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统文化.ppt
《中医药传统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传统文化.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与传统文化,主讲人:张春玫,“道”以“医”显,医道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从“医”入“道”,掌握传统文化的一条必不可少的捷径,作者简介,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特聘顾问。她既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和传统医学,又兼通西方人类学。目前是山东教育台名家论坛、中央教育台师说及北京电视台的主讲嘉宾。主要著作:中医与传统文化、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从头到脚说健康,内容提要,本书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从中医为什么产生在东方、原始生命观、人文之光、道教和医学、中国佛学与医学、黄帝内经天道观、医道观和另眼看中国等8个部分予以阐述,分析了医学观念的发生与儒释道等各种
2、思想的融合与分别,剖析了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指出了医道是中国文化集中的体现,而从医入道又是掌握传统文化的一条必不可少的捷径。,第一章:中医为什么产生在东方,第二章:原始生命观,第三章:人文之光,第四章:道教和医学,第六章:黄帝内经天道观,第八章:另眼看中国,第七章:医道观,第五章:中国佛学与医学,巫文化与史文化,中医产生的文化背景,中医文化特征,中医学是多元文化产物,中医学的文化特征,一、巫文化与史文化,医源于巫说,医源于圣人,医学起源于原始先民对生命现象的感知与陈述。医学是经过漫长的错综演化过程,才逐渐形成自身完整的医术体系的。,二、中医学产生的文化背景,1、地理环境的因素,中国拥有分明
3、的四季和辽阔的土地,它北有蒙古戈壁,西有青藏高原,东、南有无法逾越的浩瀚的太平洋。对四周隔绝的最大补偿,是我们拥有开阔的腹地,拥有黄河长江,它们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伟力,培养了我们团结向心的精神,正是这种独特的生存空间中,形成内向的、求稳定的文化类型。,二、中医学产生的文化背景,2、社会结构及其伦理中心 历久不变的历史和没有宗教的人生3、中医学产生的人文背景 生命之学对古代知识分子来说是一门必修课,“气一元论”是道德教化中的要点,修养体内之气以达到浩然和谐的表象,是每个知识分子取得超越世俗的最高手段。医道也由此不再仅仅是治病之道,它关涉到每个人的精神内涵和人格确定,关涉到我们对宇宙万物整体
4、的认识。于是,一个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医学的一种新型医学就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产生了。,三、中医文化特征,1、强烈的历史意识 中国古代从一开始就以宇宙和生命的内在统一性为出发点,是一种源头文化,未来所作的一切都只能是对这一源头思想的肯定与发扬。如此强烈的历史意识表现在中国文化之中,造就了中医学者浩瀚的注释、发挥之作,而很少有超越经典的标新立异之说。2、服务于现实的实用理性 中医学是服务于现实的实用理性精神的最完美体现。,三、中医文化特征,3、有机的自然主义 有机的自然主义是指中国古代思想拒绝用任何形式的超自然主义或机械论来看待世界。中国古代思想始终处于一种融合的趋势。4、关于超越语言 中国文化喜欢
5、强调它空灵淡雅的性灵境界,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严格定义的概念。这种语言困境同样体现在中医中,这也是我们称其为医道,而很难称其为医学的原因。,四、中医学是多元文化的产物,1、天人文化 在此阶段,医巫不分。天人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是确定了一种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它利用中国文字语义的多样性、模糊性、隐藏性等特点,以物喻象,形成中医特有的模式思维。2、人文文化 指由周秦百家互为异同,到秦汉演变为儒道墨三家的独立形态。在此阶段,医与巫、医与哲学的二次分化。也完成了中国医学区别于西方医学最为重大的变革。,四、中医学是多元文化的产物,3、大统一文化 指以吕氏春秋的出现为开端,经淮南子的结集及董仲舒的“别黑
6、白而定一尊”而形成的文化一统局势,后虽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形成儒、释、道三家鼎峙、互为盛衰的局面,但大一统的文化格局与势力始终未曾改变。黄帝内经正是大一统文化的产物,并且是大一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五、中医学的文化特征,1、中医学人的学说 在中医的理论中,人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大自然的延伸与精华。实际上,人与自然服从者宇宙的同一法则道。天道即人道,人道依存于天道,天道服务于人道。2、中医学道的医学“道”所强调的是运动过程与状态变化,认识“道”需要理性与直觉,需要一种系统的方法,且语言描述上多用类比概念,描述的是事物本质“象”什么。,关注生命,原始思维特征,內炼的产生,內炼的内涵,中国文化的脊
