(d)18人,(a)在某些內陸城巿,班級人數從60以上下降到45人,算不算小班?(b)上海從過去的動轍50人以上下降到現在的30人為限,算不算小班?(c)南韓從戰後的每班80人下降到2002年的新標準
2、,算不算小班?(d)美國人認為,20人以上是正常班,要降到20人以下才算小班。(e)要不要再小下去?10人?5人?1人1班?,這是相對的大小的概念。進一步的問題是:是不是班級越小越好?,2.何謂小班:質的觀點,主要的問題是:小班是不是應該具備某些教學特點呢?,小班:與理想教學形態相配合的班級規模 傳統的理想教學形態是學生乖乖地聽講,把老師教的東西好好記住。這種理想教學形態,與大班教學是相適應的,大班教學也是成本效益最高的。現在,理想的教學形態包括高關顧、多參與、多互動等),過去的大班就難以配合。,因此,合理的班級規模必須以理想的教學形態為依歸。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 J.Finn 教授的話(200
3、2),小班是一個(達致更佳教學的)促進性條件(facilitating condition)。按照不同的教學內容的特點,可能需要不同的班級規模和組合方式。,促進性條件:降低班級人數造就了有利條件讓老師有更多機會,這些機會包括進行一對一的個別指導、及早發現學生的問題並加以糾正,這些都是在大班中鮮有的(Finn&Wang,2002,頁 ix-x)小班讓教師教得更好,換句話說,小班造就有利條件予教師施教,讓學生學習。(Blatchford,2003,頁 150-1),那麼,所謂小班,只是現階段的一個方便的說法而已。更準確的說法,是配合理想教學形態的班級規模。是大是小,按需而定。,教學的實際需要,匹配
4、的教學環境(包括班級規模),理想的教學形態和效果,3.歐美的發展,歷史上歐美都是採用大班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1592-1670)的觀念:一位老師可以同時教授幾百名學生。這是可行亦是重要的。教師教得越多學生,滿足感就越大。大班的環境可讓學生彼此幫助,互相競爭。而實際上,當合資格的教師人數不足以應付龐大的需求時,大班教學也是有必要的。,英國近代小说家勞倫斯(D.H.Lawrence)描述當時的教學情境:俄蘇納面對著一班55人的學生,有男有女。他們站著,班房裡盡是一排一排的桌子連人。她完全覺得自己的存在仿如無物,她既無自己的地方,又不像活在那裡。她面臨的是一大堆的學生。她聽見課室後傳來急速的、連
5、珠炮似的問題。站在這班學生的跟前,她顯得束手無策,她苦候著。她這堆孩子共55人,一張張陌生的面孔盯著她,懷有惡意,愛嘲弄人。(小說 The Rainbow,1916,頁376),俄蘇納心裡发昏,為何她要握緊這一切,為何她要强迫55個不愿意讀書的學生去學習她看見布朗特老師、夏比老師、史科菲老師、所有老師都毫不愿意地幹着這樣的苦差事,就是逼令學生行出一套有紀律、機械式的規範,令整班學生變成自律、專注,繼而向他們灌輸各方面的知識。最重大的任務就是將60名孩童轉化成一種共同的狀態。可是,要達至此等狀態不獨有賴老師本身的意向,學校當權者的意向亦甚為重要,因為學生的意向也受着前者影響。(The Rainb
6、ow,頁 3823),國際教育規劃研究所所長庫姆斯(P.Coombs):由於六十年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入學人數減少了。很有意思的是,儘管財政緊張,中小學注冊人數下降,許多發達國家還是保持住了教師隊伍的規模使之未受太大的觸動,其結果是降低了學生與教師的比例。(1985,頁128)出生率下降,學額需求減少,為削減班額提供了外部的條件。,同樣重要的,是教育思潮的演變。經歷了歐洲的盧梭、裴斯泰洛齊,美國的杜威等教育家的洗禮,這些地區的教育理念傾向於以兒童為中心。在出生率減少的背景下,小班變成了非常合理的選擇。,4.歐美進一步削減班額的爭議,不過,班是否越小越好呢?在歐美的爭論不少,是政策辯論和學術辯論
7、中的熱門論題,歷久不衰。爭論的焦點主要有兩個:進一步削減班額,是否真的帶來好處呢?這是教育研究者關心的問題。即使小班真的带來一定的好處,若與所涉及的龐大額外資源比較,是否值得呢?這是政策制訂者關心的問題。,美國早期關於小班的研究,呈現莫衷一是的結果。1978年,G.V.Glass等學者運用新穎的meta-analysis方法,綜合約80項研究成果,得出兩項主要結論:減少班級人數有利於提高學習表現。當班級人數下降至20人以下,其優勢尤為明顯。,以下簡述幾項比較重要的研究成果:美國田納西州的星星計劃(Project STAR)英國倫敦教育學院的班級人數研究對小班教學的異議,(a)田納西州研究,St
8、udent-Teacher Achievement Ratio,Project STAR,1985-89哈佛大學教授F.Mosteller等譽之為美國教育史上最偉大的試驗之一(1996)。因為它是首個個隨機抽樣的大型研究,克服了小班研究之中常見的規模過小、變數難以控制等複雜因素,因而使研究結果更有說服力。再加上十多年來的追踪研究,更是教育研究史上罕有的嘗試。,研究方法:研究對象:79 所小學,幼稚園至三年級(K-3)學生,超過300間課室,牽涉約 7500 名學生學生隨機分組,分為:小班 1317 人 常規班 2226 人,一名常規老師 配備輔助老師的常規班 2226 人,一名常規老師,再配備
9、一名全職助教每年隨機分派老師評估工具:標準化成就測驗(閱讀、數學等)持久利益研究:持續追踪參與該計劃學生的表現,直至高中,大班與小班成就的對比 閱讀 運算幼稚園 0.5 月1.6月小一 1.3月2.8月小二 3.9月3.5月小三 4.5月 2.6月(Finn,2002),追踪結果:最新的研究結果(Finn等,2005)顯示,早年的小班學習經驗對學生带來長遠影響,甚至其高中畢業的機會:高中畢業率正常班*小 班*低下階層(獲分發免費午餐者)70.2%88.2%一般階層(無免費午餐者)83.7%87.0%總和76.3%87.8%*指幼稚園至小三就讀的班級類型,(b)英國倫敦教育學院研究,英國倫敦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阶段 小班 教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69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