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突泉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泉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突泉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泉县人民政府2023年3月1总则11.1 编制目的11.2 编制依据11.3 适用范围31.4 工作原则31.5 事件分级41.6 预案体系及衔接7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82.1 应急领导机构及职责82.2 应急指挥部及职责82.3 现场指挥机构92.4 应急专家机构102.5 企事业与水体应急管理103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113.1 预防113.2 预警123.3 信息报告与通报154应急响应194.1 分级响应194.2 应急响应措施214.3 应急响应终止265后期处置285.1 调查与评估285.2 善后处置305.3 恢复重建306应急保障326.1 队伍保
2、障326.2 资金保障326.3 物资保障336.4 交通运输保障336.5 通信保障346.6 技术保障346.7 宣传、培训与演练347预案管理367.1 预案解释367.2 预案管理与修订367.3 本预案用语的含义367.4 预案实施378附件错误味定义书签。附件1突泉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职责分工38附件2现场应急工作小组组成及主要职责40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健全突泉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以及危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本预案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
3、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有关行业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编制。1.2.1 国家法律、法规和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9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年4月29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9月1日修正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4、);(9)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10)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12)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101号);(14)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令第17号);(15)突发环境事件应调查处理办法(环保部令第32号)(1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保部令第34号);(17)关于印发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434号);(18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14119号);(19)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令第17号);(20)突发环境事件应调查处理办法(环保部令第32号);(22)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88号)o1.2.2 地方法规和文件(1)内蒙古自治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内政办发202290号);(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通知(内政办发电200889号);(3)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8修订)(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2018年12月6
6、日起施行);(4)内蒙古自治区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九十二号,2023年1月1日起施行);(5)关于印发兴安盟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兴署发2022133号);(6)关于印发兴安盟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的通知(兴署办发20223号)。1.2.3 标准、技术规范(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I-2010);(4)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15-2012);(5)事故状杰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
7、QS/Y1190-2013);(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21)。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泉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以及发生在突泉县行政区域外但突泉县辖区内受到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预案由突泉县人民政府负责发布实施和组织修订。1.4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积极预防。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预防、预警工作,扎实做好环境隐患排查,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属地为主,先期处置。县政府统一领导负责本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严格落实企事业单位环境安全主体责任,企事业单位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
8、应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减轻后果,并报告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分级响应,分类管理。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和预警级别的等级划分,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超出本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上报上一级政府。针对不同原因所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实行分类指导、分类处置。部门联动,社会动员。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有关部门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如果判断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要及时通报生态环境部门;实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建立健全社会应急动员机制,充实救援队伍,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依靠科技,规范管理。积极支持鼓励环境应急相关科研工作,加强环境应急专家队伍建
9、设,充分发挥科技在环境应急工作中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应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1.5 事件分级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由高到低,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1.5.1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 I、11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
10、;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Q1.5.2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旗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I、11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
11、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跨自治区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1.5.3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 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
12、、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跨盟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154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7) IV、V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6)
13、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1.6预案体系及衔接(1)突泉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全县预防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指导性文件,属于县级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衔接突泉县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兴安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突泉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作为突泉县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相关预案的上级预案,指导突泉县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相关预案的制修订。(3)突泉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与突泉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属于互相支持、互为补充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平行预案体系。当发生重污染天气预警时,突泉县重污
