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ppt
《中医学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中药学基本知识,第八章 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医如操舟将,药似对敌兵”,中医学术优势,理论优势:医学模式的转变治疗优势:整体调节,三因制宜等方药优势:养生保健优势:“药食同源”中药以中医学理论阐述药性并指导应用的药物“本草”“道地药材”(中药研究不能局限于有效成分),中药大国=中药强国?,(截止2008年)国际中药贸易额150亿美元/年,中国占3%美国销售额前10位,占市场总值50的草药,无1种来自中国,第一位:银杏叶产品(德国)鲁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中药的产地、采收与炮制,(一)中药的产地和采收(二)炮制“炮炙”雷公炮炙论 炮制的目的1.清洁药物,利于贮藏,保证净度
2、2.减低毒性,保证安全3.改变性能,增强疗效 如大黄,蒲黄4.矫正异味,便于服用,炮制方法,1.修制2.水制3.火制炒、炙、烫、煅、煨4.水火共制煮、蒸、淬、潬,二、中药药性理论,药物的偏性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以偏纠偏”“以草木之偏性,纠疾病之偏衰”,(一)四气五味,1.四气四性,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大热、大寒、微温、微寒平性药药物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缓和,仍有偏温、偏凉的差别,四气的确定,四气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发生的反应概括的,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1)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发热口渴、咽痛“热者寒之”、“疗热以寒药
3、”2)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腹中冷痛、脉沉迟“寒者热之”、“疗寒以热药”,四气误用,寒证用寒凉药如釜底抽薪/雪上加霜热证用温热药如火上浇油病重药轻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如隔靴搔痒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如扬汤止沸病轻药重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反伤其阴当用凉药而用寒药反伤其阳,2.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药味不同,作用不同;药味相同,作用相近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1)辛,1)能散发散 如麻黄、薄荷治疗表证(发散解表)2)能行行气、行血 如木香行气治疗气滞,川芎活血治疗血瘀(2)甘1)补益如人参、熟地治疗虚证2)和中如甘草调和方中药物的药性3)缓急如甘草治疗痉挛疼痛(缓
4、急止痛,(3)酸,能收,能涩(收敛、固涩)如五味子治疗出虚汗(敛汗)山茱萸、金樱子治疗遗精(涩精、固精)乌梅、五倍子治疗泄泻(止泻),(4)苦,1)能泄 如大黄治疗热结便秘(泻热通便);杏仁治疗肺气上逆的喘咳(降肺气止咳平喘);黄连治疗热盛心烦(清热泄火)2)能燥如苍术治疗湿证(燥湿)3)能坚阴如黄柏、知母清湿热、泻火存阴(坚阴),(5)咸,1)软坚散结如瓦楞子、牡蛎治疗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皮下脂肪瘤)、痞块(泛指腹内肿块)2)泻下如芒硝治疗便秘(泻下通便),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药性根据实际疗效确定、归纳药味药物的真实滋味、实际性能 气味结合气味不同,作用各异气同味异苦寒、辛寒味同气异甘寒
5、、甘温,(三)归经,药物对于机体各部位治疗作用的选择性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引经药太阳经头痛头项痛羌活少阳经头痛头侧痛柴胡阳明经头痛前额痛白芷厥阴经头痛头顶痛吴茱萸,(二)升降浮沉,指药物对疾病治疗作用中的趋向性1.与病位病势的关系1)病位在上在表宜用升浮“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病位在下在内宜用沉降“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3)病势上逆宜降不宜升4)病势下陷宜升不宜降,2.与药物气味质地轻重的关系,辛甘、温热升浮,酸苦咸寒凉沉降质地轻升浮“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质地重沉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3.与炮制、配伍的关系酒炒升,盐炒下行姜
6、汁炒散,醋炒收敛少数升浮药配多数沉降药,随之下降少数沉降药配多数升浮药,随之上升,同归一经(肺经),其气不同紫苏温发散风寒(风寒表证)薄荷凉疏散风热(风热表证)干姜热温肺化饮(肺寒)黄芩寒清热泻火(肺热),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相结合,同归肺经,升降浮沉不同麻黄、桔梗升浮宣肺杏仁、苏子沉降降气止咳平喘一药归数经龙眼肉心经心悸失眠健忘 脾经食少体倦、腹胀便溏山药归脾、肺、肾经知母归肺、胃、肾经,(四)毒性,中药安全,低毒中毒原因、途径1.对毒性认识不足2.过量或长期用药“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3.误食误用4.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5.配伍不当附子兼
7、饮酒朱砂与碘、溴化物同用医源性肠炎6.药不对证“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7.制剂不当、煎服方法不当8.轻信或迷信单方、验方、秘方,9.有意或盲目滥用(X)鱼胆可以“清肝明目”“去火”10.体质因素苦楝皮4-6g,体弱女子4g中毒过敏体质者,如哮喘、荨麻疹11.乳母用药乳母用雷公藤哺乳患儿出现毒副反应12.外用中药使用不当,三、中药的应用,(一)配伍 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用药的”七情”1.单行用单味药治病清金散(黄芩)、地锦草止痢,2.相须两种以上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增强疗效如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大黄芒硝,攻下泻
8、热3相使 以一种药物为主,一种药物为辅,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利水健脾的茯苓 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作用,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生南星畏生姜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杀生半夏、生南星相畏、相杀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说法,6相恶,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可使另一药物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7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1)相须、相使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2)相畏、相杀互相拮抗,能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3)相恶、相反互相削弱,抵消原有功效,甚至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中药 方剂 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65334.html