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理论与危重病营养.ppt
《中医药理论与危重病营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理论与危重病营养.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药理论与危重病营养,山东省中医院急诊、ICU 孔立,重症医学的概念,重症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CCM)是一门新兴的、独立于其它学科的临床医学学科,它应用先进的诊断、检测、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危重病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危重病人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危重病人的生存率。医学领域中的各专业均可能产生危重病人,因此危重医学涉及医学领域中的临床各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纵的联系,也有横的联系,因此,对危重病医学学科的技术要求显然已经远远超出内科或者外科的范畴,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知识的有机融合。,几个概念,危重症危重病重症医学,I
2、CU的基本手段,检测手段脏器支持手段抗感染技术其他治疗手段(更精确)营养技术与方法(更重要),必须有:急、重症理论和理念,危重病人的问题,危重病的基本问题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质变成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的组成转变成废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就人体来讲就是将代谢的底物和代谢的产物通过灌注与氧合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把新陈代谢比作燃烧的话,那营养支持就是燃料。,重症医学科,定义:对住院患者发生的危机器官功能和生命的急性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和综合治疗的学科。关键:保护和改善全身和各器官的氧输送并使之和氧消耗相适应。目的:维持全身和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手段
3、:营养支持。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中医理论与危重病营养,一、现代重症医学与临床营养支持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都已经历了约半个世纪的历史。二、中医学的营养学知识自黄帝内经开始伴随着整个中医发展,最著名的脾胃论 疾病的治疗、康复离不开营养,如米汤、生姜、大枣等。疾病的益忌等。,危重病人的营养状况,住院病人中存在着普遍的营养不良;增加住院病人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危重病人严重应激,机体代谢率明显增高,机体营养状况迅速下降及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丢失平均0.51.0 kg/d危重病人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危重病人的代谢特点,危重病人各
4、种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分解、运输、应用、转化都发生障碍、紊乱。营养物质整个代谢、分解、排泄过程的紊乱,危重病人的代谢特点,蛋白质(氨基酸)脂质的代谢 碳水化合物 疾病状态 维生素 代谢和作用也不一致 微量元素 疾病不同时期,危重病代谢的特点,分解代谢:异化 中医的实证?合成代谢:同化 中医的虚证?被严重打乱,胃肠道功能改变,应激性溃疡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肠源性细菌移位,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体征分布特点,对80例患者的87项症状及体征的出现次数及出现频率(指在80例患者中的出现率)进行计算。出现频次较高的15个症状体征,其中腹胀、纳呆、便秘、泄泻、脘痞出现频
5、次最高,在78.8%、53.8%、50.0%、46.3%、43.8%。,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舌象特点,黄苔、舌淡红、薄苔、舌红、厚苔、腻苔出现频次最高,在65.0%、37.5%、36.3%、30.0%、30.0%、28.8%。不同时期表现也不同。,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一、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二、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这是实现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总目标,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目的,现代临床营养支持已经超越了以往提供能量,恢复“正氮平衡”的范畴,而通过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从结构支持向功能支持发
