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体观与防病治病-r.ppt
《中医整体观与防病治病-r.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整体观与防病治病-r.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羊城学堂 系列讲座,中医整体观与防病治病,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卫生部长的讲话,中医与现代医学,现代医学,中 医,强调阴阳平衡强调天人合一强调辨证施治复方理论,系统生物学健康环境因素药物遗传学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现代医学在专业化还原的策略下分工越来越细,致使 整个医疗系统和疾病治疗的实施过程逐渐趋于破碎化。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 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 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
2、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 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中 医 的 优 势,病案举例1,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眼底病变,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病,糖尿病并发症,胃轻瘫,糖尿病坏疽,病案举例2,甲状腺囊肿,乳腺增生,肝 病,盆腔炎,病案举例3,高尿酸血症,冠心病,脂肪肝性肝炎,糖尿病,血脂异常,多囊卵巢,代谢综合症,一.中 医 整 体 观,周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妇夫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 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传统文化,一.中 医 整 体 观,宇宙是个整体不可分
3、“宇”(无限的空间)和“宙”(无限的时间)不可分宇宙是有层次的人与不同层次的宇宙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人体生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是“开放的耗散结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一.中 医 整 体 观,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从这一观点来认识和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人与自然界、社会(即外在环境)也保持着统一的整体关系。,中医学的整体观,二.中医整体观运用思路,“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 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天人合一,二.中医整体观运用思路,自然界对生理的影响,季节气候对,气血津液脉象,影响,春温 阳气发
4、泄 多汗少尿夏热 气血趋表 脉多浮大秋凉 阳气收敛 多尿少汗冬寒 气血趋里 脉多浮小,昼日晨昏:阳气呈生、隆、虚、收的变化,平旦 收日中 长日西 收夜半 藏,地方区域,东南 气候湿热 西北 气候燥寒,人体腠理,稀疏致密,二.中医整体观运用思路,自然界对病理的影响,季节性多发病,春 多温病 夏 多泄泻 秋 多疟疾 冬 多伤寒,昼夜变化对疾病的影响,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地方区域:地方不同多发病,一般白天病情较轻,夜晚较重,二.中医整体观运用思路,自然界与疾病防治,养生防病,“法于四时”“四气调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避其毒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治疗,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子午流注针法,因
5、时制宜,因地制宜,西北燥寒-少用寒凉之品东南湿热-少用辛热之品,二.中医整体观运用思路,形体和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形体状况可以影响精神状态,精神意识的改变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到形体。,形神合一,二.中医整体观运用思路,形神体观,含义:形体与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观点。,物质基础,精是构成形体的最基本物质,精是化气生神的物质基础,气是化生神的基本物质,三宝,神为主宰,气为动力,精为基础,形与神,形为神舍藏之处,有形才有神,形健则神旺。,形是神的体现,神主宰形体,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保证,形与神俱,二.中医整体观运用思路,脏与脏之间的整体联系 脏与腑之间的整体联系 腑与腑之间的整体联系 心
6、的主导作用,脏腑相关,二.中医整体观运用思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全身内外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脏腑有病,会影响官窍功能;通过外在的变化,可以观察脏腑的状态。,内外合一,二.中医整体观运用思路,二.中医整体观运用思路,内外合一,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以经络为联系,内脏,脾 胃,肝 胆,心 小肠,精、气、血、津液为构成人体和维持各种生理机能的物质基础,有诸内必形诸外,肺 大肠,肾 膀胱,体表,舌、面、脉等目、爪、筋等口、唇、肉等鼻、毛、皮等耳、发、骨等,三
