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保健知识.ppt
《中医预防保健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预防保健知识.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预防保健知识讲座,概 述,一、中医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预防方法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或复发的一门学科。二、中医预防医学的任务 防病:预防疾病的发生 避免和减轻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保健:保持人们的身体健康。,健康与寿命,生命与寿限 庄子盗趾:“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影响寿夭的原因:先天禀赋 后天摄养 生存环境,“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WHO对健康的新概念:,长寿的标志,“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
2、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灵枢天年篇 现代对健康状态进行测量和评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素问上古天真论,生命的先天与后天,太极 阴阳 五行(水火),命门(元神)元阴(元精)元阳(元气、相火)五脏(肾水、心火),界定年龄的三大因素,生理年龄 心理年龄 社会年龄,初
3、老期:45-59岁老年期:60-79岁 长寿期:80岁以上,成熟期:20-59岁60岁以上为衰老期,取决于个人的社会地位,对社会的贡献,三、防病和保健的关系,防病能够保健,保健可以防病,两者既互为目的又互为手段,在具体操作时互相促进,互相为用,互相配合,共同构成以“内养外防”为特色的中医预防医学的主要内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四、中医预防医学的根本目的,1、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2、防止衰老的提早到来,延长寿命,使人们能够“尽享天年”。3、根本目的在于人们能够享有既健康又长寿的高质量生命过程。,五、中医预防的有效措施,通过“内养外防”养生保健等有效措施的综合运用以推迟衰老的到来,延长人体的
4、寿命。温疫预防:传染病的预防人痘接种:人工免疫法劳动保护:避免职业病自我保健:养生健身防病,六、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手段,精神养生环境与养生起居作息与养生睡眠养生饮食养生房事与养生,运动养生浴身保健娱乐养生保健针灸按摩药物养生等,第一节 中医预防学历史和特色,一、中医预防学的历史1、远古起源期 膳食养生、环境养生、针灸按摩、导引吐纳术2、先秦奠基期 周易、道家、儒家、黄帝内经 3、秦汉魏晋丰富期 董仲舒、神农本草经 王充、张仲景、华佗 葛洪、陶弘景4、隋唐充实期 巢元方、孙思邈、佛家思想,5、宋金元发展期,老年医学得到不断发展、医药养生保健方法日臻完善、饮食养生丰富多彩、“金元四大家”的贡献,6
5、、明清推广期,养生重“命门”和“宝精”说、动静结合养生、导引武术健身、重视老年颐养,7、近现代弘扬期,预防保健取得显著成就、开展养生保健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重视养生保健教育,二、中医预防学的特色,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灵枢.岁露形神合一动态平衡预防观,第二节 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治未病”的一方面重要内容,是中医学一贯强调的预防思想。,中医学主要是从人体的信息规律入手开展研究,在健康保障方面是用整体调节的方法来调整人体状态的,使其保持在一种平衡的稳态,一、未病先防(预防为主),“未病先防”的要旨在于通过各种“内养外防”的综合调摄措施,慎避外来虚邪贼风的侵害,调摄补养体内的精
6、气神,从而保持正气的旺盛充沛。“未病先防”是最主动积极的预防措施。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观念,是中医预防医学中最宝贵、最值得重视的思想。,治未病的渊源及内涵,“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经文注解,灵枢缪刺论:“夫邪之客于形,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内连脏腑,散于肠胃,阴阳俱盛,五脏乃伤。此邪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难经七十七难:“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于脾,故先实脾土,无令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
7、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也。”素问五常政大论,无代化,无违时:王冰注,“夫生长收藏,各应四时之化,虽巧智者,亦无能先时而致之,明非人力所能及。由是观之,则物之生长收藏化,必待其时也。物之成败理乱,亦待其时也。物既有之,人亦宜然。”“盖凡物之生化,各有其自然之道。人之所为,只能察而知之、顺而用之,不可违逆。”,二、已病防变(早治),“已病防变”是“治未病”的另一方面重要内容,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后,采取
8、各种措施,预防病情的蔓延和恶化,促进疾病的痊愈和机体的康复。“已病防变”的措施有针灸、药物等治疗手段,是将息调养和护理法则及临床防治疾病时所遵循的基本法则。“已病防变”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措施。,“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素问八正神明论,三、瘥后防复(康复),“瘥后防复”是属于“治未病”的范畴,也是中医预防医学所强调的原则性问题之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
9、防复,是“治未病”原则的三个方面内容,这三方面内容贯穿于中医防病保健的整个过程之中。,病后防复,是指疾病经治疗后,病邪基本消除,正气尚未复原,处于初愈的康复阶段,此时任不可掉以轻心,应谨防疾病反复。包括:老复 食复 房复,第三节 预防保健常用方法,一、内养正气 调气 养神 健形“综合调摄”保精精、气、神、形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四者之间既有互相依存、互相资生的互动关系,互相配合、互相协调,才能获效。,内经综合调摄的思想与内容,“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
10、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内经综合调摄的思想与内容,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一)精神养生,1、情志变化:影响因素 社会 环境 病理 情志对健康的影响 刺激的性质和程度 个体差异,“帝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预防 保健知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6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