6、展,发挥着“药理学营养”的重要作用,成为现代危重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ICU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演变,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早期(传统的)侧重于对热卡和多种基本营养素的补充,现代超越了以往提供能量、恢复“正氮平衡”的范畴,而通过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从结构支持向功能支持发展,发挥着“药理学营养”的重要作用,成为现代危重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重病人营养问题清醒病人,食欲口味品种量评估质和量的不足,危重病人营养问题不清醒和不能进食的病人,量质口味营养支持患者平素的营养营养治疗,营养的途径,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1,早期复苏阶段、血流动力学尚未稳
7、定或存在严重水电介质与酸碱失衡,2,严重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3,急性肾功能衰竭存在严重氮质血症,不宜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2006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PN并发症,肠外营养 静脉炎 气胸、血胸、皮下血气肿等 高血糖 肝胆系统异常 肠屏障受损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异常营养素摄入过多或不足,由于代谢的改变而引起营养素的需求改变,加之不合理的营养治疗方式与途径而引起机体内环境的紊乱,TPN支持下,机体则难以充分发挥自身代谢调节。,并发症较低 预防菌群易位 营养效果易受干扰患者花费较少,并发症较高容易菌群易位营养效果确切患者花费较高,两种营养支持途径的利弊,PN和EN不是互相竞争,而
8、是互相补充,PN,EN,肠内营养,300年前:牛奶、动物的血液等混合物。在二战结束后 1957年Greenstein等宇航员的肠内营养1973年腹部手术后作导管针空肠造口术,1980年证实术后早期空肠喂养的营养效益。90年代肠内营养越来越被重视,,肠粘膜屏障,机械屏障化学屏障 生物屏障 免疫屏障,肠内营养的重要意义,肠粘膜屏障防止细菌易位维持肠粘膜代谢 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肠道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机体应激状态,长期旷置肠道对机体的影响,营养不良细菌易位内毒素/细菌易位消化吸收不良,消化吸收功能受限免疫器官障碍屏障功能削弱分泌功能不良,肠道是应激反应的中心,EN是最好的保护-只需24h的禁食,肠粘膜便
9、开始萎缩。,肠内营养优点,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完整性 符合生理 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体重的增加和氮潴留均优于PN 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技术操作与监测简单、安全、并发症少、费用低。,危重病营养发展史,重视营养(早期)重视肠外营养(飞跃)重视肠内营养(反思)重视营养的治疗作用,“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If the gut function,use the gut!If enteral nutrition can be usedeffectively,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can be saved.如果肠道有功能,就可以使用肠道,如果可以有效地使用肠内营养,这
10、个危重病人就有救了。Mette M.Berger,MD,Ph.D.,DEAAA 10-Year Survey of Nutritional Support inA surgery ICU:1986-1995Nutrition 13;1997(10):870-877,EN适应症、禁忌症,EN,EN?,开始EN,考虑TPN,维持EN,促进经口进食,EN+PN并在第4天达到100%目标(20-30kcal/kg),3天内EN输入达到60%的营养目标?(20-30kcal/kg),EN增加?,减少PN,能,不能,能,能,不能,不能,Pichard C 2007,营养支持方案的选择 图,Sigurdss
11、on,Acta Anaesthesiol Scand 1997.,早期是否闻及肠鸣音并非决定喂饲的指证,在发病2472h后,如果没有禁忌证应尽快给予EN,严重应激状态下,EN的时机,胃动力异常1-2d,小肠动力异常4-8h,结肠动力异常3-5d,肠内营养的种类,要素饮食匀浆膳混合奶组件型肠内营养制剂特殊应用型肠内营养制剂,肠内营养的配方,世界上已商品化生产的就有上百种,其中完全膳食是外科常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素齐全,其组成是易于吸收的单体物质,无机离子和已乳化的脂肪微粒,主要能源物质的糖类为葡萄糖可部分采用易水解的低聚糖或分糖,氮原可为氨基酸、短肽或整蛋白、脂肪,多种无机盐和维生
12、素,当摄入一定量的完全膳食可满足病人的需要。,肠内营养配方按蛋白质性质分类,氨基酸类制剂,如爱伦多,这种肠内营养制剂不需消化便可吸收短肽类制剂,如百普素、百普力,复方营养要素,这种肠内制剂需少许消化便可吸收整蛋白类制剂,如安素、能全力、康全力等,这种是以酪蛋白为氮源的肠内营养制,需完全消化后方能吸收,中国的肠内、肠外营养有多少?国外的营养适合我们吗?,肠内营养添加的特殊营养物质,谷氨酰胺 精氨酸 n-3脂肪酸 膳食纤维免疫营养与免疫微生态营养 肠内营养联合生长因子的应用,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 1.口服 2.鼻胃及鼻十二指肠、空肠插管喂养,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3.胃造瘘术4.空肠造瘘,经鼻胃管途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药 理论 危重 营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6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