7、.中 医 诊 病,十问歌 对局部的症状进行详细的询问、检查,通过寒热、饮食、二便、睡眠、精神状况、舌象、脉象等,以 了解全身的情况,了解病史、体质、家庭、环境、时令、气候等等对疾病有无影响。对丰富的真实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整体审查,三.中 医 诊 病,通过望、闻、间、切四诊从不同的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四诊合参,三.中 医 诊 病,“有诸内,必形诸于外”,故“视其外应,以知其内 脏,则知所病矣。”通过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的异常表现,由表及里 推断和了解内脏之病变,通过审察其反映于外的各种 现象,求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司内揣外,四.中 医 防 病,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
8、劳,虚邪贼风,避之 有时,恬惔虚无,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 慕,其民故曰朴,内经素问,五.中 医 治 病,(1)“证”概念的整体观“证”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 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揭示了病变的发展趋势。中医学将其作为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 辨证论治是对疾病当前本质特性的整体、全面把握。,辨证论治,五.中 医 治 病,(2)辨证方法 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体系 外感热病篇:卫气营血辨证体系 温病条辨:三焦辨证体系 八纲辨证体系 气血津液辨证体系,辨证论治,
9、五.中 医 治 病,“未病先防”,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采取某些预 防措施避免其发生。“既病防变”,在发病之初,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病情加重趋势和已经萌芽的先兆症状,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以阻止或扭转病情的 发展和转变,促使疾病朝痊愈方向转化。,治未病,五.中 医 治 病,注重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调节。,以人为本,五.中 医 治 病,针灸、推拿、药物、熏洗、食疗、运动(五禽戏,太级拳)、情志调养。,综合治疗,六.中 医 用 药,植物、动物、矿物以脏补脏。,取材天然,六.中 医 用 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君药:针对病因或疾病本质或主证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协助君药更好地发
10、挥作用的药物。佐药:治疗兼证,或监制君药,以消除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或协同君臣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使药:直达发病部位的药物,或起调和作用的药物。,复方配伍,六.中 医 用 药,复方构成:“药有个性之长,方有合群之妙”中药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配伍:相须、相使、相杀,相反 作用方式:多成份、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的综合 协调作用。,整体调节,七.中医整体观与糖尿病诊治,就成因而言,糖尿病患者多有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患者体形肥胖,平时易上火,牙龈肿痛、溃烂,便秘、口臭。病多起于痰湿、肝郁两端。饮食不洁、多食肥甘厚味、烟酒过度,损伤脾胃,或情志不舒,忧思伤脾,水谷不为精微,反为痰湿,困阻
11、肌肤;痰湿郁久则化火,或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炼生痰热,致血糖、脂、尿酸增高,形体肥胖。,代谢综合症,七.中医整体观与糖尿病诊治,临床实证居多,治疗重在清热化痰化湿,或疏肝解郁为主。常用甘露消毒丹、柴胡陷胸汤、三仁汤为基本方。同时注意调畅情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多动少食,清淡饮食,戒烟少酒,持之以恒,方可获得良好效果。,代谢综合症,七.中医整体观与糖尿病诊治,慢性并发症,合并中风、冠心病、糖尿病足大血管病变,合并肾病、眼底病、心肌病微血管病变,合并周围神经及内脏植物神经病变营养血管病变,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共同病理基础,活血化瘀是其主要治法。,七.中医整体观与糖尿病诊治,中医病
12、机示意图,痰湿肝郁,阴阳俱虚,气阴不足血脉不利,虚中夹实,郁久化热,津伤气耗,脏腑失养,体用渐衰,脏腑衰竭,功能失调,七.中医整体观与糖尿病诊治,病情发展至慢性并发症阶段,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 能衰损,痰湿水饮瘀阻成为其 共同病机。临床上慢性并发症可单一出现,也可合并出现。由于 所病脏腑不同,活血化瘀药使用有益气活血、滋阴养 血活血和温阳利水活血之别。,慢性并发症,七.中医整体观与糖尿病诊治,常用药物:桃仁、红花、赤芍等;肢体麻木桂枝、鸡血藤;糖尿病肾病益母草、白茅根;糖尿病心脏病丹参、三七;糖尿病脑病全蝎、地龙等虫类活血品。,慢性并发症,七.中医整体观与糖尿病诊治,在强调活血化瘀前提下,其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整体 防病 治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65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