7、梁,文字与医学,龙蛇之舞,汉字的象征体系,一、关注生命,1、龟甲蓍草的意义 龟甲蓍草之所以成为判断事物价值标准,在于它的长寿,长寿使它们对万物善恶无所不知,而静默与隐忍则是它们的另一特征,正是这一特征决定了它们的长寿。2、仪式的意义 实际上,许多生命现象在神话中均有体现,特别是人体生理的转变时期,如受孕、生产、结婚、死亡等,皆是神话仪式与信仰的核心。,二、原始思维特征,1、集体表象 指世代相传、集体共有、而非个体独立的认知,有集体情绪性和运动性,以集体无意识及神秘感受为特征的思维形式。2、神秘互渗律 在物物之间、物人之间,天然地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一物可以占有另一物的特殊属性。
8、eg:中国人喜欢用松柏等坚硬木材做棺材,也是互渗律思维在作怪,认为这些树木极富生命力,可以促使人的转生或长存。3、原思维逻辑,三、龙蛇之舞,1、混沌初始 原始时代,人们对初始原则的选择是不自觉的、下意识的、隐喻的。人类开始追求宇宙的本性,以期达到它的那种相对永恒。2、人首蛇身 宇宙业已形成,人类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在这最初的找寻中,人类将自身与动物混为一谈。图腾崇拜的信念是原始文化最典型的特征。,三、龙蛇之舞,3、从蛇文化到龙文化 从蛇文化到龙文化实际上已经表明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倾向,即它对生命文化的关注和整体性的认识,并由此导致生命文化的早熟,并且自成体系,使得原始的巫文化成为后来深刻
9、地影响中国文化的三大只是体系的源头。,四、医道内证的文化,易经是生命符号的象征性文化,是关于世界的整体性知识,内经是关于生命的完整性认识,养生是关于宇宙和生命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体征性认识。而在具体操作系统上,它们也是采用了巫文化的典型方式通过象征符号来工作。周易的符号系统式卦,内经的符号系统是阴阳五行,内丹的符号系统则是易象符号与内经符号二者的结合。,四、医道内证的文化,1、內炼的产生2、內炼的内涵,五、汉字意象的文化,1、汉字中国文化的脊梁汉字形音义的统一中国语言象征性德理性语言关于“意在言外”2、文字与医学义理象数,五、汉字意象的文化,如果将数术与算数的相比较,则可以得出结论,算术指物
10、质结构的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而数术当指自然运动的时间方式及运动关系。3、汉字的象征体系五行说八卦说干支说,“儒”解,儒家精神对医学的影响,道家思想渊源,老庄思想,一、儒家与医学,一、“儒”解 原始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孔子成仁,孟子取义,荀子隆礼,其主旨是“极文明而道中庸”。汉代经学以董仲舒为代表,以儒家学说杂以阴阳家阴阳五行之理。宋明理学则朱熹、二程为代表,以易学统贯儒释道。儒家的精神是仁义礼智信,其中仁与义指内在的自律,礼与信指外在的约束,智指智慧。讲究中和、知人、知位、知时。,二、儒家精神对医学的影响,1、儒家精神对医学的良性影响道德教育和伦理政治使儒生大量介入医学事业。理性精神
11、使医家弃巫祝用医药。大统一的社会制度重视对医籍的统一整理、保护。2、儒家思想对医学的不良影响尊经崇古造成了医学的停滞不前。伦理及实用的作风也妨碍了中医学的发展,使中医理论实用化、经验化。儒医重理义不重实修的风格淡化了我国医学内向认知体系,从而形成医学义理的蔚然大观,而内向认知体系则彻底地并入道教。,二、儒家精神对医学的影响,3、儒医的政治情结“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实际上是“不为良相,才为良医”。他们只不过无奈的换一种方式来宣泄自己高远的抱负。“上医医国”是他们亘古不变的人格追求。中医学者们是古代教育万能体制下的产物,道德训练和知识训练使他们对任何一个问题都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考虑。政治伦理观不
12、仅是古代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医理论的支柱之一。医学理论不仅以政治为出发点,而且为政治服务。4、走方医群体,三、道家思想与医学,首先,我们要区分道家思想与道教的根本区别,道家思想是秦汉以前形成的一种哲学流派,而道教则是汉魏以后把“道”人格化为神,并将老子神化的一种宗教。道家思想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主流之一,而道教是中国民间传统思潮的主流。道教于医学的意义在于,它吸纳了道家思想的悟道、证道理念,和方技神仙家的实证、实修,从而超越了普通医学的范围。,三、道家思想与医学,1、道家思想渊源 道家思想以老庄思想为渊源,他们创立了一种独特的语言方式来诠释生命和自然,相对于儒家用人类的术语来理解自然原则而言,道