14、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指导辖区相关企业启动应急响应操作方案,突泉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协助其完成预警的发布和督导各企业完成响应操作方案。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 应急领导机构及职责突泉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县政府是本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2.2 应急指挥部及职责县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简称县环境应急指挥部),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实施统一指挥。县环境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担任。县环境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发展改革委、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
15、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牧和科技局、县卫生健康委、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气象局、县人民医院、供电公司。县环境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统一指挥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研究确定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负责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先期处置;指导辖区内企业发生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审议批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请审议的重要事项;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向国家、自治区有关部门及盟政府报告应急处置情况;当突发环境事件超出本县应急处置能力时,
16、提请上级政府启动更高层次预案,请求兴安盟和自治区救援支援;协调解决事故现场及外围救护所需的人员、物资、器材装备和救援资金:协调部队参与应急救援行动。县环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生态环境分局,承担全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县生态环境分局主要领导担任。主要职责:承担全县生态环境安全应急日常管理工作,拟订生态环境安全管理的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编制、修订县级生态环境应急预案,指导辖区内企业相关工作;负责生态环境应急信息通报,组织开展应急预警、应急演练工作;组织协调全县较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指导、协调辖区内较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的应急工作;组织实施应急监测;组织开展
17、生态环境舆情收集、研判工作,协调、指导生态环境舆情应对工作。县环境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应急联动处置工作,并接受县环境应急指挥部的指挥。2.3 现场指挥机构事发地政府、企事业单位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在县环境应急指挥部或县政府工作组的指挥或指导下,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县环境应急指挥部组建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根据工作需要设立污染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医疗救援组、应急保障组、新闻宣传组、社会稳定组等应急工作小组。对于因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等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现场指挥,生态环境部门配合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及现场污染处置等工作。参与现场处置的有关单位
18、和人员要服从现场总指挥的统一指挥。工作组设置、组成和职责可根据工作需要作适当调整。2.4 应急专家机构县环境应急指挥部牵头建立县级环境应急管理专家组,并进行信息共享,研究环境应急管理重大问题,提出全局性、前瞻性政策措施建议,开展突发事件防范工作。根据需要抽调有关专家,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调查评估等决策咨询服务工作。2.5 企事业与水体应急管理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突泉县辖区内园区和建成企业应及时制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完成备案;突泉县生态环境分局应加强检查各企业并督促其按照企业应急资源调查报告要求
19、落实并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和事故水池的建设。建立健全了企业环境安全应急体系,确保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各项应急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快速启动,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突泉县辖区主要环境风险企事业单位情况见附件7,突泉县现有水源地保护区附件8,辖区主要地表水系及水源地保护区分布见附图2。3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3.1 预防3.1.1 监测和风险分析县环境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全县内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例行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对发生在县辖区外、有可能对本县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传报。有关部门负责突发
20、环境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和信息监控工作:(1)环境污染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由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并对相应的预警信息进行监控;(2)辖区内农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由县农牧和科技局负责,并对相应的预警信息进行监控;(3)辖区内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污染的预防预警由县水利局负责,并对相应的预警信息进行监控;(4)有可能引起突发环境事件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由县应急管理局和县水利局、县气象局、县自然资源局等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并对相应的预警信息进行监控。(5)县水利局、气象局、交通运输局、应急管理局、卫生健康委、农牧和科技局
21、、公安局等部门单位,应当及时将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通报县环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3.L2风险预防(1)落实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防范主体责任。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定期排查本单位环境风险隐患、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建立健全污染风险防范体系,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县生态环境分局备案。当出现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县环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2)县应急管理局、公安局、消防大队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将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通报县生态环境分局。(3)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按照各自职责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工作。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风险源档案,组织开展涉危险化学品、危
22、险废物等重点环境污染风险源的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排查环境风险隐患,并及时督促落实整治措施。统筹协调与突发环境事件有关的其他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措施,防止因其他突发事件次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统筹安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所必须的物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3.2 预警3.2.1 预警分级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由县环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综合评估分析确定预警级别。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IV级(一般)、In级(较大)、II级(重大)、I级(特别重大),分别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标示,红色为最高级别。根据事态
23、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1)蓝色(IV级)预警:预计因环境污染可能造成一般突发环境事件;(2)黄色(In级)预警:预计因环境污染可能造成较大突发环境事件;(3)橙色(II级)预警:预计因环境污染可能造成重大突发环境事件;(4)红色(I级)预警:预计因环境污染可能造成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的发布范围:全体应急人员、处理事故区内所有人员、交通、应急管理、消防、地方政府、相邻单位,有必要时通知周围居民。332预警信息发布县环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事发单位报告,研判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提出预警信息发布建议,同时通报同级相关部门和单位。蓝色(IV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突泉县 突发 环境 事件 应急 预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68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