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材分析.ppt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教材分析.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什么是教材?对教材及其功能的重新认识分析教材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分析教材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是教材的编写意图?分析教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时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对教材进行单元分析时应考虑哪几个问题?,一、什么是教材?,教材:广义地讲,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狭义地讲,通常是指教科书。教科书是最有代表性的教材。,对教材功能的重新认识,教材,对于教师来说,是最为熟悉不过的了。但在许多教师的认识和观念中,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就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科书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体
2、。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科书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载体,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和唯一依据,只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资源之一。,有些观念应该转变,1、教科书只是为教师教、为学生学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案例,在课堂上,学生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A型,教科书及其其它途径提供的知识;B型,教师个人的知识;C型,即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B、C型知识是以A型知识为基础发展、转化而来的。,以往的教学把教科书看作教学的唯一对象和依据,过分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记忆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A型知识规范和控制着整个课堂,很少有B、C型知识。即使有个人的知识,其作用也仅仅是用来理解教科书,传递教科书的知识。也就是说
3、,教师个人知识服从于教科书的知识,不可能以独立的形态出现在课堂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利用各种手段积极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在整个课堂中会占很大的比例。这样,教科书将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而只是为开展教学活动以使师生互动产生知识提供素材和话题。,案例1 广东版物理2第三章第三节飞向太空。教科书通过丰富的具有时代性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历程和我国在航天技术中所起得的伟大成就。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记住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一些历史事件,而是以这些典型事件为素材使学生意识和感受到人类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所作的不懈的努力和航天技术给
4、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以激发学生献身于航天事业的热情和向往。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和非常关注的。有关航天技术,也有着丰富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图书、音像视频、网络资源等。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完全不必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可以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充分利用一些视频音像,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人类对太空探索所做的努力,以及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索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2、教科书不再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内容,其目的是为发挥教科书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作用,并产生积极影响,在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中,教科书作为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产物,其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
5、出来,学习就是记忆和理解这些定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主要就是听讲、记忆、做习题,很少有积极的情感投入和实践参与。加上教师的一言堂式的教学,长期以往,学生就形成了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接受、记忆现成知识结论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二是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为特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案例2,广东版物理2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一节探究曲线运动的条件,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观察从不同角度抛出的物体的运动轨迹,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其他同学讨论与交流,得出抛
6、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并作出猜想。最后通过一个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从理论上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条件。,这样的教材设计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中获得结论。而不是死记硬背具体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3、教科书以知识为线索呈现内容,并不等于以知识为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为了落实三维目标,教科书也要从三个目标维度作出设计,但由于过程与方法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过程、模型的建立过程、规律
7、的发现过程,知识的应用过程之中,我们不可能撇开具体的知识和问题,空谈“方法”。同样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也是在知识的习得过程和亲身实践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要以知识为载体。有鉴于此,多数教科书的设计都是以知识为线索展开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上。教科书以知识为线索,并不等于说,三个维度的目标中知识是主要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次要的。而实际上,尽管教科书内容呈现的线索是知识,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融合在知识之中的,在任一教材内容中,三个维度的内容是有机的交织在一起的,不存在哪个为主哪个为辅的问题。,案例3 人
8、教版“匀加速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材内容的设计,如果只考虑知识的掌握,那么。从加速度的定义式a=(v-v0)/t出发,经过代数式的变形,立即就可得到v=v0+at,于是就能用来解题了,然而,教科书赋予了这段内容更多的教育意义。,教科书的设计思路如下:,通过实验如实记录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时,时间与对应的速度的数值,作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运动,它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发现直线vt图像所代表的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给出匀变速运动的定义,通过图像一般性地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出v=v0+at,教科书中这段内容虽然与人类对此问题的认识过程不尽一致,但对学生却经历了一次
9、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从实验到规律得出的典型的科学过程,特别是用图像分析问题的通用的科学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清晰。因此它在价值观及科学过程、科学方法上的教育价值充分地体现起来。,4、以物理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教学和检查教学的标准,教学资源有多种,教科书只是其中的一种,教科书也以多样化。教师应该适应这样的形势。一方面,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按照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不以某一种教科书的表述为判断正误及要求高低的标准;另一方面,今后也不是只是手拿一本教科书和配套教参就能胜任教学的。要参考多种教科书,从不同教科书的处理中进一步理解标准的精神,同时也要参考多种介绍物理学及其应用的参考书,扩大自己的知
10、识面。,二、分析教材的目的和意义何在?(五个需要),1、明确编写者的具体意图的需要 教材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编写的,而教学目标和任务又通过教材的内容选择、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来体现的。2、把握教材的重点的需要 教材中所讲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按照一定的体系来安排。通过教材分析,认识某一部分知识在整个课程和教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 它与其他部分的联系。这样,才便于把握教材的重点,便于设计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教材是为学生的学习而编写的。教学过程离不开知识的传递。在没有进行教学过程之前,教科书上或教师头脑中的教学内容,都处于知识的储存状态,要是它们获得可传递的性质,就不仅要分析教材内容
11、、结构和重点,还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明确教学的难点和关键,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3、明确教学的难点和关键,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需要,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和思想、意志、情感等的教育发展过程。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弄清楚和挖掘出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4、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目前我国依据课程标准,在统一要求、统一审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教材的多样化,已经编写和审定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教材,供不同地区、各类学校选用。这样,就要首先解决选择教材的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