13、家则是要用排除人类的观点,用宇宙天道的观点认识人。原始道家(老庄、淮南子)魏晋玄学(新道家)道家 隐士现象 方士学术 黄老之学,三、道家思想与医学,2、老庄思想老子之道a、自然无为的天道观b、重阴贵柔的辩证思想c、静观玄览的认识论象征与直觉,三、道家思想与医学,庄子的思想 庄子反对人为物役,强调绝对的精神自由、相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他不关心伦理、政治,而只关心个体存在的身心问题,是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本体论哲学。内经以一套整体宇宙论系统为背景和基础,而庄子的养生理论却以个体为对象和目标,前者的精神主干是儒家,后者是道家。儒家是从人际关系中来确立个体的价值,庄学则是从摆脱人际关系中寻求个体的
14、价值。,道教的来源,道教流派,长生而非养生,具体操作内修外炼,太平经与中医学,葛洪的医学,黄庭经与中医学,道教与医学,研究中医理论绝不能绕过道教,从医家上讲,道医对医学的贡献显然大大的超过了儒医,尤其是宋以前的道医,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道医多讲究实修,重视实践,他们讲气脉、经络、方药等往往见解独到,出人意表。其经络理论多从气功导引来,重“奇经八脉”。又因其避之于山野,针药不俱之时,便以按摩导引为其首选,可以真正做到“手到病除”。在重视保健养生的今天,道医的一些方法值得钩陈光大。,一、道教的开创,1、道教的来源民间巫术神仙方术攀附于老庄与汉代经学相融佛教的影响2、道教的流派符箓破译丹鼎派炼
15、丹术,二、道教生命观,1、长生而非养生 它一改中医的养生学而为长生学,以生为乐,重生恶死,它认为生长、生命、生存是道的表现形式,因此追求长生不死,肉体成仙是其教义的基本点。可贵的是,其教义既有理论体系,又有操作系统,而不仅是对生命现象的泛泛而论。其中,内丹学对中医有关于气的认识是一种深化。何谓长生不老a、不死 b、不病 c、新生,即是自我超越谁能长生不老 所有人,二、道教生命观,2、具体操作是内修外炼长生要诀不外房中、行气、服药三端。围绕长生不老的宗旨,大致可由里到外分为三个层次:a、中心层次是汤液、针灸、本草等传统医学的基本内核,且和服饵、外丹相联系;b、中间层次是导引、调息、辟谷、房中、内
16、丹等自我锻炼方法,和今天的气功、太极拳相当,与广义的传统医药学相联系;c、最外层次是符箓、药签、禁咒、祭祀、斋醮一类方术,实质上是传统医学的扩展。内丹要旨食气、导引、房中,三、道教与医学,1、太平经与中医学内经重平衡,太平经重交感 阴阳观是太平经的自然观,虽然也讲阳尊阴卑,但它重视阴阳的交感和合,这一点使它超越了汉代经学及内经。五行学说“尚火抑金”太平经主张天地由四时五行构成,天理以气为语言,表现为四时;大地则以五行为象。神仙系统的创立守五脏神法“反向而行”的修炼原则,三、道教与医学,2、葛洪的医学葛洪的仙药a、金石矿物类药 b、五芝(灵芝、石芝、草芝、肉芝、木芝)c、具有滋补作用的草本药葛洪
17、论辟谷 单独辟谷不可以长生。葛洪论胎息 胎息,是因人处在胎息状态下,像胎儿在母腹中那样,能不以口鼻呼吸而得名。葛洪论房中,三、道教与医学,3、黄庭经与中医学三田与九宫 三田,即上丹田(脑),中丹田(心),下丹田(关元)。三田学说是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理论,被认为是精、气、神、能量转化的重要场所,称之为“田”,与医家的“穴”有 很大的不同,“穴”是点,而“田”是面,“田”可耕种,并可养育生苗成熟。九宫,是道教对头部的人为划分,包括:明堂宫、洞房宫、丹田宫(泥丸宫)、流珠宫、天庭宫、极真宫、丹玄宫、太皇宫。脏腑有主神说 黄庭经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每部有八景神,共有二十四真(神)。诸神的名号根据该脏器
18、的形态功能取意,或根据对这些脏腑生理功能的认识而相应撰造,对中医脏腑理论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化的兼容性,中间环节的减压,佛陀觉悟到什么,佛教的生命层次论,人文观,生死观,佛教发展内在条件,佛教医方明,密宗脉轮说,三家“性”论,静坐论,一、中国文化为什么会接受佛教,1、中国文化的兼容性2、中间环节起了减压的效果3、佛教在中国发展有内在条件,二、佛教生命观,1、佛陀觉悟到什么 与其说佛陀是觉醒了得追求享乐的人,不如说他是曾经抗拒并且战胜了诱惑的人。他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智力方面的贡献,而是他坚信与直觉有关的某些精神状态的真实性和乐境,这些状态是知识、自由,与乐境的新生命。2、佛教的生命层次论 佛教认
19、为生命存在共有十个层次,即十界。包括:地狱,饿鬼,畜牲,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二、佛教生命观,3、佛教医方明 学佛者当学五明,即声明、因明、工巧明、内明、医方明。医方明包括医论、医术、方药、卫生保健、咒禁等,它们都对中国医学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4、密宗脉轮说 我们通常讲的人类进步是指社会行为的进步,但常忽视人类从生理上有进化或飞跃的可能。其实,这是密宗及仙学(中国道教内丹学)给人类的一个极为重大的贡献。脉轮说,是佛教密宗的根本理论。密宗气脉理论认为,人体的气脉有三脉七轮。三脉是中脉、左脉和右脉。七轮是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和顶轮,此外还有一个梵穴。,三、儒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药 传统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65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