12、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特点等因素来选用最合适的教材。,5、选择教材的需要,选定了某一教材(或按规定使用某种教材)后,在教学中也可以同时参考其他教材,以开阔视野、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此就要对各种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和对比,弄清它们各自的编写目的、适用对象、程度分量、结构体系和特色,以便于选择和使用。,另外,随着我国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范围不断扩大,我们的视野也要逐步扩大到对国外教材的分析、研究,以便于借鉴和选择,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总之,对教材的分析,是选择教材和备课的需要,是教师驾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能力基础。进行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即
13、使对于有经验的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分析教材的能力,重视教材的变化与更新,以便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教材建设作出贡献。,三、分析教材的依据是什么?,物理教材不同于一般的物理著述:它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编写的;它的内容是从物理学知识总体系中挑选出来的;它是为学生学习而编写的,它的结构体系、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必须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规律相适应。,1、分析教材的基本依据,(1)物理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从总体上把握和判断教材的方向。进行教材分析时,应首先从这里着眼,分析教材在内容选择、程度要求及编写上是否符合这一目标和要求,是如何体现这一目标和要求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分析教材基本的依
14、据是:,中学物理教材内容,是从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中精选的最基础的一部分。只有认识物理学学科总体的结构,并在这一背景下分析中学物理教材,才能明确各部分教材内容在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才便于居高临下地深刻理解教材中各部分知识内容,以利于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也便于从发展的观点掌握知识,以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和片面性。,(2)学科体系和发展,(3)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教科书)。它是国家制订的某一学段的共
15、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价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2、直接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什么?,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
16、评价建议。,课程标准的作用,课程标准正是依据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而制定的,是这三个因素有机结合的体现。因而,分析教材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按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教学。而不能对教材分析和进行教学时就事论事,只看到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或基于个人的经验,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注意了枝节,抓不住大问题。因此,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对于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首要的和极为重要的。,四什么是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指教材的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教材时的具体指导思想。即教材是编给什么人读的,教学目的要求是什么,
17、程度和分量怎样,按什么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企图体现什么风格特色等等。它决定教材的总方向,并决定教材的内容选择、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一教材编写的目的、指导思想和思路1编写的目的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而本册教材则是在高中物理共同必修课程物理1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的物理基础而设计的。它与初中物理、科学课程和高中共同必修模块1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案例 教材2的编写说明,本册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2的要求编写的。本教材在编写时力图体现课
18、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要求,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注意吸收国内外物理教育研究和高中物理教材改革的成果,并充分考虑了我国高中教育的现状。为此,在教材设计和编写时注意了以下几点:,2编写的指导思想,(1)以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实践应用为主线,以曲线运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万有引力和机械能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社会的实际、与技术应用的实际,以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展开、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2)在向学生展现物理科学对物质世界运动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思考、探索和描述过程的同时,强调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3)注意将科学技
19、术的新成就、新成果、新思想引入教材。(4)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物理科学的融合。,本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观察的现象和具体问题出发,在观察实验、思考、探究中学习物理概念规律,在实践和应用中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培养高尚品格的目的。,3编写思路,案例 必修物理2第二章第二节 向心力,编写思路:本节首先通过日常经验和观察中的两个实例引入本节的课题,然后通过一个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维持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一个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向心力。然后通过实验与探究,使学生对向心力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后,给出向心力的公式,再结合牛顿第二
20、定律,给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最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问题,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教学模式,教材内容呈现,问题导入,水平湿滑的道路上骑车还是驾车转弯时,都要减速行驶;在高速公路和铁轨的弯道处,路基都要设计成倾斜的,你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观察实验,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分析概括,向心力的概念和方向,实验探究,决定向心力大小的因素,理论分析,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实践应用,向心力的应用实例,教材力争在体系结构、内容选择、组织方式、呈现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上有新的突破。不仅使教材成为物理知识载体,更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和方法,培育科学情感、态
21、度和价值观的载体,从而发挥教科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资源开发指导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利用指南的作用。,二、本教材的特点,1落实课程改革纲要的目标要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实验和理论是物理科学内容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在教材的编写中努力实现将实验从过去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转变为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物理情景,探索物理规律的主要手段,由过去在教材中独立设置,转变为有机的嵌入在新教科书中,从而将实验与理论融为一体,实验的过程即为学习的过程。教材注意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创造机会和条件。所有的探究活动设计都遵循可行性原则,尽量考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探究的课题,选材要价廉易得;探究的内容渗透在各
22、章节中;探究的形式多样化,完整探究与不完整探究形式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形成探究的习惯和兴趣为主,达到物理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质量的要求。,2突出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3加强物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体现STS教育思想 教材努力在内容选择、实践活动和习题的设计等方面渗透STS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增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认识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双面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新教材内容的选取和安排力求在社会需求、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物理学科发展三个因素之间寻求平衡,以物理学的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物理 教材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67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